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的小夥伴們都刷到明星林更新因為手撕黑粉的事情,說林更新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畢竟懟黑粉懟到天明的明星不多見了,而在現實生活中的有人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而導演們更是將他的故事寫成了劇本,萊安納多也為了這個劇本等了20多年,一起來看看這個人是誰吧!
萬人迷萊昂納多在徵戰奧斯卡影帝的道路上屢戰屢敗,卻也愈戰愈勇。據外媒報導,小李子即將主演一部名為《擁擠的房間》的電影。影評人稱:為了徵服奧斯卡,萊昂納多也是夠拼。事實的確如此。《擁擠的房子》改編自丹尼爾凱斯的紀實作品《24個比利》。故事主人比利米利根,是一個自始至終都存在廣泛爭議的真實人物。他被指控犯有三項強姦重罪,卻最終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因罹患多重人格分裂症而被叛無罪的嫌疑犯。
很多人都覺得人格分類可能會很酷,畢竟在《禁閉島》《搏擊俱樂部》《致命ID》《分裂》……電影中都能看到因為自己的人格在一些領域擁有特有的天賦,而這些「患者」可能一個眨眼就會自動切換人格,然後開始「自由行動」聽起來有點恐怖,不過事實上確實如此,因為主人格與副人格的關係,很多時候,當人格分裂患者醒來,切換到主人格,都會忘記自己曾經做過什麼。
作為《擁擠的房間》的主人公原型,比利·米利根因為一起強姦案被帶入警局並開始及治療,在多名精神病醫生和心理學家共同努力下,比利被診斷出患有24重人格分裂。這位「罪犯」的體內,住著24個完全不同的「人」。而比利的這些人格擁有不同的國籍、性別、年齡、才能、智商和性格,說是精分都不能概括了。
比利·米利根的主導型人格「阿瑟」是一個講話自帶英國腔,理性而冷酷的22歲男子。他是第一個發現比利身上有其他人格存在的人,他將這些人格的存在與共處稱之為「家庭」。在安全的情況下,阿瑟負責管理比利的生活,決定由誰(即某個人格)出現來代表「家庭」。守護者「裡根」是一個仇恨型人格,他體格強壯。當施虐者出現時,裡根便會擊退對方,以保護自己的家庭成員。
8歲的人格「戴維」充滿痛苦,甚至有一種奇異的能力,可以代替其他人格承受痛苦。18歲的人格「亞倫」負責對外聯絡,是一個騙子和操縱者。26歲的比利是核心人格,即最初的比利·米利根。他在高中被勒令退學時試圖自殺,阿瑟人格阻止了他,並與其他幾個主導型人格一起,逼迫比利的核心人格陷入沉睡,24重人格中還有女同性戀者阿達拉娜,精通逃脫術的湯姆,會畫畫的小女孩克麗斯汀等等。他們之間既有合作,也有鬥爭,他們一起構成了比利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充滿血淚的個人成長史,但情形總有失控的時候。
1974年,比利在一個高速公路休息站犯下搶劫罪,被判入獄兩年;出獄之後的六個月,多重人格的「家庭」再次失控。比利犯下了三宗強姦搶劫案,經過長達2年的訴訟,比利獲判無罪。獲得無罪判決的比利被轉到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接受治療,在醫師的幫助下,比利逐漸過上了較為正常的生活,他讀書、寫作、畫素描。比利的眾多人格作為人性中的必要構成部分也得到了正視,逐漸融合。
這個時候一個融合型人格「教師」,首次出現了。「教師」是比利其他23種人格的融合體。他聰明、幽默而敏感,對往事擁有著近乎完整的記憶。《24個比利》和《比利戰爭》便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的。1981年,《24個比利》首次出版。比利通過這本書所得到的錢,能夠幫助那些收到虐待的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樣。1996年,比利發表聲明,表示自己正在加利福尼亞州居住,並擁有一家小電影公司。他稱自己仍然被多重人格疾患所困擾。
比利表示希望把自己的經歷拍成一部電影,告訴大家多重人格障礙患者的真實生活,並以此揭露美國精神衛生體系的黑暗與腐敗。為此,他曾指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馬修·麥康納、約翰尼·德普、布拉德·皮特等人表演經典的威爾伯恩式的多重人格行為,但因為種種原因,電影一直未能如願。直到2014年6月,《24個比利》和《比利戰爭》的作者丹尼爾·凱斯因肺炎逝世於佛羅裡達州的家中;六個月之後,59歲的比利在哥倫布療養之家罹患癌症去世:24個比利,同時死去。
看完以上內容有沒有被「這支暗中的隊伍」嚇到呢?不過若是沒有童年時候遭受的苦難,也許比利·米利根就能和平常一樣,小夥伴們對於人格分裂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點評交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