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但是可以媲美唐詩,還誤收錄進《全唐詩》

2020-12-21 小雷說詩詞

古代有很多的詩人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但即使如此也足以令詩人名垂青史,真正的好作品其實並不在多,只在於精一首就足夠了。元朝詩人唐珙就只有一首詩流傳於世,但是他的名氣很大,一度被人誤以為是唐朝的詩人,由於他的詩《題龍陽縣青草湖》被誤收錄進了《全唐詩》,使得後世很多的詩人都誤以為他是唐朝的人。

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今天浙江省紹興人,由於在後人編撰唐詩時,誤將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收錄進了《全唐詩》,從而被後人所熟知。經過近代一些學者的研究,唐珙所生活的時候是元末明初。由於古代信息不太發達,再加上他的詩比較接近唐詩的風格,以至於連清朝才子紀曉嵐在編撰《四庫全書》時,把這首詩歸類到了唐詩。

那這首詩也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大家比較熟悉的一首作品,整首詩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每一句都寫得很有特色,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首詩在民間廣為流傳,而詩人也正是憑藉這一首詩,成為了元朝比較重要的詩人。可見他的作品是可以媲美唐詩,要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會搞出這樣的烏龍事件。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絕句,當時詩人正是遊玩了洞庭湖,看到了遠處不一樣的景色,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作品。其實描寫洞庭湖的作品比比皆是,無論是唐朝的詩人,還是後來宋朝的詩人,他們對於洞庭湖都有著一種獨特的情感,而唐珙這首詩則是意境唯美,從不同的角度的來描寫洞庭湖,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開篇的兩句便是著力於刻畫眼前之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是為了突出洞庭湖獨特的美,還有自己對於洞庭湖的喜愛,「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每當到了秋天之後,那秋風就會緊隨而來,這個時候秋風吹過湖面,泛起了層層波浪,看上去洞庭湖的水好像在一夜之間老了許多。正是由於水面長了皺紋,也在一夜之間有了憂愁,湘君也是增添了許多的白髮。

湘君也被稱為湘水之神,這在很多人的詩作中都有描寫,但是唐珙卻是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通過對於洞庭湖的描寫,以此來突出當時內心的變化,還有洞庭湖不一樣的景色,這樣的一種描寫,也讓整首詩更具有感染力,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著實是寫出了新意,使得這首詩顯得與眾不同。

那最後兩句寫得就更加有趣,也更加的唯美,「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喝醉了酒之後,不知道天上的星辰倒映在了水中,看上去非常的漂亮,也非常的壯觀,在這麼一個清朗夜空下,我就像是在夢中,好像是躺在了璨的星河中,讓人仿佛置身於仙境。

唐珙的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情感細膩,不僅寫出了不一樣的洞庭湖美景,同時通過對於情感細膩的把握,從而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有了一種獨特的美。正是由於寫得好,才使得後人誤以為是一首唐詩,還被收錄進了《全唐詩》。所以如此唯美的一首作品,最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只要讀懂了,一定可以感受到那種不一樣的美。

相關焦點

  • 《全唐詩》裡誤收錄的一首詩,作者是元朝詩人,由於太好了被收錄
    《全唐詩》裡一共收錄了四萬九千多首詩,顧名思義,唐詩那自然是唐朝詩人的作品,不過其中卻是誤收錄了一首元朝詩人唐溫如的作品《題龍陽縣青草湖》。只是由於這首詩寫得太好了,人們一度認為是唐朝的詩人所作,其實現在我們通過一些資料可以知道,唐溫如是元朝的詩人,並非生活在唐朝。
  • 原本不是唐詩,卻被誤收錄進《全唐詩》!專家:詩人寫得太好了!
    《全唐詩》裡收錄了四萬九千多首詩,囊括了唐朝全部詩人的作品,我們正確的理解是全部的唐詩,不過裡面卻是出了一件烏龍,居然還收錄了一元朝詩人唐溫如的《題龍陽縣青草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烏龍?其實主要的原因,有這麼兩個;一、作者的生平不詳,《全唐詩》是由清朝的文人修訂,這就使得資料上的缺失,讓人誤以為這是唐詩;二、這首詩無論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人們錯誤地認為是唐詩。正是由於人們的誤判,使得清朝的文人要修訂《全唐詩》時,把這首詩收錄進了裡在面,從而使得人們一直錯誤地以為,那就是一首唐詩。
  • 一首詩被誤收錄在《全唐詩》中是元朝詩人寫的,因為他太好了
    在《全唐詩》、顧名思義、唐詩中,有4.9萬多首詩自然是唐代詩人的作品,但元朝詩人唐溫如的一首詩《題龍陽縣青草湖》被錯誤地包含在《全唐詩》中。只是因為這首詩寫得很好,人們一度認為他是唐代詩人寫的,事實上我們可以從一些資料中知道唐溫如元朝不生活在唐代。
  • 《唐詩三百首》誤收錄的一首詩,由於寫得太好了,一直被人誤會!
    那顧名思義《唐詩三百首》自然收錄在全部都是唐朝的作品,但是裡面卻誤收錄了一首元朝詩人唐珙的作品,也就是那首著名的《題龍陽縣青草湖》,人們之所以會誤以為這首詩是唐詩,主要是它比較接近於唐詩,又由於這部詩集是清朝人所編撰,會出現這樣的誤會也是極為正常。
  • 元朝才子,只因太會寫詩,被誤作是唐人,作品竟被《全唐詩》收錄
    更令人尷尬的是,他的詩作竟然還被收錄進了《全唐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珙豪於詩。 《宋人軼事彙編·卷十九》:唐珏字玉潛,會稽山陰人。 當然一句"珙豪於詩",也能看出唐珙確實是一個詩才,且有很高的作詩水平。那唐珙是如何為誤作為唐朝人的呢?這就得從他的詩作說起了。 唐珙平生共流傳下來,有記載的詩作八首,而這八首詩每一首都是精品。
  • 《全唐詩》最毛骨悚然的一首詩
    《全唐詩》是中國文學最重要的文學瑰寶,裡面一共收錄了近四萬多首唐詩,而且大部分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其中有很多的詩作更是精品,裡面一些經典的詩句,那也是耳熟能詳
  • 《全唐詩》只收錄了這個詩人一首詩,卻有千古名句流芳百世
    我們今天看到的《全唐詩》,是後人輯錄所有能找到的唐詩的總集。2000多位唐代詩人的50000多首古詩都在這裡能夠找到。這裡有的詩人留下的作品很多,比如白居易有2000多首作品,有的詩人留下的作品卻很少,比如張若虛等人,只有一兩篇作品。
  • 奇女子寫下一首奇詩,句句是至理名言,還被收錄進《唐詩三百首》
    唐朝出現了很多的奇人奇事,著名詩人胡令能就是一位奇人,而且在他的身上也發生了奇事,原本他是鄉間一位修鍋碗瓢盆的手藝人,可是由於突然之間做了一個夢,在夢裡夢見了一位仙人,把一本書放進他的肚子裡,醒來之後他就會寫詩,像人們說的那樣一通百通,寫詩不輸於那些傳統的文人,其中的這首《小兒垂釣》,可以說是膾炙人口,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生動有趣,把一位小孩垂釣的情形描寫得活靈活現,讀來也是讓人嘖嘖稱讚。
  • 詩紅人不紅的唐珙:一首絕句流傳千古,只因寫太好,誤收進全唐詩
    《全唐詩》第772卷中,有一首題目為《題龍陽縣青草湖》的絕句,作者為唐溫如,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蛛絲馬跡。當年程千帆先生閱讀此詩時,曾專門寫文稱讚這首詩,「這位我們對其生平一無所知的詩人具有很獨特的藝術構思」,後來也有許多書籍,均收錄了此詩,並表示這首詩是晚唐詩人唐溫如唯一的傳世之作。但其實,經過後來學者的考證,唐溫如的這首詩,並非唐詩。
  • 《全唐詩》中被褒貶不一的一首詩,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同樣很經典
    《全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集大成的詩歌總集,裡面收錄了唐朝眾多詩人經典的作品,並且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想要了解唐詩,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那麼這一部偉大的詩集,自然是不容錯過,而且在這部詩集收錄得很全,一共是有40000多首。
  • 《全唐詩》裡最霸氣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讀來令人...
    《全唐詩》裡收錄了許多經典的作品,而且風格多樣,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流派,可謂是應有盡有,只要是你能夠想到的,那麼在裡面都可以找到;所以想要了解唐詩,這部經典的詩集,那是不容錯過。唐詩也是最具有代表性,儘管它距離我們有著上千的歷史,可是當我們讀起這些作品時,依舊還是會被感動。
  • 他只有兩首詩流傳於世,但僅憑一首詩就奠定了他在唐詩史上的地位
    在我們印象中,能被稱為「詩人」,肯定是有不少名篇佳作流傳於世,但是有一個詩人,僅憑一首詩就奠定了他在唐詩史上的地位,這個人是誰呢?就是張若虛。說起張若虛,可能有些人會比較陌生,史書上並沒有太多關於他的記載,只是大致知道他生活於初唐年間,約647年~730年,字、號均不祥,今江蘇揚州人,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 他現存詩作僅有兩篇,《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那首《春江花月夜》便是奠定其地位的詩。
  • 《全唐詩》最婀娜多姿的一首詩,雖然是寫柳樹,但卻猶如一位美女
    《全唐詩》一共收錄了近四萬多首詩,裡面有很多作品,可謂都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這也正是唐詩最獨特的一個地方,雖然後世還有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但是總體上來說,那都是無法與唐詩相媲美。而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唐詩依舊不容忽略,同樣它對於我們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即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引用的一些成語,有很多那都是出自於唐詩,所以我們想要正確地引用這些成語,一定是要熟讀這些詩作,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使用得得心應手。那我們了解唐詩最快速的一個方法,便是去讀《全唐詩》,裡面收錄了唐朝所有詩人的作品,各個不同的流派,各種不同的風格,也都是比比皆是。
  • 《全唐詩》誤例舉隅一則——讀唐代雍陶《題寶應縣》
    【評述與鑑賞】清代編撰的大型詩歌選本《全唐詩》成書於清代康熙年間的揚州詩局。其中收錄了49403首唐、五代的詩詞,其中收錄了與寶應相關的詩達15首。但是,在這麼多唐詩中,有一首寶應詩,卻是存在爭議的,雖然題目說是寶應縣,但是所寫的內容卻與我們寶應不相干,這就是《全唐詩》中第518卷收錄的唐代詩人雍陶的《題寶應縣》。
  • 《全唐詩》最大的烏龍,直到32年前才被訂正,卻成就一首千古名作
    作為詩詞史上最重要的史籍,《全唐詩》由康熙年間的10位學者共同編撰,收錄了2200餘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首詩作,成為我們如今了解唐詩的最重要依據之一。但因為全本編撰時間倉促,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而且唐代離清朝本身就已年代久遠,這就讓這本大書中有不少錯誤。
  • 《全唐詩》最唯美的一首詩,通篇如詩如畫,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
    《全唐詩》是中國文學影響力最大的一部詩集,它自從清朝康熙年間成書以來,便是一直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而且整部詩集收錄了大約4萬多首詩,幾百位詩人的作品,把唐一朝的詩歌精華,全部都收錄在了裡面,所以想要了解中國的唐詩,那麼這麼一部偉大的詩集,便是一定不要錯過。
  • 《全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0個字,但是感人至深
    《全唐詩》收錄了無數經典名篇,而且風格多樣,各種不同的題材,各種不同的類型,可謂是比比皆是;總之一句話,只要是你能夠想到的,那麼在這部詩集裡都可以找到。中唐詩人柳宗元的《江雪》,那就是一首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的作品,這也是被公認為史上最孤獨的唐詩,通篇描寫得感人肺腑,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柳宗元寫這首詩時剛剛被貶到湖南永州,由於他參與了「永貞革新」,這原本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但是最終卻是以失敗告終,而參與變法的那些人,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打壓,柳宗元則是被貶。
  • 《全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0個字,但是感人至深
    《全唐詩》收錄了無數經典名篇,而且風格多樣,各種不同的題材,各種不同的類型,可謂是比比皆是;總之一句話,只要是你能夠想到的,那麼在這部詩集裡都可以找到。讀詩歌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每次讀到好的作品,總是讓人感動,另外一些經典的名篇佳作,無論過去讀過了多少遍,只要再次讀起,那也是會有新的體會。
  • 《全唐詩》裡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句句經典
    《全唐詩》裡所收錄的四萬九千多首詩中,大部分都是以抒情為主,畢竟唐詩和宋詩是有區別,不會處處充滿哲理,這一點還是有著很明顯的區別,不過有一些作品,它還是不一樣,或多或少還是充滿了哲理,譬如其中的《金縷衣》一詩,那就是一首很獨特的作品,通篇句句經典,另外每一句又都是至理名言,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這樣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哲理也是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
  • 這首詩原本是一首歌詞,卻收錄在《全唐詩》,作者至今成謎有爭議
    唐朝是一個盛產詩歌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裡,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普通一點,但是稍通點文墨的人,也都敢站出來賦詩一首,這也使得唐詩的類型多種多樣,什麼樣的題材都有,而且一些並不成名,可能是普通的詩人,他們的詩作,同樣的可與一些有名的詩人相媲美,例如胡能令,他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他原本只是一個在生活在鄉間的補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