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古國再現中華五千年文明

2020-08-26 談史說魯

長期以來,中華文明的發展程度被嚴重低估,石家河、紅山、石峁、良渚等文化遺址的發現,使得人們看到了中原周邊地區發達的史前文明。尤其是良渚古城的成功申遺,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極大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黃河和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由於考古事業的發展,許多被歷史掩蓋的文明被發現,但是由於考古發現大多是沒有文字的,這就造成了解讀的不同。有人說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還有人說長江流域文明早於黃河,黃河流域文明是南方文明北上的結果。誰對誰錯,一般人被帶進了迷宮,一些標新立異的說法完全顛覆了自己想像,感覺還蠻新穎的。

中原地區的早期文明遺址以前也曾發現過,比較有名的是鄭州西山古城。鄭州西山古城屬於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秦王寨類型,城牆為不規則圓形,面積10萬平方米,距今5300到4800年。鄭州西山古城周圍沒有城址,顯示這裡是一處區域文化中心。鄭州一帶是傳說中祝融分布地,也有人說這裡是黃帝城,都缺乏文字實證。

河南仰韶文化時期的古城並非一處,不過在河洛地區一直沒有發現中心聚落。近來,河洛地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三重環壕的大型遺址。河洛古國遺址位於河南鞏義河洛鎮,正處於黃河和洛河的交匯處東面。時間和鄭州西山古城相當。遺址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發現了夯土遺蹟、祭壇等預示文明出現的因素。因此,這裡應該是一處面積巨大的都城遺址,有城牆,城牆外有三重環壕,發現有公共墓葬群,有文明和宗教的萌芽。

毫無疑問,河洛古國是中原地區發現的最具有文明形態的遺址,這個遺址的發達程度已經超過了鄭州西山古城,是中原地區至今發現的最大最先進的遺址,這說明在5000年左右的中原地區,存在著發達的文明古國,這填補了中原地區沒有大型城址的空白,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中心地位得到證實。

相關焦點

  • 河洛古國應該是中華文明源頭之一處
    講河洛古國是中華文明源頭之一是說的過去的,但說它是華夏文明胚胎,中華主根脈就站不住腳了。明顯是宣揚中華文明"中原一地一源一正統"論。同期或者早於河洛古國的有陶寺古國、石峁西羌古國、紅山燕遼古國、良渚江浙古國、三星堆古蜀國等。這每一處都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 自豪,早期中華文明胚胎「河洛古國」
    位於黃河南岸高臺地上、伊洛匯流入黃河處的鄭州鞏義河洛鎮雙槐樹遺址,憑藉著重大的考古價值、震撼人心的重要意義,在無數人的2020年記憶裡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鄭報全媒體記者 左麗慧/文 李焱/圖重磅發布,震撼!和不少偶然發現的考古成果不同,「河洛古國」的誕生是持續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一種「必然」。
  •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  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  擁有杜甫故裡、北宋皇陵等「家底」的河南鞏義,又新增一處引以為傲的文化地標——「河洛古國」。有專家稱之為「黃河文化之根」。  今年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確認位於鞏義市河洛鎮的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
  • 河洛古國的發現,續接中華文明的主根脈
    最近關於雙槐樹遺址的說法火了起來,2020年5月,經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學術機構多位知名考古學家現場實地考察和研討論證,認為雙槐樹遺址為距今5300年前後古國時代的一處都邑遺址,因其位於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這對中國歷史學界是一個重大發現,因為,它找到了中華文明的正源
  •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擁有杜甫故裡、北宋皇陵等「家底」的河南鞏義,又新增一處引以為傲的文化地標——「河洛古國」。有專家稱之為「黃河文化之根」。今年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確認位於鞏義市河洛鎮的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有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
    今年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確認位於鞏義市河洛鎮的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有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根據過去的考古發現,中原地區給人一種5000多年前社會發展相對沉寂的印象,有過『中原地區文明窪地現象』說法。雙槐樹遺址實證了河洛地區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這一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 什麼是河洛古國?
    NO.215凱風自南/文發掘中華文明—校/一條人文主義狗 畫/捕風者 圖/地緣谷五千年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這是我們兒時就耳熟能詳的古史記憶梗概。「炎黃堯舜虛無縹緲」,夏王朝的存在「還待考證」,西方通史讀物中時常把中華文明的開頭定格在具有完整甲骨文實物記載的商朝,把中華歷史時長壓縮為僅僅3600年左右。儘管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掘將夏王朝的存在公諸於世,我們的「五千年歷史」似乎依舊略顯蒼白。
  • 「河洛古國」填補中華文明起源三大關鍵,更神秘的是...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 「河洛古國」被發現,不僅僅改變歷史,更將中華5000年文明實錘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用9個陶罐模擬的北鬥九星天文遺蹟、與絲綢起源有重要關聯的最早家蠶牙雕、中國最早甕城的雛形……
  •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組圖」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今年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確認位於鞏義市河洛鎮的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有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根據過去的考古發現,中原地區給人一種5000多年前社會發展相對沉寂的印象,有過『中原地區文明窪地現象』說法。
  • 「河洛古國」中原文化的起源 華夏領先於世界的文明再次被驗證
    對中國人來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炎黃二帝等說法幾乎人盡皆知,只是商朝之前的文字記錄太少,人們只能從部分遺蹟中尋找那些文明古國的存在證據。這一發現再,次驗證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的輝煌,泱泱華夏領先於世界其他文明兩千年。同樣也驗證了,炎黃二帝,將不再是個傳說,他真真實實的存在於那裡。也表明以雙槐樹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確確是黃河文化之根,堪稱「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 河洛古國再次印證洛陽歷史文明祖源地位
    命名為河洛古國,那自然是和洛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由於幾十年前鞏義在行政區劃上劃分給了省城鄭州,因此各大新聞的標題基本說的是都是提高了鄭州的歷史文明地位,這樣的說法也確實讓不少洛陽網友有點小小的不爽。那麼究竟河洛古國的發現與洛陽有著怎樣的關係?對於洛陽的歷史文化又用什麼樣的意義?一起來了解下具體情況吧!
  • 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陽,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
    但說實話,河南作為我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我雖去過幾次,卻都未曾真正感受過它的歷史文化之魅力,儘管山河之壯麗讓我嘆為觀止。但來到開封、來到洛陽,若錯過古都之文化,可真是一件憾事。今天看新聞,河南鞏義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考古專家認為這可能是黃帝時代都邑。
  • 中華文明的根基-河洛文化何時能完整重現?
    中國的早期歷史文化,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著中原為中心展開,毫不誇張的說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基石。近期在河南鞏義發現的雙槐樹遺址-河洛古國,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又添力證。遺憾的是由於近代行政區域的劃分,造成河洛文化的整體性嚴重破壞。
  • 探尋河洛古國:黃帝的都城找到了?
    中華文明是如何起源的?2019年8月27日無人機拍攝的雙槐樹遺址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雙槐樹遺址的重要考古發現實證了河洛地區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
  • 河南發掘距今5300年「河洛古城」,為中華文明五千年提供關鍵證據
    實際上,關於「黃帝之城」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因為黃帝之城事關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的胚胎。我們一直都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但一直缺乏有效的證據。文明的標誌是國家的建立,國家的標誌是城市誕生。問題是,作為中華文明起源黃金階段的仰韶文化卻一直缺乏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文化中心都邑,也就是我們說的城市。
  • 「河洛古國」和黃帝到底什麼關係?首席科學家為您揭秘
    有專家學者稱之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中華文明的源頭」,並命名為「河洛古國」。總臺央視記者專訪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為您解答5300年前的「河洛古國」之謎。我們在河洛鎮發現這個遺址,至少從地點上講,從文獻記載的「河出圖,洛出書」的歷史背景來講,稱它為「河洛古國」沒問題。
  • 「河洛古國」為何被專家稱為「黃河文化之根」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擁有杜甫故裡、北宋皇陵等「家底」的河南鞏義,又新增一處引以為傲的文化地標——「河洛古國」。2020年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確認位於鞏義市河洛鎮的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有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 河南考古最新發現: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國」遺址浮出水面!
    昨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
  • 「河洛古國」可能是黃帝都邑?
    揭開五千年前「河洛古國」神秘面紗大家都知道中原在古代長期是中華文明的中心,但它到底是什麼時候形成中心的?卻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最近雙槐樹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就給出了答案。5月7日,鄭州市考古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重大考古成果:考古實證了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後古國時代的一處都邑性遺址,表明了河洛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這一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實證了以該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中華文化之根。因其位於鞏義河洛鎮的黃河與洛河交匯流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