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的說法哪來的?在正史中都能找到答案

2020-12-18 插畫師的三國夢

"五虎上將"這個說法的影響力非常大,是蜀漢五個名將的合稱。在文學作品中經常被借用,已經不局限於三國題材。而曹魏方面也有一個對標的組合——"五子良將",雖然名氣不如"五虎上將"響亮,但也並不陌生。在網絡上有很多人認為"五子良將"是歷史記載,"五虎上將"是《三國演義》編出來的。還有人說真實歷史上"五子良將"吊打"五虎上將"。那麼這個說法準確嗎?

對"五虎上將"的質疑

網絡上對"五虎上將"最大的質疑聲音在於趙雲。很多人認為趙雲壓根不應該在"五虎上將"之列。具體的理由是劉備在進位漢中王的時候,關羽、馬超、張飛、黃忠分別被封為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後將軍,而趙雲則沒有資格躋身於四方將軍裡面,只是一個雜號將軍——翊軍將軍。

而從歷史上的軍功、官位、爵位等等因素來看,趙雲確實照關羽、馬超、張飛、黃忠這四個人有所欠缺,連魏延的表現都要強過趙雲。只不過因為犯了錯誤,也就失去與關羽等人相提並論的資格。所以很多人認為歷史上應該是"四虎上將",《三國演義》強行將趙雲加進去湊成五個人,並且極大程度上誇張了這五個人的能力和表現,真實歷史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都源於《三國志》的評語

趙雲在軍事上全方面弱於關羽、馬超、張飛、黃忠,這一點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由此來證明歷史上存在"五子良將"、不存在"五虎上將"卻是錯誤的。因為這兩個並列的稱呼都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官職,而是源於《三國志》對這十個名將的評語。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最後對這五個人的評語是關羽、張飛"為世虎臣",黃忠、趙雲"並作爪牙",這種評價衍生出"五虎上將"的說法。而"五子良將"也是同理,《三國志·魏書·張樂于張徐傳》中對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的評價是"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五子良將"的說法也是根據這個評語。如果承認"五子良將"的說法,而不承認"五虎上將"的說法,顯然是雙標的一種表現。

"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對比

"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分別是蜀漢和曹魏的全明星陣容,那麼他們之間的對比如何呢?首先《三國演義》中確實提高了"五虎上將"的能力和表現,但是"五虎上將"在歷史上也很能打(包含勇武和用兵)。"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在歷史上有過多次交手,從整體上來說,雙方各有勝負,關羽打贏過于禁,張飛打贏過張郃;反過來樂進和徐晃也打贏過關羽,不存在誰吊打誰。

而從地位上來看,"五虎上將"就要強於"五子良將"了。"五虎上將"在劉備集團中位高權重,關羽都督荊州,相當於劉備集團一半的土地,張飛也受到劉備重用,有獨當一面的地位。相比之下無論是張遼、張郃、樂進、于禁、徐晃都沒有到關羽、張飛在蜀漢的地位。因為曹操集團中能夠擁兵鎮戍一方的大多是曹仁、夏侯淵、夏侯惇這些曹氏、夏侯氏子弟。而在後世的地位中,"五虎上將"也高過"五子良將"。所以小編認為"五虎上將"要略勝"五子良將"一籌。

參考文獻:《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歷史小知識:「五虎上將」VS「五子良將」,誰更強?
    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是蜀漢知名的天團,五虎上將。東漢末年曹操與劉備之間的爭鬥那是真的讓人牢記於心,而五虎上將的名號自然也就不容置疑的是越來越響!而蜀漢有五虎上將,那曹魏自然也不能差,天團必須安排上,於是曹魏派出了也是響噹噹有名的五子良將!張遼、張郃、徐晁、于禁和樂進。個個都為曹魏立下過汗馬功勞。那兩方陣容都很豪華,如果「五虎上將」VS「五子良將」誰會贏呢?
  • 按照正史記載,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帶兵對戰,能否打成兩勝一負?
    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衝鋒陷陣浴血廝殺的是中下級將領幹的事兒,真正的「萬人敵」不是武功有多高,而是能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連主帥都親自揮刀砍人,這場仗基本就輸了。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根據正史記載,讓曹魏五子良將和蜀漢五虎上將各帶一支隊伍捉對廝殺,看看最終獲勝者會是誰。
  • 三國正史中蜀漢「五虎上將」與曹魏「五子良將」的正確排名
    首先解釋一下:以陳壽《三國志》為根據的三國正史中,蜀漢勢力並沒有「五虎上將」的說法,劉備稱漢中王時,分封的四方將軍分別是前將軍關羽,後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右將軍黃忠,趙雲此時是翊軍將軍。但「五虎將」雖是演義說法,千百年來卻也一直深入人心,陳壽在作蜀書時,也將此五人合列為《關張馬黃趙》一傳。
  • 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中的壞人:徐晃能排第三,排名第一第二的是誰?
    曹魏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這十個人的名字,讀者諸君倒背如流,但是要問在五子良將和五虎大將中誰是壞人,可能就要引起一些爭議了,尤其是正史記載中最壞的那一個,已經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 五虎上將的匹敵者——五子良將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也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組合——五子良將。五子良將」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將軍,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曹操在行軍作戰時,進攻時常常用這五個人為先鋒,撤軍時常用這個五個人斷後。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將這五個人列為一傳,在進行總評時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近現代以來人們開始將其合稱為五子良將,但子只是一個量詞,「五子」意思就是說「這五個人」。可以發現,五子良將都是曹操帳下的外姓將領,這也是其收買麾下將領忠心的手段,不得不說,曹老闆還是很有馭下的手段的。接下來,就來看看曹魏的五子良將有何過人之處吧。
  • 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統兵能力大排行:關羽居首趙雲墊底對不對?
    所謂「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還真是根據正史來評出的,絕非空穴來風。而空穴來風這個詞的原意也是「事出有因」——「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因為正史《三國志》被關張馬黃趙合為一傳,也把張樂于張徐合為一傳,還特別提到了「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所以「五子良將」在當時是得到公認的,而且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裡都有一個另類,就是坑爹的馬超和乞降的于禁。但是要從正史的角度來看,僅論統兵能力,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這十個人應該怎樣排序呢?
  • 魏有五子良將,蜀有五虎上將,到底哪五個更強呢
    ,百步穿楊,張飛長坂橋怒吼,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等等事例,都讓五虎上將名氣蓋過了五子良將。其實平心而論這對五子良將是不公平的,不過小說是小說,歷史上五子良將其實一點不比五虎上將差,相反五虎上將可能並不存在。
  • 「五虎將」、「五子良將」和「江表十二虎臣」都是怎麼來的?
    在如今有關三國歷史和《三國演義》以及相關作品的討論中,「五虎將」、「五子良將」、「江表十二虎臣」都是經常會出現的組合名詞。那麼「五虎將」、「五子良將」和「江表十二虎臣」這幾個詞都是怎麼來的?自從《史記》成書以來,紀傳體史書形成了將地位、人生和歷史影響相近的人物編寫合傳的定製。單獨列傳的歷史人物(皇帝除外)在史書中鳳毛麟角,《三國志》中只有兩位大臣有單獨列傳的待遇。《三國志》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五位在季漢前期影響最大的武將放在同一列傳中,即《關張馬黃趙傳》。
  •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羅貫中:虎牢關五虎將了解一下
    比如蜀漢的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東吳四英將;河北四庭柱等等,當然這些都是正史上有記載的名將,除此之外,羅貫中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還虛構了一些武將,這些虛構的武將也有一個組合,就是咱們網友戲稱的虎牢關五虎將。
  • 揭密三國:五虎上將對決五子良將,菜刀蜀有機會勝利嗎?
    大家好,我是踏浪,很高興能和大夥嘮嘮嗑
  • 以「五虎上將」為參照:孫權手下八位名將誰能入選「東吳五傑」?
    曹魏有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蜀漢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不全是演義胡謅,因為正史《三國志》作傳的時候,就是這個排序。但是很多人會感到奇怪:曹操陣營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劉備手下個個堪稱精英,那江東孫權又拿什麼跟曹劉抗衡?
  • 如果張遼加入蜀漢,那麼五虎上將應該踢出誰?
    首先,蜀漢沒有五虎將這個說法,即使是按照民間傳說中的關,張,馬,黃,趙這五個人來說,張遼可以頂下趙雲,而且排名應該還在黃忠之上,五虎將中關羽張飛的地位是鐵打的,誰都動不了,馬超是一方諸侯,世代簪纓,身份貴重,黃忠是荊州籍武將的代表,隨劉備入川「數有戰功」,在漢中陣斬曹魏主將夏侯淵,居功至偉,而趙雲的條件就遜色多了,在正史中,趙雲從來沒有過陣前斬將的經歷,也沒有獨立帶兵負方面之責
  • 三國演義中,如果曹操這邊也評定五虎上將,哪五人可以入圍?
    提起三國演義中的頂級武將,我們馬上就會想到劉備的五虎上將,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五人應該是三國時期最頂級的武將了,即使三國武將的天花板呂布,也未必能強過他們多少。,但論絕對質量,似乎都要被五虎將比下去。
  • 三國的五子良將中,誰手中的兵權最大?
    當然,僅僅是接連不斷的戰爭還不足以使得三國擁有如此廣泛和經久不衰的人氣,與戰爭伴隨的,是無數精彩的故事,是悲歡離合、勾心鬥角和世事難料。在那個遙遠的年代,三大陣營各自為戰,每方都有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共同創造和填補了原本空蕩蕩的歷史,也因此被後世所銘記。
  • 張遼若是也想加入五虎上將,那麼原來的五人,誰應該被踢出來?
    首先,蜀漢沒有五虎將這個說法,即使是按照民間傳說中的關,張,馬,黃,趙這五個人來說,張遼可以頂下趙雲,而且排名應該還在黃忠之上,五虎將中關羽張飛的地位是鐵打的,誰都動不了,馬超是一方諸侯,世代簪纓,身份貴重,黃忠是荊州籍武將的代表,隨劉備入川「數有戰功」,在漢中陣斬曹魏主將夏侯淵,居功至偉,而趙雲的條件就遜色多了,在正史中,趙雲從來沒有過陣前斬將的經歷,也沒有獨立帶兵負方面之責
  • 五子良將都是怎麼死的?演義與歷史有何不同?
    三國的武將可謂滿天繁星,多不勝數,指名道姓能徵慣戰之人極多。而作為一個武將,從出戰開始就要有戰死沙場的決心,要不然會被遺憾終身或受人唾棄。如蜀國五虎上將中關羽與張飛都死在小人之手,令人無比嘆息,趙雲與馬超雖然壽終正寢,但也是抑鬱而終,估計兩人到死都無奈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
  • 歷史演義小說中,那些有 「五虎上將」之稱的,誰的武力值最強?
    我算是一個資深的歷史小說迷,不僅僅喜歡看那些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正史,從小對於那些虛實結合,熱鬧非凡的評書也特別感興趣,基本上可以說,將市面上可見的評書讀個遍,也收藏了許多。 評書小說一般來講,分為袍帶書和短打公案書,其歷史時間由秦漢延續到清未,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演義小說。
  • 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這十人的統兵能力該如何排名?
    曹操則有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些將領,都是那個時期優秀的將領,各自為自己的陣營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排除掉武藝的因素,僅僅從統兵指揮能力這個方面評定,這些將領的排名應該是怎樣的呢?如果要從帶兵指揮這個方面來評定,曹操的五子良將明顯吃虧。這是因為曹操對於手下的將領,只信任他的親族將領。
  • 老楊說歷史 演義小說中,有 「五虎上將」之稱,誰的武力值最強?
    我算是一個資深的歷史小說迷,不僅僅喜歡看那些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正史,從小對於那些虛實結合,熱鬧非凡的評書也特別感興趣,基本上可以說,將市面上可見的評書讀個遍,也收藏了許多。評書小說一般來講,分為袍帶書和短打公案書,其歷史時間由秦漢延續到清未,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演義小說。
  • 三國五虎上將中誰最厲害?為什麼?
    在未歸劉備之前,馬超與許渚張飛都拼過血,功力自不必說,歸順之後,雖然出身名門,能給門庭帶來災禍,但在歸順之後,官職並不低,能給門庭帶來的災禍也不少,四十幾歲就死了,不得不嘆氣!老將軍黃忠,百步穿楊的神射也是三國時期鮮有的對手,更是與關羽較量三天,顯露出老將軍的本色,斬夏侯淵的功名更是落在關羽的身上幾條街。功勳卓著,活著又老,純蜀漢政權一擎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