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力凝/北京報導
儘管債券持有人會議通過了「先行兌付50%本金,剩餘本金展期」的方案,但是河南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煤控股」)的債券違約給市場帶來的衝擊波,仍未消退。
11月10日,擁有「AAA」主體評級的永煤控股,旗下的10億元「20永煤SCP003」實質性違約,觸發永煤其他債權的交叉保護條款約定情形,並殃及其母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的債券。
《中國經營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後發現,在永煤集團違約之後的11月10日至12月1日,全國共有124隻債券取消發行,債券總規模為962.8億元。
「這只是掛公告取消的,實際上很多發行人都取消了年底的發行計劃,債市整體取消的規模更大。」一位債券從業者告訴記者,永煤違約給信用債券市場信心恢復需要時間,疊加年末機構資金緊張等多個因素,短期內債券發行很難恢復。
債券發行難度加大
11月26日晚間,陝西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西金控」)稱,鑑於近期市場波動較大,原定於11月24日發行的5億元「20陝西金控SCP003」, 經公司與簿記管理人協商決定擇時重新發行,調整後發行的時間將另行公告。
陝西金控暫停的這筆5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是近期債券市場取消發行的一個小小縮影。
Wind數據顯示,在永煤控股違約後的三周時間裡,全國共有124隻債券取消發行,債券總規模為962.8億元。從行業上看,不僅有城投平臺、金融控股平臺,更多的是基建、鋼鐵、煤炭、有色、電力、醫藥等傳統行業。
在這些取消發行的債券中,數額較大的有華融融德的30億元「20融德G1」,深圳地鐵集團25億元的「20深地鐵債08」,陽煤集團20億元的「20陽煤02」,華夏幸福20億元的「20幸福EB」,河南交通運輸集團18億元的「20豫交運MTN007」等。這些企業都將「市場波動較大」作為取消發行的原因。
「近期企業發債利率走高,企業主要擔心的是融資成本高,另外也擔心不能夠足額募資。」前述債券從業者表示,10月份以來銀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不斷上漲,出現了年末資金緊張跡象,這次永煤控股的信用風險事件,直接導致債券市場的信心崩塌。
該人士向記者透露,其了解的情況是,除了這些公告推遲發行的債券之外,很多發行人直接取消了年底在證券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的融資計劃,所以實際上整個債券市場取消發行的規模更大。在永煤控股所屬的河南省,直接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債券發行難度加大。
12月1日,上海清算所公告顯示,已經收到了「20永煤SCP004」和「20永煤SCP007 」的利息資金,並完成了付息工作。根據當日債券持有人大會的方案,調解方案為先行兌付50%本金,剩餘本金展期,與此前「20永煤SCP003」違約處置方案一致。永煤控股10億元債券觸發的交叉違約危機,至此基本上得以驚險度過。
在永煤控股違約的6天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公告稱,公司10億元的「17華汽05」違約。同樣有著最高的AAA信用評級,永煤控股的10億元債券違約為何給市場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
在華寶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林昊看來,永煤控股違約之前,其超短融市場收益率在6%,而華晨集團違約之前,市場已經有所預期,超短融市場收益率估值已達到20%。另外,永煤控股所屬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是河南省最大的國有企業,加之現在煤炭行業的景氣度較高,市場對其沒有明顯的違約預期。
二級市場流動性緊縮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永煤控股只有10億元的債券違約,但其違約影響永煤控股自身加上母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合計500億元的存量債券。不僅如此,現在國內煤炭行業的存量債券有9000億元,這對長期「資產荒」的債券市場更是一次沉痛打擊。
永煤控股違約不僅導致一級市場發行困難,二級市場同樣是「風聲鶴唳」。不少評級為AAA的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的債券被拋售,價格大幅下跌,市場風險偏好下降,整個信用債市場都籠罩在流動性緊縮的悲觀氛圍中。
以平煤集團的「13平煤債」為例,在永煤控股違約前,「13平煤債」的價格一直穩定在97~99元,永煤控股違約後的兩個交易日,債券價格暴跌,成交量較此前迅速放大。截至12月3日收盤,「13平煤債」報於77.6元,雖然價格有所企穩,但較永煤違約前的價格仍然跌去了20%。
據了解,永煤控股違約導致債券市場價格偏離,部分基金、資管產品面臨贖回壓力,投資人、資管類機構的風險偏好有所擾動,只能被動拋售。有券商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債券質押價格有所打折,一些機構甚至暫停了信用債質押式回購業務,持有債券的機構融資更加困難。
在券商機構的自營資產配置中,約有90%為固收類資產配置,另外券商的資管產品也廣泛配置固收類產品以及結構化發行的債券投資。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這可能引致券商固收類業務信用風險敞口加大,對券商自營業務投資收益率產生影響或對資管業務信用債投資產生聲譽損害。
值得關注的是,永煤控股違約導致的信用風險,已傳遞至流動性風險。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陳健恆團隊研究認為,從宏觀來看,永煤的影響絕不僅僅局限於債券市場,而是在於整個廣義流動性體系。永煤控股違約後,為了緩解流動性壓力,貨基贖回、拋售利率債等高流動性資產成為最直接的手段,金融機構也進入了被動去槓桿的循環,即「拋售信用債—信用債價格下跌—壓低質押率、貨幣市場融資難度提升—繼續拋售各類資產」。
各方表態擬扭轉市場信心
永煤控股違約引發爭議的,不僅僅是AAA評級、國企資質、400億元的貨幣資產還不了10億債券,還有永煤控股在違約之前的一系列資產騰挪。
違約前的11月3日,永煤控股轉入了安陽鑫龍煤業、鶴壁市福祥工貿公司股權,劃出了龍宇煤化工等虧損嚴重的煤化工資產,還將其持有中原銀行(1216.HK) 公司持有的5.06億股中原銀行股權,無償劃轉至河南機械裝備集團,6.5億股劃轉至河南投資集團。而上述股權劃轉,並沒有經過債權人會議的投票。
將優質的銀行資產剝離,永煤控股的這一操作備受市場詬病。
永煤控股違約之後,從中央到地方,紛紛表態要保護投資者權益。
11月14日,山西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在發給山西省屬企業債權人的信件中表示,山西國有企業有足夠的實力,確保到期債券不會出現一筆違約。11月18日,在省屬國企和金融機構負責人專題會議上,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表示,對山西省屬國企近期需要兌付的債券逐單進行了分析,未發現問題。
11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表態要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12月2日,陝西省國資委發布通知,提出要維護企業和陝西省在金融、資本市場的良好形象,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要求企業合理確定債券發行窗口和到期的期限,平滑還款壓力,確保成本可控,確保兌付資金可控充分。
「政府的表態,給短期頹廢的債券市場注入了強心針。」一位債券從業者告訴記者,債券市場的信心比黃金更珍貴,國企違約帶來的信仰崩塌,更讓地方政府在債券市場面臨信任危機,從而引發投資者對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擔憂,不是央行投放流動性能順利解決的。
興業證券方面研究認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關注,各項政策極力對衝,永煤控股引發的信用衝擊,演變為宏觀風險和區域性的概率不大。但是,現在仍處於信用違約衝擊演化階段,債券市場的風險可能未完全釋放,在信用分層疊加新的一輪信用擴張見頂環境下,對於國企、央企信用風險重定價並未結束。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