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敢為人先,再現一段歷史風雲——話劇《西安事變》創演記

2020-12-14 每日甘肅網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視點】敢為人先,再現一段歷史風雲

——話劇《西安事變》創演記

《西安事變》劇照

《西安事變》劇照

  《西安事變》劇照

  《西安事變》劇情簡介

  1935年,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日寇妄圖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的野心越來越大,繼東北淪喪之後,平津危急!華北危急!

  中國共產黨肩負民族希望,率領工農紅軍長驅兩萬五千裡,北上抗日。而蔣介石南京政府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政策,置亡國滅種於不顧。黨中央、毛主席根據當時民族矛盾上升這種變化了的形勢,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英明政策,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愛國救亡運動風起雲湧!

  受蔣介石之命來陝、甘進剿紅軍的東北軍統帥張學良將軍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將軍,在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影響下,在全國人民愛國救亡運動的推動下,逐步認清抗日則生,不抗日則亡的前途,於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事變發生後,敬愛的周恩來副主席受黨中央、毛主席的重託,親臨西安,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雄偉氣魄和膽略,力挽狂瀾,揭穿日本帝國主義和親日派的陰謀,說服張、楊兩將軍,逼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葉海

  改革開放40年,甘肅的文化藝術舞臺取得了累累碩果,其中最引世人矚目和值得驕傲的,是甘肅的戲劇舞臺。

  一

  回首40年前的全國文藝舞臺,還未完全從「文革」中恢復元氣,新創作的劇目並不多見,而甘肅的戲劇率先崛起,經歷了嚴峻考驗和鍛鍊的藝術家們長期蓄積在心底深處的創作激情噴湧而出,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推出了以話劇《西安事變》,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和京劇《南天柱》為代表的一系列佳作。1979年,在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獻禮演出的全國話劇、舞劇、戲曲所獲27個一等獎中,甘肅的這3個劇目,一舉連獲3個創作一等獎,給全國藝術界一個驚喜,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巨大的震動。

  這3部作品,以其突出的藝術成就和在某一領域探索的示範意義而載入了新中國的藝術史冊,走向了全國,甚至走向了世界。這一時期,甘肅戲劇的題材和風格趨於多樣化,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顯著提高,呈現出多元共存的蓬勃態勢。

  話劇《西安事變》,以抗日戰爭為時代背景,藝術地再現了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這一民族命運轉折的歷史事件。作者在嚴格遵循這一歷史真實的基礎上,精心剪裁,巧妙構思,通過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和尖銳激烈的矛盾鬥爭,展現了中國革命歷史上威武雄壯的一幕,譜下了一曲對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壯麗頌歌。這部戲,氣勢磅礴,場面宏大,而且人物眾多,刻畫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這三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張學良、楊虎城以及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何應欽等歷史人物。

  在一齣戲裡,把我國現代史上如此重要的正反面人物都搬上舞臺,這在我國戲劇史上還是第一次。話劇《西安事變》的誕生,不僅達到了一個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高度,而且成就了中國話劇舞臺上幾大創舉。回顧當初創作的過程,那種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勇於探索的精神,那種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工作態度,仍然令人十分感動。

  甘肅省話劇團(現甘肅省話劇院,以下簡稱甘話)以整齊強大的陣容出演《西安事變》,演員們既注意表現人物的外部形體動作,更努力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和心理變化,表演樸實而有個性,富有感情色彩。導演在戲劇的節奏、人物的調動,特別在群眾場面的處理上很見功夫,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1976年6月,甘話為紀念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老團長程士榮提出創作一部以「西安事變」為題材的話劇,劇名定為《西安事變》,程士榮、鄭重、姚運煥、胡耀華、黃景淵組成了創作組,程士榮隨即安排胡耀華和黃景淵到北京去找正在那裡收集材料的鄭重(西安電影製片廠編劇),一起開始收集材料。當時北京天很熱,他們三人分頭行動搜集資料,因為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只能用手抄,早上去,晚上回來,中午就啃個饅頭,常常把資料借到他們住的招待所繼續抄。這種忘我精神也感動了提供資料的人,他們主動提供了不少之前沒有公開的資料。除了搜集資料,創作組成員還進行了大量的採訪,幾乎把經歷了「西安事變」的還在的人能採訪的都採訪了。

  創作組經過大量採訪和充分搜集資料,進入構思創作階段,由於前期準備工作紮實,創作很順利,一個星期的時間,整個戲的結構就出來了——十幾場戲,拉得很順當。

  1978年3月,《西安事變》在蘭州人民劇院進行了首演,其創作速度之快,題材之大、視點之高,在當時不啻是震撼全國劇壇的一聲春雷,由此產生的深遠影響也是藝術家們和整個甘肅戲劇界都始料未及的。

  《西安事變》排出來以後,程士榮請來了文化部的馮牧等4位領導專家,馮牧同志看完後,情不自禁出口說了一個「好」字!

  之後,《西安事變》第一次進京演出就停留了四個月。觀眾用兩張《葉塞尼亞》的電影票才能換一張《西安事變》的戲票,可謂一票難求。

  在文化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獻禮演出中,程士榮、鄭重、姚運煥、胡耀華、黃景淵等人獲創作一等獎,演出獲表演二等獎。

  早在1956年,甘話的《在康布爾草原上》演進了中南海,20多年後,《西安事變》的演出足跡從北京走遍大江南北,很快在全國掀起了《西安事變》的演出熱潮,並移植、改編成多種戲劇樣式在各地上演。

  成功的背後,藝術家們付出過多少汗水和犧牲?常人難以知曉。1979年的一天,《西安事變》演出的大幕如往常一樣準時開啟,當演到東北軍關團長與自東北逃亡而來的老父親相見一場戲時,飾演父親的演員白敬中真摯感人地表現了國難當頭,父子二人久別重逢,場面之悲痛,令現場觀眾和臺前幕後全體演職員動容。這樣一場早已熟悉的戲,何以產生如此效果?原來就在演出當天,飾演關大爺的著名演員白敬中的兒子突遇車禍不幸身亡。當天的戲票早已售出,觀眾即將入場。全院上下焦急關切地望著白敬中已然坍塌的身軀,團領導已作出停演退票的決定。而那一刻,萬箭穿心的白敬中強忍心中劇痛,依然走進化妝間,穿好了服裝,演出一切如故,正常進行。沉浸在劇情之中的觀眾無法感知,現實中的巨大悲痛與劇情人物的悲歡離合,是如何交替摧殘著白敬中這位演員的肉身,碾軋著甘話全體演職員的心靈!演出結束,觀眾掌聲響起,所有演職員都以淚洗面。那一刻,以白敬中為代表的甘話人,向世人宣示了戲劇家永遠不滅的藝術良心!「戲比天大」!老一代甘話人面對藝術,就是以這樣的敬畏之心面對觀眾。甘話人從那一刻明白,選擇了話劇藝術,除掌聲和讚譽外,更多的時候是辛苦付出和一生的堅守。

  《西安事變》何以能造成如此大的轟動?在「文革」中,歷史題材領域「禁區」頗多,《西安事變》則第一次描寫了世人皆知的重大歷史事件;第一次通過敵、我、友三方上層人物的歷史活動,正面再現了風雲變幻的中國現代史;第一次在話劇舞臺上成功刻畫出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宋美齡等歷史風雲人物,並以周恩來為主角貫穿全劇。《西安事變》在這些方面可謂開風氣之先,走了一條沒有人走過的創作道路,在中國話劇史上可以說是一個創舉。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劇作者的膽識和才能,他們對戲劇如何反映革命歷史題材,如何把生活的真實體現為藝術的真實,為後人創造了寶貴的經驗。

相關焦點

  • 《西安事變》連環畫的六個版本
    ■電影版《西安事變》   我收藏有六個版本的《西安事變》連環畫,每一本都非常有特色。   我收藏的第一本《西安事變》連環畫是山東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印刷的。內容為濟南部隊政治部話劇團演出劇照,陶俊峰攝影,60開本,定價為0.28元,共印刷9萬冊。這本連環畫封面設計非常簡潔,畫面中央周恩來義正辭嚴,正向蔣介石陳述利害,蔣介石癱坐在沙發上,一臉頹唐。畫面下方,「西安事變」四個綠色大字,極具視覺衝擊力。
  • 西安事變84周年|淺議研究西安事變的當代意義
    2015年華清宮景區在西安事變文化區域內,策劃籌備以電影和話劇相結合的高科技技術,創意建設大型實景影畫「12·12」。結合西安事變的歷史題材,真實再現事變「烽火古城、箭在弦上、最後決斷、通宵未眠、槍聲響了、刻骨銘心」等驚心動魄的場面。身臨其境的穿越事變現場,與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等這些歷史人物進行零距離接觸。
  • 英雄本色 舞臺再現——話劇《張富清》在西安首演
    【英雄本色 舞臺再現——話劇《張富清》在西安首演】9月7日晚,經過半年多的打磨,陝西省委宣傳部重大文化精品項目——話劇《張富清》在西安西航劇場首演。1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臺上演員真情演繹,臺下觀眾認真觀看,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張富清是新時代的英雄。他深藏功名六十多年,始終堅守初心,淡泊名利,牢記黨的宗旨,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品質。
  • 西安事變大型實景影畫《12 12》在華清宮首演
    【點睛】《12·12》通過「影畫」的形式進行節目主題的表現為全國首創,通過挖掘「事變」前張學良躊躇不定的思想情緒、楊虎城母子的相見、蔣介石與宋美齡通話以及劉桂五及妻子的生活細節,將「事件」的發生鋪墊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事關民族危亡上,客觀再現了歷史原貌。
  • 西安事變的見證:「張學良公館」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被扣。12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等應邀從延安來到西安,當時住在「張學良公館」東樓。12月23日至24日,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與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宋美齡在公館的西樓舉行談判。
  • 毛澤東和斯諾等人是如何評價《西安事變》的
    【點睛】西安事變爆發於1936年12月12日,所以歷史上也稱「雙十二事變」。它是由國民黨內部主張抗日的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的。毛澤東、斯諾以及張學良、楊虎城本人都曾經對該事件進行過評價。  西安事變爆發於1936年12月12日,所以歷史上也稱「雙十二事變」。它是由國民黨內部主張抗日的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的。毛澤東、斯諾以及張學良、楊虎城本人都曾經對該事件進行過評價。
  • 《西安事變》中出現的上海鏡頭竟然錯誤百出,這幾乎成了電影通病
    可以看出,影片的起點還是挺高的,而這種情節設置,在之前的《西安事變》話劇中是不存在的。電影版的設置,突出了西安事變的發生,是受我黨抗日統一戰線的巨大影響。可以說,這樣的設置確實是高屋建瓴。電影《西安事變》是改編自話劇。
  • 經典再現:話劇《人生》首演成功
    話劇《人生》首演成功渭南師範學院:守正創新,讓經典再放異彩本報訊(特約記者 張穀雨)12月26日晚,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暨經典話劇《人生》展演活動在渭南師範學院舉行話劇《人生》由該校人文學院根據路遙同名小說改編,耗時五個月排演,主要角色皆由2019級新同學出演。故事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變化過程。
  • 英雄本色 舞臺再現 話劇《張富清》西安首演
    9月7日晚,經過半年多的打磨,陝西省委宣傳部重大文化精品項目——話劇《張富清》在西安西航劇場首演。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臺上演員真情演繹,臺下觀眾認真觀看,不時響起陣陣掌聲。張富清是新時代的英雄。話劇《張富清》從張富清人生中的重要節點表現張富清的奉獻精神,並將奉獻精神貫穿全劇,同時將陝西元素貫穿全劇。據了解,該劇由陝西銘晟話劇藝術團有限公司出品,國家一級編劇王小康任監製、編劇,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劉遠執導。此劇入選省委宣傳部2020年度重大文化精品項目,同時被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陝西省財政廳列入2020年度陝西省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由陝西省委宣傳部全程跟蹤指導。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不懲處何應欽?不是不想,是不敢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方向為之一變。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西安事變的主戰場就是在西安,最終在周恩來的主持下,和平解決了這場事變。其實,當時還有一個重要的戰場,就是在南京。
  • 西安事變84周年紀念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的歷史事件。
  • 西安事變紀念館,張學良住過一年多,西安事變的「指揮所」
    西安已經來過三次了,說實話,依然很多地方沒玩到。本日想去西安事變紀念館去看看,原來西安事變紀念館有兩處。西安事變紀念館是以原張學良公館、楊虎城止園別墅為基礎的西安事變舊址改建的,是遺址性博物館。1986年12月,在紀念西安事變五十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張學良公館。
  • 唐詩音樂話劇《琵琶行》西安首演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8月3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海華)8月30日晚,大型唐詩音樂話劇《琵琶行》在西安人民劇院震撼首演。演出現場,全劇以濃墨重彩的畫筆,勾勒出大唐長安的世情風貌,在時空交錯中引領觀眾重溫1000多年前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千古一嘆的感人歷史瞬間。
  • 西安憶記之歷史畫中遊
    千年歷史,雪中暢遊前 記當滿心歡喜的去準備這次西安之行,館藏按中國歷史的時間線分布幾個大館區,一邊靜靜細緻的觀看著文物,一邊沉醉在歷史的長河中。讓人感受到中國古人的智慧,感嘆著千年之外的那一段度歷史!大雁塔位於西安南邊大慈恩寺廟內,又名「慈恩塔」。上午參觀完陝西歷史博物館後,下午就可以打個車前往。在寺外就能看到玄奘大師佛像慈祥而立,佛像身後就是著名的歷史古塔------大雁;兩者相呼應構成了一個夢幻的歷史畫面。
  • 《西安事變》完結引狂潮 霍思燕破繭成蝶樹經典
    前晚,大半月來引起萬人空巷局面的央視八套年度大戲《西安事變》暫畫上圓滿句號。在唐國強、胡兵、劉勁等眾多實力派優秀男演員「扎堆」的男人戲中,被盛讚「綠葉變紅花」的霍思燕突破自我出演趙四小姐令觀眾讚不絕口,霍版趙四因此成為又一經典。
  • 張學良口述歷史首次曝光:西安事變是逼出來的(全文)
    人民網香港10月28日電臺灣消息:今天的臺灣《聯合報》推出獨家報導《張學良口述歷史首次曝光》。報導主要內容如下:  1989年6月1日,發動西安事變的主角張學良過89歲生日,在晚宴中,張學良意外地說出西安事變「是逼出來的!」,刺激他的正是當年灞橋學生請願事件。他說:「今天我忍不住,我對你們說,事情完全是臨時逼出來的。
  • 西安城牆內的三棟別墅,近百年來無人敢動,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地!
    陝西省會城市西安,是許多人都不陌生的城市,故稱為「長安」。不論你是否對歷史感興趣,都會對這個地方有印象,在許多的影視劇中也經常出現。西安成為許多人的旅遊目的地,不論你是去秦始皇兵馬俑穿越歷史,還是去大唐不夜城牽手不倒翁小姐姐,去回民街吃泡饃,還是去永興坊喝摔碗酒,這裡總會給你旅遊驚喜。
  • 西安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西安事變紀念館《張學良公館》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擁有多處研學基地。是全國中小學生進行研學旅行的不二之選的地方。西安——古代是建都王朝,近代是革命根據地,一入長安,上至6000年前的史前文化,下至近代抗戰革命史,無不說明西安是一座歷史古都。
  • 蔣介石西安事變回憶錄《西安半月記》全文
    蔣中正《西安半月記》引言去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之變,事起倉卒,震驚中樞,幾搖國本。中正於二次入陝之先,即已察知東北軍剿匪部隊思想龐雜,言動岐異,且有勾通匪部、自由退卻等種種複雜離奇之報告,甚至謂將有非常之密謀與變亂者。
  • 航天學院空間操作技術研究所黨支部赴西安事變紀念館開展革命傳統...
    西工大新聞網12月2日電(常海濤 馬衛華 鄭子軒 汪雪川)為加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2019年11月19日,航天學院空間操作技術研究所黨支部赴西安事變紀念館(張學良將軍公館)開展了革命傳統教育活動,支部同志重溫革命歷史,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愛國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