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未來3年中國三大攻堅戰之一。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來自監管部門、銀行業、業界專家等各方人士共議如何防控金融風險與深化金融改革。
「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問題具有極大的特殊性。總的歷史背景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興市場經濟、『三期疊加』,同時處於市場化、國際化不斷深入,經濟增長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特定時期。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我們面對的矛盾更為複雜,有些風險的形成有著深遠的歷史原因。」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
近年來,房地產領域、地方政府債務和網際網路金融等領域亂象較多,系統性風險隱患較大。建行董事長田國立認為,房地產市場被賦予了很大的金融屬性,大量社會資金資源被配置到房地產市場,又沒有形成與之相適應的風險管控和對衝機制。
與會嘉賓認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堅持「底線思維」,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和早期階段。同時要善於抓主要矛盾,優先處理最可能影響全局、威脅整體的問題。同時要認識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認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不僅是金融部門的任務,其他有關部門和各地區也要履職盡責。因為金融風險一方面是貨幣政策、金融監管等問題,另一方面是實體經濟、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等問題。
在房地產市場風險上,田國立建議,應該按照統籌兼顧原則,實施價格、土地等行政要素控制手段,積極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探索住房租賃金融業務,可以切實改變房地產單一的市場供給結構和資金配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住房金融屬性,在解決居住需求時,不需要承擔相應金融壓力和風險。」
與會嘉賓認為,打好防範金融風險這場攻堅戰,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
「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處置各類隱患,以經常的『小震』釋放壓力,避免出現嚴重的『大震』,總體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後的、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整體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矯正各種偏離,及早恢復經濟金融平衡。」郭樹清說。
楊偉民建議,實體經濟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處置殭屍企業;要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優化布局,縮小戰線,減少虛資產,做強實資本;地方政府債務要嚴控增量、逐步化解存量。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圍繞高質量發展和防風險,核心在於提高全要素生產力,關鍵在於財稅體制改革。第一,落實國有資產社保措施;第二,改革地方稅收體系,降低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第三,建立一級政府一級財政一級預算一級舉債體系,提高地方政府收入與支出匹配度;第四,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框架,提高地方政府預算管理和財政信息透明度;第五,探索地方政府財政破產制度,對地方政府行為形成約束。
(記者王淑娟)新華社上海6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