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界!漳浦宗祠知多少?看看有你家族的宗祠嗎

2020-10-07 漳州生活

宗祠

即祠堂、宗廟、祖廟、祖祠、家廟

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

又是從事家族事務活動的地方

也是我國儒家傳統文化的象徵

一座宗祠

記錄著家族傳統與曾經的輝煌

童年時,曾在宗祠前的石板上嬉戲過

逢年過節,宗祠裡族人相聚

走進宗祠,就像走入一段歷史

漳浦

都有哪些你熟悉的宗祠呢?

赤湖 陳氏家廟 崇孝堂

赤湖以陳姓為主,南宋時開基始祖陳道明遷居赤湖,以染布為業,號稱「陳染」,遠近聞名。後來很多赤湖人遷徙至臺灣,在臺灣陳姓中還有錦湖衍派。

赤湖陳氏總祖祠是位於西城村的崇孝堂,始建於明代。菊瓣門簪上懸掛「陳氏家廟」匾,大門邊是一對青石抱鼓和花窗,精緻典雅。

崇孝堂內掛滿了匾額,有「文魁」、「武魁」、「進士」等,無不彰顯著赤湖陳氏的榮光。


赤湖 鑑湖家廟 銜鳳堂

鑑湖家廟位於後湖村赤水自然村,是「太傅派」赤湖陳姓總祖祠,祖先源自佛曇鑑湖(大坑)。

家廟前是泮池、照壁和大埕,牆上繪著「萬」字形藍紋圖案,很有年代感。正堂梁木精美,上懸「銜鳳堂」和「毓秀懋昌」匾,神龕後牆上寫有族譜。


佛曇 楊氏祖廟

在岸頭村,佛曇農貿市場對面,始建於1690年的楊氏大祖就坐落在這裡。宗祠內掛有「父子進士」、「文魁」等匾額,昭示著佛曇楊氏蔚為望族。

據說,楊氏大祖後面以前固定要栽七棵榕樹。旅居海外的佛曇楊氏宗親如果遇到同樣姓楊的宗親,只要問說「大祖後面幾棵榕」,就可以判斷對方是不是來自佛曇。


佛曇 黛峰家廟 慶善堂

港頭林亦稱黛峰林,黛峰家廟為佛曇港頭林姓的宗祠。

港頭四世三知府,二總兵聲名遠揚,俗稱「港頭出知府」。有明成化年間黃州知府林表、嘉靖進士長沙知府林敬、嘉靖進士荊州知府林紹等名人。


佛曇 陳氏家廟 鑑湖堂

陳氏家廟位於漳浦縣佛曇鎮軋內村。傳說家廟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後曾多次修建。家廟前有大埕,埕上保留了三塊造型奇特的花崗巖石。

鑑湖陳氏科甲連綿,出了陳亹、陳奐兩布政,俗稱「大坑出布政」。


舊鎮 海雲家廟 (烏石大廳)

明代嘉靖到清嘉慶之間,烏石林姓極為興旺,先後出現了11名進士,25名舉人,40多名貢生,科舉仕宦共80餘人。有「三鳳齊鳴」,「五桂聯芳」的佳話,其中著名的有嘉靖探花、南禮部尚書林士章,廣西按察使林功懋等。

烏石林姓分衍四宗,四座宗祠均稱為「海雲家廟」,以烏石宗的海雲家廟為大。海雲家廟在舊鎮浯江村中部,規模極龐大,俗稱「烏石大廳」。


綏安 張姓總祖祠 太尉堂

太尉堂位於溪南村中營社,奉祀閩南張姓始祖張虎,是漳浦縣張氏的總祖祠。祠中還保存著南宋時期的石香爐。祠堂前有照壁、半月池和涼亭。

綏安 胡氏家廟 世經堂

胡氏家廟位於鹿溪村,面朝旗山、鼓山。靈山秀水孕育了鹿溪胡氏濟濟人傑,正如胡氏家廟「世經堂」兩側門聯上書「祖澤長流符鹿水,家馨遠振凝雙峰」。

第七世孫胡文遠首先登科,官淮府長史。胡文遠長子胡廷宴官至巡撫,次子胡廷宰貴為郡馬,是漳浦縣唯一的國戚,在胡氏家廟懸掛著「賓於王門」御匾。


深土 林氏家廟 崇燕堂

路下林氏家廟「崇燕堂」位於深土鎮東庵村路下自然村,為二進三開間,祠堂內掛滿牌匾。始祖林大用於元代開基漳浦縣深土鎮路下村,後裔眾多,號稱人丁「一鬥麻」。

前亭 黃姓總祖祠 鄂華堂

鄂華堂位於大社後港角,為前亭地區的黃姓總祖祠,始建於明代。重建後的鄂華堂恢弘壯大,雕刻精美。


馬坪 陳氏種德堂

後康陳氏種德堂原為民國時印尼華僑陳玉宇、陳玉規兄弟所立的商號,裡面雕梁畫棟,裝飾精巧。閩南民居的古色古香與南洋風格的灰雕壁畫相映襯。

六鰲 蔡氏家廟 濟陽堂

濟陽堂位於六鰲鎮六鰲城下的鰲西村,懸山頂,燕尾脊,以門廳、天井廡廊、正堂組成。門上方懸「蔡氏家廟」匾額,兩側有楹聯。


官潯 衡山王氏世祀堂

世祀堂位於橫口大社,是康莊村王氏大宗祖祠。祠堂的天井很特別,一頭大一頭小。元宵佳節,祭祖、辦「燈桌」、唱戲,大家歡喜同樂。


長橋 黃氏元吉堂

在長橋村有一座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的黃氏元吉堂。燕尾脊的元吉堂韻味十足,祠堂前建泮池、大埕,祠堂內懸掛著「會元狀元」、「進士」、「文魁」等匾額。


南浦 許氏海洋祠堂

後坑許氏海洋祠堂始建於清代,以門樓、天井、正堂組成。門樓懸山頂,燕尾脊,石門框,門上懸「海洋祠堂」匾。

石榴 攀龍林氏龍山堂

龍山堂始建於明代,歷代修飾。家廟坐南朝北,為二進三開間懸山頂,建築由門廳、天井廡廊、正堂組成。

盤陀 雀埔王氏祖祠 綿綿堂

綿綿堂座西朝東, 遠處為湯池,近處有小溪繞行,依次以大門、圍牆、正堂組成,埕左側立旗杆石一對。


赤土 丹山家廟

丹山家廟位於溪東村古致社,這裡既是張氏祖祠,也是張氏家風堂。

重建後的丹山家廟,內掛滿匾額,有黃道周所題的「永思堂」匾,清乾隆帝御賜的「理學布衣」匾,蔡世遠、蔡新所題的掛聯,漳浦縣令陳汝鹹立的「同祀鄉賢」匾等。還有張若化、張若仲立下的《張氏祖訓》。


湖西 城內村黃氏大宗家廟

黃氏大宗家廟位於詒安堡南門內,三楹二進圈牆圍,大門上有「黃氏大宗」四個金字。門前的大廣場上,豎立著多座旗杆。家廟內鎏金書寫的牌匾,有「光前裕後」、「貽厥孫謀」碑刻。

赤嶺 藍氏種玉堂

藍氏種玉堂位於石椅村,又名藍氏大祖,是漳浦藍姓的總祠,也是閩南畲族祖祠。

種玉堂規模宏大,建築精美。祖祠內掛滿匾額,有康熙皇帝贈給藍理的「所向無前」匾、贈給藍廷珍的「平臺大將軍」匾等。正堂正中懸掛著「福」字,傳說是康熙御賜,是個「鳳頭福」。


霞美 劉氏家廟 思敬堂

思敬堂是劉坂劉氏總祖祠,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思敬堂由門廳、天井廡廊、正堂組成,前面大埕有石旗杆多座。

堂內通楹掛有劉霖、劉正中的「進士」匾和「代巡參政」匾,劉士駿的「父子明經」匾、「文魁」匾等。


杜潯 盧氏大宗祠 觀海堂

觀海堂始建於明朝,是明代吏部郎中盧化鰲去官歸休回到故裡時,召集鄉裡士紳富戶募資擇地落成的。每年正月這裡會舉行盛大的敬拜祖宗、排宵敬神等民俗活動。

杜潯 洪氏家廟 誠敬堂

洪氏家廟「誠敬堂」俗稱「大祖」、「大宗」,位於近城村中,始建於明代。家廟為單座三大開間一圍牆建築,單進規模宏偉。

沙西 陳氏總祖大宗祠 柱鰲堂

柱鰲堂是陳氏總祖大宗祠,位於蓬山,奉祀開基祖陳君賜及其後裔列祖神位。大宗祠左右巷道各有一口「八角井」,寓意「左右逢源」。如今,新建落成的柱鰲堂雕龍畫鳳、流光溢彩。


宗祠

還有哪些你熟悉的宗祠呢?

歡迎「寫留言」補充!


來源:漳浦晨報

相關焦點

  • 全國各地陳氏宗祠大觀,幾百座宗祠看看有你家族的嗎?
    陳氏天下一家親 宗祠,是一個家族的象徵,是族人們聚會、議事、處理族內糾紛等宗事活動的場所;是族人供奉祖先牌位、祖先畫像、家規家訓和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莊嚴殿堂,也是一個族親聯誼、互動交流、合作發展的平臺,更是一個家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家族遺產!
  • 中國有多少胡氏宗祠?
    歷經了幾千年的風雨飄搖,有的祠堂至今仍然保留著,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比如位於安徽省績溪縣的胡氏宗祠。安徽績溪胡氏宗祠,位於安徽省績溪縣瀛洲鄉大坑口村,大坑口古稱龍川,它是一處始建於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胡氏家族祭祀祖先、議決族內大事的場所。
  • 泉州洋埭林氏宗祠
    翰林學士添福公祠為晉江洋埭林氏、漳州泥泊林氏、漳浦港頭林氏後裔共同奉祀之祖祠。 ...  洋埭林氏宗祠  又名翰林學士添福公祠,位於晉江市陳埭鎮洋埭村中心。  一、翰林學士林添福行實  據《洋埭林氏族譜》載:明·洪武庚戌年(1370 年)正月,林添福以經明行修擢授翰林學士亞中大夫、知制浩兼修國史。
  • 漳浦林氏宗祠 兩岸根緣的鄉愁地標
    作為兩岸林氏後裔血濃於水、宗族情深的歷史見證,林氏宗祠成為漳臺兩岸林氏族人敦宗睦族、尋根探源的鄉愁地標,也是維繫兩岸根緣的親情紐帶。在漳州市漳浦縣,林姓總人口達14萬多,是林姓的大縣。明清時期漳浦林氏大量遷徙臺灣,宗支繁多,族裔興盛。明崇禎年間的林泗,鄭成功時期的林超,康熙年間的林委、林雲、林振,清康熙末年至乾隆時期的林秀俊以及霧峰林家等都是來自漳浦。
  • 漳州宗祠楹聯選錄
    漳州與臺灣各姓氏家族之宗祠,許多奉祀共同的祖先,臺灣宗新稱為「唐山祖」。茲擇錄漳州部分宗祠的部分楹聯於下,以供監賞。  許姓  詔安南詔許氏家廟:祀開漳功臣、昭應侯許天正。  閩海敉平,翊黃宣威昭聖德;  漳州建制,弘揚教化應民心。
  • 石橋潘氏宗祠
    石橋潘氏宗祠「思敬堂」位於福建漳浦縣舊鎮鎮石橋村,宗祠坐北向南為二進三開間,石磚木構造。門匾:潘氏宗祠「滎陽衍派」;對聯:「金殿夙傅宣科第文章貳叄世後族開漳浦,石齋相伯仲鄉賢品學數百年來派衍溪橋。」「馬山脈落大結明宗,鹿溪遠水源流朝堂。」潘承祐後裔從泉州永春遷入漳浦,現人口一千多人。清晏樓俗稱石橋樓,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樓圓形,四角各有突出碉堡,成「風吹輦」狀,內有三層樓房,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河南的五座姓氏宗祠,快來看看有你家的麼?
    宗祠即是祠堂,又稱宗廟、祖祠。宗祠是存放家族亡故先輩牌位、舉行家族內各種儀式或處理家族事務的地方,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風雨漂泊異鄉路,浮萍悽清落葉飛。遊子尋根滿愁緒,一朝故土熱淚歸。那麼,河南這姓氏發源地,擁有什么氏族宗祠呢?下面就讓小編先帶大家簡單看看河南五處宗祠吧。
  • 曹雪芹家族哪來的宗祠?滿漢禮俗爭議完全是"白瞎"
    鄧先生著作等身,留有《鄧雲鄉集》16卷,惜已於1999年去世。不能因其無可起而辨駁,以言輕之。有關寧國府除夕祭宗祠體現的是漢俗還是滿俗的爭論,當然不是只有以上三人的參與,查一查還是很多的。但爭來爭去,他們始終忘了根本性的一條:曹氏家族有家廟和宗祠嗎?如果有,沒話說,《紅樓夢》的這些描寫無疑是作者曹雪芹熟悉的生活場景,他的著作權無法撼動。
  • 鳳崗忠賢劉氏宗祠
    劉存,字一心,號淮叟,彭城(今江蘇徐州)劉氏十七世裔孫,生長於河南光州固始縣,唐僖宗中和元年(881)中原大亂,戰火烽起,劉存率子侄輩一同避地入閩,於僖宗文德元年至昭宗龍紀元年(888-889)經潮陽抵漳浦,昭宗二年(893)抵福州,天祐元年(904)遂遷鳳崗,是為創基之始。自此,鳳崗劉氏便在這裡繁衍生息,經年累世,直到今天。
  • 陳氏宗祠,末代皇帝帝師的家族榮耀
    宗祠,是一個家族文化傳承最好的存在方式。從古至今,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各式各樣的宗祠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尤其在長江以南的許多地方,宗祠也代表了一個家族的地位和榮耀。宗祠,也是維繫家族情感最重要的地方。福州螺州的陳氏祠堂應該是一個比較有歷史有特色的一個祠堂,是清代刑部尚書陳若霖出資倡建。祠堂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臺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濃鬱的福州地方特色。螺州陳家自清道光年間任刑部尚書的陳若霖始,世代簪纓,有兄弟父子叔侄同榜進士之榮華,清末代皇帝溥儀之師陳寶琛兄弟6人,三進士,三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
  • 最美宗祠,南康卜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巍巍南山下坐落著美麗的卜氏宗祠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巍峨瑰麗的卜氏宗祠(卜氏宗祠內景)南康和諧城卜氏宗祠建設離不開宗親的支持這些宗親為宗祠的興建出了不少力(大塘下卜氏宗親樂捐榜)(馬嶺頭、揚眉寺卜氏宗親樂捐榜)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陳氏家族都在修繕宗祠?
    祠堂又稱宗祠,祠室,家廟,是古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它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徵與標誌。家族祠堂,更是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的延伸。宗族觀念在人們的頭腦裡根深蒂固,宗法家庭制度是舊中國社會的基礎。 修繕祠堂不僅是對中國歷史遺蹟的補救,而且也是對家族祖先長輩的緬懷和尊敬。以同宗同族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獲得文化歸屬感與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對於海外移民與祖國家鄉的關係,對於海峽兩岸的文化認同和歸屬,具有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
  • 【尹氏宗祠】廣東省東莞市荔枝墩尹氏宗祠
    尹荔枝墩尹氏宗祠宗祠是每個姓氏、每個村落幾乎都有的。荔枝墩尹氏宗祠,始建於清中期,傳至公元2003年,有200多年歷史,後因建設發展需要,於2003年按原樣大小遷至新村的西南邊,樣式風格不變。恢宏大氣,保留了原來的風貌。許多精美的雕梁畫樑、木雕和石刻,圖案內容則有花卉蟲鳥,八仙過海等。極具欣賞和良好的教育意義。大門口屋簷有精美的圖案且刀法細膩,刻工圓潤,是典型的嶺南風格,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 全國蔣氏宗祠牌匾!看看有沒有你們的祠堂?一個比一個霸氣!
    全國蔣氏宗祠牌匾!看看有沒有你們的祠堂?一個比一個霸氣!世界蔣氏宗親研究會已有100W人關注..........河南淮濱期思蔣氏文化園雲南大理蔣公祠杭州西溪蔣相公祠蘭溪柏社鄉洪塘裡蔣氏宗祠臨海蔣山蔣氏宗祠廣安市石筍鎮火焰村蔣氏宗祠全州石崗蔣氏祠堂
  • 隆教藍氏家廟:百年宗祠承文化 尋根問祖促宗情
    是凝聚民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   一座座宗祠書寫著各個姓氏的歷史淵源   承載著家族的榮耀與故事   位於隆教畲族鄉紅星村的   藍氏開漳師祖大宗祠「種玉堂」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湖南邵陽的3個著名宗祠景點,有「天下宗祠」美稱,你家鄉的嗎?
    嗨,大家好,這裡是路上的旅行者,我是愛好旅行的鵬姐,這次想要給大家介紹一下美麗富饒的湖南邵陽,那大家都知道邵陽有哪些著名景點值得一去的呢?今天鵬姐要給大家介紹邵陽著名的的宗祠景點,話不多說,下面就來跟著鵬姐一起開展旅行吧!
  • 中江宗祠的文化觀照
    宗族又與家族不同。宗是許多同姓親族的集合,而家族則只是一個父權家長有關的父系親族的集合。但家族包括一切同居共財的關係,如未嫁的女兒,異姓養子,贅婚,以及部曲,如僱工,奴婢等。(《史學指南》):「內曰家,親曰屬,謂同居有服之人也。」   有宗祠必有族長。一宗族推有一長,或稱族正、宗長。族長往往是宗親中輩分高,身份顯,有威望,有辦事能力的長者。
  • 「四世一品」邱氏宗祠,史無前例!
    請點上面「邱氏全球群」加入邱氏家族!
  • 宗祠,蘊藏著廣東人富裕的密碼
    也就是說,人家能如此有錢,能如此霸氣和強悍,恰恰是因為背後有「宗祠」撐腰。宗祠是什麼?是整個家族血緣的紐帶,是整個家族的信仰和歷史,是整個家族的情感和臉面。宗祠從某個角度來講,是一個姓氏的「根」,也是大多數廣東人的「根」。
  • 宗祠、祖厝概述
    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宗祠、族譜、祭田,逐漸構成維持家族制度的三大支柱。其實在臺澎金馬地區,各姓氏宗祠建築已超過數百所,而列入古蹟者更多達18所,尤其是在開發歷史較早、較久的金門與澎湖,有各式的大、小宗祠,其建築典美而歷史悠久。現存遍布各地的宗祠,不分大小或新舊,有不少建築是很巍峨壯觀的,有些姓氏宗祠,更彰顯出家族與地方間的墾殖與發展關係,因此認識與觀賞宗祠之美,確實具有很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