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滿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湘潭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掠影

2020-12-19 紅網

為了讓老百姓充分享受文化建設的成果,切實體會到文化服務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近年來,湘潭市認真落實《湖南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政府主導、改革創新,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和力度,在這項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中,提交了一份優質的答卷,城市的人文氛圍愈發濃厚,市民的認同感愈發強烈。

普惠: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覆蓋

慶中秋迎國慶非遺民俗展示展演活動現場。

逛逛書吧、跳跳廣場舞、參觀博物館、觀摩美術展……這些活動逐漸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休閒日常。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全市以推進落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工程為抓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現市級、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覆蓋,讓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普惠化。

硬體建設是發展公共文化事業的基礎,也是難點。目前,除市一級的圖書館、少兒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博物館、齊白石紀念館五館外,在縣市區也均建成了文化館和圖書館。

近年來,為落實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建設,湘潭市共建成62個文化館分館、86個公共圖書館分館、150個圖書流動點,市民隨時隨處可以借書閱讀,可謂書香滿城;在鄉鎮(街道),70個綜合文化站全部建設完成,居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在村(社區)一級,全部參照「七個一」基本標準進行建設,即,一個文化活動廣場、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簡易戲臺(舞臺)、一個宣傳欄、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器材、一套體育設施器材,已完成966個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建設完成率100%,在家門口參加文化活動,成為城市居民的普遍生活狀態。

便捷:10分鐘文化圈豐富百姓生活

送戲惠民活動現場。

基礎設施建起來,老百姓才能體驗更便捷的文化生活。市文旅廣體局公共服務科肖建強介紹,目前,全市範圍已實現城市10分鐘文化圈,鄉鎮15分鐘文化圈,村組30分鐘文化圈。接下來,將繼續努力擴大文化圈範圍,縮減老百姓獲得文化生活的時間。

「10分鐘文化圈」就是「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指的是居民從家中出發步行10分鐘,就能找到合適的文化活動場所,或者乘車10分鐘就可以到達大型文化場館。家門口就可以跳廣場舞,村部就可以看大戲,手機上就可以下載電子書……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讓市民能很便捷地享受文化生活。

目前,湘潭市各級文化設施、場館均實現對市民免費開放,市本級和縣市區人民政府均出臺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性目錄》。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居民都充分享受到了便利文化服務帶來的好處,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多姿多彩。

創新:文化服務貼近老百姓喜好

市廣場舞協會組織到在深溪村村部現場教學。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和品位不斷提高,公共文化體系創新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你看書,我買單」。在湘潭,市民可以通過手機App直接下載喜愛的書,盡享閱讀樂趣。從2019年開始,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全面實施數字圖書館和數字文化館建設,全市加強網絡服務平臺的建設,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料庫。目前,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已建成6個文化館、7個圖書館公共數位化服務平臺,公共數位化平臺服務延伸到62個文化館分館,86個圖書館分館,市民借書還書更加方便。

「你點課,我培訓」。在市群眾藝術館,各類文化藝術培訓班開展得如火如荼。書法、花藝、攝影、樂器、舞蹈,涵蓋不同年齡段的各類培訓班,成為市民接受文化培訓的公益課堂。近幾年,市群眾藝術館的各類群文藝術培訓,全部實行免費。

「你點單,我服務」。韶山市開展「點單式文藝輔導下鄉」志願服務,文藝愛好者通過各鄉鎮文化站點單選擇科目,志願者根據群眾點單現場輔導培訓,開設廣場舞、交誼舞、歌唱、音樂欣賞、素描等課程。送戲下鄉、非遺進校園、體育指導員培訓等一系列由志願者參與的文化惠民活動應有盡有,完全可以滿足市民各類文化需求。2020年,全市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免費為群眾提供了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000餘場次,市文旅廣體局系統在冊的3400多名志願者給市民全面提供文旅體志願服務,受到廣泛讚譽。(通訊員 成青)

相關焦點

  • 百姓文化正燦爛——內鄉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效解讀
    實現「六個全覆蓋」近年來,內鄉縣確定「實施文旅強縣戰略,打造文化旅遊高地」的發展目標,全力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和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文化振興工程」兩大工程,堅持以農村文化引領為主線、以文旅強縣為動力、以全面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載體、以文化民生為根本,著力縣鄉村三級文化陣地建設,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 天津市河西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掠影
    河西區是一個極具文化魅力的城區,這裡人傑地靈、底蘊深厚。10月25日,在安徽銅陵召開的2016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上,河西區被國家文化部正式授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獎牌。這是對之前工作的嘉獎,更是對今後工作的鞭策,鼓勵河西的文化工作者們將百姓需求放在心上,傾力構建符合河西實際、滿足群眾需求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
    近日,我市出臺了實施《關於加快北海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把加強文化建設,加快八大文化產業發展作為重要突破口,將為進一步我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夯實文化支撐打下堅實的基礎。
  • 以法律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但由於長期以來底子薄,欠帳多,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然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在設施建設、服務和產品提供、運行機制、財政投入、監督評價等方面還缺乏制度性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福州經驗」
    以法制化引領公共文化建設的福州實踐  福州山海相連、城鄉並存,公共文化均等化任務繁重、供需矛盾突出,各地認識不一。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創建,正值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文化法律出臺前後,這讓創建工作有了法律依據。福州緊抓這一有利時機,不斷完善組織、加大投入、建設隊伍、出臺政策,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
  • 著力構建珠海特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規劃》《珠海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本報12月10日09版)  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對於城市而言,公共文化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既關係到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嚮往,也是一座城市溫度和氣質的體現。因此,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是推進城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手段。
  •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四大特徵
    ,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時代性、創新性和開放性要求。因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為確保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實現而進行的制度設計、產品供給和體系建設,其目的在於豐富精神生活,傳播先進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具體則包括為實現上述目的而存在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文化設施、文化隊伍、文化網絡及其服務內容的總和。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大特徵。  服務主體的非營利性。非營利性,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要以公益性為基礎。
  • "十二五"時期公共文化建設:公共文化政策體系日益完善
    「十二五」時期,市文化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公共文化建設的部署安排,圍繞全國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要求和基層實際需求
  • 株洲市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紀實
    3月19日,2019年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側改革現場經驗交流會在上海召開。此次會議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正式公布了第三批獲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名單並進行授牌表彰。在會上,株洲市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成為我省此次進入示範區名單唯一的城市。 2015年7月,株洲市獲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
  • 濱海新區全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
    這一切都得益於濱海新區近年來不斷加速推進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步伐,人文風貌之美已今非昔比,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充實、日新月異。2018年濱海新區獲得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兩年多來,通過加強設施建設,讓百姓便捷享受文化服務,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改革,讓服務品質和效能全面提升。
  • 大風起兮「雲」飛揚——麻城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掠影
    自2018年4月,黃岡市獲得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來,麻城市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創建目標,狠抓公共文化陣地、人才、制度、數位化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推動公共文化與科技融合、文旅融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本期看點:石景山區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滿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
    始終將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區域發展的重中之重。通過連續多年國家及首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創建實踐,石景山區在機構錯時開放、數字平臺研發建設、服務方式和手段創新等關鍵點上實現了突破。在全區各街道綜合文化中心掛牌建立街道分館,在冬奧組委辦公地、郎園park文創園區、銀保建國酒店建立3個特色分館,在60個社區建立基層服務點,形成「1+12+60」的三級總分館制體系。形成閱讀活動、閱讀資源、閱讀培訓一體化。作為石景山的公共文化服務特色,石景山區圖書館通過基層公共文化輔導項目引領街道、社區圖書分館(室)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
  • 天津市河西區創新服務滿足公共文化需求讓群眾唱主角
    河西區文化館根據群眾文化需求調查數據,戲曲類項目需求率為18%,僅次於歌舞類的23.9%,因此區文化館特意開設了包括崑曲培訓在內的多個戲曲培訓課程,並通過手機APP、「西岸文e」網站等形式宣傳,吸引了大量居民。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天津市河西區打造天津經濟社會發展「首善之區」、推動文化發展繁榮的有效載體。
  •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美好生活添彩
    從2015年12月省政府公布並實施《山西省「十三五」文化強省規劃》,到2020年全省「三館一站」及博物館免費開放工程得到空前發展,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建設與免費開放運行有序,推進紮實。5年來,山西省公共文化建設網絡日益完善,共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20633個。
  •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原標題:高質量完成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任務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自2018年4月獲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廣東省中山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推進創建工作,形成了具有濃厚特色、可示範、可複製、可推廣的「六創」工作經驗,為建設「灣區樞紐 精品中山
  • 周口市召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績效考核匯報會
    3月29日,周口市召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績效考核匯報會。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績效考核組出席匯報會,並現場開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績效考核工作。副市長王少青出席會議。
  •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擺在重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黨中央精神,充分認識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重要性緊迫性。  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權益,迫切要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推動我國文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原標題: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為我國未來5年乃至15年的文化發展指明了奮鬥方向,規劃了戰略目標。
  • 徐匯公共文化服務理念轉變 菜單多選項滿足「心頭好」
    在文化娛樂市場越來越繁榮、藝術欣賞越來越體現質優價高的今天,公共文化如何能跟上時代步伐,提供多樣化、高性價比的演出和服務?除了社區居民,公共文化的服務對象是否還能更廣泛地覆蓋到親子家庭、部隊官兵、企業白領?經歷體制轉變的演出團體需要找到屬於他的觀眾和市場,而來自基層的文化需求的多樣性需要更細分更考究的對接,以往「一廂情願」式的「排片」,早已無法滿足如今市民的文化需求。
  • 攀枝花市圖書館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
    為加快推進攀枝花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推動文化發展與繁榮,攀枝花市圖書館作為開展全民閱讀的重要陣地,一直堅持免費開放和延時錯時開放,創新閱讀活動和服務方式,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各種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