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韋亮 攝
中新網太原9月18日電 (記者 胡健)相距600多公裡,距今約3000年的兩個國家,在山西青銅博物館「重逢」。
「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18日在山西青銅博物開展,位於湖北隨州的曾國和位於山西臨汾的晉國,在130多件出土文物的佐證下,兩國產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與山西新發現的倗國和霸國一樣,在湖北發現的曾國也是一個史籍失載的西周封國。隨著曾國帶銘青銅器的不斷發現,尤其是1978年曾侯乙墓和近年來葉家山、郭家廟等墓地的發現,不斷豐富了考古界對曾國的認知。
曾國出土的青銅器。 胡健 攝
山西青銅博物館館長梁育軍介紹,曾國與晉國同屬姬姓封國,都在西周早期成王初年受封。考古發現顯示,曾國與晉國早有往來。山西曲村墓地西周早期6081號墓出土兩件「南宮姬」鼎,從形制到銘文,都顯示了早在西周早期兩國已有密切交往。著名的曾侯乙編鐘銘文中也有關於晉國樂律名稱的記載。
「實際上,晉國和曾國都是姬氏家族,都是一家人。」梁育軍說。
本次展覽精選歷代曾侯墓出土的130餘件青銅器,包括國內至今發現最早的成套雙音編鐘、西周墓地中首次發現的純度達到98%的銅錠,以及大量彌補史籍空白的帶銘青銅器等,一些出土於山西晉國時期的文物,也在展覽中對比展出。
展覽分為「早期曾國通南北」「春秋曾國抗楚鋒」「戰國曾國融入楚」三個單元,主要展示早期曾國葉家山墓地出土的珍貴文物。其中,包括中國迄今為止數量最多的西周早期成套編鐘,由9件升鼎、8件方座簋組成的九鼎八簋,其是曾國當時最重要的祭器。
民眾參觀「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韋亮 攝
出土於文峰塔18號墓的獸形座燻燈由獸底座、燈盞、香薰罩三部分組成,在眾多展品中非常出彩,也是本次展覽宣傳海報的主角。此外還有出土於山西省曲沃縣曲村墓地的南公簋鼎,這與曾國發現的南公簋可以進一步表明晉國與曾國的關係。
此次展覽是曾國文物首次來訪晉地,展覽展期自9月18日至11月29日,為期2個多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