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究竟是不是江南織造曹家人,那是「紅學家」們研究的課題。對我們讀者來說,曹雪芹就是作者。就像魯迅,我們閱讀他的作品,是否知道他叫周樹人並不那麼重要。《紅樓夢》是作者假託一塊「石頭」而演繹的故事,其中多有自己的生活過往。脂硯齋作為不見史料之人,他的批語對閱讀《紅樓夢》有非常大的幫助。對脂硯齋其人,很多讀者也好奇。脂硯齋是誰?如果從歷史找原型,一定不可得,皆因「曹雪芹」還有爭議,何況脂硯齋。但通過原文的蛛絲馬跡,揪出原文中脂硯齋所對應的人物,就非常好找了。周汝昌先生認為是史湘雲,我有不同看法,我認為是賈探春。具體原因有這麼三個。
(第二十二回)鳳姐亦知賈母喜熱鬧,更喜謔笑科諢,便點了一出《劉二當衣》。「庚辰眉批: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庚辰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悲乎!」「靖眉批: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
賈母出資給薛寶釵過生日。當時參與的人歷歷可數。賈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媽、李紈、王熙鳳、史湘雲、三春,寶黛釵…就這十一二個人。此處留下了脂硯齋一條批語和畸笏叟的兩條批語。而「靖藏本」的批語是對「庚辰本」的補充。嚴格來說「庚辰本」更可靠,畢竟有原文對照。個人對「靖藏本」只有批語沒有原書持保留意見,因為抄錄批語者再創作的機率太大了。這裡不說。
脂硯齋說當初鳳姐兒點戲,是他執筆。古人有戲單,類似菜譜一般,點了什麼戲怕疏漏,會抄錄記下來。寶釵生日都是女眷,不方便戲班的班主管事進來(那時候都是男子),所以由脂硯齋當場抄錄下來,再交由外面。到畸笏叟再批時,脂硯齋等已經去世。
脂硯齋批語,包括畸笏叟批語透露出的信息是他們都是「紅樓夢中人」。脂硯齋除了出現在第二十二回寶釵生日,還有很多出場。
第二十八回,寶玉等人在馮紫英家宴會上喝酒,「寶玉笑道:『』聽我說來:如此濫飲,易醉而無味。我先喝一大海'",「庚辰本眉批:「大海飲酒,西堂產九臺靈芝日也,批書至此,寧不悲乎?壬午重陽日。」「甲戌本側批:「誰曾經過?嘆嘆!西堂故事。」「甲戌側批:紫英口中應當如是。」
第七十四回,寫賈璉借當,「庚辰本夾批:「蓋此等事,作者曾經,批者曾經,實系一寫往事,非特造出,故弄新筆,究竟不即不離也。」
…… ……
凡此種種,脂硯齋作為「夢中人」再回到第二十二回那個為王熙鳳點戲執筆者,也就不難推測。除了幾個老人,王熙鳳、李紈,寶黛釵,只有三春與史湘雲能做執筆之事。而惜春出家,迎春早逝,又只剩下賈探春和史湘雲二人。周汝昌先生認為脂硯齋是史湘雲有一定原因是認為「杏齋」是探春,皆因六十三回探春掣得「杏花籤」。我卻認為杏齋更可能是李紈,皆因稻香村本就是杏簾在望,也栽種了無數杏樹。史湘雲是客,再說賈家聚會場合需要記錄大多是賈探春執筆。
(第十八回)賈妃看畢,喜之不盡,說:「果然進益了!」又指「杏簾」一首為前三首之冠。遂將「浣葛山莊」改為「稻香村」。又命探春另以彩箋謄錄出方才一共十數首詩,出令太監傳與外廂。
(第五十回)探春早已料定沒有自己聯的了,便早寫出來,因說:「還沒收住呢。」
自來聚會動筆處多是探春執筆,不見他人動手。賈家四春「元迎探惜」,元春善琴,迎春善棋,探春善書,惜春善畫。探春房中筆硯最多,她的閨房又叫秋爽齋,第二十二回執筆為王熙鳳記錄戲文的最大可能就是探春,也就是脂硯齋原文中的人物原型。
筆者多次撰文推測林黛玉、賈探春和賈寶玉的結局,林黛玉和賈探春根據原文諸多線索,二女效法瀟湘妃子娥皇女英同嫁異國,林黛玉很快去世埋骨他鄉。探春因此上位成為王妃。根據第七十回寶玉和探春合作《柳絮詞》看,賈寶玉拋下薛寶釵後,尋賈探春和林黛玉而去。
賈探春與賈寶玉、林黛玉三人再會之時,物是人非。賈探春是王妃,賈寶玉是和尚,林黛玉卻是「黃土壟中人」,根據第二十三回賈寶玉對林黛玉的誓言:
「好妹妹,千萬饒我這一遭,原是我說錯了。若有心欺負你,明兒我掉在池子裡,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忘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
推測賈寶玉隨後在林黛玉墳墓附近結廬而居,探春作為王妃供養乃兄,與其一起為林黛玉守墓,相伴一生(賈寶玉餘生應該很短)。賈寶玉感嘆曾經故事,化名「情僧」作《石頭記》,交由探春整理。探春本是「夢中人」,化名脂硯齋做批語,這就是脂硯齋的由來。您覺得有沒有一點道理?歡迎留言交流。
「文/君箋雅侃紅樓」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都有新內容更新。歡迎收藏,歡迎轉發,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