在管理類聯考的邏輯考試中,論證類題目中加強的試題類型佔比很大,所以這也是管綜很重要的需要大家多多關注的知識點。在做試題的過程中大家也會發現,論證類題目其實也是會給大家挖很多「坑」,大部分同學會在論證類題目上「摔倒」,因為沒有讀懂題幹或是被幹擾選項所迷惑。那麼,下面以加強的試題為例,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試題】 藝術活動是人類標誌性的創造性勞動。在藝術家的心靈世界裡,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是創造性勞動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而人工智慧沒有自我意識,人工智慧藝術作品的本質是模仿。因此,人工智慧永遠不能取代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
以下哪項最可能是以上論述的假設?
A.人工智慧可以作為藝術創作的輔助工具。
B.只有具備自我意識,才能具有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
C.大多數人工智慧作品缺乏創造性。
D.沒有藝術家的創作,就不可能有人工智慧藝術品。
E. 模仿的作品很少能表達情感。
【正確答案】B。
【參考解析】
第一步:題型判定
提問中要找最可能是上述結論的假設。由此,本題屬於加強支持題。
第二步:解題思路
(1)梳理論證結構
論點:人工智慧永遠不能取代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
論據: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在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中是不可或缺的,人工智慧沒有自我意識且作品的本質是模仿。
推理過程:由人工智慧沒有自我意識,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需要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進而得到人工智慧永遠不能取代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要從論據到論點的推理成立需要補充自我意識與審美需求之間的關係。
(2)分析辨別選項
A項不是假設,人工智慧可以作為藝術創作的輔助工具,人工智慧僅僅是輔助並不可以替代藝術創作,不是必不可少的假設。
B項是假設項,只有具備自我意識,才能具有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建立了自我意識與審美需求之間的聯繫。自我意識是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C項不是假設,大多數人工智慧作品缺乏創造性,大多數的情況並不一定是正確且符合邏輯的,而且補到論證中也無法直接得結論。
D項不是假設,與論據的關鍵詞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以及沒有自我意識沒有聯繫。假設是論據論點間必須要補的條件。D項一定程度上只單純加強論點。
E項不是假設,模仿的作品即使很少表達情感,也會表達情感。論證中還有個關鍵詞審美需求。
【考點總結】
論證的假設。
【試題】 最近一項科學觀測顯示,太陽產生的帶電粒子流即太陽風,含有數以千計的「滔天巨浪」,其時速會突然暴增,可能導致太陽磁場自行反轉,甚至會對地球產生有害影響。但目前我們對太陽風的變化及其如何影響地球知之甚少。據此有專家指出,為了更好保護地球免受太陽風的影響,必須更新現有的研究模式,另闢蹊徑研究太陽風。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專家的觀點?
A. 最新觀測結果不僅改變了天文學家對太陽風的看法,而且將改變其預 測太空天氣事件的能力。
B.目前,根據標準太陽模型預 測太陽風變化所獲得的最新結果與實際觀測相比,誤差約為10~20倍。
C.對太陽風的深入研究,將有助於防止太陽風大爆發時對地球的衛星和通訊系統乃至地面電網造成的影響。
D. 太陽風裡有許多攜帶能量的粒子和磁場,而這些磁場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E.「高速」太陽風源於太陽南北極的大型日冕洞,而「低速」太陽風則來自太陽赤道上的較小日冕洞。
【正確答案】B。
【參考解析】
第一步:題型判定
提問中要求支持上述專家。因此,本題屬於加強支持。
第二步:解題思路
(1)梳理論證結構
論點:為了更好保護地球免受太陽風的影響,必須更新現有的研究模式,另闢蹊徑研究太陽風。
論據:但目前我們對太陽風的變化及其如何影響地球知之甚少。
推理過程:由「太陽風的變化及其如何影響地球知之甚少」到「必須更新現有的研究模式,另闢蹊徑」。
(2)分析辨別選項
A項不能支持,該項「天文學家對太陽風的看法」、「改變其預 測太空天氣事件的能力」與論證過程無關。
B項能支持,論點中「為了……必須……」,需要重點關注。關鍵詞為必須更新現有模式。該選項強調了即便按照目前最標準的研究方式,仍然存在誤差,支持力度最強,所以選B。
C項也能支持,該項強調了對太陽風的深入研究有何好處,可以加強,但未針對論點中的關鍵詞,所以力度不如B。
D項不能支持,「意想不到的變化」是指好的變化還是壞的變化?變化程度如何?哪方面的變化?該選項並沒有指出。
E項不能支持,該項強調不同風速的太陽風的情況,與論證過程無關。
【考點總結】
加強論點。
總結來說,在做加強削弱的題目中,第一步要梳理論證結構,先讀懂題幹論述,找到論點、論據以及之間的推理關係。第二步要分析辨別選項,需要大家把五個選項都瀏覽之後,對比選出相對來說力度最強的選項並且能快速識別出幹擾選項。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