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由深圳市政府主導的兩年一屆的重大國際文化活動,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Architecture,以下簡稱UABB或「深雙」)於2019年迎來了第八屆。
本屆展覽規模空前,設有2大主展場和9個分展場,並有著近3個月的超長展期。主展場位於深圳福田高鐵站及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展出由來自24個國家及地區的280多位參展人帶來的140多件精彩作品;與此同時,深圳各區的9個分展場也與主展場產生聯動,形成遍布全城的有機交互網絡。
這場歷時兩年籌備的龐大藝術工程,自2019年12月21日正式揭幕以來,影響力迅速擴散到社會各界,在深港及周邊地區掀起了圍繞城市發展、建築設計和藝術人文的熱烈討論。而這股風潮的引領者,正是這屆UABB的各位策展人:他們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分屬藝術、設計或建築等不同的業界領域。這些「大咖」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是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以下簡稱OCT-LOFT)裡的「園駐民」。
UABB,以及這些活躍在UABB的策展人,究竟與OCT-LOFT有著怎樣的關聯與緣分?一起來看!
「園駐民」在本屆「深雙」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本屆「深雙」展的主題為「城市交互」,包含「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維」兩個板塊,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城市空間與科技創新之間不斷發展的關係。
在2019年12月21日下午的開幕式上,總策展人之一、OCT-LOFT進駐機構——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總建築師孟建民院士,對「城市升維」板塊的展覽結構和策展團隊進行了介紹,並對其所關注的兩點——「要素的疊合性」和「城市的未來性」進行了闡釋,同時倡導一種多系統、全維度的方法論,邀請規劃師、建築師、設計師等一線工作者對城市各方面進行深度研究。
孟建民院士指出,本屆「深雙」主題為「城市交互」,意在暢想未來城市的各種可能。在日益加深的全球空間互聯和地區融合進程中,「城市交互(Urban Interactions)」已成為一種既具有哲學意義、也具有創新價值的普遍性話題,包含了城市、人與機器之間的多種交互。「交互」作為本屆雙年展重要的方法論,將成為歷屆雙年展跨學科範圍最廣、視野最多樣化的一屆。
建築、城市規劃、科技、藝術、科幻和文學等學科首次共融,形成一個實踐與想像並行、現實與虛擬重疊、當下與未來交織的綜合平臺。
▲孟建民院士,本屆UABB總策展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建築設計大師;現任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及總建築師。畢業於東南大學獲博士學位。同時任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
本屆UABB「城市交互」學術研討會共有8位與會嘉賓,來自OCT-LOFT園區進駐機構的負責人佔據了一半:除了孟建民院士,還有建築師劉曉都和孟巖(OCT-LOFT進駐機構——深圳市都市實踐設計有限公司合伙人,第七屆「深雙」主策展人),建築師劉珩(OCT-LOFT進駐機構——廣州原創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第六屆「深雙」主策展人、第七屆「深雙」鹽田分展場策展人)。
同時,放眼2019 UABB的九個分展場,其中有六個分展場的策展人來自OCT-LOFT的「園駐民」。他們分別是:
2019 UABB 鹽田分展場藝術策展團隊「深圳廳」之 薛峰
薛峰,OCT-LOFT進駐機構——白想文化創意工作室負責人,藝術家,策展人。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2017年起工作和生活於深圳,是深圳藝術客廳的發起人之一。「深圳廳」由薛峰、林仰霖、朱春杭三位發起,是圍繞社會藝術教育展開的藝術機構,通過不同的藝術項目,激起當代藝術和城市文化的在地發展,給深圳當代文化發展提供一種思路和樣式。
鹽田分展場以「對流城市」為策展主題,一方面研究鹽田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重現國內外城市規劃經典案例;另一方面通過建築、藝術、科技的手段在地創造出新形態場域,深掘城市多重面貌的交互。「對流」是以交互的形式創造對話的過程,思辨我們共同的未來應向何處而去。展覽呈現歷史與現代科技的交匯與衝擊,打開沙頭角保稅區與城市間的動能對流,奏響鹽田蛻變的序曲。
2019 UABB 寶安國際藝展中心分展場策展人 黑一烊
黑一烊,OCT-LOFT進駐機構——深圳市山河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AGI)會員,SenseTeam 創建人兼藝術總監。當今中國最活躍的藝術文化交流先鋒之一,極具才華的新晉藝術家,創作風格自由靈活,充滿畫意和時尚氣息。
寶安國際藝展中心分展場主題為「大灣新潮——NEW ONE生活交互實驗展」。「大灣」指新興的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寶安區是「大灣區」發展的親歷者與見證者,它指向過去,同時展望未來。「新」回應大灣的新時代,捕捉新趨勢、新浪潮、新嘗試。「潮」是直面新事物的來臨。在數位化與物聯網的時代,知識更新迭代,新與舊的邊界在不斷變化。展覽將「新」拆解,從建築、藝術、設計、生活與產品五個領域挖掘新意。
2019 UABB 寶安橋頭社區分展場&大鵬分展場策展人 楊勇
在本屆「深雙」中擔任了兩個分展場策展人的楊勇,是OCT-LOFT進駐機構——深圳市上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藝術家、策展人,深圳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市文聯藝術策劃委員會副主任。
1999年起在近二十個國家參加過120多個展覽項目;2010年參與了第41屆世界博覽會深圳館的策劃,2017年擔任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聯合策展人,並且獨立策劃了「深圳特區成立35周年藝術大展暨第一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2015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龍崗分展場」、「2017並行世界——中德建交45周年當代藝術展」、「第三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等展覽。
寶安橋頭分展場主題為「坐標:劇場」,意在通過對一個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及精神空間的定位,將在地變成開放的場域。展覽從橋頭社區、寶安區域乃至深圳這座城市的近現代文化與社會脈絡出發,對日常公共空間進行重構,同時思考、想像未來科技、生活與文化的發展,試圖開啟公眾與城市的新關係,復興全新的、充滿活力的劇場,形成空間與空間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城市之間的積極交互。
而大鵬分展區則以「時間之海」為主題——從地緣、空間和生產維度出發,對展場區域描述、剖析與實踐期待。根植在地濱海歷史文化脈絡,體現對異質化空間的認同,對審美意識的發展規律的認同,對城市、建築、科技、人文、藝術跨領域交互的認同。「時間」連接城之古今,作用於史遺傳承與未來發展,將構築出包容性城市得以實現的容器和舞臺,真正地創造人與時空之海的精神聯結。
2019 UABB 龍華觀瀾古墟分展場策展人 史建
史建,OCT-LOFT進駐機構——深圳市有方空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伙人,長期從事城市/建築文化評論與研究以及相關圖書、展覽的策劃、編輯工作。
龍華分展場主題為「雙向維度:記憶與更新」——觀瀾古墟歷經時代劇變而倖存,周邊圍合著喧鬧的當代集市,構成尚待重新整合的「巨大而複雜」的空間樣貌。觀瀾分展場首先訴求於觀瀾古墟的「降維」(歷史研究)和「升維」(更新計劃),在記憶與更新的雙向維度中推進展覽策劃。最終將實質引導和推助觀瀾古墟以「全新的舊貌」,重新融入深圳「系統交互」的「超級城市」場域。
2019 UABB 光明雲谷分展場策展人 尹毓俊
尹毓俊,OCT-LOFT進駐機構——Atelier Alternative Architecture工作室創始人,主持建築師,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學及景觀建築學雙碩士,香港大學建築系兼職教授,2017年雪城大學訪問教授,2017「深雙」光明分展場總策展人,2017「深雙」助理策展人。
「深雙」光明分展場主題為「光明-互聯未來」,展現了如下的策展理念:「互聯」是孤立的對立面,是針對過往城市建設當中相對孤立的土地、建設和產業發展方式的批判,同時也是形成多元活力城市空間的策略。「互聯」也是對光明的城市建設提出的未來城市概念,從光明規劃現狀到未來新型城市展望,形成從歷史到未來、知識到工具的關聯性展覽。本次展覽意在研究並回溯歷史,同時以前瞻城市的規劃與建築設計實驗,為未來光明科學城開發建設提供智慧支持。
UABB與OCT-LOFT之緣
十四年以來,UABB秉承「創新、開放、包容」的理念,堅持「城市即展場,展覽是實踐」的原則,立足於快速城市化的時代背景,聚焦城市與城市化的主題。從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市民中心、蛇口浮法玻璃廠、大成麵粉廠、南頭古城,到今年的兩個主展場和遍布各區的九個分展場,「深雙」已經成為推動城市活力提升的催化劑。同時,作為文化交流創新的國際展覽品牌,「深雙」在深圳打造 「設計之都」、建設「創意城市」的進程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07 UABB展場——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作為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之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曾作為第一屆、第二屆和第四屆「深雙」的主要展覽場地面向公眾開放。2005年12月,首屆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舉行,主題為「城市,開門——城市生活的策略」,從專業且富於批判性的角度探討城市與建築的相互關係;而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南區的OCT當代藝術中心作為當時的唯一展覽場地,展出了82件作品,舉辦了9場公教活動,吸引了近3萬人次參觀展覽。
2007年,第二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在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北區舉行,著名建築師馬清運教授以「城市再生」為策展主題,探討城市建築過期、老化、更新等城市問題。馬教授提出,「華僑城現象」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再生案例之一,華僑城東部工業區是深圳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而本屆UABB意在通過「雙城雙年展」在華僑城的發生、進行和宣傳延伸,以華僑城為縮影展示深圳的城市發展、轉型和再生的過程,在國內外文化層面和社會意義上進一步提升深港城市圈的整體價值。
▲2011 UABB展場——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這一理念與目的在後續幾屆UABB中也不斷得到深化與印證:2011年的第四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以「城市創造」為主題,提出「只有它們能夠理解和尊重支持它們的環境條件,建築才能創造城市,而且城市才能創造建築」;而作為主展場之一的OCT-LOFT本身,從其原型(華僑城東部工業區)的出現、發展到衰落,再到後期轉變為創意園區的改造、蛻變與升華,無疑可被視作是體現了第四屆展覽主題的典範。
通過追溯往屆UABB與OCT-LOFT的緣分,我們不難發現,華僑城以「創想開啟美好生活」的企業理念,與OCT-LOFT堅持開放、包容與創新的精神,都在很大程度上與「深雙」的精神基因相契合。得益於此,OCT-LOFT自開園以來,便吸引了大批具有開闊視野、秉持新銳理念且關心公眾議題的優秀藝術家、設計師與文化機構入駐。他們在園區裡紮根發展,互動共贏,他們因搭乘園區平臺發揮更大作用,而園區在他們的光輝下,更加熠熠生輝。
OCT-LOFT搭建創意共享平臺
OCT-LOFT自2004年由廢舊工業廠房被改造為創意文化園區以來,以「當代藝術、創意設計、先鋒音樂」為主要的品牌定位,每年自主舉辦多項高品質的公益性文化藝術活動,包括OCT-LOFT公共藝術展、OCT-LOFT創意節、爵士音樂節、T街創意市集、「一人一世界」設計師講座等。藝術、設計、建築、文化等各個領域的重要人才都匯聚於此,進行分享交流並展示創意成果,將創新之力由華僑城創意文化園輻射到全深圳、珠三角,乃至全國和世界各地。
諸多這樣富有創意又接地氣的文化藝術活動在創意園中不斷地開展,園區進駐機構也踴躍參與其中,第一時間進行創新理念的分享與交流。
▲OCT-LOFT 「一人一世界」講座第20季「對對碰:
深圳藝術和設計的100個問題」講座現場
2019年9月,在由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主辦、園區入駐機構「打邊爐」應邀策劃的OCT-LOFT 「一人一世界」講座第20季「對對碰:深圳藝術和設計的100個問題」中,OCT-LOFT邀請了八位活躍於深圳的重要藝術家和設計師蒞臨現場,以「一對一」的形式開展了四場對談活動——其中既能看到來自園區進駐機構的藝術家如周力、薛峰,設計師劉曉都、劉珩、黃揚,也能發現其他雖不在OCT-LOFT駐地,但又是園區活動常客的設計師與藝術家,如張宇星、梁銓、李燎等。
OCT-LOFT的「園駐民」,在園區的平臺中共同探討和成長,在鄰裡間互相交流、共同進步。他們是知識的生產者、分享者,同時也在彼此的互動過程中不斷擴展自身的視野與邊界。創意園搭建了一個知識生產、傳播、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形成一個有機生態,建立起了一個廣泛信息共享的網絡。
佔地僅15萬平方米的OCT-LOFT,從2004年舊廠房遍布的荒蕪之地,再到如今擁有300多家重要的文化藝術類機構進駐的大型創意園區,在富有創想和實幹精神的華僑城人與「園駐民」們的陪伴下,已走過了16個春秋,正對深圳及大灣區的藝術文化發展與城市建設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並逐漸發展成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創意設計、文化藝術高地。
敢於創想的精神既是華僑城人熠熠生輝的名片,也是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園駐民」們的最大特質,更彰顯著作為「設計之都」的深圳敢為人先的城市精神——這一推動社會發展與文化進步的終極引擎,它將向生活在此地的人們注入信心與動力,促使人們穩紮穩打地將城市生活打造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