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鋼琴家蕭邦移居巴黎19年,在病逝後為何只將心臟送回波蘭!

2020-12-19 零點觸及

世界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邦在巴黎病逝後,託妹妹將心臟送回波蘭,安葬在首都華沙。

兩百多年前,蕭邦出生在波蘭的首都華沙,7歲創造出第一首作品,16歲中學畢業後在華沙音樂學院繼續跟隨艾爾斯內學習鋼琴演奏和作曲。

19歲便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

20歲時,因華沙起義失敗離開故鄉波蘭,移居法國巴黎。

27歲被授予「俄皇陛下首席鋼琴家」職業和稱號,他將其拒絕。

39歲,因肺結核於巴黎的家中去世。

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嚴格、最權威、級別最高的鋼琴比賽之一,從1927年開始每五年舉辦一次,有「鋼琴奧運」之稱

蕭邦

這位被稱作「鋼琴詩人」,偉大的浪漫主義鋼琴家,在移居巴黎19年後病逝

按他的遺願,葬在巴黎市內的拉雪茲神甫公墓。他的身葬在巴黎,但要求將心臟裝在甕裡帶到華沙。

為何只將心臟送回波蘭?我們先了解波蘭,或許能明白。

圖源網絡 下圖同源

10世紀末波蘭人建立波蘭王國,三次被滅國,三次浴火重生。

國立最強盛時期,與立陶宛大公國合併成了波蘭立陶宛聯邦,國土面積達到近100萬平方公裡。而現今波蘭共和國國土面積約31萬平方公裡,在動蕩的歷史旅程中失去將近三分之二。

如果將波蘭看作是一位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母親,那麼她的傳奇一生,有過一騎絕塵的勇猛,也有英雄受困的哀涼。

1605年9月27日,吉爾霍爾姆戰役爆發。霍德凱維奇率領2500名波蘭翼騎兵和1300名步兵,迎戰1.2萬人的瑞典軍。佔有三倍優勢的瑞典軍陣亡高達8000人,整個波蘭軍傷亡僅300人

1683年3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向維也納宣戰,一次性集結17萬人的軍隊出發。當軍隊到達維也納的時候,包括中途加入的近衛軍、安納託利亞軍隊、魯梅利亞軍團和僕從國軍等,這支遠徵軍規模達到25萬人。

9月12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已經圍困維也納兩個月,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索別斯基率領3000波蘭翼騎兵衝前鋒,聯軍1.8萬人其後。在翼騎兵的衝鋒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防線不堪一擊。

這場力量懸殊,成為歐洲文明和奧斯曼帝國的命運拐點的維也納戰役,最後以土軍潰敗收尾。聯軍擊斃土軍約1.5萬人,俘虜5千餘人,繳獲大炮300餘門。而聯軍僅傷亡3500餘人,大獲全勝。

波蘭騎兵的驍勇善戰,低傷亡率在世界騎兵史中永垂不朽。

輝煌總是與風雨同行。

18世紀後期,波蘭國力衰退,在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的三次瓜分中亡國。隨後在拿破崙的扶持下暫時恢復獨立,拿破崙戰敗後,再次被普俄「肢解」。一戰後恢復獨立,不久在二戰中又被德國與當時的蘇聯佔據

在這裡,納粹德國建立慘絕人寰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用以處置數百萬猶太人和來自波蘭、蘇聯的俘虜。

奧斯維辛集中營

從1772年籤署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到1944年7月21日波蘭共和國成立,波蘭人民歷經170多年的奮勇抗爭,走上了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現在波蘭全國人口(2019年2月)3840萬,森林面積889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30%,僅首都華沙就擁有65個公園,是全世界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這座在二戰中幾乎被夷為平地的首都城市,波蘭人按照華沙大學師生們測繪保存的圖紙復原再建造。

華沙的古城在廢墟中重生,勇敢的精神同波蘭人民永存。

波蘭首都 華沙

她在陽光下趟過泥濘,從磨難中走出來,走向一個新世紀。

不管如何,在殘酷的人生路上,沒有忘記把浪漫帶給她的孩子,她的國民。

---------

這裡,誕生了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更正人們的宇宙觀。

這裡,走出女性科學家居裡夫人,她把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並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這裡,孕育了深情的詩人辛波斯卡,她說,「一個奇怪的星球,上面住著奇怪的人。他們受制於時間,卻不願意承認。」她是第三個獲得諾爾貝爾文學獎的女詩人。

蕭邦在1831年赴巴黎途中,得知俄軍入侵華沙後悲憤之餘寫下《C小調練習曲》。

從波蘭到巴黎,遠離故土,他創造了大量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樂曲,他把心中的愛與浪漫用音樂帶向世界。

在埋葬蕭邦心臟的聖十字教堂廊柱上,雕刻的文字記錄著他的生平,其中有這樣的一句經文。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For where your treasure is, there your heart will be also

埋葬蕭邦的聖十字教堂

美麗的維斯瓦河靜靜流過華沙市區,兩岸的樹木鬱鬱蔥蔥,時間的年輪都已經刻在它們身上。

距華沙300多公裡外的奧斯維辛綠草如茵,歷史在盛開的鮮花中被永遠銘記。

蕭邦的心臟永遠為他的國家在跳動。

奧斯維辛

既然素不相識,他們便各自認定自己的軌道從未經過對方的小站;而街角、走廊和樓梯早已見慣他們擦肩而過的一百萬個瞬間。……畢竟,每一個開篇都只是前後文當中的一環;那寫滿故事的書本,其實早已讀過了一半。——波蘭女作家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 《一見鍾情》

相關焦點

  • 蕭邦的心臟在哪裡
    弗裡德裡克·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蘭華沙,19世紀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因華沙起義失敗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
  • 華沙最著名的巴洛克教堂,教堂的柱子裡存封著蕭邦的心臟!
    聖十字教堂矗立于波蘭首都華沙市中心,位於克拉科夫郊區街,正對著華沙大學主校園,是華沙最著名的巴洛克教堂之一。這座教堂興建於1682年,1757年完成。波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希特勒的首攻目標,1944年波蘭軍民以這座教堂為堡壘,舉行英勇的反納粹起義,戰鬥持續14天,勇士們將鮮血灑在十字架下,而這座著名的教堂也同時被完全摧毀,成為戰死者的靈堂。現在的聖十字大教堂是戰爭硝煙散去後1946年重建的巴洛克式建築。在這座聖堂裡,蕭邦曾不止一次地做過祈禱。這位偉大的波蘭音樂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被迫流亡國外,在法國巴黎寄居。
  • 鋼琴家:蕭邦的音樂生涯
    在2000年的比賽中,中國選手李雲迪充分顯示了對於蕭邦音樂的理解和作為一個鋼琴家無可置疑的成功。僅僅通過這些實例,我們可以看出偉大的音樂天才蕭邦被認為"聞名於世"是非常恰當的。  在浪漫主義時期,蕭邦作為一個傑出的波蘭民族音樂風格作曲家而擁有非常獨特的歷史地位。在19世紀歐洲音樂發展歷史中,民族音樂風格佔有主導地位。
  • 蕭邦:掏出赤子之心的鋼琴詩人,讓滅國100多年的波蘭重新復國
    1825年(15歲),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抵達華沙,蕭邦應邀演奏鋼琴。沙皇非常開心,並賜予蕭邦一枚鑽石戒。各國媒體紛紛報導,蕭邦名聲大噪。1826年(16歲),蕭邦進入華沙音樂音樂學院學習。1829年(19歲),蕭邦被華沙、維也納、巴黎等地邀請演出,受到各界高度評價。不滿20歲的他已成為大家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 浪漫蕭邦 ——波蘭國寶級鋼琴家喬安娜鋼琴獨奏音樂會...
    浪漫蕭邦 ——波蘭國寶級鋼琴家喬安娜鋼琴獨奏音樂會來啦!來看看本周將送出哪些文化大餐吧!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華沙蕭邦音樂學院,師從特拉莎·曼娜思特瑞斯卡教授。畢業後,她繼續與哈麗娜·車爾尼思特芳斯卡教授交流學習直至2001年她過世。
  • 蕭邦《軍隊波蘭舞曲》
    世界著名鋼琴曲賞析 《軍隊波蘭舞曲]》/蕭邦 事實上,波蘭民族音樂已經融入蕭邦的血液中,在他的波蘭舞曲中有一種質樸的情感。1831年沙俄侵佔華沙後,蕭邦一直在思鄉的情懷中度過了他的後半生。遠離家鄉的蕭邦抒發的故國之情,懷念之情在他的波蘭舞曲中有著深刻的體現。
  • 鋼琴家蕭邦一生放不下的戀人:喬治·桑
    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9世紀波蘭鋼琴家,作曲家,浪漫派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這一生的愛都與喬治·桑糾纏在一起。蕭邦像1830年波蘭起義,蕭邦一家移居到法國巴黎
  • 蕭邦,波蘭的名片
    新華網華沙8月2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韓梅 高帆)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弗裡德裡克·蕭邦(Fryderyk Chopin)在波蘭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被視為波蘭的民族英雄,在全世界凡是喜愛音樂的人,幾乎都知道蕭邦和他的音樂。
  • 歷史上的今天,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蕭邦誕辰
    蕭邦幼年時向一位捷克音樂家W.日夫尼學習鋼琴,8歲時開始公開演奏。1824年師從德國音樂家、華沙音樂學院院長J.A.F.埃爾斯納學習音樂理論。1826年中學畢業後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同時開始了他的早期創作活動,1829年畢業於該院。
  • 波蘭音樂家蕭邦:生於華沙,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於世界
    波蘭的街上人們含淚揮手,他們都來送別這男人的……這個人到底是誰,他為何離開祖國?這個男人的全名叫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他是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蕭邦在19歲時就已經創作了兩首鋼琴協奏曲。1829年至1831年間,蕭邦在華沙、維也納、巴黎各地舉行了多場音樂會,他的演出受到了專業報刊的高度評價一一「柔和的演奏,難以形容的流暢,能夠喚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繹。」
  • 在波蘭遇見蕭邦 那一場夏日驕陽下的蕭邦盛宴
    一場暴雨將華沙的天空洗得一塵不染。雲層很低,靜靜地隨微風流動。陽光透亮得讓人睜不開眼,空氣裡散發著青草和泥土的芬芳。紅磚砌成的花壇裡,是修剪得錯落有致的月季花叢,白色的月季開得如火如荼,遠遠看去,像中國南方白色的梔子花。這是波蘭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一個普通的夏季周日正午。蕭邦夏季露天音樂會即將開場。
  • 從華沙到巴黎,我們只旅行,不八卦——重走蕭邦路
    他八歲時,在 Radziwi 家庭宮殿中舉行的慈善音樂會上登臺演出,震驚全場,從此躋身波蘭貴族沙龍。12歲時,他已經是全國聞名的小鋼琴家。巴黎的日常蕭邦初到巴黎的時候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鋼琴家,而同時期的李斯特早已是超級鋼琴巨星,他很欣賞蕭邦的才華,並給了蕭邦很多幫助。蕭邦在巴黎的第一次公演是在皮耶廳舉行的,據稱為了這次演出,李斯特付出了若干努力,而這次成功的表演則直接讓蕭邦躋身巴黎文藝圈。後來蕭邦將練習曲10號提名獻給李斯特。
  • 被譽為中國蕭邦,李雲迪獲波蘭「榮耀藝術」文化勳章金質獎章
    2019年10月10日,李雲迪獲得波蘭至高「榮耀藝術」文化勳章金質獎章,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鋼琴家。波蘭榮耀藝術勳章於2005年設立,是波蘭文化與民族遺產部頒發給個人或機構的藝術類勳章。李雲迪從小就喜歡蕭邦,除了喜歡他熱情奔放的作品,更欣賞他曲調當中體現的對故國的深情與熱愛。蕭邦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 教師招聘考試-音樂學科考點-蕭邦
    蕭邦(1810-1849)波蘭作曲家、鋼琴家。其母是一位很有音樂才能的波蘭婦女,善彈鋼琴,愛唱波蘭民歌。受母親的影響,蕭邦從小就愛上了波蘭民間音樂。蕭邦6歲開始學習鋼琴和即興演奏。7歲時他登臺演出,還用波蘭民間音調創作了《g小調波蘭舞曲》。16歲入華沙音樂學院。這時,他已在鋼琴演奏和作曲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1829年在老師和朋友的建議下,他到國外旅行演出,通過他的音樂作品,宣揚波蘭民族精神。
  • 世界十大鋼琴家 全球最著名的鋼琴演奏家
    2、弗裡德裡克·蕭邦 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1810年,蕭邦出生于波蘭;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臺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
  • 愛因斯坦大腦、蕭邦心臟、伽利略手指,當個名人有多慘?
    1955年4月18日凌晨,76歲的愛因斯坦病逝於普林斯頓醫院。對於自己的身後事,他有明確的遺願:火化,不要宏大的葬禮,骨灰撒在秘密地點,不想被「封神」,也不想被膜拜。他的子女也遵照遺願將愛因斯坦進行火化,骨灰從某處撒在了德拉瓦河裡。
  • 在波蘭找尋蕭邦——音樂家們不能錯過的朝聖之地
    蕭邦可以說是音樂道路上影響周杰倫最大的作曲家之一。周董甚至將專輯命名為《十一月的蕭邦》來致敬。在波蘭,蕭邦無處不在,音樂才子很有可能來到這裡親近偶像。  蕭邦是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在波蘭,許多景點會使遊客想起蕭邦的點點滴滴。  波蘭是中歐最大的國家,面積為31萬多平方公裡。位於中歐東北部,北瀕波羅的海,西鄰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東北和東南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相連。
  • 我與波蘭系列丨「我放棄去巴黎學音樂,只為了來到蕭邦的故鄉」
    新欄目中,將有許多有趣的中國人講述ta與波蘭的故事。但她的腦海中始終揮散不去一張蕭邦音樂大學的招生海報……圖源:戚樂琳來波蘭學音樂,是我人生最幸運的事情之一今年是戚戚來波蘭上學的第四年。以前,她只知道波蘭是個神秘的中東歐國家,有斯拉夫風格的建築:紅頂的教堂、五顏六色的小房子。對了,還有蕭邦!作為一名音樂生,波蘭鋼琴家蕭邦讓戚戚崇拜,也讓她對波蘭這個未曾謀面的國家有深深的嚮往。本來,戚戚與波蘭是沒有過多交集的。在她大三那年,戚戚考上了兩所法國的音樂院校,並且已經在準備去法國的籤證了——但「緣分」就是這麼猝不及防。
  • 鋼琴詩人蕭邦留給世人的不止夜曲,此生必去這些「有故事」的地方
    他的父親是一位法國人,僑居波蘭做著法文老師,母親是波蘭主婦,他們雖然清貧,但將家裡布置得溫馨又文藝——一架啟蒙了蕭邦命運的鋼琴,就是這間房子的基本配置。2、8歲在Radziwi家庭宮殿慈善晚宴初登臺7歲的蕭邦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音樂神童了,寫出過幾篇《波蘭舞曲》。
  • 1849年10月17日 波蘭作曲家蕭邦逝世
    1810年3月1日,蕭邦生于波蘭華沙郊區熱拉佐瓦沃拉。他6歲開始學習鋼琴,8歲時開始公開演奏。1824年蕭邦師從德國音樂家、華沙音樂學院院長埃爾斯納學習音樂理論。  1829年蕭邦從華沙音樂學院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