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少子化難題,日本只靠「撒錢」行得通嗎?

2020-12-20 華輿

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最近,日本內閤府做出決定,將從下年度起,為新婚家庭提供最多60萬日元的補助,以避免人們因經濟壓力放棄結婚。這一政策是少子化對策的一項重要內容,較之目前正在執行的補助政策,金額提高了一倍,還放寬了年齡和收入限制。

日本的少子化問題非常嚴重,生育率已降至極低水平,去年日本出生人數僅有86.5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曾說「事態十分嚴峻,說是國難也不為過」。為了提高生育率,安倍內閣推出了很多措施,除了為新婚家庭發放補貼外,還每月為每名兒童發放「工資」,以減輕育兒負擔,政府負責繳納幼兒園的全部費用,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學費和醫療費全免,此外政府還將向貧困大學生提供補貼。但日本的少子化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讓日本的生育率進一步降低,據預測,日本今年的新生兒數量可能會低於70萬。危機迫在眉睫,菅義偉內閣必須全力應對,提高結婚補助金額,放寬發放限制,就是為了給更多想要結婚的人解除後顧之憂,以達到鼓勵生育的目的。

少子化問題由來已久,為了提高應對和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日本內閤府還專門設立了少子化擔當大臣一職。歷屆日本內閣都在少子化問題應對上不惜花費重金,可效果卻一直不佳,究其原因,還在於應對策略出現了偏差。日本生育率長期低迷,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年輕人生活壓力較大,二是福利體制僵硬和發展空間受限使日本社會成為「低欲望社會」,人們結婚生子的欲望較低。日本政府發放婚育補貼,只能幫助適齡人群減輕結婚生子帶來的經濟負擔,但卻無法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更不可能讓他們擺脫「低欲望」狀態。

「小泉改革」之後,「撒錢政治」再次成為日本政界主流,無論是自民黨當政,還是民主黨上臺,都用發放補貼來吸引選民。少子化是日本社會面臨的嚴峻課題,在少子化應對上花錢是理所應當,執政黨也不會招致用金錢收攬人心的批評。可是,很長一段時間來,在少子化問題上,政治家大都只顧「撒錢」,卻不顧實效。究其根源,是因為日本社會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和年輕人相比,他們更有能力影響選舉的結果,故此,政界人士選擇了更符合中老年人偏好的「撒錢」。年輕人迫切希望加快社會改革和經濟改革,打破固化的利益分配格局,實行更寬鬆、更靈活的就業制度,從而給他們帶來更大發展空間,讓他們對生活、婚姻和生育都有著更多的嚮往。但這樣的改革會影響中老年人的利益,因此很多政界人士雖也深知日本社會的積弊,但考慮到選舉中的得失,還是不願支持改革。

在經濟改革和社會改革方面,安倍內閣曾做過很多嘗試,比如打造「一億總活躍」社會,提高女性就業率,減少加班和增長非正式僱員比例的勞動方式改革等,這些改革能夠改善日本的社會結構,有助於提升生育率,但很多改革措施沒能落實或產生實效。日本雖是高福利社會,但社會福利並不能普惠民眾,從高速增長時期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增長,人們享受的福利也隨之迅速改善。90年代後,「泡沫經濟」破裂,隨後又是長期的經濟低迷,退休人群日漸龐大,導致政府負債不斷膨脹,保障老年人的養老和醫療開支已令政府焦頭爛額,政府也就無力改善其他人群的福利待遇。從就業角度看,日本的正式僱員和非正式僱員在薪資、福利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約佔勞動力半數的非正式僱員要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還要時刻面臨失業風險。女性、外籍僱員也都在日本就業市場中處於邊緣地位,存在這樣的「待遇鴻溝」,日本社會結構日益僵化。安倍的社會改革政策,目的就是打破既定的利益分配格局,激發日本社會活力,但因「安倍經濟學」的滴漏效應不足,經濟結構改革又遲遲未能開啟,他的社會改革也最終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據統計,日本適齡男女約有20%因費用過高而放棄結婚。提高結婚補助金額、放寬發放限制,能夠幫助更多人減輕負擔,對提高生育率有所助益。但少子化問題是一個綜合病症,要徹底扭轉生育率不斷走低的趨勢,菅義偉內閣除了增加補貼外,還需多管齊下,全面推進經濟和社會改革。

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非正式僱員,他們的未來缺乏保障,因而不敢結婚生子。要破解少子化問題,就需要打破僵化的僱用體制,讓年輕人獲得更多安全感,能夠以更加積極地態度投入工作和生活,擺脫「低欲望」狀態。安倍全力推進「勞動方式改革」,但「終身僱傭制」在日本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加班時間過長的問題也仍存在,甚至很多非正式僱員都不得不長期加班。「終身僱傭制」更符合「重化學工業化」時代經濟的需要,如今,這種制度讓年輕人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在用工方面靈活性欠佳,也影響了日本信息產業、新興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要提升日本的經濟活力,構建更加活躍的社會,菅義偉內閣需推出更具前瞻性的勞動政策,促進日本的「勞動方式」改革。

教育成本在育兒成本中佔比越來越大,近年來,日本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就是為了降低教育成本,讓人們在考慮生育問題時能減少顧慮。然而,日本的教育成本仍居高不下,即便孩子就讀公立學校,除學費外,家長也要在小學、中學階段負擔學生的午餐費、校外活動費等費用,而校外活動費往往比學費要高很多。為了給更多家庭解除後顧之憂,日本除了在婚育方面提供補貼外,還需對教育體制進行改革,通過課程調整、教育資源整合等辦法壓低教育成本。(原標題:【新報評論】破解少子化難題,日本不能只靠「撒錢」)

相關焦點

  • 「失去的30年」:日本少子化之困
    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初受困於「少子化」,前首相安倍晉三曾不止一次形容「少子化」是日本「國難」,推出一系列應對政策,但未能逆轉在下坡路上疾馳的出生率。現首相菅義偉已將解決少子化問題列為新內閣的主打政策之一,計劃明年為部分新婚夫婦發放多達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9萬元)的補貼,希望2022年將不孕不育治療納入醫保,並承諾徹底解決兒童入託難問題。
  • 特稿|「失去的30年」:日本少子化之困
    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初受困於「少子化」,前首相安倍晉三曾不止一次形容「少子化」是日本「國難」,推出一系列應對政策,但未能逆轉在下坡路上疾馳的出生率。現首相菅義偉已將解決少子化問題列為新內閣的主打政策之一,計劃明年為部分新婚夫婦發放多達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9萬元)的補貼,希望2022年將不孕不育治療納入醫保,並承諾徹底解決兒童入託難問題。
  • 日本人不生孩子背後,是美國的文化陷阱,透視日本少子化的西方性
    女人的子宮只是為了生孩子嗎?不是。到底生不生育,是國家有權幹預的嗎?也不是。回答前者的是時代,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也無須再像之前那樣仰人鼻息,但回答後者的卻是日本,只不過他是在幹預無果之後才承認了國家的無權幹預。
  • 疫情加劇日本「少子化」現象
    疫情加劇日本「少子化」現象 2021-01-05 05:27:11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 日本政府推動「AI婚介」 欲阻止少子化勢頭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 據日本《東京新聞》12月16日報導,為了剎住少子化勢頭,日本政府在明年年度預算中申請了20億日元(約合1933萬美元)的「人工智慧(AI)婚介」經費,今後將認真致力於這項工作
  • 日本網民熱議:如果日本真要廢除漢字,能行得通嗎?
    日本和韓國都引進過中國的漢字,而現在韓國已經廢除漢字,日本則依然保留著漢字。漢字已經深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日本社會融為一體,極大地方便了日本人的交流。在日本也有人提議廢除漢字,有日本網民提出假設,「如果日本真的廢除漢字,行得通嗎?如果加油的話,應該可以吧?」
  • 日本赴臺旅遊3天2夜只需千元 蔡英文當局遭疑靠撒錢補貼拉客
    日本赴臺旅遊被爆3天2夜只需千元中國臺灣網5月23日訊 國民黨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晚間在臉譜網(Facebook)表示,日本某電視臺在介紹赴臺旅遊時指,3天2夜只需要20000日元(約人民幣1238元、新臺幣5000餘元)。
  • 日本社會少子化問題日益嚴峻
    蘇海河攝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統計,今年全年日本新生兒數量為86萬人左右,比去年少5.4萬人,首次跌至90萬人以下,比有關機構的預測值提前了兩年,表明日本社會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正以超出想像的速度發展。日本厚生勞動省每年根據1月份至10月份新生兒數量推算出全年出生人數。
  • 應對「少子化」,日本放大招了:計劃撥款20億日元支持AI相親
    日本首相菅義偉對於解決少子化問題表現出堅定的決心。近年來日本的「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總人口1.2617億,當年新出生人口86.5萬,為1979年啟動這一調查以來最低。去年日本出生率僅為1.36(即一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1.36個孩子),遠低於維持人口總量平穩所需的生育率。
  • 日本各地慶祝「男孩節」 「少子化」現象不容忽視
    中國網5月6日訊據日媒5月5日報導,每年的5月5日是日本的「男孩節」,在這一天日本各地都會掛鯉魚旗、吃「柏餅」、讓家裡的男孩子泡「菖蒲」澡,這象徵著當地居民對兒童健康成長的祈盼,是一項十分具有日本特色的傳統民俗。而今年的兒童節,日本各地也舉辦了各種活動為孩子們慶祝節日。
  • 日本發明「偽中國語」竟然行得通?!
    近日日本綜藝《前往世界的盡頭ItteQ!》中驗證日本人發明的「偽中國語」在中國是否行得通的視頻受到關注。 所謂的「偽中國語」,就是把日文句子中的平假名去掉,只保留漢字的表達方式。 比如說,意思為「今天真的很忙!非常疲憊。」的「今日は忙しかったよ!悽く疲れた」,用「偽中國語」表達就成了「今日本當忙!悽疲」。
  • 日本人口負增長13年,少子化危機凸顯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思眾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的少子化程度正在「以超出預想的速度不斷加劇」。今年是日本令和元年,安倍曾表示要與國民開拓充滿希望的一年。然而,人口負增長進入第13年,為日本的經濟活力和社會保障體系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 ...現在年輕人為何不想生孩子,少子化的根本性原因是什麼?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真   原標題:專家建議放開三胎引熱議 現在年輕人為何不想生孩子,少子化的根本性原因是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多生孩子很難。正是因為很多年輕人有這種想法,出生人口也可能下降。專家建議放開三胎真的會有效果嗎?
  • 「樂園一卡通」破解周末「遛娃」難題
    (原標題:「樂園一卡通」破解周末「遛娃」難題)     「端午」撞上
  • 「少子化老齡化」問題突出,專家建議生三胎,網友:生三胎誰養?
    開放三胎,少子化老齡化的問題就能解決了嗎?改變人口結構,絕對不是僅僅靠開放生孩子的政策就能解決的。為什麼要開放三胎,是因為二胎的政策沒有得到明顯的響應,老齡化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那為什麼不去思考為什麼二胎政策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又要打三胎的主意?
  • 日本人口一年少了50萬!少子化嚴重對日本社會造成哪些影響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人口一年少了50萬!少子化嚴重對日本社會造成哪些影響 日本去年一年就少了50萬人!已連續第11年人口負增長!人口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我們中國是有14億人口,是一個人口強大的國家。
  • 馬路上有人撒錢撿不撿?石獅男子撒錢後,將迎來……
    事發石獅市區八七路與濠江路交叉路紅綠燈路口,視頻中,有人站在紅綠燈路口揮手撒錢,路面上散落著大量的一百元人民幣,許多過往的群眾、摩託車、小車都停了下來,現場撿拾鈔票。附近群眾:拿一個白色的袋子,就這樣子撒錢啊。那邊停車的那邊全部的人都停在搶啊。交通怎麼樣當時?也還好,因為大家搶錢的速度很快,也不是慢慢地撿,兩三分鐘就沒了。那時候我都看懵了。
  • 兩岸關係方法論:逐步破解難題
    昨天,國務院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王毅主任4月下旬在南京會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時候,曾經講過兩句話:「經濟為先,循序全面發展;互信為重,逐步破解難題。」這表明了我們對待經濟議題和政治議題的基本態度。兩岸經濟合作事關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福祉,當然是我們關心的重點。但同時我們也要不失時機地大力加強兩岸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加強兩岸人民往來。這就是前半句「循序全面發展」。
  • 二戰時,日本人躲在地道中,美國士兵想出一個辦法破解了難題
    導語:二戰時,日本人躲在地道中,美國士兵想出一個辦法破解了難題說到二戰,不得不提的一個國家就是日本,他們對我國的摧殘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日本因為領土十分的小,而且本國的資源也不豐富,所以一直到處掠奪別的國家物資,侵佔土地,世界上有很多的國家都遭受到了日本的侵略,連美國那樣的軍事強國日本也沒有放過。日本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直接把美國拉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戰役美國也損失巨大。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曾被日本打的很慘,就算後來美國修改了作戰計劃,開始了主動進攻,還是吃了很多的苦頭。
  • 《格差社會》:以日本為鏡,破解「格差」難題
    在日本電影《小偷家族》中,東京的都市叢林中一所寒酸的老房子中,一家六口共同組建了一個靠偷竊坑蒙拐騙為生的臨時家庭,他們遊走在貧困與非法的邊緣,卻也充滿著互相依存的溫情和快樂。在為這一家在城市無依無靠又抱團取暖的故事所感動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日本社會分化、階層固化的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