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市完成的名義GDP接近2.7萬億元人民幣,進一步鞏固了其全國第三的位置。據報導,當前深圳經濟增長的質量越來越高,其戰略性行業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增長8.8%。其中,新材料產業創造的GDP同比增長27.6%,數字經濟增速也高達18%,醫藥製造業增長10.2%……
深圳經濟發展的數量、質量都較高
我們都知道,深圳市土地面積相對不足,因此對產業升級尤為關注。近些年,深圳市一方面不斷淘汰落後產業,淘汰落後產業,另一方面則是支持以「知識經濟、創新科技為主軸的新經濟」的不斷發展。
在這種「騰籠換鳥」,「優化升級」的轉型過程中,深圳經濟發展出現了「減速、放緩、調整、重構」的新形態。不斷升級的先進位造業、高技術製造業、新興產業在經濟中的份額不斷增長,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由於經濟發展的數量、質量不斷提升,深圳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一直處於領先水平。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增量再次超過40萬,其中大部分都是高大高校的畢業生以及具備一技之長的專業人士。
2019年深圳市人均GDP接近3萬美元
按照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的數據,深圳市完成的名義GDP為26927.09億元人民幣,常住人口提升至1343.88萬——按此計算,深圳的人均GDP突破20萬元人民幣(約20.04萬億元人民幣),按平均匯率折算接近3萬美元。
與亞洲四小龍相比,深圳市已經在人均GDP上超過了中國臺灣,但仍低於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2019年,中國臺灣地區的經濟實際增速為2.73%,完成的名義GDP為18.90萬億新臺幣。
按2019年新臺幣與人民幣、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42180.68億元人民幣,約6114.5億美元。按照2360萬常住人口計算,臺灣人均GDP約為2.59萬美元(接近17.88萬元人民幣)——約為深圳人均的89%。
2019年上海、北京、廣州的人均GDP呢?
看完了深圳,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三個一線城市的情況。其中,上海市在2019年完成的名義GDP超過了3.8萬億元人民幣,繼續排第一名。按照2428.14萬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約為15.714萬元人民幣,約2.278萬美元。
北京市在2019年完成的名義GDP超過了3.5萬億元人民幣,常住人口為2153.6萬,人均GDP約為16.424萬元人民幣,約為2.38萬美元——雖比上海市的人均GDP更高,但仍低於臺灣、深圳。
最後再來看看廣州市:2019年廣州市完成的名義GDP為23628.6億元人民幣,常住人口上漲至1530.59萬,人均GDP接近15.44萬元人民幣,折合約2.238萬美元——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排第四,也低於臺灣人均水平。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