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書法感受

2021-01-15 禪書法



兩天的書法課程結束,這一次由曾老師主講,把最新的快速促進書法提升的感悟分享給我們。可以說課程是集趣味性和科學性為一體的書法課程,讓人在愉快的過程中學習書法,在歡樂的過程中掌握書法的本質。



課程趣味性是因為自始至終不感覺到枯燥、乏味,一直沉浸在愉快書寫的體驗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午休息過後,開課之前,大家都已經自發的開始拿起毛筆,愉快的練習著,而且還是站著不覺受累。接近兩天的站立書寫都沒有感覺到手酸、手痛,這是過去寫上半小時手就發痛,不能堅持寫下去所無法比擬的。真正的感受到書法是發自內心的興趣,不是被迫的,可以說禪書法是真正的興趣課程。



課程科學是因為禪書法課程的體系已經非常系統完善。從心法、眼法、筆法、用筆、用眼上科學的引導我們練習書寫,是真正的揭露了書法的本質所在。通過兩天的反覆練習,掌握最本質的書寫方法,回家後只要鋪開文房四寶,就能馬上開始練習,而且在短時間內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這從實踐上也證明了禪書法的科學有效。


禪書法,零基礎,2天時間,掌握書法的真正本質,神乎奇技矣!




喜歡書法的朋友,歡迎關注「禪書法」公眾號,大家一起學習進步,傳承和發揚中國書法。


相關焦點

  • 當下書壇的禪與書法
    ,禪本身便禪的本意是沉思,它讓沉思的人擺脫桎梏走向自由。當下書壇,尤其是帖學一派,口不離禪者不在少數。他們的作品中也主要追求枯,寒,冷,瘦的意境。有枯寂禪,自然也會有狂禪。狂禪一路的書法追求的往往不是意境而是氣概。對於這兩路書法,我都不喜歡。不喜歡的理由不是書法不能走此路數,而是這些路數中的書法作品不是意境太似就是空而無物。
  • 何勁松:禪與書法藝術
    我們分析禪同書法的關係,正是因為禪的思想貫穿了整個書法藝術領域。不僅隋唐以後的書法藝術深染禪的影響,就是隋唐以前的中國書法也暗合禪的精神。禪與書法是一而非一,是二亦不二。二禪和書法都十分強調「心」的重要作用。
  • 書法解密之「禪與書法」,智永大師嫡傳虞世南,書法傳承墨香不息
    不過,此序書法相當出色,以致有人堅持認為「其書法之妙,非世南不能者」。說明唐初年間這位為佛法申辯的和尚的書法,摹擬虞世南已達亂真的地步。僅此一例,就可知道當時僧人中工於書法的確實不少。雖然禪宗作為中華佛教的一個重要流派,是從唐代僧人慧能繼承頓教衣缽,南下弘法以後迅速興盛起來的,但是早在東漢和南北朝時,就有多種禪經譯出,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也是早在六朝齊、梁年間就從印度渡海東來,弘揚禪法的。至於智永,人稱「永禪師」,可見他主修的就是禪學,無論是禪的精神還是禪的修行方法,必然會浸潤於他的書法及其書學思想之中。
  • 吳玉生硬筆書法集字學書感悟一則:禪與書法
    學書感悟一則:禪與書法/廣明中國書法史中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從陳隋之間的智永到民國初期的弘一,有眾多禪僧書法家組成了頗為壯觀的陣容;而蘇東坡、黃山谷等一大批風流冠世的詩書名家也與禪有不解之緣。難怪胡適說不懂禪,
  • 書之於禪——書法與禪那些耐人尋味的參悟體驗
    禪宗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參究的方式,是從禪的內在方面去把握禪,得到與禪一致的體驗另一種是研究的方式,是從禪的外在方面去把握禪,得到禪的知識。對書法之「意」的領悟可以作為對參禪的印證。參究書法,領悟禪境書法藝術在整個東方藝術中,以極精簡、極凝練的筆墨語言診釋著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生的體驗與對情感的表達,體現了中國藝術的本質精神。
  • 懷素大師一生鍾愛:禪、茶、苦筍和書法
    作者:曹蘭芳禪、茶、苦筍和書法,懷素一生所鍾愛也。從其留下來的《苦筍帖》可略知其意。《苦筍帖》是懷素寫給朋友的一封信,原文是:「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意思說的是:苦筍和茶這兩樣東西太好了,就請直接送來吧。
  • 要找到人書俱老的書法感受,沈鵬的草書就是一個例子
    要找到人書俱老的書法感受,沈鵬的草書就是一個例子。孫過庭在書譜當中有這樣的大約論述,說是書法的修養過程與人的年齡經歷是密切相關的,少年練習書法的時候,一定要講究臨寫碑帖的平正,到了青年的時候,血氣方鋼,應該創作書法的奇險。
  • 五臺山禪文化書法藝術展入展公告
    由五臺山禪文化研究會和山西晉商書畫院主辦的「萬禪書韻 ——中國五臺山禪文化書法(篆刻)藝術展」,於2017年9月啟動,面向全國徵稿,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注。依照徵稿方案,經組委會專家評審,選出60幅作品入展。
  • 禪風墨韻-趙寅書法作品展在天津圖書大廈開幕
    「禪風墨韻-趙寅書法作品展」今天(10月10日)上午在天津圖書大廈書天藝苑美術館開幕。    天津美術網訊 今天(10月10日)上午,由致公黨天津市委員會主辦,致公黨天津畫院、天津圖書大廈書天藝苑美術館聯合承辦的「禪風墨韻-趙寅書法作品展」在天津圖書大廈書天藝苑美術館開幕。
  • 【書法】名家話禪 | 真和美的化身,慧與定的結晶
    名家話禪禪的意譯為「靜慮」,指安於一身,息慮而寂定。儘管有多樣的禪門,五家七宗,迥超凡聖;儘管有萬變的禪風,繼往開來 ,一脈相承。雖然表現形式不同,都是為修身養性。.禪是真和美的化身,禪是慧與定的結晶。其無處不在,與人人皆有緣分;其無時不在,於事事盡顯靈性。
  • 書法和禪之間的關係,包含了三個發展的階段,很精彩!
    「禪味書法」就是兩者自然結合的產物。禪禪味書法發展的三個階段 禪宗自梁武帝時由菩提達摩從南印度傳入我國後,被作為人類經驗的一個正當部分加以接受,它對於藝術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禪味書法的發展也有一個過程,它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 請感受佛法中的高境界——禪
    佛說,搬柴運水是禪,揚眉瞬目是禪,澄心靜慮是禪,禪是一種生命藝術的高度!它沃開了生命的花朵,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盛開欣慰的笑容。佛家感悟人世的高超智慧核心,就是禪的精髓,是對所有事物的一種哲學思考。它來源於我們的生活,來源於我們的本心。只要我們心中有禪,坐亦是禪,立亦是禪,行亦是禪,睡亦是禪,時時處處皆是禪。
  • 從恩師著作《黃庭堅書學研究》感受文化底蘊對書法的重要性
    黃庭堅《諸上座帖》先生做學問十分紮實,回想起先生為我們授課的黃金歲月,他的教學方式是與眾不同的,當時他給我們上書法史論課程,他不會像別的老師一樣開書單,而是鼓勵我們進行開放式閱讀,帶著我們去圖書館一起翻古籍,帶著我們背一些看似和書法理論沒有太多關係
  • 「書法問集」7、誰能告訴我書法中的禪意到在哪裡?
    書法本身沒有禪意,禪意在一個真正修禪的人的一舉一動中。因為這個人讓你感受到禪意。我就是個俗人,如果寫字的人,沒有修禪的心,沒有修禪的經歷,我是看不到他書法中的禪意的。一幅書法作品,就算寫滿了「禪」字,就算被有些地位的人推崇。
  • 書法定製——禪,捨得,自強不息,龍,以德,精氣神,佛,鷹
    書法家教育家——丁毅書法定製收藏——行草榜書——三尺四尺整張作品——禪,捨得,自強不息,龍,以德,精氣神,佛,鷹來自shufadingzhi.cn網
  • 禪,禪宗,禪宗之禪---杜繼文
    在全部修持中,所謂「禪」就是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一項。禪居「三學」之一,「六度」之一,可以說,無「禪」不成修,無「禪」即無佛教。一般都知道,「禪」是外來語音譯「禪那」之略,意譯舊作「思維修」,新作「靜慮」,指在消除了食、色等慾念基礎上,繼續專心修持所達到的一類特殊的身心狀態。它由三種心理要素構成,即思維能力、感受能力和「心一境性」。
  • 讀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感受世外之禪
    在紅塵中待得久了,漸漸養成山水習性,習慣於禪院中感受歲月變遷,聽著遙遠微渺的梵音,一草一木,一枝一葉皆有無盡禪意,禪的世界如此清澈純淨,不被俗世驚擾,不為紅塵煩憂,只消如此靜靜地安坐下來,感受歲月長河緩慢流淌,便是這世間最美好的相遇。
  • 馬雲書法作品《話禪》,倆字拍出468萬,這就是名人效應?
    匠人傳承:馬雲《話禪》馬雲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在商界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前段時間馬雲宣布辭職,一時間網絡上掀起了熱議。退休後的馬雲開始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喜好上,忙於唱歌,寫書法等。最近網絡上曝光了馬雲的兩幅書法作品,分別是「火星文」和「蝌蚪文」,其中一幅作品拍賣價格高達四百多萬,宣紙上卻只有兩個字「話禪」。這幅賣價468萬的書法作品為什麼能賣出這麼高的價格?是因為馬雲自身的成功者光環還是作品本身擁有高價值?網絡上馬雲的書法作品並不少見,他寫的字帶著幽默的感覺,顯露出獨特的個性。
  • 翰墨禪韻—隆相法師·林筱之書法聯展在棲霞寺舉行
    今天(10月1日),翰墨禪韻—隆相法師·林筱之書法聯展在南京棲霞古寺雲谷書畫院舉行。林筱之先生與隆相法師在著名的佛教之都南京演繹出了佛教文化與書法文化的現代經典。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林清玄認為忙使人心性浮動,心意不轉,缺少了覺受與觀照的能力,使得這種天生的覺照變得薄脆了,而禪者對生活專一的融入,對現代人因忙而喪失的感受生活的能力很有幫助,只有專一的有一種體驗才能體驗生命中的難得,得其益一剎那,才能得其益一天,才能得其益於一生,這才是人們參禪、修禪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