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籍記載的「經典藥方」也應做臨床試驗

2020-12-13 騰訊網

[摘要]「經典藥方」是指《傷寒論》等中醫典籍中所記載的驗方。

8月29日,《中醫藥法(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該草案提出,凡「符合條件的、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在申請藥品批准文號時,可以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這意味著,若該草案獲得通過,將有一批中成藥申報新藥無需臨床試驗。

「經典藥方」是指《傷寒論》等中醫典籍中所記載的驗方。支持者的理由大致有兩條,中藥經方經過長期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早已確認,無需臨床試驗;日本、韓國的經方也不做臨床。

第一條理由不陌生,但已經被國務院用改革否決了。

2015年8月,國務院頂著重重壓力,重新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若國產仿製藥不能達到原研藥或歐美上市的、國際公認的仿製藥的質量標準,將被淘汰出局,大量藥企因此面臨生死考驗。

有反對者稱,自1949年以來,仿製藥為中國衛生事業立下汗馬功勞,雖然這些仿製藥的質量和療效跟原研藥存在一定差距,但在過去很長時間裡,經過大量臨床使用,已經證明了其安全性與有效性。所以,無需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但國務院不為所動,於2016年2月再次發文《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將其提升至國家高度。有關負責人指出,藥品是治病救命的特殊商品,是各國監管最為嚴格的產品,核心的問題是不能有半點虛假。這項改革是為歷史補課。

「補課論」同樣適用經方中成藥臨床試驗,長期以來中草藥的安全性、有效性缺乏現代醫學的嚴格審查,很多患者因為盲目崇古,使用中醫藥而產生的醫療事故不斷見諸報端。在科學昌明的今天,是時候補上中草藥安全性這一課了。且社會上對中藥也有提出質疑的,經方臨床實驗也是中醫藥自我證明的大好機會。

拋開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論,國務院醫藥審批制度改革,還有對藥企進行市場化選擇的意圖,減少醫藥企業數量,是醫改一直想達到的目標。但是前幾次醫改,製藥企業越改越多,至今中國有4000多家製藥企業,市場分散就意味著效率低下,成本高企。無法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降低醫療費用。

如果經方不做臨床,勢必讓一批科研能力不足的企業成為漏網之魚,無法達到優勝劣汰目的。這對醫改前期取得的成績也是重度傷害。

此外,對中藥進軍國際市場而言,中國模仿日韓經方不做臨床,並不是高明的選擇。目前,日韓將大部分經方的質量標準、製劑工藝都申請了法律保護,在傳統中醫藥市場佔有很大份額。但由於日韓經方不做臨床,沒有通過美國FDA認證,並未走進主流國際市場。中藥做臨床、通過FDA認證難度很大,中國企業天士力集團的「複方丹參滴丸」經過20年努力,才進入FDA三期臨床,但已成功在望,如果在2017年獲得FDA的批准,將成為第一個在美國上市的中成藥,勢必獲得巨大市場優勢,也將為中藥國際化奠定堅實基礎。

如果中成藥經方,下定決心擁抱現代科學,用科學數據證明自己,說服患者和市場,中醫藥復興可期。否則,如果繼續抱殘守缺,抗拒現代技術手段,中藥進步無望。更壞的是,大量未經臨床實驗的中成藥,無序進入市場,必將消弭人們對中藥本來就不多的信心。

相關焦點

  • 南醫大學首次開放3000本中醫古籍 含慈禧病歷(圖)
    程茜說:「做古書修復,一定要心靜如水,稍有一絲躁動,就可能毀掉一部古籍。」  南京中醫藥大學線裝古籍品種約佔全國現存中醫古籍品種的40%,其中不乏明孤本、明稀見刻本、未刊稿本、珍貴抄本、清初精寫精刻本等。古籍內容涉及中醫經典、中醫醫案、診治法則、中藥方劑、綜合醫籍及臨床各科等。  由於異常珍貴,這些古籍平時「養在深閨」,不輕易示人。
  • 南京"中醫藏經閣"開放 收藏中國四成中醫古籍珍品
    光緒、慈禧和親王們的「病歷」、明代太醫的「教科書」、圖文並茂的古代養生秘籍……被稱為「中醫藏經閣」的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日前首次舉辦珍貴古籍開放日,這裡,一批平時秘不示人的「寶貝」級中醫古籍展露真容,讓觀者大開眼界。
  • 南中醫古籍開放 有太醫「教科書」 還有皇帝的病歷
    明代的養生秘籍記載了什麼?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有一處被譽為中醫「藏經閣」的秘密所在,珍藏著一批平時秘不示人的「寶貝」級中醫古籍。  昨天,南中醫首次舉辦珍貴古籍開放日,除了「鎮館之寶」展露真容外,古籍修復、收藏絕技也同日展示。據悉,該校中醫線裝古籍品種約佔全國現存中醫古籍品種的40%,收藏量在全國中醫院校名列前茅。
  • 合肥太醫傳人收藏百套中醫古籍 珍貴藥方得以流傳(圖)
    李恆彬醫生收藏的中醫古籍一個神奇的藥方,短短月餘就治好了一個幼童的腦積水,讓孩子能夠活動自如。8月18日,當主治醫生李恆彬在介紹這一治癒病例時,他眼中透露出無限欣喜。這位能妙手回春的醫生,不僅擁有多年的行醫經驗,還收藏了百餘套中醫古籍,裡面有眾多珍貴的藥方和治療方法。收藏百餘套中醫古籍對於自己收藏的古籍,李恆彬如數家珍。在合肥杏林街道一家社區衛生站,他小心翼翼拿出自己收藏多年的善本《仙拈集》,是清代李文炳所著。「這套古籍世上僅存兩套,一套在上海古籍保護中心,還有一套在我這裡。」
  • 南京一古籍館藏有光緒「病歷」:運動少血行不暢
    「這個館裡藏有的中醫線裝古籍品種約佔全國現存中醫古籍品種的40%。」李文林介紹,圖書館現擁有館藏古籍40337冊,其中中醫古籍2300多種,善本古籍3245冊,其中不乏明孤本、明稀見刻本、未刊稿本、珍貴抄本、清初精寫精刻本等。古籍內容涉及中醫經典、中醫醫案、診治法則、中藥方劑、綜合醫籍及臨床各科等。「宋版一頁,價值千金。
  • 中青報:沒有臨床試驗 就沒有現代醫學
    近日,國際領先的科學期刊《自然》雜誌發表文章,探討從2018年起,傳統中藥或將不再需要通過中國的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人體臨床試驗的問題,引起了人們對中藥問題的廣泛關注。  根據全國人大公布的《中醫藥法》草案,只要藥廠根據「經典名方」生產製劑,就可以免去成本高且周期長的臨床試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食藥監局將共同擬出一份經過批准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
  • 穿越的醫書,1700前的中醫典籍,卻記載了1928年的諾貝爾獎
    而這些經典中有一本格外出名,不僅在當時就被全國各地的學醫人士爭相傳看,而且在2015年,還幫助屠呦呦一舉得到了諾貝爾獎,這本被譽為「穿越的醫書」,就是1700年前的中醫典籍《肘後備急方》。
  • 中醫珍稀古籍善本,最豐富的三千冊中醫古籍資料
    中醫的雙盲其實不是沒人做,但講道理中醫的體系並不適合雙盲。但即便這樣還是有好多中藥硬著頭皮做了雙盲。這些東西在中醫黑眼裡就是選擇性忽略。然後我之前評論了一個人,他拿了個例來批判整個針灸(其實這種事還不少),我就覺得這種行為很過分,都說中醫不嚴謹,但是黑中醫的有幾個是嚴謹的?現在針灸推拿除了保留了中醫基礎理論和經絡學的東西,也是需要學習解剖,甚至在很多派系中,解剖的重要性還要大於傳統理論。
  • 老中醫從敦煌古籍中發掘藥方 醫治病患見奇效
    中新社蘭州1月14日電 題:敦煌經卷「淘」藥方 3萬病患見奇效  中新社記者 丁思  已是下午14時,60多位病人終於看診完畢,甘肅中醫學院教授王道坤隨後接受中新社記者的專訪。這位72歲的大夫講述了他從敦煌經卷古籍中「淘」出藥方,研製中藥製劑,治療患者見奇效的故事。
  • 【觀點】中醫診療指南編制要重視古籍文獻研究
    一、以疾病史研究為基礎    在浩如煙海的中醫古籍文獻中,去研究一個疾病的診療史,對作為臨床醫師的指南編寫專家來說,可能望而生畏。但實際上,功夫不怕有心人。不過,單純依賴圖書館為你檢索,可能是「瞎子點燈」。因為據所了解,當前文獻檢索對古籍文獻尚未發展到疾病診療技術方藥的程度。
  • 中醫名家盧世秀:「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善思悟,勤總結」 成就好...
    通過嚴格選拔,我有幸成為這個研修項目的首批學員,經過3年的培養於2007年圓滿結業,成為國家首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中醫?通過我近40年的從醫經歷以及優秀人才研修項目的培養,感覺到還是「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培養計劃中提到的「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
  • 五位大咖分享中醫藥方裡的智慧 為你的健康答疑27日下午見!
    【寒冬來臨,經典中醫藥方護駕】黃煌、李萍、劉小斌、王彥剛、湯一新五位中醫藥大咖(教授、博導、國務院特貼專家)11月27日下午14:00-16:30,為你的健康答疑!掃描看直播不要錯過!在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中醫藥主題賽徵集好故事期間,中國網議庫平臺、中國網政協頻道以「中醫藥方裡的中國故事」為主題,主辦線上沙龍,邀請中醫藥專家線上分享中醫藥方裡的小故事、好故事,以小見大,展現「中醫藥方」裡的中國文化、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也面對面回答各位網友關心的健康養生問題。1.你關注的問題可提前到微博「議庫」評論留言,屆時掃碼看直播!
  • 《自然》雜誌刊文質疑部分中藥無需臨床試驗
    現在,中國正採取引人注目的措施發展中醫,儘管不少研究者對這種療法仍表擔憂。 從明年初開始,中國的傳統中藥可能不再需要在中國進行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中國國家食藥監局10月份公布的的條例草案中規定,只要生產商準備按照「經典名方」製備中藥製劑,就可以不經昂貴耗時的臨床試驗直接生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食藥監局將會編制一份「經典名方」清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民間萬卷 中醫古籍傳世
    一生專注中醫研究的他,收藏了上千種數萬卷中醫典籍,其中不乏《黃帝內經》、《仲景全書》、《本草綱目》等明清多種刻本在內的珍貴中醫古籍,歷經百餘年,品相完好,在海南民間古籍收藏中實屬罕見。專家認為,霍家藏書,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對海南文化內涵的提升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近日,一條「海口民間收藏上萬卷中醫古籍」的消息在網上不脛而走。這批藏書的主人,是已故海南名醫霍列五。
  • 我國將啟動感冒、咳嗽等25個中醫優勢病種古籍文獻梳理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稱,未來,將以25個中醫優勢病種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中醫藥古籍文獻專家與重點病種臨床專家「雙牽頭」的工作機制,對春秋戰國時期到民國時期的相關古籍文獻,從源到流對「理、法、方、藥」進行梳理和挖掘,從而出版相應臨床專病專題系列著作,為臨床實踐提供借鑑指導。
  • 李長青:應立即叫停瘧原蟲抗癌治療臨床試驗
    「 瘧原蟲抗癌臨床試驗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實行,當前應立即叫停,並由試驗方上級部門向公眾做出說明,以免給患者造成誤導和傷害。
  • 海口民間萬卷中醫古籍受關注 中醫驗方盼傳承應用
    種類豐富 涵蓋中醫理論完整體系  霍列五先生的藏書最多曾有數千種中醫古籍,經過文革時代,以及搬遷失竊等破壞,目前僅存中醫古籍過萬卷,種類數百種。其中,最值得提出的是,霍列五先生曾多次應用其中的內府秘方,在臨床治療中有顯著效果。  因地制宜 見證地方醫學臨床實踐  在漢晉時代,嶺南就以「瘴癘」之地著稱。在霍列五先生的藏書中,對海南地方醫學最有研究價值的一本是由海口高州會館捐刻的《鼠疫編匯》。羅芝園《鼠疫彙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本鼠疫專著,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編成第一稿付印。
  • 中醫無用?《肘後備急方》:記載兩個諾貝爾獎的東晉中醫經典!
    出現反轉發展過程中受到無數質疑的中醫當真無用嗎?我想事實並非如此。東晉的一本中醫名著就在很早之前記載了兩個諾貝爾獎的成果。它就是葛洪的《肘後備急方》。葛洪更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道家領袖的身份。他出身於江南的士族,祖父葛玄,號葛仙山。
  • 萬卷中醫古籍中找良方
    共奔好日子加油奔小康【萬卷中醫古籍中找良方】在遼寧省盤錦市遼河國際藝術區遼河口中醫古籍博物館,收藏著十多年來從全國各地收集的近萬卷手抄本和影印本中醫古籍,其中大量的中醫藥方已經得到驗證並生產,取得了市場口碑。據該館負責人介紹,收集中醫古籍是傳承和發展中醫的重要途徑,未來會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傳統中醫文化,造福子孫後代。
  • 學中醫古籍,這款軟體讓你事半功倍
    我是一名中醫臨床醫生,在長期的中醫學習中,接觸了很多的中醫APP,但只有這一款在我手機裡有5年多了,一直沒卸載,非常的好用,今天就推薦給各位喜歡的小夥伴們。大家中醫就是這款大家中醫軟體,非常的實用。可以免費永久使用,可以搜索臨床常見中藥,方劑,經絡,古籍,甚至還有五運六氣的推算和舌診圖譜。我最喜歡的是它的經典這個功能,裡面有很多的幾百部中醫經典書籍,不緊可以免費下載,還可以免費閱讀,免費查找全文,及其的方便,當想不起來一句條文時,使用搜索功能,一下就出來了,非常實用,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