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醫療科技出現三小巨頭,微醫水滴依圖等優勢都在哪?

2021-01-19 保觀察

全球性疫情在給人們生命帶來威脅的同時,也使得健康領域備受各路資本追捧。

近日,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公布了全球估值最高的10家數字健康公司,其中3家中國公司上榜,分別是估值55億美元的微醫、估值29億美元的水滴公司和估值22億美元的依圖科技。

大健康領域,有業內人士從市值規模、商業模式、技術創新等角度,稱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眾安在線為醫療科技領域頭部「三巨頭」,合稱「PAZ」。而今天本文所要講的這三家公司微醫、水滴、依圖,估值規模差不多,盈利模式相近,作為醫療科技領域的三小巨頭,合稱「WSY」。

今年以來,「PAZ」在資本市場上備受投資者追捧,這三家公司的股價都翻倍增長。而「WSY」近期又都傳出上市傳聞,這給一些專注該領域投資者提供了一些機會。因此,保觀察在本文中主要梳理「WSY」的商業模式、業務數據等,給予投資者一定參考。

01.微醫——網際網路醫療領軍者

微醫創建於2010年,緣起是創始人廖傑遠侄兒尋醫問診卻遭遇誤診,這讓他感受到線上診療的重要性。

微醫從掛號網起家,目前已涵蓋微醫雲、微醫療、微醫藥、微醫險和微醫檢等業務板塊。微醫以開放的「微醫雲」平臺為基礎,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降低藥品價格、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創新醫療器械研發,為廣大用戶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一站式醫療和健保服務。

微醫曾先後獲得騰訊、復星醫藥、友邦保險、新創建集團等知名機構投資,在最新一輪的融資中估值55億美金。

今年又傳出微醫擬第三季度在港股市場進行IPO,市場估值55億美元。不過,第三季度馬上就過去了,微醫的IPO傳聞並未落地。

截至2020年3月,微醫擁有12家實體醫療機構和22家網際網路醫院,連接了全國7200多家醫院,24萬餘名醫生和超過2億用戶。

廖傑遠認為,數字健康共同體是數字健康發展的第三階段,「數字健康共同體構建了線上線下的服務閉環,數位化的平臺不僅僅在網際網路上,更重要的是它把線下醫療機構的每一個場景通過數位化真正無縫銜接起來,從檢查檢驗、診療、用藥,到醫保支付結算、數據共享,真正圍繞著老百姓的健康為中心,為老百姓提供從預防、診斷、治療到康復一體化的服務。」

據了解,廖傑遠曾透露了微醫2016年全年的營收情況:完成了12億元的收入,利潤約2.8億元。其中醫療服務收入約佔45%,醫療保險服務收入約佔35%,藥品電商收入約佔20%。微醫的流量主要來自線上平臺,流水來自線下渠道,而利潤來自保險。

由此來看,微醫也是靠保險板塊來維持盈利模式的。今年3月,曾任友邦集團區域執行長的蔡強加盟微醫,出任微醫董事會副主席兼財務長。顯然,微醫在保險板塊的發力會越來越深入。

02.水滴——「籌+互助+保險」領域領軍者

與廖傑遠的故事相似,沈鵬創辦水滴公司的想法是希望解決患者的醫療資金問題。水滴公司最開始上線的業務是水滴互助,這是一種提供低門檻、高性價比的保障方式,所有會員按照既定規則加入社群,互幫互助共同抵禦癌症和意外等風險。

水滴互助之後,他又以免費模式創立了水滴籌這一個人大病求助平臺,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將民間「互助互濟」的線下行為搬到社交網絡上,讓患者有機會獲得親朋好友的幫助。

水滴公司的第三個業務是水滴保險商城,這個業務屬於網際網路保險,解決了水滴籌業務虧損的問題,在公司商業體系中,通過保險業務「反哺」大病籌款業務。

像微醫一樣,保險也是水滴公司的主要盈利板塊。據透露,今年4~5月,水滴公司依靠保險業務實現了公司整體單月盈利。

在經過4年發展後,水滴公司已成為「籌+互助+保險」細分領域的領軍者。據了解,最新信息顯示,水滴籌已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籌得超過330億元的醫療救助款;水滴互助已經為超過12000多名會員劃撥超過16億元的醫療互助金;作為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健康險第一平臺,水滴保險商城累計保障用戶數超1.2億,保障家庭數量超6600萬。

據水滴保險商城總經理楊光透露,該平臺預計今年全年有望實現60億元實收保費目標,同比2019年增長300%,未來力爭每年都能保持翻倍增長。

在今年8月,水滴公司獲得瑞士再保險集團領投、騰訊跟投的2.3億美元D輪融資。

此外,水滴公司最近還宣布,正在聯合中國生物製藥探索「藥+險」項目,推出「好藥付」項目,開始布局醫藥領域。此前也有消息稱,水滴公司正在試水網際網路醫院項目。

隨著這些業務的壯大,水滴公司有望打造一個「籌+險+藥+醫」的大健康生態。

03.依圖科技——「AI四小龍」

如果說微醫、水滴是有上市傳聞,而依圖已有上市的實質性動作。9月15日,上海證監局官網公示了依圖科技輔導備案公示文件,該公司正在接受國泰君安的上市輔導,準備在國內上市。

成立於2013年的依圖科技,是一家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供應商,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有「AI四小龍」之稱,智能醫療是主要落地方向之一。

該公司旗下的依圖醫療在2016年成立,目前已與全國400多家醫院開展合作,成為AI醫療行業的獨角獸企業。

依圖醫療CEO倪浩表示,「醫療人工智慧正面臨世界級的挑戰和機遇。我們想用先進的技術,讓人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醫療服務。」

相關數據顯示,依圖科技2017年完成3.8億元C輪融資,2018年完成3億美元融資,多輪融資後估值遠超150億元。就在2020年6月,依圖科技又進行了新一輪融資,具體金額未透露,但註冊資本新增2.18%,投資方新增紅杉資本和高瓴資本。

結語:

微醫起家於網際網路診療並破局網際網路醫院,主要是用網際網路方式解決人們的看病掛號難題,並用保險業務來覆蓋成本,目標是數字健康共同體。水滴起家於醫療互助並創新「籌+互助+保險」模式,用網際網路科技手段幫助困難群眾解決醫療資金供給難題,同時提升人們的保險意識,也是利用保險業務盈利,目標是中國版的聯合健康。依圖科技有更強的技術屬性,讓醫療更加智能化,但依圖醫療的盈利狀況如何不得而知,只能等待IPO文件披露。

「WSY」崛起,中國的大健康領域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

相關焦點

  • 保險巨頭進軍醫療產業四大模式
    除了入股醫藥企業外,目前保險巨頭都在打造自己的綜合性、專家性醫院,努力實現理賠支付服務。如國壽投資香港康健國際醫療、河南南石醫院等,陽光保險與濰坊兩家醫院共同出資籌建陽光融和醫院,成為當地唯一一家三級醫療機構。  實現醫院直付保險理賠款也是保險巨頭努力的方向。2018年1月,泰康在成都打造泰康西南醫學中心,可全面對接國內外保險直付體系。
  • 擬拆分醫療服務赴港IPO 微醫55億美元估值背後
    時代周報記者 章遇 發自香港  沉寂兩年後,網際網路醫療再度站上風口。  5月9日,醫療健康科技平臺微醫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醫」)宣布完成5億美元規模的Pre-IPO輪融資。  這筆交易是迄今為止中國醫療健康科技行業完成的最大規模的上市前融資。本次融資完成後,微醫的整體估值飆升至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350億元),成為醫療健康科技領域最大的「獨角獸」之一。  隨著這一輪融資收官,微醫醞釀已久的IPO計劃正式提上日程。
  • 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林晨曦:打通數據孤島,上海AI優勢將更明顯
    談人工智慧無論如何都逃不開晶片、半導體產業,上海在全國領先優勢顯著,這不是在一兩年或者三五年就能做到的。——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林晨曦面對突發疫情,國內醫療機構的臨床壓力很大,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更準確地評價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上海人工智慧「獨角獸」依圖科技衝在了最前面。
  • 醫療器械新格局:全球巨頭停滯與中國龍頭崛起
    反觀國內意氣風發,同比增長在15%以上,未來5至10年仍有不錯的增長預期。可以說,全球醫療器械的發展看中國。這也將加速中國醫械行業龍頭的崛起,乃至加速中國醫械行業龍頭在全球PK賽中的崛起。全球進入平穩期:乏力的巨頭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醫械行業卻能保持穩健增長。
  • 依圖醫療與愛康集團攜手 共同推動醫療AI體檢應用
    作為愛康集團的人工智慧合作夥伴,依圖醫療CEO倪浩應邀參加此次會議並發表演講。未來雙方將在兒童生長發育監測和多個高發癌症的篩查體檢領域展開實質性合作。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表示:有人管的體檢2.0戰略,旨在通過人工智慧賦能傳統體檢,將更多創新科技應用在健康全管理過程中,從而幫助用戶更早發現、更早診斷、更早治療。
  • 對微醫和好大夫在線的簡單分析:現有的醫療產品有待提高
    自「網際網路+」概念提出以後,在醫療行業也有了「網際網路+醫療」的概念,各大企業也看到網際網路+醫療的紅利,紛紛開始進軍網際網路醫療。各類產品紛紛湧現,但因為醫療行業獨有的特殊性(行業敏感、地區差異大、受政策影響大等)行業間也沒有出現「標杆」類的產品,大多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本文檔是筆者個人對行業的數據收集梳理加個人理解,供大家快速了解醫療行業。
  • 微評丨「雲上醫共體」、肺結節AI三類證、數位化醫療、商湯科技
    企業動態方面,則有阿里健康、熙牛醫療基於雲計算的理念設計開發的全國首個縣域「雲上醫共體」在浙江省天台縣正式上線;諾信創聯與優時比達成藥品數位化營銷合作等。而在融資動態上,華蘭疫苗即將創業板IPO、迪英加、同源康醫藥、劑泰醫藥等都相繼完成了融資。在本周,億歐大健康還就當下火熱的「醫療AI」和「數位化醫療」,專訪了商湯科技和遠毅資本,從企業和資本的角度進行解讀。
  • 沙利文授予依圖科技「沙利文中國新經濟獎」
    沙利文授予依圖科技「沙利文中國新經濟獎」 深耕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在智能安防、金融、醫療、交通等多領域實現落地 依圖科技創立於2012年,致力於人工智慧創新性研究,將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與行業應用相結合,建設更加安全、健康、便利的世界依圖科技以To B業務起家,是「AI獨角獸」中最早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安防領域的公司,服務全國近30個省公安廳、覆蓋了超過150個地市公安系統,與中國邊檢、中國海關、各直轄市公安局以及省級辦公廳都有著深切合作,公司在智能安防領域中無論是從技術還是變現能力以及規模都是行業裡的佼佼者。
  • ...騰訊或對水滴追加1.5億美元投資;紅杉中國成立科技創新孵化成長...
    在本周的創投市場中,字節跳動醫療領域布局再落一子,在北京成立了線下門診機構「松果門診」;有外媒報導稱,騰訊正對水滴公司追加大約1.5億美元投資,該公司正考慮以40億美元的估值IPO;此外,紅杉中國宣布在北京成立科技創新孵化成長中心,這是繼今年7月在上海成立紅杉數字智能產業孵化中心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又一個專注早期科創企業發展的孵化項目落地。
  • 【IPO價值觀】 從依圖科技看國產AI公司的造芯困境;快充晶片缺貨...
    1、【IPO價值觀】從依圖科技看國產AI公司的造芯困境2、訂單排到明年Q2,快充晶片缺貨背後的原因揭秘!3、加強產業鏈上下遊合作!近年來,包括依圖、商湯、曠視、雲從、雲知聲、思必馳等多家AI公司均傳出上市消息,曠視更是曾被業內人士寄望為「AI第一股」。不過,2019年10月,科大訊飛、曠視、商湯、依圖等數家AI公司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由此曠視在香港的上市進程受阻,前景不明。與此同時,A股市場推出瞄準硬科技的科創板,寒武紀作為「國內AI晶片」第一股成功上市,並一躍跨過千億市值大關。
  • 依圖科技擬CDR 科創板上市
    從營收結構來看,依圖科技純軟體收入的佔比從2017年的56%下降至15%,而硬體及軟硬體組合收入佔比上升,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達到84%。去年5月「求索」晶片的發布,被外界視為依圖科技的重要戰略轉變,AI晶片成為其押寶的未來重點。雙層股權結構下 實控人擁有近七成表決權2013年,依圖科技成立。
  • 眾大佬雲集易聯眾 微醫集團有望二次舉牌
    各方競相增持  據易聯眾公告,微醫集團是以自有資金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受讓微醫投資持有的上市公司2100萬股,交易價格為8.18元/股,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而另據深交所信息顯示,易聯眾在1月9日出現過一筆大宗交易,成交價為8.18元,成交量為2100萬股,合計成交1.72億元。  微醫集團1月9日通過大宗交易獲得4.88%僅僅只是個開始。1月10日晚易聯眾公告稱,收到微醫集團出具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微醫集團於2019年1月10日以自有資金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5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116%。
  • "吞金獸"依圖科技IPO:三年半虧光72億 長期資不抵債
    11月4日,知名AI企業依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依圖科技「)確認了科創板上市消息,擬募資75.05億元。至此,「AI四小龍」(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中有已3家已啟動IPO計劃,雖然商湯科技尚未公布相關上市計劃,但近年來已多次被傳有上市計劃。
  • 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院長範吉平:數位化驅動醫療行業變革
    範吉平介紹,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火速組織公司核心力量、集結了全國7萬餘名醫生,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陸空結合的醫療救援行動。 疫情暴發伊始,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上線了「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為用戶提供免費的在線諮詢服務。
  • 中國AI醫療行業報告|AI|醫療|中國|人工智慧|資料庫|醫學|-健康界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博裕金融懂醫行資料庫產業鏈中市場參與主體,無論掌握底層資源優勢、用戶規模優勢、或技術優勢的科技巨頭,還是在應用層面、細分領域深耕的創業企業,將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產業鏈位置、戰略目標等主客觀因素而制定自身競爭戰略
  • 微醫全球抗疫平臺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為阻擊疫情,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先後上線「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和「全球抗疫平臺」兩個網際網路公益診療平臺,快速構建疫情防控的「空中戰場」,開創了公共衛生和醫療救援的新模式,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 依圖科技IPO:四年淨利潤虧損72.68億,主要客戶不穩定或難盈利
    依圖科技是國內人工智慧領域備受關注的獨角獸企業,主要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它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在國內被並稱為計算機視覺的「AI四小龍」,是四小龍中第二家申請上市的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曠視科技已於2019年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然而時至今日,其上市申請仍未被通過。因此,依圖科技有望成為「AI四小龍」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 南京同仁醫院成立醫美整形修復中心:讓醫美回歸醫療
    圖為活動現場 「顏值經濟」讓醫美行業成為搶灘新風口,也對行業規範化發展提出了新命題。6日下午,南京同仁醫院國際醫美整形修復中心&嗓音中心啟動儀式在該院舉行。據悉,該中心將依託三級醫院的平臺,以及韓國醫美界專家資源,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力爭成為以嗓音為特色的一流醫療整形美容中心,縮小中外醫療美容差距,努力實現讓愛美人士享受國際特需精緻醫療服務的願景。 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常務副會長趙淳在致辭中說,近年來,我國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迅猛,但也存在監管缺位、藥品市場混亂、醫療事故頻發等突出問題。
  • 醫療健康2019:順勢生長,優勝劣汰 | 36氪Pro·未來智庫
    與此同時,這一行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技術方向,類似智慧即時檢測(iPOCT)、微流控技術、生物晶片以及自動化、系統化等。像輝瑞、雅培等巨頭都在組建團隊來專門發展下一代POCT產品。而在這些新方向有突破的企業備受資本歡迎,譬如伊鴻健康、奧普生物、量點科技、科斯邁、天縱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