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記憶」文化之旅再出發,尋訪大鵬所城裡的深圳歷史

2020-12-13 大洋網

11月7日,第二十一屆深圳讀書月重點活動,「深圳記憶」文化之旅再度起航。

作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獻禮,本次活動選擇大鵬所城作為探訪之地。康熙《新安縣誌》記載:「大鵬所城,在縣東一百二十裡大鵬嶺之麓……與東莞所城同年奏設,廣州左衛千戶張斌開築,內外砌以磚石。沿海所城,大鵬為最。」大鵬所城,全稱為大鵬守御千戶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明代衛所制度重要實證,湧現了賴恩爵、賴信揚、賴恩錫、劉起龍、劉黑仔等一批傑出的民族英雄,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本次文化之旅以深圳海防與歷史民俗為行走主線,在大鵬古城博物館工作人員及深圳圖書館專業館員的帶領下,40餘位讀者一同用腳步丈量的方式,走訪了東門樓、大鵬糧倉、協臺衙門遺址、東城巷、賴府巷、南門樓、趙公祠、賴英揚振威將軍第等,近距離感知深圳歷史人文景觀和文化脈絡,探索深圳的城市歷史和特色風土人情。此外,還體驗區級非遺美食,跟隨米餅師傅的節奏,感受打米餅的樂趣,品嘗地道傳統美食瀨粉仔,近距離感受大鵬古城的飲食文化。

市民讀者與圖書館員進行了深入交流,大家普遍認為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舉辦本次活動非常有意義,南門樓獨具一格的城牆與門樓、海防歷史、將軍第的英烈遺風、富有嶺南特色的建築等都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本次活動不僅增進了他們對大鵬所城歷史文化的了解,更讓他們感受到深圳這座朝氣蓬勃的城市同樣擁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化積澱,因為更加了解所以更加熱愛這座城市。

 「深圳記憶」是深圳圖書館自2015年開始舉辦的文化走讀活動,旨在通過對深圳本地歷史人文尋訪,增進市民對本土文化的認知與了解,近距離感受深圳歷史文化的魅力,感知深圳歷史,增加城市歸屬感、家園感和幸福感。作為最受讀者歡迎的品牌活動,「深圳記憶」文化之旅先後帶領近400名市民讀者走進鳳凰古村、寶安沙井古建築群、光明玉律文化遺址、觀瀾古墟、版畫基地、大鵬所城等多處深圳歷史文化場所,受到廣大讀者歡迎。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軒慧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軒慧

通訊員:黃婧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

相關焦點

  • 大鵬打米餅:古時候的「壓縮軍糧」,傳承600年衛所文化 │ 「深圳記憶」專欄
    「深圳記憶」項目專訪「大鵬打米餅」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餘進如老人,了解大鵬新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打米餅」的傳奇歷程。這不是一塊簡單的「米餅」。它承載著大鵬新區、大鵬所城及其所在的大鵬街道等周邊地區人們的飲食文化。它的形成和傳承,跟大鵬所城的建立、所城「軍士」的世襲制度、屯田制度和軍事活動等情況緊密聯繫。
  • 大鵬所城獲評深圳特色文化街區
    關注新華網   新華網深圳1月6日電(記者李曉玲)歲末年初,大鵬所城獲評深圳首批特色文化街區。  大鵬所城是深圳重要的歷史文化旅遊打卡地。2016年,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與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籤訂合作協議,大鵬文化旅遊綜合項目正式啟動。為使大鵬所城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更好地保護與活化利用,華僑城集團聘請專家為大鵬所城保護與活化「號脈」,量身定製了《大鵬所城文旅融合發展總體方案》,提出了「文化引領,形態、業態、文態『三態合一'」的總體提升策略,並編制了《大鵬所城文物保護規劃》。
  • 雙城雙年展+文化季!現代藝術與歷史在深圳大鵬所城交融
    大鵬所城分展場和大鵬文化季分別以「時間之海」和「擁抱世界的大鵬文化」為主題在大鵬所城聯袂上演一場「建築+藝術+科技」的文化盛宴當現代藝術觀念遇上大鵬所城的歷史文化2019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大鵬所城分展場12月25日,2019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大鵬所城分展場正式開幕。
  • 閱讀深圳歷史,體會那段海戰歲月,十一國慶節大鵬所城遊玩攻略!
    作為一個戶外活動的組織者,我對大鵬所城情有獨鍾。我已經記不清楚在大鵬所城做過多少場活動了,但是我深刻的記得,每一次做活動,我都盡力的讓參加活動的人,最大程度的去了解這座古城,去閱讀深圳的歷史,去感受體會,幾百年前,那段海戰歲月。
  • 深圳人的驕傲!大鵬所城再獲獎,全市唯一!
    深圳大鵬所城活化利用項目5. 珠海會同祠及古建築群活化利用項目6. 汕頭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活化利用項目7. 佛山碧江古建築群活化利用項目8. 韶關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項目9. 韶關乳源西京古道活化利用項目10. 河源仙坑村榮封第活化利用項目11.
  • 一座堪比美學館的書店,深圳首家方所落戶大鵬
    — 所城方知書院8月18日,深圳首家方所書店——由華僑城聯合廣州方所設計打造的「所城方知書院」,在深圳大鵬所城北門廣場順利開業。,是以書店為基礎,同時涵蓋美學生活、展覽空間、文化講座與咖啡的文化綜合體,滿足大眾對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追求。
  • 尋訪記錄歷史文化 保留傳承光明記憶
    1月5日、8日,由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承辦的兩場「尋找光明記憶特色尋訪活動」分別在光明街道逕口社區和公明街道下村社區舉行。活動以「逕口記憶」和「家國光明」為主題,邀請了光明作家協會、攝影家協會專業成員組成「尋找光明記憶」尋訪團,以走訪、實地考察為主要形式,通過對光明本土歷史文化的尋訪,深入了解光明區民間藝術、民俗文化、民居古建築等歷史文化。
  • 2018深圳大鵬所城新區廟會燈會時間 大鵬所城春節好去處
    1、大鵬所城新春廟會即將璀璨啟幕  今年,除了將傳統燈會與大鵬所城相結合,同時還融入非遺展演與客家美食,連續推出的新春燈會、跨年祈福、新春大吉市三大主題活動,古城也將新裝亮相。可以說是又有看頭又好玩,時間長達26天,具體有哪些精彩內容?來先睹為快!
  • ...主創人員亮相屏幕|中國芬芳|深圳廣電集團|深圳|大鵬新區_網易...
    《中國芬芳》,於金秋時節分別在深圳衛視及深圳廣電集團多個頻道進行熱播,主創人員應邀亮相屏幕,暢談創作故事。《中國芬芳》的總監製、深圳市大鵬新區文體旅遊局調研員白凌先生說:2017年正值習總書記視察深圳經濟特區五周年,該作品又作為深圳市大鵬新區向黨的十九大獻禮作品,我倍感自豪和驕傲。深圳又稱「鵬城」,大鵬新區是深圳的「文化之根」,深圳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就在大鵬。最先文明富裕起來的鵬城人民有著對祖國更強烈、更赤誠的熱愛之情,讚美之心。
  • 《改革開放再出發》赴深圳前海慰問演出
    為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央電視臺隆重推出《改革開放再出發》——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深圳前海慰問演出。演出以「我們的中國夢」為主題,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為主線,謳歌新時代的民族精神和氣慨,將十九大的文化精神和黨的溫暖關懷送到深圳的千家萬戶。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現已發展成為極具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
  • 廣東深圳楊梅坑旅遊景點以及廣東深圳大鵬所城旅遊景點遊記心得
    廣東深圳楊梅坑旅遊景點實拍圖三二、廣東深圳大鵬所城旅遊景點深圳,又名鵬城,發源於大鵬所城,這座古城建於明朝洪武(1394年),是明清時期中國南方重要的海防軍事要塞,它有600多年的抵禦外來侵略的歷史,是明清時期最完整的海防哨所。
  • 2019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大鵬分展場推廣會暨參展人工作...
    本次推廣會暨參展人工作坊以大鵬分展場展覽主題——「時間之海」(The Sea of Time)為切入點,主要探討大鵬在地緣維度上的獨特性,延展出灣區發展與生態永續、歷史遺存的利用與交互升級等話題。本次展覽由深圳市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指導,深圳華僑城東部投資有限公司主辦,深圳華僑城鵬城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上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將於2019年12月開幕,展期為3個月。
  • 深圳大鵬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
    大鵬新區地處深圳東南部,東臨大亞灣,與惠州相接;西抱大鵬灣,遙望香港新界,位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區域。這裡既有被稱為「沿海所城大鵬為最」的歷史文化古城大鵬所城,也有美麗的七娘山。今年上半年,大鵬新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2.21,PM2.5平均濃度為16.3微克/立方米,是深圳人眼中的「城市綠肺」所在。
  • 深圳「委員議事廳」熱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原標題:活化文化遺產 留下城市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州時指出,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如何讓深圳這座現代化城市留下更多寶貴的歷史文化記憶?
  • 壹品寒舍 | 深圳大鵬,為什麼一去再去?
    大鵬半島是深圳最大、保存最好的生態淨土,被譽為深圳最後的「桃花源」。地處深圳最東端,向外延伸的半島三面環海,東側是大亞灣靠近惠州、西側是大鵬灣遙望香港,南瀕南海。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植物獨特大鵬植被覆蓋率達76%,七娘山地域更達98%。植被呈現熱帶與亞熱帶的過渡性,還擁有許多珍稀植物品種,甚至有一些是地球瀕臨滅絕的品種。
  • 來大鵬所城,赴一場文化狂歡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圳讀書月步入新十年的開局之年。///在大鵬所城就有這些可以讓人與文化狂歡的地方▽01方知書院「用心描繪時光,方知當下可貴
  • 探訪大鵬所城,感受海風和人文氣息,了解歷史文化,深圳八景之一
    大鵬所城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南門東路,是明清兩代中國的海防軍事要塞,據有關資料記載,這裡曾出現過很多知名的將軍,故此地也有將軍村的美譽。放眼大鵬所城,城牆、城門、街道、居民建築,都留下濃重的歷史痕跡。大鵬所城
  • 河南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落戶大鵬新區
    近日,深圳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與河南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大鵬新區舉行,河大深研院落戶大鵬。大鵬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峰,黨工委委員、組織人事局局長梁珂,河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志軍,河南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牛利民等出席籤約儀式。
  • 你是來深圳考古的嗎
    ◎ 馬繼遠 (深圳 公務員) 深圳給人的印象,通常就是發達、現代、時尚。突然說深圳有不少歷史遺蹟,估計許多人難以置信。但,這確乎是真的。作為改革開放之城的深圳,才三十多歲。而大鵬半島鹹頭嶺遺址的考古發掘則證明,距今六七千年前,已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活動了——深圳的歷史,其實很古老。
  • UABB分展首落大鵬,在歷史場域展望未來
    而往往會被人所忽視的,就是歷史,就是大鵬——深圳簡稱「鵬城」的由頭。大鵬所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明清海防軍事要塞;較場尾位於大鵬所城南側,是珠三角聞名的濱海民宿小鎮,也是深圳唯一有海岸線的村落,也曾是大鵬所城駐防將士練兵的校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