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什麼稱為九五之尊?「九」「五」有著怎樣的文化積澱?

2020-12-14 以墨傳

古代皇帝為什麼稱為九五之尊?「九」「五」有著怎樣的文化積澱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始稱為皇,曰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皇帝」一詞取自三皇五帝,是為了彰顯始皇帝的豐功偉績,功過千秋。雖然「皇帝」在秦朝時期才出現,不過「帝」字由來已久,其內涵隨著朝代的更迭而有所豐富。始見於甲骨文,商周時期的「帝」多意指天神;春秋戰國時代,「帝」多泛指君臣;進入封建時代,「皇帝」則成為了最高統治者的御用稱號。

「皇帝」一詞自古以來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和古代統治者權威。在上古時代,神農嘗百草,伏羲創八卦,軒轅製衣冠……三皇五帝因為他們卓越的貢獻,被部落族人認為是上神,受到圖騰文化的影響,族人們將三皇五帝神化成人首蛇身,牛頭人身的形象。因此,「皇」「帝」二字帶著古老而神秘的色彩,後來秦王嬴政統一天下把「皇」「帝」結合作為自已的稱號,雖打破了上古時期的部落信仰,但仍有帝神論的影子存在。

皇帝被譽為天選之子,降世騰龍,非世俗凡人。《易經·乾卦第一》載:「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飛龍在天,上治也……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統治階層將「皇帝」形象神化,利用傳說中的神增加自己的威嚴,獲得百姓的擁護,以便鞏固統治者地位。九五之尊」成為了「皇帝」的代名詞彰顯了皇帝的尊貴。

一.「九」字意在至尊

1.字形中看「九」

早在象形字時代,甲骨文中的「九」便形似騰飛蛟龍,象徵中國人民的精神文傳說,龍在遠古時便被尊為部落的守護神,伏羲一族和蚩尤部落都將龍作為氏族的圖騰,霸氣十足。龍圖騰代表了中華民族的信仰的文化積澱,是炎黃子孫的尊崇。自古以來,龍便是帝王的象徵。隨著歷史的發展,「九」的外在形象雖有所簡化,但仍以龍形為文字設計為靈感,蘊含著神聖非凡之意。此外,「九」為至陽之數,同「久」,被賦予長久、終極之意,寓意福壽綿延。

2.從藝術設計中「九」

「九」不單為尊稱,「九」數在關於彰顯皇權尊嚴的形象設計中皆有體現,且古代禮儀制度中,一般只有帝王方能以「九」為規格的器物,例如象徵國家政權的御用九鼎;在政治制度亦用九頗多,三拜九叩的朝拜之禮,三公九卿的中央行政制度;皇城建築也與「九」有關,高度均為九丈九尺的皇宮大殿;結構為九粱十八拄的紫禁城角樓; 縱橫排列的「九路釘」紫禁宮門,橫豎均為九排,是現在老北京人口中的老九門;面闊九間的紫禁城樓;據傳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紫禁城古建築的房屋,實際現存9371間。在紫禁城中,崇九思想體現到了極致。

3.從易經中看「九」

我國古代將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以陽數為尊,「九」在陽數中是最大的數字,多用來形容人中龍飛。此外,九五尊的說法也與易經有關,易經中乾卦為帝王之卦,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分別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在陽爻中,上九雖為最高,「亢龍有悔」,盛極而衰,物極必反,水滿則溢並不被採用,故以九五為尊。

4.從歷史起源中看「九」

不過,還有別的說法,在遠古時代,先祖利用十指計數,十為極限,極限之前為九,然為何不稱十五尊而稱九五尊呢?歸根結底還是受古時興衰輪轉觀念的影響。「九」雖並非極限,但已無窮接近極限,至高卻仍有向上發展空間,故採用「九」而非是「十」。

二.「五」字意在至統

1.從字形中看「五」

甲骨文中的「五」,從二,從乂。」由於古人對「五」獨特的理解,「五」的字形變得豐富,並非簡單的五橫,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上橫示天,下面橫示地,象徵大千世界。在甲骨文中,「五」字中間的乂是指陰陽二氣相互交織。整個「五」字,就是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融合,包羅萬象。《說文解字》記載:「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可見,「五」被賦予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此外,從諧音看,「五」似福,有福星高照之意。

2.從藝術設計中「五」

數字「五」是皇權的象徵,在古代皇權中有頗多體現。位於紫禁城屋頂建築正脊正中的龍口,需要放置寶匣以完成合龍儀式。而寶匣中祈福闢邪之物品,數量多為五。據太和殿寶匣實物及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時寶匣內鎮物有關檔案記載:「鎮物清單上有五色寶石五塊;五經五卷;五色緞五塊;五色線五綹;五香各三錢;五藥各三錢;五穀等。」

此外還有用於祭祀的天壇,五壇中的五色土是依據周易五行選擇顏色,頗為講究,由於南方緯度較低,溫度較高,故五行屬火,以紅壤代之;北方緯度較高,溫度較低,故五行屬水,以黑土代之;太陽東升西落,以木生火促日升,故東部屬木,以青土代之,西部屬金,以白土代之。

3.從易經中看「五」

人們對「五」的推崇,受到《易經》的五行思想影響,其表現在卦爻尚五之位,以五爻為尊貴之爻;卦序尚「五"之數,以「參伍以變,錯綜其數。」五行思想中有義有德,是人類德性必遵之道的思想。五行相生相剋,合則變,變則通,通則生,涵括萬物,所以數字「五」有著豁達的境界。身為九五之尊的帝王,自然有著非常人可比的大氣和豁達胸襟,心繫天下蒼生。

《呂氏春秋》記載: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在陽數之中,「五」位於中間,不僅恰合「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思想,還代表著為政以德的中庸之道。中國人對「五」的推崇,深受儒家中庸文化的影響。中庸,並非懦弱,而是萬物的統一,有廣闊之意。《中庸》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內含中庸之意的「五」象徵著和諧統一的齊物思想,

4.從歷史起源中看「五」

人們對數字「五」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從遠古時代,先輩們使用雙手勞動,用五指獲取食物,編織衣物,創造文化,對五指便有依賴和深厚的感情。再者,五指裡中指最長,這也與儒家學派中的中者而立,謂之長的思想不謀而合。

再者從古至今,金木水火土五行便是人類生活中必不缺少的元素,人們以金換物,以木為家,以水活「魚」,以火煮食,以土生根,與自然和諧共處,在日常勞動中,感知存在,孕育著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因為人們對「五」的推崇,不但在甲骨文中就已有不少尚五的詞語,數字「五」還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少運用。軍隊以五為編,小家以五為戶,青銅以五為鼎,宗祀以五為廟,祭天以五為拜。

三.帝王位,九五尊

1.九五之龍的由來

隨著人類思維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數字,被賦予了許多文化內核,有著豐富而複雜的外延和內涵,滲透在政治,建築,民俗,軍事等各個方面,蘊含著中華文化精髓。「五」這兩個數字有著至高無上的象徵意義與封建宮廷禮儀、建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相傳,中國有十四條龍脈,九條地龍,五條水龍,九大地龍位於天山,崑崙等九大名山,五大水龍位於黑龍江,長江,珠江等五大江河。在古代中國人看來,龍為萬靈之首,神秘之極,無所不能,可呼風喚雨,象徵著權力。

2.九五之龍的體現

皇帝亦為真龍天子,尊貴非凡,因而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歷代君王的衣服紋路以龍為形,以「九」「五」成圖,衣食所用之物都以九五之龍來設計。皇帝所居住的紫禁城為天子所居,故嚴格按照九五之制,遵循周易之禮建造,以固龍氣。《周禮·考工計》記載:「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紫禁城設九宮矩陣, 以「五維」為原則設中軸線,中央為五宮,乾清宮位於九宮格中軸線,乃是九五之尊,真龍天子所在。

結論

歷代君王竭盡所能的將自己和「九」「五」「神龍」等象徵聯繫在一起,只是為了以示尊卑,但歸根結底,九五至尊之說只是彰顯皇帝地位的工具,過於虛幻。統治階級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渲染皇權的至高無上,將帝王神化,為的只是加強皇帝的權威,鞏固君主統治。

從另一個角度看,九五之尊之說,間接反映的是當時根據權力嚴格化分的等級制度,將人分為三六九等,代表著權力的不均衡分配。但世上本無貴賤尊卑之分,人人生而自由,權力平等,何談統治與被統治之說?私天下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九五之尊的說法早已過時!不過,從「九五之尊」一說中,足可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厚重底蘊!

參考文獻

[1]祁增年.「九五之尊」的來歷[J].小學教學研究,2016(03):36.

[2]陳啟炎.何謂「九五尊」?[J].南國紅豆,2015(01):45.

[3]韓湖初.我國古代「九」、「五」的豐富文化意蘊——並談為什麼皇帝又稱「九五之尊」[J].湘南學院學報,2014,35(01):33-37+63.

[4].至尊為何是「九五」[J].文史博覽,2009(06):47.

[5]非非.中國封建社會中,天子稱「皇帝」和自稱曰「朕」的來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1987(02):98.

[6]崔濤.中西方數字寓意比較探析[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02):175+192.

[7]黃希明. 故宮古建築的寶匣[ J] . 紫禁城,1989( 1) :25.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九五」是怎麼來的?
    導語:我們在看影視作品和書籍之時,都會看到古代對帝王的稱謂都是"九五之尊",那麼"九五"這兩個數字有什麼來歷和關聯呢?為什麼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而不是其它數字呢?這裡面隱含著什麼道理和的術呢?原來,這兩個數字凝結著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大智慧。
  • 皇帝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九」和「五」代表了什麼意思?
    從君權神授到吾皇萬歲萬萬歲,再到真龍天子,一個個至高無上的頭銜都指向一個人,那就是皇帝,皇家講究傳承,希望自己的子子孫孫能世代為王,將自己的王朝傳承下去,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大背景下,王朝的傳承又是龍脈的傳承。
  • 皇帝為什麼會被稱為「九五之尊」?
    在古代,「九」是一般人不可以使用的數字,「九」這個數字是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天下有「九州」還有象徵皇權的「九鼎」反正在古代凡是與皇帝聯繫在一起的事物,多數是用九數來體現,皇帝也是被稱作「九五之尊」那麼皇帝為什麼是「九五之尊」呢?
  • 古代帝王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為什麼用九而不用六七八?
    古代帝王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為什麼用九而不用六七八?「九五之尊」象徵皇權在古代,「九」是一個一般人不可以輕易使用的數字,「九」在很大程度上象徵權威,象徵高高在上的皇權。帝王之位稱「九五」,帝王稱「九五之尊」;天下有「九州」;大禹鑄造青銅器為「九鼎」,國家行政機關為六部九卿;朝廷命宮共設「九品」,京師置九門;紫禁城的房屋九幹九百九十間半;天安門城樓面闊九間,深九間;凡是和皇帝、皇家聯繫在一起的事物,多數是用九數來體現。為什麼「用九」而不用「六七八」?
  • 為什麼中國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九五」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或者稱為九五至尊,與中國的龍崇拜和易經有關。我們首先來說,龍的圖騰崇拜是如何與皇權聯繫在一起的。《說文解字》中解釋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 古代皇帝為何稱為九五之尊,九五取自哪裡?
    古代皇帝為何稱為九五之尊,九五取自哪裡? 古代皇帝之所以被稱為九五之尊,原因有以下幾點: 1、周易 出自《周易
  • 皇帝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博大精深,還有什麼在體現九五之尊呢
    九五之尊一說主要來源於易經。相傳《易經》為周文王所演,所以又稱《周易》。周易第一卦為乾卦。乾象徵天,代表帝王之相。周易中每個卦象由六爻組成,陽爻稱「九」,陰爻稱「六」。而乾卦的六爻都是陽爻,也就是都是「九」。
  • 古代皇帝為何叫九五之尊?為何不叫二五之尊三五之尊?
    很多情況下,皇帝也說是九五之尊。為什麼要叫九五之尊呢?這兩個數字有什麼機密呢?其實,這要從《周易》說起了。「九五」本來是《周易》中的爻位。我們拿一個圖來看一下。這是乾卦。這些陽爻的位置,最下面的叫初九,上面依次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如果這個位置不是陽爻而是陰爻,則變「九」為「六」,其它的不變。比如屯卦的圖形。陽爻的第一爻叫初九,依次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因此,坤卦的六個陰爻分別是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和上六。
  • 古代皇帝穿有龍袍,那太子能穿龍袍嗎?女性的龍袍又是怎樣的呢?
    古代皇帝穿有龍袍,那太子能穿龍袍嗎?女性的龍袍又是怎樣的呢?提起龍袍,我們的第一印象通常都是古時候的皇帝,身著金色龍袍的皇上,這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龍袍就是皇權的象徵,所以龍袍通常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所著,但其實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其實古代女性也是有龍袍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很低,那麼為什麼古代有女性可以穿著的龍袍呢?要知道,在古代就連太子都不能穿龍袍,只能身著蟒袍以此來區分和皇帝的身份差別。
  • 紫禁城全景圖、名稱來歷及古代帝王為何稱九五之尊
    為什麼紫禁城要定中軸?我們的祖先,凡事講究一個「中」字,我們的國名就稱「中國」,當然中國之意,就是大地的中心,既是大地的中心,那當然就是宇宙的中心。這是我們古人最了不起的雄心,所以建都城,在遠古時代是立杆測影定一個中心,後來就發展到要為都城定一根中軸。
  • 正宗龍袍九五之尊怎分辨?龍的爪子藏玄機
    龍袍,和玉璽一樣,都是古代皇帝的象徵,相信大家看電視的時候,也會發現,不管是哪個朝代的皇帝,他們的黃袍身上必不可少的是龍。專家說,真正的龍袍,全部繡上九條龍。正面看得到的五條龍就是象徵「九五之尊」皇權,而上頭彩繪的龍,只有皇上用的會有五隻爪子,其他王親最多只能用四爪,而各個朝代使用的顏色又有所區別。皇上駕到!恭請皇上聖安。千萬人臣服於他的腳下,龍袍穿上身代表至高無上的皇帝身份。皇上聖明!
  • 「九五之尊」為何只能代指皇帝不能說百姓,八個字說明理由
    在儒家經典中《易經》被尊為「六經之首」,在道家經典中《易經》被稱為「三玄之冠」。許多普通民眾把《易經》當成能算卦、看天象的神書,殊不知它也是修身養性的良藥。談起「九五之尊」人們熟知是代指高高在上的皇帝,從來不會聯想到地位平平的百姓,這是為何?解答這個問題得從一本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易經》中尋求答案。知道《易經》的人很多,但是能夠讀懂它的人在漫長歷史的年輪中了了無幾。現在的我們即使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觸摸它,然而能靜下心、放慢腳布,認真撫摸它的人少之又少。
  • 古代皇帝穿的龍袍,全身到底繡著幾條龍,答案藏在《周易》中
    依據歷史資料的記述,皇帝的龍袍上一般繡著有九條鴻運,大家是否很好奇這九條鴻運是如何合理布局的。儘管龍袍上邊繡著九條龍,可是大家卻只有見到八條,這八條的部位分別是:胸口、身後、肩下各一個,也有前後左右膝關節處都有2個,一共便是八個了,那麼也有一條龍在哪兒呢?
  • 中國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那這個詞的來歷到底是什麼呢?
    那麼「九」這個臨界值就被衍生為「無限」,有至尊之意。在我們先民的用詞之中,帶有九的一些詞,比如「九天」「九州」是為天和地。山海經之中有「九門」之說,意思是帝下之都的九個門,清朝便設有九門提督一職,說明在皇城修建之時,門庭數量也可以反應皇權的至高無上。再看五這個數字,若九是至高無窮,五就是中央。五這個數字自古就和帝王有關,遠古時期就有五帝和五方神廟。
  • 九五之尊的皇帝被人戴綠帽子會怎樣處理?有一種方法說完你別笑
    綠帽子,顧名思義:綠色的帽子,卻有著眾人皆知的俗意,通常我們將一個男人的女人和別的男人偷情、相好,這個男人就被稱做是被戴了綠帽子,關於它的由來淵源無從考據。這事是極不光彩的、丟人丟臉面的,古人對此事多是諱深莫測,多半會壓下再做處理,越是福貴人家越是如此,畢竟我國是有著「家醜不外揚」這種傳統的。而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被人戴綠帽子會怎樣處理?古代皇家顏面是十分看重的,作為王朝第一家族,一言一行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皇帝。
  • 俗話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為什麼是三六九?
    豪不過三我們常常聽說「富不過三代」,那麼這裡又為什麼會是「豪」呢?其實「豪」和「富」不一樣,一個地主有點錢,有幾處大院子就是富,還不能稱為豪,只有那種有權有勢的才能被稱為「豪」。我們看古代說有錢的不惹當官的,你就是再有錢也只能算是一個土地主,那麼家裡有人在朝堂當官的才真正的貴族,這樣的人家很多都是祖上的蔭庇,靠著祖先繼承個公爵、伯爵之類的,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人家是「豪不過三」呢?而不是「不過四,不過五呢」?
  • 周易中的乾卦代表著什麼,古代皇帝叫做九五之尊原來出自這裡
    周易中的自然哲學跟深邃的人文理論,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文化、經濟、中醫等各個領域都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對於這句經典名句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它的上半句就出自於周易的乾卦,而乾卦又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一卦,它究竟揭示了什麼意蘊,我們又能夠從中借鑑到什麼呢?
  • 在我國古代:皇帝為什麼被稱為龍子?
    首先,關於「龍「,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在中國龍文化中,龍就是象徵著皇權。這是皇帝為什麼被稱為龍子的原因之一。
  • 古代皇帝為什麼很難活過40歲?有五個致命原因,其中一個最無語
    古代皇帝為什麼很難活過40歲?有五個致命原因,其中一個最尷尬 在中國古代,皇帝雖然貴為九五之尊,但是壽命卻並不長,根據統計,皇帝的平均壽命大約只有40歲左右,雖然比35歲的平均壽命高出了不少,但是要知道,作為身份高貴的「天之驕子」,皇帝們都是應運而生的,所享受到的各種資源都是最多的,而這樣都很難活過40歲,到底是因為哪些原因呢?
  • 何為九五之尊,易經告訴你為何只有帝王才能稱九五之尊
    古裝電影裡,或者描寫古代的書籍裡,我們常常會看到「九五之尊」,一詞,我們都知道這是我國古代對帝王的尊稱,可為什麼叫九五之尊呢?易經包羅萬象,也被稱為「天下第一奇書」,影響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最開始時人們都是用於卜卦、佔卜,以至於秦始皇在焚書坑儒時,易經被認為是民間佔卜用的書籍,不是老白姓用來學習的書籍,從而躲過了被焚燒的命運,才有幸保存至今。所以為什麼我國古代人們對帝王要稱九五之尊呢?這就得從易經的卦象說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