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博物館是啥樣的?兵馬俑的手指被掰斷,《溪山行旅圖》被弄破

2021-01-09 大話安徽

說到外國人,我們總會說他們的素質好,好像一個個都是紳士或者淑女,是個文化人。但是實際上外國是啥樣的?外國的博物館:兵馬俑的手指被掰斷,《溪山行旅圖》被弄破。

兵馬俑,照理說是中國最珍貴的國寶之一了。但是在18年的時候也在美國遭過劫數。一名24歲的青年在參加周末派對時偷偷溜進閉館的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掰斷了一根秦始皇兵俑的手指,並偷偷帶走。直到幾周後才被工作人員發現。而且,這還不是唯一的事情,關於是否有罪12名陪審員居然有7位認為無罪。

在外國博物館,你會發現觸摸文物是多麼容易,幾乎都是繩子+保安,恐龍化石下面都敢擺桌子讓你吃飯。厲害的比如康定斯基抽象油畫,連根繩都沒有,就有站在十米遠的一位保安大叔看著。

其實要說外國人有多重視歷史,多有文化,大多都是我們想像的。就說美國的博物館,我們就知道美國人至少是不在意的,各種文物在美國,你會發現根本不受到重視。

事實上,就連大名鼎鼎的《溪山行旅圖》,也被弄破過,這可比一尊兵馬俑珍貴得多。兵馬俑有好幾千座,但是《溪山行旅圖》只有一副並且是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結果到了美國展覽,給毀出了無法修復的裂痕。

可以說,外國人對歷史的態度和咱們有很大的區別,就說兵馬俑手指被遊客折斷並偷走這件事,你咋看?

相關焦點

  • 掰斷兵馬俑手指的美國男子面臨重審!這次還會無罪釋放嗎?
    還記得那位掰斷並偷走兵馬俑手指的美國男子嗎?美國的法律,可能不會輕易饒過他...據美媒報導,25歲的美國男子麥可羅哈納 (Michael Rohana)折斷並偷走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展出的中國秦始皇兵馬俑手指一案,將會面臨重審!
  • 兵馬俑手指白斷了?外國網友憤怒:把他的手指也……
    針對美國男子麥可羅哈納折斷並偷走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展出的中國秦始皇兵馬俑手指一案,因為陪審團在被告是否有罪的問題上意見不一,被判定為流審。檢方將考慮是否重新起訴。麥可羅哈納承認在費城博物館折斷了一個價值450萬美元的兵馬俑雕像的手指。但是周二因陪審團無法作出裁決,這一案件被判定為流審。
  • 美男子掰斷兵馬俑手指並偷走竟被判無罪 外國網友都看不下去了
    羅哈納折斷並偷走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展出的中國秦始皇兵馬俑手指一案,因為陪審團在被告是否有罪的問題上意見不一,被判定為流審。檢方將考慮是否重新起訴。羅哈納承認在費城博物館折斷了一個價值450萬美元的兵馬俑雕像的手指。但是周二因陪審團無法作出裁決,這一案件被判定為流審。
  • 美國男子掰斷兵馬俑手指判無罪,網友:把自由女神像的火炬給搬了
    9日,針對美國男子折斷並偷走當地博物館展出的中國秦始皇兵馬俑手指一案,因12名陪審員中有7人認為該男子無罪,當地法院判決審判無效,陪審團解散。檢方要求陪審團考慮一下:如果有人將費城的「獨立鍾」偷走一塊,他們會怎麼看。
  • 國寶文物兵馬俑,海外參展卻被掰斷手指,美國網友:應該公平對待
    而在其中,其實很多人都是為了秦兵馬俑而來的秦兵馬俑,中國特色「金色旅遊名片」秦始皇陵兵馬俑,是1974年3月發現的一個國寶級重點保護文物,食物古代實行人殉陪葬的一種殉葬品,以陶土支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寄託的是奴隸主希望在去到另一個 世界,還能繼續保持財富和權力的一種殉葬品。
  • 被日本人摔碎,被美國人掰斷手指,兵馬俑出土後,受過哪些劫難?
    2017年,兵馬俑在美國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進行展覽,時間剛過一半,人們就發現一個兵馬俑的拇指被強行盜走了。經過一番調查之後發現,2017年12月21日晚9:24分,美國青年羅哈娜,在博物館閉館之後,偷偷地溜進展廳,掏出手機仔細研究一個兵馬俑的手指,還將手臂搭在兵馬俑上進行了自拍。
  • 美國男子掰斷兵馬俑手指,陪審團卻認為他無罪
    秦始王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在數千兵馬俑中,僅少數被完全復原,其中每一尊都彌足珍貴,每一尊都堪稱國寶。沒想到,在赴美國展出時,一尊保價達450萬美元的完整兵馬俑,竟被當地一名男子掰下左手大拇指,然後放進口袋偷走了!!!
  • 再讀《溪山行旅圖》
    範寬作品《溪山行旅圖》周川 試著撇開作者去談論其藝術,真是件困難的事。幼習水墨畫,老師曾贈幾套印有山水畫的明信片,印象深刻的是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比起許多在博物館中被埋沒的「無名星」,《溪山行旅圖》當屬最璀璨的幾顆星辰,縱是你從未翻閱中國美術史,也當聽說它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範寬並非本名,而是時人取的綽號,其本名中正,字中立。在陝晉一帶,「寬」是指人邋遢馬虎的字眼。
  • 三說範寬《溪山行旅圖》真偽(圖)
    《溪山行旅圖》中的房屋《溪山行旅圖》中的人物(傳)五代關仝《秋山晚翠圖》龐鷗當代鑑定大家張珩先生在《怎樣鑑定書畫》一文中創造性的將書畫鑑定的方法歸納為:主要依據和輔助依據兩個方面,「鑑定的主要依據應該看書畫的時代風格和書畫家的個人風格
  • 在照金尋找《溪山行旅圖》
    傳世作品,據《宣和畫譜》著錄的有58件,米芾《畫史》提到所見真跡30件,如《溪山行旅圖》、《關山雪渡圖》、《萬裡江山圖》、《重山復嶺圖》、《雪山圖》、《雪景寒林圖》、《臨流獨坐圖》等。  在範寬的所有作品中,《溪山行旅圖》對後世的影響最大。這幅作品中範寬以雄健、冷峻的筆力勾勒出山體的輪廓和石頭的脈絡,濃厚的墨色描繪出關陝山川峻拔雄闊、壯麗浩莽的氣概。
  • 範寬《溪山行旅圖》筆法分析
    《溪山行旅圖》作為範寬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繪畫風格相當於山水畫作的裡程碑。現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亦為臺北故宮鎮院之寶。其畫作為絹本立軸縱高為206.3cm,橫寬為103.3cm。《溪山行旅圖》畫作中崛地而起的峰巒頂天而立,如同樹立天地之間的豐碑,而此山峰佔幅約為整幅畫作構圖比例的2/3,其山巒起伏之間夾雜茂林密樹,而山間之處繪製的瀑布飛流而下,與畫幅下方的三堆石崗產生極為有力的視覺衝擊。而更為濃蔭的樹木形象與溪流形成明暗對比,並與右端岸邊四頭毛驢產生立體效果的空間維度遙相呼應,更加突出了關陝風景典型畫風魅力。
  • 範寬《溪山行旅圖》筆法分析
    《溪山行旅圖》作為範寬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繪畫風格相當於山水畫作的裡程碑。現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亦為臺北故宮鎮院之寶。其畫作為絹本立軸縱高為206.3cm,橫寬為103.3cm。《溪山行旅圖》畫作中崛地而起的峰巒頂天而立,如同樹立天地之間的豐碑,而此山峰佔幅約為整幅畫作構圖比例的2/3,其山巒起伏之間夾雜茂林密樹,而山間之處繪製的瀑布飛流而下,與畫幅下方的三堆石崗產生極為有力的視覺衝擊。而更為濃蔭的樹木形象與溪流形成明暗對比,並與右端岸邊四頭毛驢產生立體效果的空間維度遙相呼應,更加突出了關陝風景典型畫風魅力。
  • 兵馬俑在美國展出,被美國小夥掰斷小指,他卻分文未賠
    ,並且有許多都保存得非常完好,兵馬俑是秦始皇陵非常重要的文物,它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兵馬俑在美國展出,卻被美國小夥掰斷小指兵馬俑是非常珍貴的文物,而這麼精美的文物,
  • 「書畫精覽」大明遺韻—佚名《溪山行旅圖》
    語音講解-佚名-溪山行旅圖03:15來自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佚名《溪山行旅圖》設色絹本立軸 335cm×98cm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藏《溪山行旅圖》以高遠式構圖,於巨幛之上作正面聳拔的山峰,氣勢雄偉。而人物的活動置於盤山棧道之上,近處右方汀岸,一隊行旅正過溪橋,騎馬、騎驢、步行挑擔,主僕分明,相互交談而行,顯得和諧又其樂融融。自下而上,又有三三兩兩或主僕或友朋結伴而行,使整幅畫充滿生機。至於樓臺、殿閣、院落、茅亭位置則頗費經營,飛簷、鬥拱、窗格、柱欄,中規中矩,描繪得尤為精緻。綜觀全圖,細微處相呼應,大開合處相顧盼,紛歧寓於統一,氣勢渾成,而又情趣盎然。
  • 宋代第一書畫名作——《溪山行旅圖》
    千年名畫《溪山行旅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作者就是北宋大畫家範寬,從此有了更加堅實的依據。《溪山行旅圖》大約作於1000年,當看到這樣的宏篇巨幀,讓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溪山行旅圖》是全景式高遠構圖的典範。迎面高聳矗立的山峰,雄偉壯麗,氣勢迫人,佔據畫幅約三分之二,使原本平遠之境頓顯高妙,一種宏大壯闊、高峻巍然的磅礴之勢讓觀者由然而生。刀削壁立的山巖頂部,置有叢林濃密而深厚,遙遙望去,渾厚華滋。
  • 我的俠客淑芬溪山行旅圖在哪裡 淑芬溪山行旅圖位置介紹
    我的俠客淑芬溪山行旅圖在哪裡?淑芬溪山行旅圖位置在什麼地方?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淑芬溪山行旅圖位置詳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而你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是什麼嗎?它們均是水墨畫,被譽為北宋巨碑式水墨畫,又有北宋山水三巨碑之稱,它們是什麼呢?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今天就先跟大家聊一聊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之故事。
  • 每日一畫|《溪山行旅圖》
    原標題:每日一畫|《溪山行旅圖》《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該圖主體部分為巍峨高聳的山體,高山仰止,壯氣奪人。山頂叢林茂盛,山谷深處瀑如線,飛流百丈。山峰下巨巖突元,林木挺直。
  • 名畫欣賞: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範寬(北宋)絹本墨筆206.3cm×103.3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近處山道上,是左行的一隊旅客,四頭騾馬載著貨物正在艱難跋涉……畫作的寫生意味較多,採用雨點皴和積墨法,塑造出巖體的陰陽向背和堅實質感,有如行夜山般的沉鬱,襯託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得山之骨。所畫的崇山峻岭,密林茂葉,正是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典型特色。原作的上方,估計因有所殘缺而裁掉,更顯得頂天立地,增加了雄偉壯觀的氣勢。
  • 塑說青島 |微課堂:且看「溪山聞聲」如何致敬「溪山行旅圖」
    世人皆知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在青島雕塑園就有一件向《溪山行旅圖》的致敬之作,它就是青年雕塑家、公共藝術研究者武定宇的作品《溪山聞聲》。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作為北宋時期的山水畫代表作品之一,它之所以能夠彪炳史冊,在後人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就在於此圖大山大水的全景構圖、細緻刻畫的山石樹木、多變的筆墨及皴法,以及雄渾的意境,衝擊著觀者的心靈,更使人產生無盡的凝思……在《溪山行旅圖》面前,最能體會,何謂高山仰止。撲面而來的懸崖峭壁佔據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人在其中抬頭仰看,山就在頭上。在如此雄偉壯闊的大自然面前,人顯得如此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