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的詩人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但即使如此也足以令詩人名垂青史,真正的好作品其實並不在多,只在於精一首就足夠了。元朝詩人唐珙就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但是他的名氣很大,一度被人誤以為是唐朝的詩人,由於他的詩《題龍陽縣青草湖》被誤收錄進了《全唐詩》,使得後世很多的詩人都誤以為他是唐朝的人。
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今天浙江省紹興人,由於在後人編撰唐詩時,誤將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收錄進了《全唐詩》,從而被後人所熟知。經過近代一些學者的研究,唐珙所生活的時候是元末明初。由於古代信息不太發達,再加上他的詩比較接近唐詩的風格,以至於連清朝才子紀曉嵐在編撰《四庫全書》時,把這首詩歸類到了唐詩。
那這首詩也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大家比較熟悉的一首作品,整首詩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每一句都寫得很有特色,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首詩在民間廣為流傳,而詩人也正是憑藉這一首詩,成為了元朝比較重要的詩人。可見他的作品是可以媲美唐詩,要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會搞出這樣的烏龍事件。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絕句,當時詩人正是遊玩了洞庭湖,看到了遠處不一樣的景色,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作品。其實描寫洞庭湖的作品比比皆是,無論是唐朝的詩人,還是後來宋朝的詩人,他們對於洞庭湖都有著一種獨特的情感,而唐珙這首詩則是意境唯美,從不同的角度的來描寫洞庭湖,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開篇的兩句便是著力於刻畫眼前之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是為了突出洞庭湖獨特的美,還有自己對於洞庭湖的喜愛,「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每當到了秋天之後,那秋風就會緊隨而來,這個時候秋風吹過湖面,泛起了層層波浪,看上去洞庭湖的水好像在一夜之間老了許多。正是由於水面長了皺紋,也在一夜之間有了憂愁,湘君也是增添了許多的白髮。
湘君也被稱為湘水之神,這在很多人的詩作中都有描寫,但是唐珙卻是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通過對於洞庭湖的描寫,以此來突出當時內心的變化,還有洞庭湖不一樣的景色,這樣的一種描寫,也讓整首詩更具有感染力,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著實是寫出了新意,使得這首詩顯得與眾不同。
那最後兩句寫得就更加有趣,也更加的唯美,「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喝醉了酒之後,不知道天上的星辰倒映在了水中,看上去非常的漂亮,也非常的壯觀,在這麼一個清朗夜空下,我就像是在夢中,好像是躺在了璨的星河中,讓人仿佛置身於仙境。
唐珙的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情感細膩,不僅寫出了不一樣的洞庭湖美景,同時通過對於情感細膩的把握,從而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有了一種獨特的美。正是由於寫得好,才使得後人誤以為是一首唐詩,還被收錄進了《全唐詩》。所以如此唯美的一首作品,最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只要讀懂了,一定可以感受到那種不一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