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受訪單位供圖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垻區分局豐文派出所民警潘繼明被追授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時間回溯到今年2月16日,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潘繼明同志在向社區群眾開展防疫宣傳時,突發心臟疾病倒地,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犧牲,年僅51歲。2月23日,公安部追授潘繼明同志「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稱號。
潘繼明犧牲後,豐文派出所民警接過老潘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奮戰在抗疫一線。4月3日,分局正式將豐文派出所社區警務隊命名為「潘繼明社區警務隊」。這支隊伍由7名民警和10名輔警隊員組成,他們均是潘繼明同志生前在派出所的同事、戰友。豐文派出所警長、「潘繼明社區警務隊」隊長王張剛說:「在老潘心裡,永遠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現在,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了下來,激勵我們繼續前行。」
▲潘繼明社區警務隊成員合影
每天上班帶充電寶
一天充電3次生怕接漏群眾電話
7月的夏天,重慶多雨。
上午10點,剛從轄區走訪入戶回來的王張剛,還沒來得及換下被汗水和雨水浸透的警服,第一件事便先把包裡的手機和充電寶拿出來充上了。這趟出門兩個小時,他一共接了8個電話,回復了50多條居民的問題,手機使用電量早已過半。
王張剛告訴記者,「潘繼明社區警務隊」的隊員平均每人每天要接30多個電話,回復上百條轄區群眾的諮詢求助信息。由於手機長時間使用頻繁,電池老化嚴重,電量儲存也就大打折扣。擔心漏接群眾的求助電話,於是,充電寶就成了大家出門時的必備法寶。「一般情況,我們每天要給手機充三次左右的電,特殊情況的話,充電次數肯定更多。」
豐文派出所轄區範圍包括清悅社區、崇賢社區、豐文社區、豐盛社區、人和門村和三河村,走在街頭,隨意駐足,你也一定會看到某個地方貼著醒目的豐文派出所警民聯繫牌,這個細緻到民警手機號碼的牌子,是「潘繼明社區警務隊」花的一點小心思——「大家有矛盾和問題需要諮詢解決,可以第一時間撥打我們的手機,這樣既可以減少撥打110的中轉時間差,辦事效率也會更高。」
▲警察的聯繫電話上牆,方便轄區居民隨時聯繫
之前,轄區中學一名考生在中考前大意弄丟了自己的身份證,不知所措的考生家長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通了警民聯繫牌上的電話尋求幫助。警務隊隊員先是詳細詢問了考生的具體情況,然後第一時間為其進行了加急處理。考慮到可能還有其他考生也有類似需求,第二天上午,「潘繼明社區警務隊」便分頭趕赴轄區各所中學,為在校學生統一辦理身份證件,解決實際困難。
每天打這麼多電話,煩不煩?
王張剛的回答是,既煩又不煩。
煩,是擔心群眾遇到什麼麻煩事兒,自己卻幫不上忙,讓群眾失望;不煩,是群眾把民警當做自家人,有困難,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民警。「要想服務好群眾,我們之間就必須要有一個暢通的溝通渠道,和他們打成一片。」
得知居民出行困難
主動牽頭檢修小區所有電梯
5月26日,上午9點,豐文街道永佳幼兒園校門前。
和往常一樣,豐文派出所民警、「潘繼明社區警務隊」隊員孝希鳳一邊笑著和幼兒園的老師、學生、家長們問好,一邊四下察看有無異常情況——她早已站崗多時了。
這是「潘繼明社區警務隊」隊員間獨有的默契。老潘生前常說「學校安全,預防為先」,那時不管颳風下雨,只要學校正常開課,上學、放學時間一到,轄區幼兒園、中小學校門前總能看到老潘巡邏站崗的影子。老潘「走」後,雖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定,隊員們卻默默承擔起了老潘生前的職責。
「門衛老師,不忙關不忙關,還有學生沒進去!」遠處,一位媽媽手裡拽著孩子步履匆匆的趕來,滿臉風塵。
「怎麼這麼晚才到?」孝希鳳關切的問道。
「我們那棟樓電梯壞了一部,等了半個多小時才擠上電梯,唉,好惱火喲。」見孩子順利入校,媽媽這才長舒一口氣,一邊擦拭額頭的汗水一邊應和孝希鳳。
「電梯壞了?你住哪個小區?」
「龍騰豐文D區,主要是住的20幾樓,娃兒小了又不方便走樓梯,每天上學像『打仗』樣,惱火得很,曉得好久才修得好喲。」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將這件事暗自記在心裡的孝希鳳,剛回所就連忙把警務隊隊員們聚在一起,仔細琢磨起來。
龍騰豐文小區D區,每棟樓32層,每層10戶,這320戶居民的出行全部依靠樓內3部電梯的運行,壞掉一部電梯,就會給居民出行帶來的很大不便。特別是在每天早晚高峰時,居民們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有的居民為了下樓,甚至不得已坐「倒梯」到高層,然後再從高層下來。
▲幫助居民解決坐電梯的難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警務隊立即著手與物管、電梯公司取得聯繫詢問維修進度,孝希鳳更是多次帶領物管工作人員和維修工人到小區各樓棟實地檢查電梯故障,制定詳細的維修方案,還特意將維修時間劃定在避開早晚高峰的時間段內,儘可能減少對居民出行帶來的影響,確保能以最快速度將小區內存在問題的電梯全部修繕完畢。僅僅一周,龍騰豐文D區有故障的電梯就全部整改完成,居民扇著扇子焦急等待電梯的場景再也不復返。
接力幫助轄區女童入學
將愛心和責任傳承下去
「老李,最近還好噻?么兒讀書的事順利不?」
「順利順利,陶警官你快點進門坐,大熱天的還來看我們,太辛苦你了。」
7月正午,驕陽如火,知了叫得震天響,豐文派出所民警、「潘繼明社區警務隊」隊員陶華提著個綠油油的大西瓜來到了老李家裡。對陶華而言,隔三岔五往老李家跑已經成了他的「工作習慣」,用他的話說,這叫「蹲點服務」。但老李心裡清楚,這是他對自己爺倆的特殊照顧。
老李是道路安全勸導站的一名勸導員,陶華口中的「么兒」,其實是他的孫女婷婷。11歲的婷婷自2018年底開始跟著老李一起生活,本是讀書的年紀,卻因為經濟和戶籍等問題,遲遲未能入學。2019年9月,老潘知曉後主動攬下了此事,在派出所領導和轄區學校的支持下,共同幫助婷婷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重返課堂。
今年開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封閉在家的婷婷和外公因消息閉塞,錯過了小升初的報名期限。情急之下,老李只得向陶華求助,至此,幫婷婷求學的接力棒便從老潘手中傳到了陶華和警務隊隊員們手裡。
為了幫助婷婷順利升學,陶華特地去教委詳細諮詢了重慶市小升初的相關政策,向轄區各個中學說明婷婷的實際情況,爭取校方援助,幫助婷婷將升學需要的證件資料準備齊全。那段時間,陶華一直輾轉於學校、派出所、老李家之間。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陶華四方奔走下,婷婷順利接到了中學的入學通知,收到通知書那天,一張小臉興奮得通紅。現在,陶華每周還會抽時間到學校與老師溝通,了解婷婷最近的學習情況。婷婷說,老潘伯伯、陶華叔叔、還有警務隊的叔叔阿姨們一直像長輩一樣照顧自己,在她心裡,早已把他們當作親人了。
走家入戶開展法制宣傳
微信步數常年「霸榜」
通過法制宣傳,增強居民懂法、守法自覺和提高防盜、防騙意識,是「潘繼明社區警務隊」的日常工作之一。
以豐文派出所為中心,方圓25平方公裡範圍,住著1.47萬常住人口和8萬多暫住人口。除了張貼海報、發放傳單、在微信群發布消息,這支只有15人的隊伍,一直堅持著最辛苦、也最有效的宣傳方式——上門走訪。
▲進入轄區給居民宣傳常識
豐文派出所民警盛忠智是「潘繼明社區警務隊」的隊員,談到入戶宣傳,盛忠智說:「溝通交流面對面肯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如果群眾對法律、政策有撒子不清楚不明白的,我們立馬就可以向群眾解釋,這樣還能避免群眾在學習過程中吃『夾生飯』。」手上整理著宣傳資料,盛忠智還告訴了記者一件「趣事」——警務隊的隊員在微信步數榜上常年都是「霸榜」的存在。「平均算下來,每天一萬步還是有的,這才半年,有名隊員的皮鞋就穿壞了。」
6月初的時候,盛忠智接到過一名轄區群眾打來的道謝電話,提起這件事,他臉上便是笑意盎然。「那是我們轄區的一名大學生,他說他本來準備通過QQ群裡的貸款廣告貸款,結果發現對方整個操作流程和我上次普法時給他說的新型電信詐騙手法一模一樣,馬上就確定對方是詐騙團夥了,事後特地打電話來感謝我。宣傳有效果,好事啊!」
盛忠智說:「法制宣傳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工作。我們無法保證每一次普法群眾一定記得,但是,哪怕只有一名群眾因此避免了上當受騙,那我們的堅持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言罷,便帶著隊員們出發了,迎著朝陽,那條路顯得很長、很長……
▲用腳步丈量社區,是潘繼明社區警務隊工作的常態
記者手記:
讓英模精神照亮前行的道路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每個時代,英模精神始終是最為醒目的精神標識。
警徽熠熠,群英薈萃,公安隊伍是一支有著光輝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紀律部隊,一代代如潘繼明那樣的英模書寫著愛國之情、報國之志的偉大篇章,更激勵著一代代民警輔警勇往直前,實現青春夢想。繼承和發揚無懼艱險、以身許國的英模精神,我們就能照亮前行徵途上的每一段激流險灘,不斷向新的勝利邁進!
光榮,必將傳承;英雄,永不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