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這個主題,今年在同學們的作品集中以千變萬化的形式出現,這一段相似而不同的人生經歷,成為今年藝術留學作品集中的「熱點」。
這也引出來一個問題:作品集需要蹭熱點嗎?
「熱點」本質上是流行趨勢中的一面或一點,與其問「作品集需要蹭熱點嗎」,不如問:作品集要符合流行趨勢嗎?
如果非要一個明確的答案,那麼小章魚認為:需要。
當然了,並不是為了功利性地拿到高分。
今天,小章魚就為大家簡單分析一下藝術留學作品集與「流行趨勢」的關聯性與契合度,幫助大家更明確作品集製作的方向。
要將熱點代入作品集中嗎?
在聊作品集之前,我們先說一說「流行趨勢」。藝術留學的造型設計、服裝設計、時尚設計等專業中,設計師對流行趨勢的「感知」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一名藝術專業的學生,時刻關注流行趨勢是日常必修課,通過流行趨勢挖掘群體的偏好也是未來就業的一項必備技能。
有一句流傳已久的話是這麼說的: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流行趨勢同理,對於不斷關注流行趨勢的藝術學生而言,將自己聽過、看過、關注過的流行趨勢注入作品集中,同樣也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或許很多同學都和這個表情包一樣,還不太理解小章魚說的意思,所以小章魚決定以作品集和時尚產品為例子來說明。
品牌服裝新產品開發流程 源自:網絡
這是一份服裝產品的新產品開發流程,可以看到目標市場調研、流行趨勢分析、銷售數據分析是整份方案的指導性數據。
如果把這份表格簡化一下,實際上和作品集的製作過程十分相似:前期調研-中期立項創作-後期潤色收尾。
如果把申請藝術留學的作品集當成做一個時尚產品來看,同學們通過調研了解流行趨勢信息、整理消費者的需求,最終通過嵌入流行趨勢的設計解決問題。
而對於沒有太長時間用於調研的同學來說,平常關注的流行趨勢就派上用場了。平日裡的耳濡目染,實際上會一點一滴地改變你的思維和審美,你最終都會把它們用於作品集之中。
這樣做出來的作品集不僅具有實際意義,也會讓考官眼前一亮,最重要的是,它會深化你對流行趨勢和時尚產品的理解,這是實打實學到的內容。
如何靈活運用流行趨勢?
既然靈感來源於流行趨勢,那麼該如何將流行趨勢嵌入作品集呢?小章魚有幾點小建議。
1
從流行趨勢中得到屬於自己的想法
時尚是周而復始的東西,每個人對流行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從流行趨勢中得到屬於自己的觀點,開始自己的探索,就是一種可取的方式。
MiuMiu2020年早春度假系列,起源於19世紀初期浪漫主義時期的羊腿袖設計再次席捲全場
紐約時裝周上的Tory Burch 2020秋冬系列,以柔和的版型改良20世紀70年代流行的男式西裝。
2
關注畢業展和時裝展
多看一些時裝展和畢業展,並不是為了讓你照搬或者模仿其他。而是讓你了解現下的流行趨勢,在提升自身審美的同時,也能夠學習別人的設計理念,讓自己的想法與其產生碰撞,從而產生新的靈感。
今年RCA視覺傳達專業畢業展的作品之一,以疫情為大背景,專注於個人主義原子化社會與部落性群居本能的錯配以及現代社會的內在心理空間。
3
關注流行趨勢機構
與第二點類似,關注國外掌握、分析流行趨勢的專業機構,例如色彩研究機構Pantone、時尚預測公司WGSN等。查看這些公司發布的數據、信息和報告,能夠加深對流行趨勢的理解。
《時尚芭莎》雜誌中的模特採用2020年潘通流行色藍色作為眼影主色調
WGSN此前發布的2020年春夏流行色
名校的學生是如何運用流行趨勢的?
今年的疫情毫無疑為教學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對於需要「國外+實驗」雙重學習形式的藝術留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如何根據主題融入自己的想法,延伸出不同的風格,避免審美疲勞,這些名校的專業負責人和學生也為我們提供了優秀的參考範例。
1
羅德島 RISD
羅德島作為疫情爆發之後最先響應停止線下教學的學校之一,在兩周之內就轉為線上授課,但是因為學校的課程主要以studio形式和實操性材料研究為主,所以在整個遠程線上授課的過程中也克服了很多困難。
RISD的應對方式是召集各個學科,以學科部門為一個單位,由各自導師帶領,學生利用身邊簡單的工具和材料進行藝術創作。
平面設計研究生Will Mianecki使用從疫情期間在線購物平臺收集的圖像、數據,探索人們與食品和零售的關係。
2
帕森斯 PARSONS
帕森斯歷來擅長將日常生活融於藝術作品之中,這次以學校內的Observational Practices Lab/觀察實踐實驗室為師生共同交流的平臺,通過專題討論會、學術課程、專題展覽等形式分享課題的研究成果。在疫情期間,OPL觀察實踐實驗室開發出全新課題「在全球社會隔離時代的日常物品圖集」,號召大家用影像記錄下9張印象深刻的物品或場景,吸引了來自全球的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自發參與。
可以看出,帕森斯的組織者希望大家不僅關注健康,更應該回歸到日常生活的本質,這也是帕森斯一直提倡的創作理念。
社交媒體上,自發參與者的響應
3
普瑞特 Pratt
普瑞特從停課開始,就在學校官網上開設了日報中心/PRATT DAILY HUB,記錄了各個學科師生隔離在家的生活和期間的思考、藝術創作。從這些藝術創作中國,我們不難提取到師生充滿創意的巧思。
由於無法到學校獲取專業的教學工具,木工課程教授與Woodshop技術員Yasu Izaki借用胡蘿蔔和麵包為同學們遠程展示結構的雕刻和組裝過程,而這節課的課後作業,大部分同學也同樣以食材進行演示。
除了技能的教學之外,導師也鼓勵學生關注「人的心理」,引導學生以自己或親人朋友近階段的心理變化作為課題進行研究。
教授與技術員通過食材講述結構
在作品集批量模板化的大背景下,新穎與獨特無疑會成為作品集的亮點,雖然院校不會刻意考察作品集中包含的流行趨勢,但是如果能將流行趨勢靈活地融入作品集,藉此表達自己的創作邏輯與思維,也是考官們樂意看到的。
總之一句話,讓流行趨勢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你的作品集裡,而不是生硬地為了追趕流行而追趕流行。
如果你想及時獲得 最新的留學資訊
如果你想get到 作品集小技巧
如果你需要一個人為你 答疑解惑
如果你想了解 行業內幕
歡迎找小章魚嘮嘮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