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日本最會造園子的禪僧,枯山水一絕,原因竟是要會這「七美」

2020-09-03 藝術商業



庭園是特殊的精神場所,是心靈的棲息地。做庭即修行,步步是道場。

——俊明

野俊明是誰?


枡野俊明是誰?首先他是一名禪師,是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他還是一名講師,是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學科教授;最重要的,他還是名造庭師,是日本造園設計設計事務所總設計師。他與草間彌生、野口勇等藝術家齊名,曾入選《時代周刊》「當代值得尊敬的 100 位日本名人」。

多重身份的枡野俊明

1953年,枡野俊明出生在禪僧世家。他的父親是一位刻苦而努力的禪僧,對他的行事風格有著很大的影響。10歲時他跟著家人路過龍安寺,看到龍安寺的枯山水庭園驚訝不已,枯山水這時已在他心中深深埋下了種子。進入大學以後,他學的專業雖然是和庭園設計無關的農學科,但在這時他拜入造園大師齊藤勝雄門下。

上大學時期的枡野俊明(左二)和造園大師齊藤勝雄(右一)

1979年,枡野俊明作為修行僧進入大本山總持寺修行。6年之後,他繼承父業成為一名禪僧。在正式成為禪僧之前,他就成立了日本造園設計事務所,擔當總設計師。1995年,憑藉「新渡戶紀念庭園改修作品」獲得加拿大造園協會頒發的優秀大獎。1999年獲得了日本藝術選獎文補科學大臣新人獎。此後他在海外數次獲獎,還曾獲得加拿大、德國政府授予的勳章。2001年,48歲的枡野俊明開始作為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管理寺廟事務。2003年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獎及國土交通大臣表彰的都市綠化功勞這稱號。

防府市斎場庭園

枡野俊明還是一名教育者,1987年他就被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聘請以特別教授的名義開始演講。1998年,他就任了日本藝術名校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學科的教授,並執教至今。雖然枡野俊明看似有許多身份,但他認為,造庭大師和禪僧的身份是統一的。

北海道小樽銀鱗莊中庭

日本自古就將造庭技術高超的僧人叫作「石立僧」,最具代表的石立僧就是鎌倉末期至室町時代的夢窗疏石,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枡野俊明,他認為:「製作之技巧使庭園有了特點,而將心靈投入製作中進行磨鍊就是求道。尋求真理的精神遠比作庭的技巧重要得多。」


他眼中的禪宗七美學

在日本的一系列傳統文論與美學概念中,「物哀」「幽玄」』與「侘寂」無疑是最重要、最基本、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概念,而這三個美學關鍵詞都與佛教禪宗的傳入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今天不討論物哀的起點及神道教、佛教禪宗的後續影響),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佛性」的哲學基礎對日本的藝術創造和審美意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京都祗園街道商家的櫥窗

歷史上最重要的枯山水設計者幾乎都是禪學僧人。從根本上看,枯山水是禪宗興盛時期文化實踐的一個結晶。枡野俊明的身份能讓他更好地領悟禪宗美學,從而應用到實際當中。他將禪宗美學分為以下七種:


第一種:不完整之美。例如一件破損的瓷器。

小川壯一的陶器設計,雖不是破損,但在枡野俊明這第一種的禪宗美學分類裡可以充分體現。

小川壯一設計的茶杯

小川壯一設計的陶器極少有顏色的裝飾,材料也顯得尤為質樸。最突出的特點是盞口的不完整性與不規則性,即造型殘缺,這正是「物哀美學」的核心體現。日本欣賞殘缺美,相信「不完美」是對「完美」的一種升華,是作為一種更美的姿態來展現。枡野俊明在審美上追求「殘缺美」,「殘缺」的美學意境更能表達「物哀」,有感於轉瞬即逝的「無常」,形式上的完美通常會掩蓋內在的真實性和內在的美感。


第二種:脫俗之美。例如西芳寺庭園的景觀。

西芳寺洪隱山枯山水石庭就是最早的禪宗庭園,它如何能脫俗?

它是日本枯山水鼻祖、禪學國師夢窗疏石依據《碧巖錄》中第十八則故事而建。通過掘池引水,池中植蓮,形成以黃金池為中心的池泉回遊式庭園的精縮版,體現了西芳寺介乎天然與人工之間不安定的美感。夢窗疏石當初造園時還做了一個決定——高大繁茂的樹木任其自然死亡,不再移植新的樹木代替,營建侘寂之美。

西芳寺池泉回遊式庭園

西芳寺上段的枯山水庭園,設有向上關、指東庵、龜石組、楞伽窟石組、龍淵水組石、縮遠亭等景,細部的設計以及著名的楞伽窟石組,使得上段庭園成為現代枯山水的原形。西芳寺曾飽經戰火,一度荒廢,在沒有了喧囂之後,青苔鋪天蓋地而生,意外成就深邃悠遠的奇幻庭園。西芳寺庭園鋪滿青苔,共120多種,所以西芳寺又稱作」苔寺「,苔蘚代替了常見的草坪,路徑、樹幹、橋上、屋頂等無處不覆蓋著各種各樣的苔蘚。

西芳寺枯山水石組

西芳寺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同時結合禪理哲意從自然中進一步升華,最後將自然元素抽象化,將苔蘚這個自然的風景活靈活現地放入了象徵性強烈的庭園中,形成高度精神性的作品。


第三種:自然之美。是指人們通過自己的技術,儘量讓庭園恢復自然的本貌,而不顯現太多的人工痕跡。

龍安寺石庭中的一組石組

日式庭園雖與中國園林所展現出來的美不同,但都是對自然景觀的濃縮表現。日式庭園儘管在空間大小或形式上各有不同,但都非常注重人造與自然的巧妙結合。造庭園時會儘量展現出材料的天然質感,例如對庭園中主要景物山石而言,日式庭院石組採用的山石大多未經雕琢,顯得樸拙。並會充分利用山石固有的形狀、色澤、紋理及個性來充分體現自然美。這樣的選材標準,是想讓庭院恢復自然的本貌。


第四種:去除之美。遵從極簡的美學,儘量去除一切多餘的裝飾,只留下最簡單、最質樸的東西。

在平安時代之前中國的庭園對日本的庭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建造的庭園池水石俱全。平安時代之後,日本庭園才漸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在越發簡化的過程中,喬灌木甚至是庭園不可缺少的水體等要素均被一一剔除,僅留下青石、白砂和自發生長於隱蔽處的青苔,成為高抽象化的枯山水庭園的主要構成。

大德寺塔頭龍源院西庭滹沱底,也稱為「阿·吽の石庭」,漣漪之中是阿吽の石

枡野俊明認為這是一個「舍」的過程,將豐富的元素一個一個捨去,最後形成日式庭園自己的特點。對於「舍」的精髓,他認為只是把簡單的元素呈現並不算「美」。雖然枡野俊明的設計貫徹這種去除之美,但要利用禪宗美學的精髓把「美」的東西藏起來,給觀者一段距離、一個空間,去揣測和想像它的美。


第五種:寂靜之美。遠離喧囂的城市與人群,回到最寧靜的狀態才能感覺到的美。

大德寺塔頭瑞峰院枯山水庭院——獨坐庭

日本境內的庭園甚多,但在歷史上有名的多數位於京都的寺院內。有些擁有庭園的寺院只有在特定的時間開放,如大德寺的塔頭興臨院、瑞峰院及黃梅院等,而妙心寺的退藏院、桂春院雖常年開放,但卻少有遊人。這些塔頭寺院都隱匿在大寺的中間,與街道不僅是一牆之隔,形成寧靜的「隔世」空間,讓人去坐禪、去參悟。


第六種:枯槁之美。人在上了年紀之後,對美的體悟會與年輕人產生偏差,從而產生自己對美的獨特感覺。

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屏風畫《松林圖》是日本最著名的藝術品之一,其作者長谷川等伯是日本桃山時代的畫家,長谷川等伯景仰中國南宋的畫僧牧溪,在本作中則達到了牧溪所主張忠於自然的思想及水墨技法,這在日本是很罕見的例子。

《松林圖》長谷川等伯 桃山時代

《松林圖》整體畫面瀰漫著霧氣,表現松葉及地面的用筆粗放。左面屏風的松林延續至右端雪山為止的畫面深處,而在右面屏風上,兩組相對的松林互呈傾斜,暗示出地面的起伏。長谷川等伯精心營造的濃密空氣中充盈著一種微妙的活動,令觀者的感覺在那空間中飄蕩。此畫最重要之處就是以迷霧喚起那無邊無際、虛無縹渺的想像力世界的方式。《松林圖》這種寂靜、 枯槁的美,不是年輕人所能產生共鳴的。


第七種:幽玄之美。某樣東西不直接展現全貌,而是用若隱若現的方式引發你的想像,從而展現出的神秘美感。

龍安寺石庭

龍安寺的枯山水是枡野俊明認為的枯山水的最高境界。龍安寺的石庭,由只有長25米、寬10米的白砂與15塊巖石組成。白砂被梳著整齊的波紋,15塊巖石從東端開始依5、2、3、2、3的組合放置,石組以苔蘚鑲邊。

龍安寺石庭

龍安寺石庭最大的奇妙還在於,除了在方丈房間的中心位置以外,不管站在任何一個角度,你都無法看全庭園中的15塊配置,總會有一塊隱身不見。雖然現在對龍安寺庭園建造者還眾說紛紜,建造的時間也無法明確,但也正因全無定說,大家可以自由去發揮自己的理解,去思考、去頓悟。

枡野俊明所說的七種美雖各自不同、卻又互相關聯,都離不開前文提到的三個日本美學關鍵詞。禪宗的思想從傳入就影響著日本到如今,無論是在文學、藝術及設計等諸多方面。很多文學家、藝術家的創作依然以禪宗美學作為基礎。正如日本著名禪學思想家鈴木大拙所說:「日本人最擅長的,是用直覺把握最深的真理,並借表象將此極為現實地表現出來。」

藝術商業編輯部


文:丁梓

圖片來源:丁梓、網絡

設計:園園

相關焦點

  • 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上海首展
    2014年12月4日下午,枡野俊明首度造訪中國開展枯山水交流活動,並從日本帶來了親自製作的三組雕塑作品亮相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活動當天現場製作枯山水作品,令現場來賓讚嘆不已,現場觀摩來賓數量一度超過預估,更有大量枯山水愛好者從全國各地飛來一睹大師作品,在申城造成現象級熱度。
  • 想看懂枯山水,要掌握哪些密碼?
    01 枯山水與日本庭園枯山水是日本庭園發展的結晶。最開始,建造庭園是平安時代的貴族才可享受的特權。隨著佛教的傳入和禪宗思想的發展,出現了淨土庭園樣式、枯山水庭園樣式,多為廟宇庭園。,人工構築的效果要與自然相融,與周邊環境和諧。
  • 寺院住持設計的枯山水
    傍晚7點開始坐禪,誦經,與家人相處,11點入寢休息,這是枡野俊明每日的生活。出身於一個禪僧世家,枡野俊明早年學習藝術,研究生畢業後迷戀枯山水、研習佛教禪宗,進而出家為僧,一心一意潛心研究枯山水,他把營造枯山水當作參禪悟道的主要修行手段,並把作品的創造過程視為修行的過程。
  • 日本枯山水的形成發展過程,枯山水是超越園林的園林藝術
    為了便於坐禪修行,禪僧們也開始使用靜態的材料構建園林。直到鎌倉時代末期,才出現了枯山水的雛形,開始以砂子代替活水,這和武士們的需求是不謀而合了。中國北宗山水畫在鎌倉時代傳入日本,經過百年摶煉,北畫技法被日本人消化吸收,室町時代逐漸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繪畫風格,這種山水畫的構圖風格就成為了枯山水興盛成熟的催化劑。因此在室町時代,枯山水完成了它最後一次蛻變,形成了成熟的園林風格。其中最有代表的是龍安寺石庭、南禪寺虎子渡庭、大德寺大仙院石庭、東福寺南庭這些枯山水庭園。
  • 教你欣賞,日本的枯山水
    枯山水在日本很是盛行,東京著名的商務區的大廳外面,就布置著枯山水景區,它既能提升品質,又能讓人欣賞到愉悅的風景。枯山水是在室叮時代,隨著禪宗之教法而發展起來的。所謂枯山水,就是不用一滴水,僅用石頭和沙子,就能作出水的波紋,並能講述一部傳神的故事,它既能表現出自然之美,也能提升庭園的品味。無水,卻讓人感到有水,這種表現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點。京都最古老的建仁寺,在方丈正殿前,點綴著枯山水庭園。
  • 【4月18日】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講述禪意庭院
    【標題】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講述禪意庭院【時間】4月18日(周四)19:00【地點】理教202【主講人】 枡野俊明——當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禪僧大師【特邀對話嘉賓】董豫贛 副教授【主辦方】北大工學院、北大團委、德稻教育機構
  • 日本十大最美「枯山水」庭園指南!
    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之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知日為你精選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10處枯山水庭院作為你的遊覽嚮導,快快加入收藏心願單吧。,象徵大熊座中最主要的七顆星北鬥七星,展現出一個小小的宇宙空間,這些石柱取自寺廟其他地方用作基石後剩下的餘材。
  • 中國沒有:日本園林的枯山水&西方荷馬史詩。正是中華文明的先進
    當然這又會使我們失去:報任安書。諫逐客書這樣的奏章也沒了。我寫這篇的原因是,前面寫了一篇:我是從這三點對比中國園林和日本園林的:中國園林的有法無式 V.S. 日本園林的有法有式中國園林怕破功 V.S. 日本園林怕不到位中國園林: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裡無雲萬裡天 V.S.
  • 枯山水的禪境
    日本奈良櫻井山本美和中庭石庭       沒有池子和細流,卻稱為「山水」,可見對水的熱愛。中國園林以遊觀為主,正如中國山水畫,在方寸之間展現了平遠、高遠、深遠的小山水世界。曲徑之深是中國園林的微妙之處,一種只有進去才能體會的經驗。移步換景,借景漏景,廊道亭臺、假山盆景、花卉綠植,造園手法之多,景致之幽美令人目不暇接,是一種極致豐富的感受。譬如《牡丹亭》裡的園林「有亭臺六七座,鞦韆一兩架。繞的流觴曲水,面著太湖山石。
  • 當庭院遇見枯山水,美到沒眼看!
    枯山水一般是指由細沙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組所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偶爾也包含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枯山水並沒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現,而「山」通常用石塊表現。有時也會在沙子的表面畫上紋路來表現水的流動。
  • 有馬賴底禪文集:禪僧直往-日本當代禪宗第一高僧自傳
    —有馬賴底自傳本書為日本當代著名高僧有馬賴底的自傳,作者運用充滿真摯情感的細膩筆觸,描繪了出身名門望族,幼年時代曾經為天皇伴讀,而後投身佛門,活躍日本,廣宏人間佛教的當代禪僧的鮮明形象。達摩之後,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的最大宗門。「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慧能之後,禪宗分為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兩系,並逐漸衍化出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家,後又從臨濟宗石霜楚圓門下分出黃龍慧南和楊岐方會二派,合稱「五家七宗」。
  • 日本園林「枯山水」設計獨特?它從中國山水文化中偷學了什麼
    禪宗庭院內,樹木、巖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數筆即蘊涵著極深寓意,在修行者眼裡,它們就是海洋、山脈、島嶼、瀑布,一沙一世界,這樣的園林無異於一種精神園林。日本人把這意思發揚光大了,普遍應用於園林,臻於極致。如今日本的園林,甚至是建築,也多採用「枯山水」的設計表達。日本的繪畫,也有採用枯山水的形式。這是中國山水文化投射出的一個另相。
  • 禪宗道義——枯山水庭園
    日式枯山水庭園,在精神上追求「靜、空、無」的終極狀態,作為一門藝術,深為人們所喜愛。大約在6世紀佛教傳入日本,而後與日本本土的神道教融合,到13世紀中國佛教宗派「禪宗」在日本流行,它使日本的園林設計,更趨嚴謹、自然。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四面環繞式的東福寺方丈庭園
    寺內共有25座分院,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東福寺方丈庭園,它由日本造園大師重森三玲於1938 年建造(東福寺於明治時代初期遭火災,其方丈庭園於1939年重建)是在東福寺自鎌倉時代建立起來的庭園的基礎上,引入現代抽象藝術的結構而營造成的一個枯山水式禪院庭園。與其他禪寺庭園不同之處在於,東福寺方丈庭園是四面環繞式的。
  • 日本園林獨有要素,枯山水到底是什麼?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在白沙上描繪出沙紋,看起來像河或像大海,再或者又好似雲海,映射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枯山水,無水,卻讓人感覺到水,這種表現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點。濃縮了山水自然的枯山水庭園,將禪宗的美學與造園藝術融合於一個空間內,給了人們一個思考人與自然、暫時逃離塵世喧囂的時間與空間,置身其中仿佛也是一種修行。現在,即便是普通人可以身臨其境,觸摸到禪宗的內核與造園之美。
  • 日式枯山水,是一場直面自我的修行
    草木無情中見有情春天的微風吹皺一池漣漪沿著河水池上的薄冰今天也將融散而去這首詩出自日本民間詩歌集《後撰和歌集》,短短幾句話,從對春風、河水、薄冰的描述中摻雜了一絲似有若無的喜悅,結尾處又餘韻悠長、悵然若失。
  • 枯山水中究竟藏了什麼?成為日本人的精神庭院
    枯山水常擺模式 這其實是受到宋代山水畫的影響。 不同於普通的池泉庭院,在日本,人們認為「直面枯山水,就是直面自己內心」,所以枯山水庭院是不允許人隨意踐踏的,又稱「拒人」之庭。
  • 一休禪師與大德寺的枯山水
    這個世界很大,可以研究的東西很多,我對日本歷史沒有那麼care,最早知道大德寺主要是因為曾經看到有一篇新聞介紹這個寺裡有幾個屏風都是用漫畫的手法畫的,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
  • 枯山水之置石造景藝術,就是這麼有魅力~
    枯山水置石造景要素1、主石「石」在日本具有宗教的象徵意義,日本人視「石」為神祭拜,石庭園便成為一處神聖場所。置石的選擇及配置在枯山水庭園中非常重要。巖石則採用花崗巖、片魔巖等有個性的石種,還有淺色系的沉澱性巖石,如巖石或火山巖等。巖石的設計布局要經過反覆推敲,多為單數,三五塊巖石為一組,注重大小搭配,造型生動而富有整體韻律感。
  • 枯山水,茶室中的第一道門
    什麼是枯山水? 日本枯山水最初受北宋山水畫的影響,將宏觀的山水用極簡方式呈現在庭園的半開放式空間內,形成一處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