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有黃楊,世代棟梁,可見人們對黃楊的喜好。黃楊木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受到很多盆友的喜愛。黃楊有好幾種,常見的莫過於大葉黃楊和小葉黃楊。大葉黃楊估計沒有多少人用來做盆景。小葉黃楊常見於綠化帶,由於栽植很密,綠化帶的黃楊一般下部分都沒有枝葉,不太好造型。但是可以向下逼芽來讓它逐步矮化。有些山採的小葉黃楊非常不錯,不過價格都比較高。估計王大師做黃楊那個視頻很多盆友都看過,那棵黃楊好像花了3.5k,具體多少記不得了,反正幾k吧,也不是我等消費得起的。不過拇指粗的黃楊苗,網上很多,很便宜,倒是可以玩玩。
今天這棵黃楊是一棵日本黃楊,實際上跟我大天朝的小葉黃楊沒多大區別。1996年的照片還能翻出來,真不容易。不過不得不說,這棵黃楊確實潛力無限,很有型。
這張照片已經是03年拍的了,經過六七年的蓄養和修剪,整棵樹的雛形已經出來,應該算是一棵大樹式的造型吧。前後左右都高低錯落有層次。不過這棵樹的缺點還是很明顯的,上面兩個枝幹的葉片太濃密,而下面三從葉片小,整體呈一個倒錐形,不太符合現代盆景的審美。
再一張照片已是17年春天了,整整14年過去了。這是當年剛長出來的葉子。玩過黃楊的盆友都知道,春天發出來的葉子會很大。如果水肥充足,差不多能長到1毛硬幣那麼大。
於是,盆景師對它做了一個常用的手法,脫衣換錦。這個方法對很多落葉類樹種都適合。
葉片都剪掉了,樹幹溝溝壑壑,盡顯蒼老。中心那一小撮葉片是留著讓那個枝條長快點的。
過了沒多久,新發的葉子都已展開,次生的葉片比頭一批葉片要小很多。並且枝條經過修剪和蟠扎後,整棵樹疏密有間,看起來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