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英
我一刷原著之後,又重新拿起原著細細品讀,好書真是值得反覆品讀的,真正的好書是耐人尋味的,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
我第一遍看《知否》的時候,看的是情節,是故事,是作者筆下那個繁華的盛世,有英明的君主、果斷的將軍、狡黠的投機者、算有遺策的謀略家,有鮮血,有慘烈,更有輝煌的未來。
更是作者筆下那個正在走上坡路的家族,有深思熟慮的家長,有光明磊落的男兒,有剛烈嫵媚的女兒,有淚水,有傷害,更有苦盡甘來的團圓。
二刷《知否》的時候,我關注的更多那裡面的人物,裡面的細節,而孔嬤嬤其實是整本書書中的一個小人物,她的出場不過是受盛家老太太的邀請來到盛家教盛家女兒規矩那麼幾天,可是就是那麼幾天,這位嬤嬤的厲害不僅僅體現在她教導盛家女兒的規矩上面。
而是這位孔嬤嬤她來到這個家族沒幾天就看透了這個家族的問題,看起來一切都挺好的,但是卻有寵妾滅妻的跡象,幾天下來她也摸清了林噙霜和盛紘的相處模式,為了給自己老姐妹出氣,也為了這個家族的長遠,在一次和盛紘的閒談中她一語道破盛紘和林噙霜的相處時的一個周期模式,而且都被說中了。
她還給了盛紘三句話來應對林噙霜,也就是這三句話讓盛紘看清了林噙霜的真面目,盛家才未能走上寵妾滅妻的不歸之路。
林噙霜和盛紘的一個相處周期模式,就是每次都是林噙霜先哭訴自己的卑微可憐,然後盛紘就心疼哄她,然後林噙霜愈加可憐惶恐自己的將來,哭哭啼啼個沒完,然後盛紘就會心軟的許她這個那個。
所以孔嬤嬤當時冷笑問他:「若是林姨娘有太太那般的家世和嫁妝,她會否嫁給盛紘做小?」
聽了這句話後,盛紘差不多醒了一半,雖然他相信自己和林噙霜是有「真感情」的,但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至於那般異想天開。
所以後來華蘭出嫁後,林噙霜看到華蘭的婚禮真是氣派,華蘭的嫁妝也是相當的豐厚,要知道王家是簪纓世族,王氏當初帶來的嫁妝自然是相當可觀的,加上華蘭出嫁不僅有母親財力支撐,還有舅家的禮物,加起來也是相當氣派的。
所以林噙霜那天晚上趁著盛紘高興就提了幾句,想利用老招數讓盛紘許她更多的錢財,這個時候的盛紘已經經過了孔嬤嬤的提醒,對林噙霜也多了一個心眼。
沒想到當天晚上當初孔嬤嬤教給他的三句話這麼快就派上用場了,而且真是每一句都那麼的準,將林噙霜的話堵死了。
第一句話是:「你沒有豐厚的陪嫁,難不成是我的過錯?」
這句話真是太狠了,因為這句話是盛紘愛林噙霜的根本原因。
林噙霜當初家被抄了,很落魄的來到了盛家,嫁給盛紘的她自然也沒什麼嫁妝,她的一切都是後來盛紘給她的,也正是因為她可憐的家世,加上又是給自己做妾。
盛紘對她有了更多的憐愛,所以每次林噙霜裝可憐的時候,盛紘就會生出那種憐愛,進而生出一種愧疚,覺得自己沒能夠給林噙霜更好的生活,所以每次林噙霜楚楚可憐的在他面前訴說的時候,盛紘都會滿足她的要求,要什麼給什麼。
但是孔嬤嬤這句話,真是太狠了,一句話點醒了盛紘對林噙霜的那份「愧疚」之心。林噙霜當初家被抄,沒有嫁妝,又不是盛紘的錯,所以他完全沒必要愧疚,相反林噙霜遇到了他,給了她足夠的愛與體面,更是談不上愧疚。
所以當時林噙霜貪求王氏的嫁妝給自己的孩子的時候,盛紘是有點生氣的。在不貪求老婆的嫁妝上面盛紘還是夠男人的,他覺得只有那種沒出息的男人才會貪求老婆的嫁妝,所以王氏的嫁妝他從來不過問。
王氏的嫁妝願意給哪個孩子就給哪個孩子,反正都是盛家的孩子,但是作為男人他自己是不會做出要老婆嫁妝這種事情的,這一點,盛紘確實比大多數男人強很多。
所以當林噙霜提出讓他拿王氏的嫁妝給林噙霜孩子做嫁妝的時候,他拿出了孔嬤嬤當初教給他的第一句話:「你沒有豐厚的陪嫁,難不成是我的過錯?」
第一句話就把林噙霜給噎住了,但是沒關係林噙霜還有招數,但是孔嬤嬤就是那麼厲害,她連林噙霜的後招都想到了,才有了第二句和第三句話。
第二句話是:「當初我就是怕你們母子受欺負,才硬是從祖業中撥出一塊來給你們傍身,這本已不合規矩,但為著你和楓哥兒、墨姐兒,我還是做了。你已經比一般妾室體面許多,難道還不知足?你若想與正房太太比肩,當初就不該與我做妾。」
這句話也是絕了,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我給你的體面已經夠多了,你該知足,如果貪得無厭,當初就不該給我做妾。
這句話把林噙霜裝可憐這條路堵死了,但是這位林姨娘裝完了可憐,她還有裝痴情。她在盛紘前面裝自己家世可憐被盛紘用孔嬤嬤的第一句話堵回去了,這個時候她開始裝痴情。
她會哭訴著說:「紘郎為何如此?我與你是一片真情,便是外頭別家的正房太太我也不做,願意與你做小,你怎、怎......」
接下來便是哭的梨花帶雨的,那種楚楚可憐的樣子男人看了也會心疼,憐愛,換做是從前的盛紘早就把持不住了,但是此時的盛紘經過孔嬤嬤的指點,對林噙霜的這一招已經看透了,這個時候孔嬤嬤給他的第三句話派上了用場。
第三句話是:「你既與我一片真心,且甘願做小,又為何時時抱怨,還常與我要這要那的?難道一片真心便是如此?」
這句話真是狠啊,將林噙霜痴情這條路也給堵死了。
真是佩服孔嬤嬤,在小說中華蘭經過了孔嬤嬤的調教之後,更是對王氏說:「你若是有孔嬤嬤一半的本事,就輪不到那姓林的張狂了。」
其實不需要一半的本事,如果王若弗有孔嬤嬤十分之一的本事,恐怕林噙霜早就成渣渣了。孔嬤嬤是何許人?她在皇宮中待了幾十年了,連皇帝都慌亂好幾任,她卻一直安然在六局女官的位置上輪換著,老了還成為侯府貴族的紅人,請來教自己的女兒規矩,真是怎樣的厲害人物啊。
這第三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林噙霜你既然待我一片真心,為何總是要這要那,難道你的一片真心就是這樣?你到底是愛上我這個人,還是愛我的錢?難不成你的一片真心都是假的了?
後來連盛紘自己也覺得有些膩歪了,好像也覺得林噙霜和自己也沒那麼的「一片真情」了。
這個時候盛紘也醒悟了,他似乎也看清了林噙霜的真面目,盛府也開始整頓了,他也曾經親眼見過自己的大伯父如何的寵妾滅妻,偌大的家產幾乎窮盡,若不是有自己嫡母的撐腰,和自己堂兄盛維自己的打拼,那一房早就敗落潦倒了,林林總總,前前後後,盛紘一想起來就覺得心驚肉跳。
所以在原著中其實盛紘經過了孔嬤嬤的指點,對林噙霜就收住了心,並不像電視劇那樣寵妾滅妻鬧得家宅不寧,他漸漸也對自己的正室妻子越來越溫柔了,畢竟林噙霜到底是看上自己的人還是自己的錢都是說不準的,但是自己的妻子確實是低嫁給自己,陪著自己同甘共苦,經歷了苦日子的。
想來孔嬤嬤真是個妙人,僅僅三句話就讓盛紘看清了林噙霜,更是讓盛紘看清了如果自己想要在官運上順順暢暢,就不得在私德上出問題,所以盛家避免了一場盛大的寵妾滅妻的風波,盛紘也一路上戰戰兢兢,盛家也慢慢走上了上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