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啥要學樂器?
如今,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兒,許多孩子甚至會2、3種樂器。多數家長們已經不再抱著讓孩子成為演奏家的態度讓孩子學習,而是希望孩子通過學習樂器能提高音樂素養,有個日常愛好,多個小小的一技之長,將來工作後,有個場合也能「露一手」。
事實上,有研究表明,學習樂器確實對孩子的幫助很大,學習樂器可以增強孩子手腦協調能力,提高大腦的反應力、想像力、創造力、記憶力,這些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很有幫助。樂器的學習也能提高孩子聽覺分析能力和視覺反應能力,這對學習語言也有幫助。另外,學習樂器也能增強孩子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多孩子上臺前會緊張,但是表演多了,緊張的情緒會得到緩解。膽子變得越來越大,也會愈發落落大方。
鋼琴-樂器之王
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是許多家長給孩子考察樂器學習的第一選擇。鋼琴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並且無論是獨奏、重奏、伴奏各種演出形式都適用,學習樂器所有的好處都適用於鋼琴,特別突出地體現在孩子手腳眼心及左右腦的配合協調方面,對於音樂素養和審美水平的提高也特別有效。那麼,孩子幾歲學習鋼琴合適呢?
儘管每個孩子的個人條件不同,但整體來說,4--8歲是孩子開始學習鋼琴的最佳年齡。當然,孩子想學琴,首先要具備基礎的生理支持,比如骨骼的穩定性、肌肉及關節的靈活性和智力水平、反應能力,這些OK的孩子,當然是越早開始學習越好。因為,樂感的培養很重要,練耳朵需要從小開始,試想與一個全然白紙的小孩一起學習鋼琴,孩子媽媽往往跟著一起學一段時間後就會敗下陣來。這與孩子心無旁騖的專注力和理解力有關係。早學習也有利於讓孩子更為規範地訓練發展手指、手腕的靈活性和柔韌度,讓整個身體與彈奏動作更協調,孩子對於多音聽力也提高更快,能感受辨別的更好。
最主要的,小編覺得,鋼琴的練習是比較耗時的,孩子在學前階段接觸鋼琴學習,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練習。小編身邊有許多孩子,都因為課業的繁重無法再堅持每晚1個小時以上的鋼琴練習而不得不放棄。
當然,晚點起步學習的孩子也有優勢,孩子大了如果主動要求學習鋼琴,那麼在自覺性、理解力和耐力毅力方面都會極具優勢。畢竟,學習鋼琴的投入不低,很多家庭因為孩子不練琴,經常鬧得雞飛狗跳人仰馬翻。如果孩子大了,能主動練琴,不用天天被父母「逼迫」,那也著實是一件美事了。
小提琴-樂器皇后
小提琴被稱為「樂器皇后」,是一個非常有表現力的樂器。很多交響曲的主旋律都是由小提琴來演奏的。小提琴通常是整個樂團演奏的主要樂器,而首席的小提琴演奏者,也是整個樂隊的領銜人物,可謂是獨奏可以細膩優雅,合奏也可以氣勢磅礴。
小提琴的學習門檻較低,初期選購琴的成本不高,而且方便易攜帶,深受家長的歡迎。但是,由於小提不像鋼琴有鍵,小提琴本身沒有固定的音,所有的音準都要靠自己去找 ,所以小提琴對耳朵音準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尤其是高把位的音準,差一點位置拉出來的效果可能就是天差地別,當然,也正因如此,小提琴這種高難度的樂器,對於學習者的音樂素養提升更加顯著,小提琴家也更受大家的尊重和喜愛。
小提琴是個比較難學的樂器,孩子比較單純幼稚,能較長時間接受自己拉的像鋸木頭一樣的單調噪音……這其實是十分關鍵的,家長也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老想著一年半載孩子就可以像電視上那些大家一樣拉出優美的旋律,學習小提琴,需要家長耐心陪伴孩子度過一陣子枯燥乏味甚至難聽的吱吱嘎嘎階段。
古箏-特色國樂
比起勤學苦練幾個月依然吱吱嘎嘎的小提琴,古箏是輕輕一撥拉就是樂音的代表樂器。它如同自帶美顏效果的樂器,即便你對它完全生疏,但只要略學一二,就會彈奏出悅耳的曲目,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入門的樂器。
古箏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屬於彈撥樂器。古箏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發音渾然悅耳,如山泉般流暢,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古箏是按古代的五音定弦,也就是宮商角徵羽,對應do、re、mi、sol、la,其中fa和si都是通過壓弦得到的,五音定弦,讓古箏極具中國民族特色。
古箏對孩子的高音感覺有一定的要求,培養孩子的樂感和感情表現力,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感受,古箏是非常好的體驗項目,除了體積較大不易攜帶外,非常適合孩子們學習的一個樂器哦~
架子鼓-帥氣的節奏感
架子鼓即爵士鼓,起源於美國,它是一套以鼓為主的組合性打擊樂器,因為外觀看起來像一排架子上掛著很多鼓,所以中國習慣稱其為架子鼓。
幾乎所有的家長看到電視裡,有小朋友鼓手演奏的時候,都會非常羨慕,因為孩子看起來十分帥氣,抑揚頓挫的鼓點鏗鏘動聽。而且,很多家長讓孩子學習架子鼓,也是為了讓孩子可以在音樂中釋放情緒,讓內向的孩子性格更開朗一些。
架子鼓可以提高身體的協調、平衡性,但是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地發展孩子的節奏感, 練習場地的隔音問題也很棘手,是一個需要門檻相對較高的樂器。
今天介紹了幾種適合孩子學習的樂器,但真正落實到個體選擇時,孩子才應該是主角,父母一定要徵求孩子的意見,儘量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興趣所在和真正喜歡的樂器來學習。在樂器學習過程中,家長應該多給予孩子陪伴和鼓勵,儘量摒棄功利的目的,事實上,比起孩子為了考級每天痛苦地反覆練那幾首曲目,孩子能自由徜徉在音樂的世界,讓藝術滋養生活,才是學習樂器更重要的作用。
要想學好樂器,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有氛圍更重要。孩子從一出生到兩歲,我們可以給孩子多放一些音樂,為孩子輸入基礎的音樂概念,比如讓孩子跟著音樂搖擺拍手,多跟孩子吟唱。到了三歲,可以增強孩子對音樂元素的認識,去參加一些音樂活動,觀看一些兒童音樂項目的表演。有樂理基礎的家長,還可以加強孩子對節奏和旋律的認識,通過卡片、音頻讓孩子了解、辨識不同的樂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