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歡迎?以色列放棄出訪巴林
楊舒怡
以色列一個高級代表團原定本周赴巴林參加國際會議,14日放棄出訪計劃,據會議組織方說是「出於安全考慮」。
觀察人士注意到,以色列與海灣遜尼派君主國近來外交互動頻繁,似乎意圖聯手對付什葉派國家伊朗。然而,巴林等國不少人提出質疑,反對與以色列結盟,甚至爆發示威。
【放棄赴會】
位於美國的「全球企業家網絡」牽頭組織一場國際會議,本月15日至18日在巴林舉行。以色列方面打算派遣大約30名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級主管赴會。
最近幾天,巴林不少人反對以色列代表團到訪,爆發多輪小規模示威。巴林議會上周發表聲明,不歡迎「以色列(代表團)出現在巴林領土上」。
阿拉伯國家中,現在只有埃及、約旦兩國與以色列有正式外交關係,而巴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海灣國家沒有與以色列建交。
全球企業家網絡會長喬納森·奧特曼斯14日在一份聲明中說:「儘管我們告訴以色列代表團,歡迎他們參加這次會議,但他們今天上午決定放棄參加。他們出於安全考慮,不希望對其他180個參會的國家和地區構成幹擾。」
以色列多名官員當天證實,出訪巴林的行程已經取消。
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記者,巴林方面拒絕給予以色列代表團3名成員入境籤證,其餘成員「決定不去巴林」。
面對媒體記者詢問,巴林政府含糊其辭地解釋,最初是全球企業家網絡、而非巴林政府向以色列代表團發送邀請函,巴林方面只負責「向與會代表提供安全友好的氛圍」。
【時機微妙】
一些政治分析師認為,以色列近年與海灣多國增加互動,顯然有意聯手遜尼派主導的海灣各國對抗什葉派國家伊朗。
2018年10月,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對阿曼作22年來首次正式訪問;同月,以色列文化和體育部長米麗·雷格夫到訪阿聯最大的阿布達比大清真寺,由中東國家媒體描述為「史無前例」。
談及本次放棄出訪巴林計劃,以色列經濟和工業部長埃利·科亨的發言人14日告訴媒體,科亨出於「政治原因」做出決定。
按照以色列代理外交部長以色列·卡茨的說法,科亨放棄出訪巴林並非出於安全因素,而是因為「正忙著處置以色列國內政治事務」。
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上周贏得議會選舉,成為議會第一大黨。選舉結果預期17日正式遞交總統,總統隨後將依據與議會各黨派協商的結果,授權議會第一大黨的領導人組建新一屆政府。(完)(新華社專特稿)
關鍵詞:埃利·科亨(Eli Cohen)、以色列·卡茨(Israel Katz)、米麗·雷格夫(Miri Regrev)、巴林(Bah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