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清華附中迎來百年華誕。
百年附中,群星璀璨,文化豐厚。一百年來,培養出一大批傑出人才。萬邦儒、趙慶剛、王殿軍等校長的教育思想一脈相承,影響廣泛。近年來,圍繞王殿軍校長提出的「為領袖人才奠基」的教育思想,清華附中更是取得了大踏步的發展,成績斐然,世人矚目。
《卿蹤跫韻》有別於一般的文藝演出。
《卿蹤跫韻》從組織創意到節目安排;從文學選摘到文字創作;從藝術編導到舞美設計,都由清華附中師生獨立完成。從導演到文創,再到所有演員(包括退休老教師和部分老校友)及劇務都是清華附中人。可以說,《卿蹤跫韻》無一字不是清華附中的文字,無一人不是清華附中的人。《卿蹤跫韻》藝術地呈現了清華附中不平凡的百年歷史與豐厚文化,熱烈地謳歌了一代代清華附中人秉承的精神和理念,唯美地詮釋了清華附中的歷史、現在和未來。
百年慶典,非厚重不可通精神,無簡約不可達大美。在王殿軍校長、杜毓貞副校長和藝術中心主任鞠紅老師的直接組織領導下,創作組幾經碰撞磨合,最終以「卿蹤跫韻」為命意,獻禮母校百年華誕。
《卿蹤跫韻》之命意。
「卿蹤跫韻」,四字雙足,亦敬亦書;取意「行勝於言,自強厚德,跫韻天成」。
「卿」取其敬;「蹤」顯其久;「跫」重其行 ;「韻」成其美。
「卿」,對人的敬稱,如稱荀子荀卿。後來也稱平輩或卑輩。
「蹤」,足跡,腳印。引申泛指行為活動留下的痕跡。漢蔡邕《王子喬碑》言「是以賴鄉仰伯陽之蹤,關民慕尹喜之風」。
「跫」,腳步聲。《玉篇》言「跫,跫然,踏足聲」。《莊子 徐無鬼》言「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成玄英疏》言「跫,行聲」。
「韻」,和諧的聲音。漢蔡邕《琴賦》言「繁弦既抑,雅韻復揚」。指文章,晉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亦指美。
「卿蹤跫韻」,「卿」即您,你,與「青」「清」音諧。既可指人,亦可指校,定位為清華附中人與校的慶典,親切溫暖。
「卿蹤跫韻」,亦可釋為「你走過的路,你踏成的歌」。
《卿蹤跫韻》之結構。
《卿蹤跫韻》由序、第一章《卿》、第二章《蹤》、第三章《跫》、第四章《韻》和尾聲六部分構成。
序之詩歌《經過我》與尾聲詩歌《清華附中站》首尾呼應,寓意人生因有清華附中這一站而精彩,清華附中這一站因有我而輝煌。
第一章《卿》重點突出人物。
第二章《蹤》重點突出歷史。
第三章《跫》重點突出現在。
第四章《韻》重點突出輝煌與未來。
《卿蹤跫韻》之藝術表現方式。
《卿蹤跫韻》以詩、歌、舞、樂相融合的音樂舞蹈詩為主要藝術呈現手段,並配以視頻、燈光等。
《卿蹤跫韻》之主要內容。
序《經過我》是語文組寇曉東老師特意為清華附中百年華誕創作的。
「經過我,成志小學堂依傍著清華園青磚瓦舍……」 清華附中百年華誕文藝演出《卿蹤跫韻》在主持人深情款款的詩歌朗誦中拉開帷幕。一百年風雨滄桑,從清華附中經過何其幸運。正如《經過我》詩中所言,今天,對於每一位清華附中人來說都是個特殊的日子。風經過,雨經過,世紀經過,願時光銘記這一生只有一次的紀念,銘記附中人的故事,附中人的年華。
卿,敬也。
《卿蹤跫韻》第一章以「卿」命名,以舞蹈、朗誦和時空對話為主要藝術手段。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清純的童聲將觀眾們帶入 「水木清華,荷香嫋嫋」的唯美意境。《荷塘月色》系清華附中成志學校時期校董、大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品。先生的文字穿越百年,靈動了荷塘;朗誦教師的聲音渾厚深沉,縈繞聽者心房;學生舞蹈團姑娘們的倩影,伴月色芬芳,將經典珍藏。
初1014班費昊然的原創詩《附中頌》,道出每位附中學子對母校的萬千敬仰。是啊,我們的清華附中一百年了,一代代治學之師,一代代興業之才,一代代安邦之柱從這裡起錨,遠航。附中蒼穹,群星璀璨,思之憶之,親之敬之。
校友訪談《傾卿芳馨》帶領觀眾回望百年,與楊振寧、陶海粟、王邁、張益唐等一批傑出校友對話,感受附中學子為母校帶來的榮光。
蹤,跡也。
《卿蹤跫韻》第二章以「蹤」命名,以雕塑劇、歌舞為主要藝術手段。
「一條大河波浪寬,一代代舵手心相傳」,雕塑劇《流動的浮雕》再現了主樓浮雕群中的經典畫面,歲月流金,足跡卓然。
老校友的舞蹈《紅色娘子軍》將四十多年前清華附中學生藝術團的作品再次搬上母校的舞臺,「鬥笠姑娘」舞姿婀娜,你可知道她已年逾花甲;「五寸鋼刀」威風凜凜,多像風華正茂的小夥兒。一舉手一投足,一翻身一跳躍,老校友們的風採絲毫不減當年。
《又見桃花,又見李花》的詞曲作者是王玉田老師,王玉田老師傾盡一生心血,澆灌學生們心靈的藝術之花,他在清華附中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成長為學生們愛戴的教師藝術家。在退休老教師們深情的歌聲中,王玉田老師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現於每一位觀眾的眉睫之前。
舞蹈《抉擇》一闕心歌,學生舞蹈團的同學們緊隨老校友們的步伐,心隨舞動,詮釋著清華附中人在歷史面前敢於抉擇,在現實面前勇於擔當的精神,演繹著心中的追求與執著。
《百年附中情》的詞曲作者是清華附中數學組張波老師。它是一份獻給母校百歲生日的厚禮。「一百年的燦爛,一百年的輝煌,一百年不變的還是日夜守衛你的白楊。」每一個音符,每一句歌詞都凝聚著師生對清華附中這片沃土的摯愛。節目的表演者——清華附中合唱團,由高中的混聲合唱團和初中的童聲合唱團共同組成,他們並沒有任何專業基礎,從入校伊始的選拔到日復一日的訓練,全憑一腔對藝術的虔誠。李冰老師帶領著滿含深情的學子們,沐浴著藝術的朝暉,歌唱著青春與夢想,禮讚母校。
舞臺大世界,世界大舞臺。只要學子們有站上舞臺的夢想,清華附中便努力創造機會、搭建平臺,讓孩子們離心中的夢想近些,再近些。
跫,足音也。
《卿蹤跫韻》第三章以「跫」命名。本章以情景劇、歌舞為主要藝術手段。
情景劇《這裡是清華附中》藝術地再現了清華附中活潑有趣的課堂、思維激越的學生創客空間、拼搏向上的馬約翰體育特長班、翰墨飄香的美術特長班以及藝術教育中心的「三團一社」,巧妙地展示了清華附中德育、體育、美育、智育和特色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模式。今日的附中人,迎著朝陽,踏足而歌;精彩在附中的每一個晨昏之間上演。「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選自清華附中校友、著名作家史鐵生的名篇《我與地壇》。跟隨劉建鈺老師和他的學生們走近史鐵生,你會看到清華附中不一樣的課堂;創客空間的同學們用最前沿的科技向世界宣告,在清華附中「創意,是奇蹟的另一個名字」;奔跑,跳躍,投籃,進球,拼搏與汗水鑄就附中人的光榮與夢想,馬約翰班的學子們踏樂而來;金帆民樂團演奏的《清華附中 Jing》系胡軍老師獨立創作的音樂作品。二胡宛轉悠揚,琵琶聲如珠玉,清華附中藝術教育的風採在舞臺上凝聚,綻放。
一個班,一支舞,一段青春。舞蹈《舞與我》是高1305班同學自編自導,在高三啟動儀式「舞動青春,歌以言志」上演繹的一支勁舞,冠絕年級。在母校百年華誕之際,高1305班以集體呈現的方式向母校獻禮。舞臺上,悅動的是青春;心海中,翻騰的是激情。人生路,舞相伴,好朋友,永攜手。這支舞不僅展現了附中學子的藝術素養,更展示了清華附中特色班集體建設的豐碩成果。
一曲《雪花》,一份祝福,清華附中學生合唱團的同學們,心潔似雪,用最真純深情的歌聲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對母校的愛戀——感謝您白雪般的陪伴,純潔美好,始終如一。總導演鞠紅老師傾情指揮,臺上臺下立體混響、美若天籟。清華附中人,用愛書寫今日附中的榮光,用行動「為領袖人才奠基」。
韻,大美也。
《卿蹤跫韻》第四章以「韻」命名。本章以舞蹈和詩朗誦為主要藝術手段。
舞臺上樂聲嫋嫋,舞者姿態娉婷,附中教師自編自演的舞蹈《雲影芳菲》展示了老師們對美的不懈追求和對清華附中這塊土地執著的苦戀。這是一支由數學教師、物理教師、美術教師、體育教師、音樂教師和校醫老師組成的教工舞蹈隊。講臺上,他們播撒智慧;舞臺中,他們翩若驚鴻。在清華附中這片沃土上,每一位教師都是美的追隨者、擁有者、傳播者。
舞蹈《鴻雁》表現了清華附中對理想的追求,對信念執著,對責任的擔當,藝術地詮釋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表演者是一群即將參加高考(精品課)的高三大男孩兒。目光堅定,雁陣如磐。一羽雲霄,聲動九天。你很難想像,這樣一群舞蹈零基礎的孩子是怎樣演繹出如此精美絕倫的舞蹈。《鴻雁》是鞠紅老師和同學們用心血和汗水凝結成的結晶。
舞蹈《鴻雁》壓軸出場,是對母校的熱愛和對美的虔誠為這群高三大男孩兒插上了藝術的翅膀。今天,他們是母校最小的孩子;明天,他們是振翅高飛的鴻雁。
尾聲《清華附中站》。
每天
我都經過你
可你卻不知道
我心中的驕傲
這首詩是清華附中原初1207班、現高1508班談子佳同學在清華附中學生節活動中創作的,與序《經過我》相呼應,取意人生經過清華附中站,韻味雋永,將整臺晚會再次推向高潮。相信,每一位在場觀眾都會為之感慨動容,是啊,我們的人生因有清華附中這一站而更加精彩,清華附中這一站因有代代附中人而更加燦爛輝煌。
卿,逝去的是歲月,永遠的是光芒。
蹤,模糊的是背影,流淌的是足跡。
跫,消弭的是艱辛,鏗鏘的是跫響。
韻,遠行的是青春,永恆的是大美。
卿蹤跫韻:清華附中人的詩篇;清華附中人的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