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為什麼禁不掉漢字?

2021-01-21 史書傳音

大明韓國歷史悠久,但是擁有自己文字的時間卻並不長久。

15世紀40年代,朝鮮王朝還未分割,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李祹主政期間,為避免漢字成為貴族壟斷語言,朝鮮學者基於朝鮮語言的發音,創造出一套適合低層平民學習的字母體系——《訓民正音》。

然而,中國與朝鮮一衣帶水,地緣上的優勢,使得漢字早在公元前3-2世紀的戰國時期,就已經傳遍朝鮮半島了。

《訓民正音》的發布,並沒有使得朝鮮民族拋棄漢字,它只是標記漢字的另一種方式,意味著朝鮮文字的誕生,讓漢字在朝鮮有了韓文的特色發音和寫法。

李祹

時代發展至今,韓國人幾欲廢掉漢字,但是摒棄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形同否定了自己的歷史。畢竟直至現在,韓國很多史書古籍都是用漢字編寫的,禁掉漢字,會造成很多年輕一輩無法讀懂本國史書。

於是,到底要不要讓學生從小學習漢字,成為韓國歷經70多年都揮之不去的爭議問題。

韓國人

一、韓國和中國的歷史淵源

歷史上,朝鮮半島一直都是中國的附屬國,也一直都是受中國保護,甚至他們的高麗國王都是由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君王冊封的。中國與朝鮮半島的關係就猶如北京和西藏,為了平定遼東半島的倭寇,唐朝、明朝、清朝三代君王都與他們展開過激烈的戰爭,由於前兩次都是大獲全勝,這才使得倭寇對我國俯首稱臣。

也正因如此,朝鮮半島才有機會派遣唐使,學習並吸納我泱泱中華各方面的精華。追溯到更早的歷史,中國與韓國的淵源是從周武王開始的,周朝行分封制,貴族們會被分封到各地去,其中「箕子朝鮮」,就是周朝商紂王的叔父。

在商朝被滅之後逃到朝鮮半島建立起來的國家,後周武王封其為朝鮮候。由此可見,原本的中國與朝鮮有著緊密的關係,韓國之所以能夠使用漢字便不足為奇了。

單說漢字韓國的國名,實際上還是源於古時朝鮮半島南部的部落聯盟「三韓」(弁韓、馬韓、辰韓)。在我國東漢末年、三國時代,三韓的政權第一次被中原稱之為「韓國」,這也是朝鮮半島政權被正式稱為「韓國」的最早記錄。在那以後,儘管朝鮮半島的絕大部分政權已經不再以「韓」為國號,但一直還是將「三韓」或者「韓」作為他們的別稱,時代沿襲了下來。

箕子朝鮮

到了19世紀90年代,朝鮮人民舉行了轟轟烈烈的自主建國運動,但是即為的是朝鮮國王李熙基。在其稱帝之後,便將國內的那些「媚中」的漢字地名一併改掉。比如,古代中國使節去往韓國所居住的驛站,就直接從「慕華館」改成了「獨立館」,以此來彰顯朝鮮欲與中國平起平坐的決心。

古時,朝鮮的曆法、年號基本都是使用中國方案,朝鮮人民見到中國使節也基本都是高呼「天使」,這一行為磨滅了朝鮮人民的骨氣,使其背負著「低人一等」的包袱長達千餘年。於是,為了復興民族,朝鮮決定徹底脫離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

而如何才能立國,讓朝鮮人民增強民族自信心呢?當時他們就認為首先在國號上,就要與中國分庭抗禮、等量齊觀。於是,到了1897年10月3日,朝鮮半島就給自己起了個特別響亮的國名,叫「大韓帝國」。這倆字與「大清」看上去是對等的,就好像這一行為能夠使得他們的國王與中國的帝王地位相當了一般。

然而,國號雖然改了,民族自尊心也得以維護了,但仍然改不了的,是韓國禁不掉漢字的宿命。

朝鮮半島

二、韓國如今為什麼不使用漢字了?

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終於可以從殖民地統治中徹底被解救出來,民族主義開始在其國內興起。建立之初的大韓民國提倡國粹主義,國內表音字學者們紛紛站在弘揚民族精神的最前列,號召民眾全部使用表音字,否則就是不愛國。

直至1948年,新政府剛成立,隨即便制訂了《表音文字專用法》,明文規定韓國公文必須全部使用表音字。然而,由於漢字的影響深遠,公文的附加條款不得不允許漢字與表音字並用。

此後,韓國人一直都為了獲得更高的民族認同感,樹立起高大偉岸的大國形象而陷入一片「反媚中」的浪潮,其中提倡廢除漢字的呼聲最高。

事實上,周邊國家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不在少數,但是想要徹底擺脫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非韓國莫屬,這種呼聲在韓國一度盲目高漲,直至現在都未平息。

最終,1970年,當時在總統樸正熙決定下令,從韓國教育中徹底禁掉漢字,並全部使用本國的諺文。

樸正熙

然而,中國文化就形同血肉一樣鑲嵌在韓國這樽身體裡,難以割捨。古時的中國是世紀公認的老大,韓國人對華夏文明極為欽佩和羨慕,就如同近代中國颳起的「崇洋媚外」的風氣。

在韓國大街小巷,漢字隨處可見,不論是商鋪所取的名字、還是報紙書籍、亦或是街道的名稱等等基本通通都是使用漢字,即便發展至今,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都還是保留著中文的名字。他們的先輩已經學習和使用漢字長達1000多年的歷史,又怎是輕易想割捨,就能割捨掉的呢?

而現如今,韓國卻想要徹底禁掉漢字,這其中除了維護民族自尊心,還多了份虛榮,一如這些年他們恬不知恥地拿著中國文化申遺。他們仍舊羨慕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他們也極度想要成為一個歷史底蘊深厚的國家,擁有屬於自己的更為令人垂涎的文化,好以加強民族的自信心。

韓國人

在中國明朝時期,韓國發明了諺文,這也是韓國本土文字的雛形。但由於這種文字實用性不高,且新文字難以滿足平民表達感情的需求。於是韓國一直以來都既想要學習文化,但是又礙於虛榮心的作祟,不得不在學與不學之中掙扎。

後來竟無恥到想申遺中國漢字,甚至在教科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中國山東分屬韓國領土,而孔子、孟子等人,連同他們所留下的文化瑰寶也都是他們國家的。

一個模仿中國近千年歷史的國家,想要脫離中國,又想繼承文化,但由於難以實現超越的目的,就自欺欺人地想要佔為己有,這是極度可笑的。

與之不同的是,同樣傳承中華文化的日本,卻懂得把中國文化保存完好的重要性,他們不僅不以漢字為恥,甚至還將之發揚光大,這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嘲笑韓國的原因。

韓國人寫漢字

三、韓國為什麼禁不掉漢字?

對於韓國這個民族自尊心極強的國家來說,若想要讓他們坦然地學習漢字文化,將漢字加入教科書,他們勢必又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畢竟他們有近千年使用漢字的歷史。但因為只用韓文容易產生歧義,這也是韓國沒有辦法廢棄漢字的一大關鍵原因。

此外,由於古時朝鮮的大部分文獻都是使用漢字來記載的,禁掉漢字以後,就意味著韓國人必須拋棄先輩留下的古老文獻,這也將會導致韓國教育的斷層。

如他們所願的是,隨著數代的教育體系的改革,韓文教育開始得以在本國內普遍推廣,沒有學習過漢字的人群越來越多。儘管20世紀80年代仍然存在部分以漢字編撰而成的教科書,但是韓國國內認識漢字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了。特別是在80年代後期,韓國報紙、雜誌上基本都難以再見到漢字的蹤影,教科書也全部被韓文所取代。

不過,從表面上看起來韓國確實恢復了民族文化自信,但是接踵而來的麻煩,卻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也給年輕一輩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譬如韓國民眾在使用「諺文」的時候,可能名字中的字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由於韓文的寫法和發音毫無二致,這便使得韓國人經常會搞混淆自己的名字。

韓國民眾

最讓人捧腹的是,在韓國的第20屆國會議員選舉過程中,就出現過類似的尷尬情況。於是,他們最終還是不得不使用漢字書寫名字,才解決了這一問題,並避免了誤會的發生。

但是比混淆名字更為糟糕的是,韓國絕大多數的古老文獻,除了一部分老人可以順暢閱讀以外,年輕一輩幾乎不認識文獻裡面的漢字。試想一下,當韓國的民眾在走過本土一座有著重大意義的歷史古蹟時,卻因為不認識漢字而只是匆忙路過,或者他們的導遊在一旁解說文字上所刻畫的歷史,這種場景多麼滑稽。

不過,韓國國內還有存在一些對於學術要求格外嚴謹的學界,他們仍舊想要堅持著漢字的使用。但是日常生活中,在韓國境內卻是很少可以看到漢字了。

然而,眼看著漢字已經在韓國的逐步弱化,近幾年韓國境內恢復漢字的呼聲卻又突然掀起了一波浪潮。

韓國人

韓國曾經做過一項關於漢字文化的調查,民眾表示因為不認識漢字確實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甚至有接近70%的韓國人,呼籲韓國政府重新恢復漢字的使用。

據說,韓國的小學或將會重新考慮使用漢字課本,在廢除漢字幾十年後,韓國或許又回到了原點也說不定。只不過,但願別再出現一次經過韓國的「研究」後,漢字又「成為」韓國人的發明此等貽笑大方的烏龍事件才好。

相關焦點

  • 韓國為什麼「恢復」漢字?
    韓國、朝鮮人使用中國漢字有1000多年的歷史,絕對是中華文化的後裔,可是為什麼後來廢除了中國漢字呢?首先因為朝鮮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與中國的漢藏語系不太一樣,但是古代朝鮮文化落後,一直沒有發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國漢字。
  • 韓國學者:漢字並非中國文字,漢字是韓國的
    韓國漢字書法因此,地球上有很多人類族群雖然有自己的語言,卻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字而始終形成不了屬於自己的文化、構建不出屬於他們的文明。華夏民族的驕傲感,就源於自身文明和文化的強大,而漢字的存在,更是華夏民族最為強大的倚仗,漢字承載著我們數千年的智慧和歷史,漢字也在千百年中不斷潛移默化地影響輻射著中原以外更為廣闊的地理區域。
  • 漢字是韓國的國文,不使用漢字違反韓國憲法,這是漢字申遺的節奏嗎?
    韓國學者在恢復漢字的運動中,講得最重的一句話,就是:漢字是韓國的國文,不使用漢字違反韓國憲法。(韓國憲法法院)並且在2016年5月份的時候,韓國憲法法院還就韓國《國語基本法》是否違反韓國憲法一案展開了公開的辯論。
  • 漢字在韓國是如何消失的?
    當時,人們稱朝鮮文為「諺文」,意思是「非正式」文字,「正式」文字還是指漢字。情況跟日本人稱其文字為「假名」一樣,「真名」永遠是漢字。但日本的侵略,不僅使朝鮮滅亡,也使民族文化加速沉淪,即使光復之後,國土依然分裂,連文字也開始分道揚鑣——北部朝鮮完全廢除漢字,南部韓國則不規則地使用韓文和漢字。
  • 搶完端午節,搶漢字!韓國曾申遺漢字
    導語:搶完端午節,搶漢字!韓國曾申遺漢字提起韓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三面環海的國家,因為其國內的愛豆風尚而受到國內外眾多學生和年輕人的追捧。韓國距離中國的距離相對較近,並且由於韓劇、韓星的影響,很多女生都對韓國充滿了幻想,期待可以在韓國街頭遇到自己喜歡的明星愛豆,也想親身感受自己愛豆長大、生活、工作的城市。但是中國與韓國在一些歷史申遺問題上,一直都存在很大的爭議,這些年韓國一直都在積極進行歷史文化申遺。
  • 去漢字100年後,韓國又為何恢復漢字?韓國文化的困境與不甘
    那時的朝鮮國的官方文字,是漢字。到了近代,伴隨著中國的衰落、西學東漸,韓國開始了一場去漢字的文化運動。然而,到了新世紀,韓國又再次擁抱了漢字,重新開啟了漢字教育。要知道,韓國人素以民族自尊心強聞名,何以作為「獨立」的民族,還要學習他國的語言呢?這背後,有什麼深層原因,或者說,骨子裡的無奈呢?
  • 為什麼韓國以及日本無法捨棄漢字?
    韓國漢字牌匾「光化樓」朝鮮的「諺文」與「諺語」一樣是民間的語言文字,由於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諺文屬於二流文字。只有貴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讀文字」屬於朝鮮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鮮拼音文字就是「諺文」,而現在的「諺文」卻是中國漢字了。古代朝鮮的文字實際上有三種:1、純漢字:完全使用中國的文法規則。2、吏讀文字:用漢字拼寫朝鮮語言,但是保留漢字的意義與基本文法。
  • 對歷史上的韓國「漢字戰爭」的分析與思考,漢字是如何退出韓國的
    在三國時代,漢字輸出以後,各國便紛紛用漢字編纂書籍、國史、改正年號等,這樣使得漢字得以傳播開,擴大了漢字和漢文的使用範圍。在當時的韓國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漢字對於韓國文化的新起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對韓國民族的宗教、思想和文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 韓國想把漢字申遺,漢字真是韓國發明的嗎?細談漢字的前世今生!
    韓國想把漢字申遺,漢字真是韓國發明的嗎?細談漢字的前世今生! 咱們都知道咱們有兩個最坑的鄰居,不必多說必定就是日本和韓國,一個比一個自大和放肆,甚至連全世界都不放在眼裡,其實有幾斤幾兩咱們都心知肚明,今天咱們說的是韓國,韓國,是中國周邊的一個小國家,由於自古以來,受中華文化的薰陶,他們的服飾和文字語言,略有和中國共通之處。
  • 國際解讀|要開始使用漢字了?韓國會再次掀起「漢字之爭」
    由於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古代韓國一直都在使用漢字,甚至就連韓國的史書也是用漢字書寫的。然而從1948年發布《諺文專屬用途法》以來,韓國已經花了72年時間來廢除漢字,不過儘管如此,在韓國國內關於是否要使用漢字的爭議仍然持續不斷。12月2日,韓國國內又對是否要在小學教育中使用漢字展開了激烈爭論。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
  • 韓國要恢復漢字了?
    韓國韓文協會表示,韓文是韓國固有文字和傳統文化,如果使用韓文和漢字混用,會使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會阻礙韓國的信息化和科學化。這種觀點當然非常偏頗。按照他的說法,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那麼中國現在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是怎麼來的?不就是一直使用漢字而來嗎?而使用漢字的提議傳到了日本,日本網友紛紛表示,讀懂了漢字,才能知道真實的歷史。
  • 韓國又吵架了:用不用漢字呢?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漢字的傳入對於朝鮮民族語言文化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其二是韓國自造漢字詞,韓國社會或者學界依靠漢字造詞原理,應對韓國的具體情況獨立創造出的漢字詞彙。第三就是從日本傳入的日式漢字。日本明治維新後實施「脫亞入歐」的文化政策,引進西方技術、學習西方文化。很多西方觀念的概念進入日本,被譯成漢字,形成新的詞彙。這一部分詞彙也進入到了朝鮮半島。在朝鮮半島日據時期的強制學習也加深了這一進程。
  • 韓國廢除漢字多年,為什麼戰鬥機上要刻漢字而不刻韓文?原因真實
    韓國廢除漢字多年,為什麼戰鬥機上要刻漢字而不刻韓文?原因真實 韓國,在古代時曾是中國的附庸國。那個時候,他們學習的都是中國文化,用漢字等。但是在近代,韓國卻選擇了廢除漢字。廢除漢字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名族獨立。到現在為止,韓國廢除漢字有幾十年了。
  • 韓空軍部隊漢字標語鬧笑話,為什麼韓國軍隊愛用漢字?
    據外媒報導,近日,韓國總統前往韓陸軍第五步兵部隊進行視察,並對新兵進行了一場演講。從現場拍攝的照片來看,當總統演講時,身後的大屏幕上投影出「天下無敵」和「常勝五師團」兩個用漢字寫就的標語。據了解,這兩幅漢字標語是出自兩位韓國前總統之手。其實,歷任韓國總統都會寫漢字。
  • 韓國為何突然要恢復使用漢字?
    諸如韓國人將中國的端午節、中醫、印刷術、書法等等中國國粹全部申請為了韓國的文化遺產;更過分的是,連中國的風水學、東北的火炕韓國人都不放過,統統都是韓國地;而孔子、李時珍也都成了韓國思密達;讓人恐怖的是連我們可愛的大熊貓的故鄉都變成了韓國,不知道四川的鄉親們對此有何想法;而我們所喜愛的著名藍球運動員姚明,也被說成了是韓國後裔,大姚聽聞此事,是不是要陷入沉思了……嗯……嗯……
  • 相比日本,為什麼越南和韓國都廢除漢字?
    中國上下五千年,漢語文字更是文化中的精華,古代中國的附屬國,基本都是用漢字,可是在近代,為什麼越南和韓國能廢除漢字,日本卻沒廢除漢字?從廢除漢字,到宣稱漢字其實是韓國發明的,再到運動會作弊,無不是其強烈民族自尊心在作祟。
  • 漢字正變得越來越流行,越南韓國為什麼要廢除?
    因此,現代許多國家,如日本,韓國,越南和一些東南亞國家最早的語言中也流行漢字。他們在古代使用漢字,目前發掘的史書也是漢字書寫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東亞文化圈,就是以漢字為主題的東亞文化。但是,到現在很多國家已經不再使用漢字了,比如越南和韓國,一種推廣拉丁字母的越南語,一種普及培訓人和正確發音的韓語。
  • 韓國、越南廢除漢字多年,會不會恢復漢字?
    韓國、越南廢除漢字多年,會不會恢復漢字?韓國、越南同屬中華文明圈,骨子裡深受漢文化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大家可能會好奇,越南、韓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特別是漢字,國內的古籍都是漢字寫的,本國青年認不下來。那麼,韓國、越南廢除漢字多年,會不會恢復漢字?筆者認為是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