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2020-12-13 唐詩宋詞天地

作者:杜登龍

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

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這首《自得其樂》,是我國文學大家汪曾祺,為一幅牡丹圖寫的題畫詩。

但詩中有人,詩中有悟。

它表達了汪曾祺先生一生,不糾結、少俗慮,以一顆平常心,樂天知命,怡然自得的人生觀。

人生,起起伏伏。幾分辛苦,幾分榮耀,幾分茫然無措,幾分興味盎然。

賈平凹說過:人可以無知,但不可以無趣。

其實,生活沒有標準答案。在每一寸草木光陰裡深情,在每一碗人間煙火中知趣,閒品歲月,慢煮時光,何嘗不是一種澄明通透的開懷。

01任其自然成長的教育

1920年3月5日傍晚,汪曾祺出生於江蘇高郵,一個舊式地主家庭。

汪曾祺一生有三個母親。生母在他三歲的時候,因肺病去世;第一個繼母,也死於肺病;第二個繼母,與他父親相伴一生,深受汪曾祺的敬重。

父親汪菊生,不僅多才多藝,還十分隨和,是個地道的"孩子王",常與小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沒有一丁點兒封建家長高高在上,刻板嚴肅的架子。

17歲那年,風華正茂的汪曾祺情竇初開,喜歡上了一個姑娘。

汪父得知後,非但沒有責怪兒子早戀,反倒幫他出謀劃策,琢磨如何寫好情書,才能贏得人家女孩的芳心。

那時候,在孩子的教育上,父親知道放養,孩子懂得自強。

汪曾祺曾說:

我覺得一個現代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條管直」最沒有意思。

這種無差別的親密感情,消除了兩代人彼此間的隔閡和代溝。

而汪父這種順應孩子天性,任其自然成長的教育方式;這種不拘泥於世俗,好玩知趣的生活

態度,深深影響了汪曾祺一生。

02在平淡中尋找自己喜歡的事

1939年夏,通過自身努力,汪曾祺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的中文系。 那一年,他20歲。

大學期間,熱愛文學的他,與同學創辦校刊《文聚》雜誌,並開始不斷在雜誌上發表詩歌和小說。

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等當時社會上的一大批文學名流,都曾當過他的老師。

汪曾祺大學畢業後,留在"建設中學"任教。成為那個年代,讓人無比羨慕的首批高知識分子。

這期間,他文思泉湧,寫了不少的小說。

這些作品,陸續由沈從文推薦給鄭振鐸在上海主辦的《文藝復興》雜誌上發表,被廣為流傳,並開始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同樣也是在教師生涯的過程中,單位一位女同事施松卿,走進了汪曾祺的視野。

40年代初,抗日的烽火,正在神州大地熊熊燃燒。

施松卿本是一位馬來西亞華僑的千金,為支持中國的抗日事業,只身前來昆明。

由於和汪曾祺在一個學校工作,低頭不見抬頭見,天長日久,兩人情投意合,便私訂了終身。

本想在天同比翼,在地共連理。可甜蜜相聚的日子總是很短。

1946年,隨著國內形勢的發展,一大批知識分子回到了內地。

施松卿來到北平,在北京大學西語系,馮至先生處當助教。

汪曾祺則去了上海,經李健吾先生介紹,到私立致遠中學做了國文教員。此年,因為思念愛人,遂辭了職務,趕來北京。

汪曾祺與施松卿合影

1949年4月,汪曾祺個人的第一本小說集《邂逅集》出版。

同年5月,結束了與施松卿長達6年的戀愛長跑,喜結良緣。

從此,這一生風雨相伴,共度白頭。

在汪曾祺的《人間草木》中,有這麼一段:

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

字裡行間,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的深深眷戀,和對生活情景的無比感懷。

真正的生活,是不刻意逞強,不畏懼時光,在平淡中尋找自己喜歡的事,在日常中欣賞心裡鍾愛的人,並與她一起,共度一生漫長的時光。

03看開了,想透了,也就活明白了

解放初期,汪曾祺擔任《北京文藝》的編輯。後來,又調到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任《民間文學》編輯。

1957年,「反右鬥爭」開始後,他因一篇短文,被劃為右派,下放張家口沙嶺子農業科學研究所,在那裡進行勞動改造。

三年後,因為表現好,就摘掉了右派帽子,暫留在農科所協助工作。

人生,總會遭遇許多突如其來的挫折和打擊,怎麼過都有遺憾,怎麼過都難兩全。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說:

時間以同樣的方式流經每個人,而每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度過時間。

只有持一顆淡定從容的心,才會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處人生低谷仍波瀾不驚。

人,看開了,想透了,也就活明白了。

「文革」開始後不久,因其「右派」問題,汪曾祺再次受到牽連,被關進「牛棚」。

直到1968年,方獲得「解放」。

泰戈爾說:世界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

汪先生雖幾經波折,在人生至暗的時刻,吃了不少苦,受了許多不公正的待遇。

但生活再怎麼糟,也不妨礙他變得更好。他並未被困難所打倒,卻始終保持著開朗的心態,始終覺得:生活,是很好玩的。

周國平說:「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賴於一顆澄明的心,唯有內心富有充盈,方能從容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與躁動。」

生活,即使沒有太大的溫度,總還是有一點溫暖的。這溫暖就在你身邊,在你覺著值得的,有趣的每一個房間和庭院,每一個清晨和傍晚。

04永葆一顆少年心

八九十年代,汪曾祺先生進入創作的高峰。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在此期間,相繼問世。

1985年,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理事。最後在北京度過了晚年。

這個永葆著一顆少年心的老頑童曾說:

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

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心有所愛,便能從庸碌煩亂的生活中抽身出來,把簡單的日子過得有趣和精緻,讓蒙塵的靈魂得到淨化和升華。

《圍爐夜話》中有句話,說得非常深刻:

事但觀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盡其當然,乃可聽其自然。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他一生,博學多識,情趣廣泛。寫字畫畫,極盡儒雅;吃喝玩樂,快意瀟灑。

他的文,平淡質樸,如話家常;他的畫,亦俗亦雅,意興飛揚。

而他的廚藝,更是聲名遠播,聽之聞之,便口齒留香。

其實,生活教我們記住的不是熱烈,而是存在於平凡煙火之間溫柔的細枝末節。

幸福也從來都不遠,它就在這日常的輕描淡寫裡,它就在這生活的一飲一啄中。

1997年5月16日,這位「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去世,終年77歲。

饒雪漫說:我們都不是童話裡的人物,我們是現實世界裡的人,我們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不完美,但我們真實。

這一生,翻過山,趟過水,拚過命,盡過興,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守著一顆赤子之心,隨心,隨性,自然,安穩地活著。把平淡的生活,折騰得閃閃發光;把瑣碎的日子,過得有趣而愜意。

【知乎】上有一句話說:

人生不是馬拉松,哪有什麼贏家輸家。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同的路,

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好一生,

我們的人生各自精彩。

人生,不需要濃墨重彩的全副武裝,也不需要繁華盡覽的光鮮亮麗,虛度虛度,餘生才不辜負。

尋常,才是生活的真相。有趣,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

作者簡介:杜登龍,甘肅會寧人,自由撰稿人。笑看江湖風雲,書寫快意人生。

相關焦點

  • 最是人間煙火氣——讀汪曾祺
    汪曾祺曾有一詩「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罕計故為新。只可自怡 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喜歡,攜歸盡一樽。」我們總能從汪老的文章裡讀出一種親切、一種溫馨,這是來源於何處呢?汪老自己給了我們解答。
  • 船山|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題記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四川遂寧,一座充滿了人間煙火氣的城市。車水馬龍的街頭、熙熙攘攘的人群、普通的吃喝拉撒睡和小孩的歡笑啼哭,都算不上真正的「人間煙火」,只能說是「人間」。
  • 汪曾祺: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在我看來,汪老的可愛,最直觀的是他能把艱難、平淡的生活過得好玩、有趣。吃: 品人間至味,容天下之事汪曾祺的吃,是有講究的。那幾天正是北京小蘿蔔長得最足最嫩的時候喝:酒映人心,茶慰歲月除了吃,汪曾祺最愛的就是喝,喝酒也喝茶。茶、酒在汪曾祺的生活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活得有趣,就是一個人的好天氣》: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這是一本現當代名家幽默有趣的散文作品集,作家們在書中貪吃、貪看、貪玩兒,在他們的筆下,所有的吃食都是人間至味,所有的花草樹木天氣都滲透著詩意與情味,忽然發現,原來那個年代的人,並不是「老古董」,他們是文學家,更是「生活家」。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這一輩子,要永遠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永遠有一分任性,生活才會永遠有趣。
  • 「吃貨」汪曾祺被劃右派卻說「三生有幸」: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汪曾祺1980年,好友林斤瀾將汪曾祺的短篇小說《異秉》推薦給南京的文學雜誌《雨花》。投完稿後石沉大海,兩三個月音訊全無。後來才打聽到,汪曾祺的稿子在編輯會上被斃掉了。因為有的編輯認為,"如果發表這個稿子,好像我們沒有小說好發了"。無獨有偶。
  • 高考生優秀作文:《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人間煙火氣 ,最撫凡人心柴米油鹽,至淡至濃;人間煙火,最撫心田。深夜食堂最美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人間煙火,就藏在觥籌交錯的深夜食堂,充滿著溫情。翻炒的香味,蒸騰的暑氣,擁擠的街道,叫賣聲此起彼伏。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深夜食堂。
  • 汪曾祺8句經典語錄,滿含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告訴你:人間值得
    汪曾祺經典語錄選摘,短短8句話,滿含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告訴你:人間值得!1、 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2、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5、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6、 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7、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儘管長著碧葉。
  • 12個關於煙火氣的美好句子,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1.——汪曾祺Yellow oil cake is sweet, tears mixed with are salty. Like life, mixed with a variety of complex and beautiful taste.5.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疫情後的大連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7月20日開始,由於凱洋集團海產品包裝上攜帶新冠病毒,大連疫情的形勢突然嚴峻起來,城市仿佛突然按下了靜音鍵,再不似以往般喧鬧。菜市場的喧鬧是平常最普通最常見的場景,可在這疫情過後,這一切顯得彌足珍貴……疫情後的大連,雖然每個人的面容都被口罩遮擋,眼中卻充滿了對生活的期待;疫情後的大連,雖然恢復了擁擠與喧譁,卻因喧鬧而讓人心生寧靜。小市場是最能貼近生活的地方,也是聚滿人間煙火的地方,在這煙火氣中,隱藏著我們對生活的熱愛,也隱藏著我們對抗疫情的勇氣。
  • 廚房裡的三餐四季: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行走在這人世間,最讓你割捨不下的是什麼?有人說,是愛,我說,是美食,「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一種精神食糧,一種物質食糧,原本就密不可分。吃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之一,愛吃的人想必也是熱愛生活的人。說到吃,就想到了汪曾祺老先生,想到全國人民都知道的高郵鴨蛋。他研究吃,懂吃,寫的作品大多與吃有關,將美食與藝術做了很好的融合,被譽為「最後一位文人美食家」。他筆下的食物,看似隨意,卻流露出淡雅博學的文化氣息,令人百讀不厭。他寫道:「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這十本關於美食的書請收好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人間滋味》中寫道:「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美食不僅關乎味蕾享受,亦關乎文化和記憶,關乎鄉愁。即使快節奏如當下,人們依然不懈追求食物的美味,懷念有關食物的記憶,尋覓屬於自己的人間至味。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一日三餐,一蔬一飯,平常卻鮮活,充滿煙火氣息,飽含對生活的熱愛,生機勃勃,最能撫慰人心。為此,在小雪過後,東莞圖書館便精選了一批有關美食的名家作品,推薦給讀者。您可以通過「東莞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就可「一鍵」借還圖書。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這十本關於美食的書請收好!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人間滋味》中寫道:「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美食不僅關乎味蕾享受,亦關乎文化和記憶,關乎鄉愁。而如今,小雪剛過,天氣越來越冷,民間素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曬腊味、吃餈粑、醃菜……一派忙冬景象。
  • 汪曾祺《人間草木》:一本讀了讓人安靜和溫暖的書
    是一種爐火純青的平實自然,充滿人間煙火氣味,又充滿閒情逸緻的文人雅懷。讀汪曾祺的文字,總會讚嘆他能輕描淡寫地連綴起一串生活圖景。他用極簡的筆,極淡的墨寫出了草木山川、花鳥蟲魚的人味,寫出了鄉情民俗、凡人小事溫潤的鄉土味。本書是汪曾祺先生墨寫出了草木山川、花鳥蟲魚的人味,寫出了鄉情民俗、凡人小事溫潤的鄉土味;以一顆從容豁達的心寫出了世間的美好與靈動。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看詩詞裡的人間煙火如何治癒人心
    許多人,總是嚮往那些豪華奢靡、高雅優越的生活,但悅讀君卻要說,這世間,最深得人心、最悠然喜樂的其實是煙火氣。正如有人所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一張桌,一壺酒,幾個小菜,一家數口,便足以其樂融融。在古人的詩詞裡,就有許多充滿煙火氣的詩篇。詩人們用最接地氣的筆墨告訴我們,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才是最詩意的生活。
  • 錦州最美人間煙火氣——凌河之戀
    凌河正在有序地重啟中 一起迎接這座城市的熱鬧與繁華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期待中的日常 一個接著一個地來到了我們的面前 許久不見,甚是想念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案板女孩帶給我的不只是感動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近日的一組照片感動了眾多網友,我也很受觸動,一個小女孩在案板下上網課,案板上是父母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賣滷菜,案板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滷菜,案板下小恩雅在專注聽講。
  • 「世茂都小吃街」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汪曾祺曾說過: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他們為了生活,每天下午五點鐘出門擺攤,直到晚上十一點鐘才能回家休息,他們為匆匆忙忙下班的行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美味,人間的煙火氣正是他們擺攤的身影,正是他們做出那一份份夜市美食的煙火氣,正是見證他們努力生活的標誌。
  • 東錢湖官驛湖居: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你我皆凡人。這句話最早見於《一日禪》。小小廚房,一把米,一瓢水,一條魚,幾個蝦,一盆螄螺,老母雞在瓦罐中低吟淺唱,寧波湯圓咕嚕咕嚕地冒著泡,飄出人間幸福味道。紅塵世俗,好日子,從煙火氣中走來。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你有多久,沒好好吃過一頓飯了?
    做夢的時候,依稀記得兒時的村莊,最喜歡的就是炊煙嫋嫋的時候,伴著飯菜的香氣,自己回家的腳步也變得快很多。歲月是一場獨行,遠離了故鄉,也遠離了炊煙,甚至於已經好久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了。二、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我還屬於村莊的那個時候,早晨總是被炊煙的氣味叫醒,放學的時候隔著山谷就能看到自家的院子裡嫋嫋升起的煙火氣,心中總是止不住的喜悅。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 汪曾祺《人間小暖》:是溫暖的愛
    最愛汪曾祺。文字淡而有味,如秋日菊花,似春天百合。讀汪曾祺,會讓人覺得,整個日子都美好起來。初讀汪老講美食,活色生香,令人垂涎三尺。再讀汪老講故事,娓娓道來,遍覽人間百態。又讀汪老講自己,樂觀豁達,充滿人生智慧。汪老的作品,總能拉家常一般把一個個身邊的小人物拉到讀者面前,濃濃的人間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