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半狄《驢之芭蕾》回國,又唱又跳

2020-12-07 新京報

CHAO藝術中心有很多年輕人首次看到如此特別的跨界表演。 王賀 攝

6月剛剛在瑞士完成行為藝術作品首演的藝術家趙半狄,這次實現了諾言,「回家」複製自己的最新作品。日前,在三裡屯CHAO藝術中心,作為「夜間博物館」活動的首位開館嘉賓,趙半狄的《驢之芭蕾》第一次在國內亮相。與瑞士演出僅僅五分鐘不同,這次作品無論在時長還是形式上有了更多深層次的表現。UCCA館長田霏宇、美國前波畫廊茅為清、趙半狄的藝術合作夥伴品堯等一起出席活動。

瑞士演完國內展館獵奇

趙半狄的新作《驢之芭蕾》之所以第一次亮相選擇在了瑞士,與瑞士前駐華大使烏裡·希克不無關係,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最大藏家,希克每年都在巴塞爾藝術展期間大宴賓朋,很多亞洲藏家不遠萬裡來到瑞士位於蘇爾西的私人島嶼「社交」,今年希克希望宴會之外加入一些新元素,比如一場藝術展示,他為此找到了趙半狄,這就是《驢之芭蕾》誕生的雛形。趙半狄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曾表示,就像藝術史上一些藝術家和贊助人的種種故事佳話一樣,希克支持很多像他一樣的藝術家。能為希克設計一場與眾不同、把美感和觀念結合的作品,義不容辭。

回憶起幾個月前那次表演,趙半狄印象深刻。當時他牽著一頭驢從古堡外走來,通過拱形大門後,與來賓面對面,面對很多驚奇的眼神,他將驢拴在舞臺中央布置好的木樁上,隨即音樂響起,芭蕾舞者合著旋律登臺,圍繞驢子起舞。在瑞士陽光最愜意的時刻,每個嘉賓都成了這場沉浸式表演的參與者……正是源自那次成功的表演,趙半狄有了回到中國重新做一次《驢之芭蕾》的想法,而口碑的發酵,也讓國內很多展館對這個作品十分感興趣。

潮與原始在三裡屯碰撞

三裡屯CHAO藝術中心負責人李明表示,他從很多在瑞士看過趙半狄《驢之芭蕾》的朋友處聽到不少小道消息後,便有了要將這個作品與CHAO地下一層藝術空間相結合的想法,最終這裡也變成了《驢之芭蕾》國內的第一創作現場,「這是一場獨特且極具戲謔意味的藝術表演」,李明表示,CHAO藝術中心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前衛的地方,只有別具一格的作品才與之相配。活動當晚,在姜文新片《邪不壓正》中飾演彭于晏「洋爸爸」的演員安迪受邀成為主持人,一口京片子介紹趙半狄時格外有趣。

趙半狄此次回國重演《驢之芭蕾》,在原有基礎上,又將男女高音、女中音等加入其中,在芭蕾之外,讓更多的高雅藝術形式與舞臺上驢相映成趣。當晚,來到三裡屯的很多「潮人」看完這個作品後,紛紛表示,在城市最繁華的一角,有頭驢出現已經很意外,而兩種完全不搭界的元素混雜在一起,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荒誕、農耕和原始的美與摩登,無法用很完整的概念表述,趙半狄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說,對於這個作品,他不想講太多,觀眾的感受才是主體。

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世聰

相關焦點

  • 趙半狄向尤倫斯捐獻「一頭戴領帶的驢」
    值得一提的是,趙半狄特別強調男士必須系領帶才可入場,使這個派對還沒開始,便具有了神秘色彩。,在漫長創作生涯的不同歷史性時刻,趙半狄均令人信服地探討藝術如何與社會現實產生聯繫,激發全新的思考,留下獨特的痕跡。
  • 國際博物館日,趙半狄向尤倫斯捐獻了「一頭戴領帶的驢」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派對」,這場派對的主角是近來一直熱衷這一行為藝術的趙半狄。作為畫作天價的藝術家,他這幾年將藝術的觸角伸入廣告、表演、時尚、慈善,電影多個領域,讓他聲名鵲起的同時,也承受著更多隨之而來的質疑。
  • 趙半狄798辦藝術派對,送給收藏家一隻活鴨子
    在現場燈光的照射下,一頭打著領帶的驢出現在活動現場的牆壁上,而在當代藝術界很多人都知道,這是趙半狄「拋棄」熊貓之後的新玩伴。活動現場視頻在首先舉行的交接儀式上:藝術家趙半狄與藝術品收藏家馬躍,互相交換禮物。
  • 當代藝術家趙半狄:作別「熊貓」後新的藝術敘事
    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趙半狄回顧展上野餐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 高凱)90年代末以來,趙半狄因與「熊貓」相關的一系列藝術活動為大眾所知,成為充滿爭議但也足夠吸睛的當代藝術家;而在此之前,畢業於中央美院的趙半狄是中國古典油畫頗受期許的年輕畫家,被公認為「在世的天才」——而今,告別喧囂的「熊貓」,重拾畫筆,趙半狄在16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 趙半狄「小窩」落座上海,復旦等大學女生做客「諾亞方舟」
    11月14日,著名藝術家趙半狄,邀請了十位來自復旦、上戲、上音等上海各大高校的女生們來到上海昊美術館現場,做客他的新作「小窩」—— 後疫情時代的諾亞方舟。「小窩」是趙半狄又一次全新的行為藝術。在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的當下,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領軍人物,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以藝術之名為人們找到出口,這也是作品「趙半狄的小窩」的由來。在首展當日,趙半狄邀請了在上海的大學女生們參與了作品的亮相,他和女學生們在布滿竹葉的展廳中席地而坐,談天,跳舞,唱歌,過生日。
  • 中國藝術家趙半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野餐》紐約開幕
    紐約,中國藝術家趙半狄舉行《古根海姆美術館的野餐》!  2017年10月初,趙半狄在參加「世界劇場」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開幕式後回北京的飛機上,構思了在此館舉辦野餐行為藝術的想法,並於2017年此展覽結束之際終獲美術館的批准。得到通知後,他和好友品堯即於2018年1月2日飛往紐約。
  • 中國藝術家趙半狄在紐約舉辦《古根海姆美術館的野餐》
    2017年10月初,趙半狄在參加「世界劇場」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開幕式後回北京的飛機上,構思了在此館舉辦野餐行為藝術的想法,並於2017年此展覽結束之際終獲美術館的批准。得到通知後,他和好友品堯即於2018年1月2日飛往紐約。
  • 趙半狄紐約展《古根海姆美術館的野餐》
    原標題:趙半狄紐約展《古根海姆美術館的野餐》   繼在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大型個展之後,藝術家趙半狄又將自己的最新藝術作品帶到了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野餐》日前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亮相。
  • 趙半狄:時尚媒體崇洋媚外 設計界對我敬而遠之
    第1頁:趙半狄:中國的時尚媒體對中國設計師沒有尊重,中國設計界對我敬而遠之 >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搜狐文化客廳,今天請來的嘉賓很特別,他就是熊貓人趙半狄,請您跟大家打個招呼。
  • 《大腳丫跳芭蕾》讀後感匯總(一)
    2、《大腳丫跳芭蕾》這個故事讀完後有種輕鬆愉悅的快感。貝琳達本不是一個漂亮女孩,但她卻有著對夢想的堅持與執著,即使生活帶給她不斷地考驗和坎坷,但她卻始終沒有放棄。在逆境中能夠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對夢想的執著。這也給了我們一定的警示,人無完人,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展現自己的最好的一面。看著她那曼妙的舞姿,綻放著閃耀的光彩,其實她舞動的是自己的人生。
  • 芭蕾演員夏天為什麼不敢穿涼鞋?舞蹈家辛麗麗解密芭蕾之辛
    辛麗麗是《白毛女》第二代演員,她至今還記得,1970年代劇組去法國、加拿大演出,很多國外演員都不會跳這部中國舞劇,但都覺得很好看。1989年,《白毛女》恢復演出,又去了加拿大、澳大利亞,「一個中國姑娘,上半場頭髮是黑的,到了下半場變白了,外國人都很感慨。年紀不大,頭髮白了,其實是中國人的一種頑強鬥志吧。」
  • 趙半狄:藝術和人生都需要一場「胡鬧」
    新京報記者 秦斌 攝「熊貓飛走了」,趙半狄以這樣輕快的解釋,為自己藝術生涯中濃烈的「熊貓時代」畫上了句號。1988年從中央美院油畫系畢業,趙半狄將自己25年來的藝術生涯劃成了古典時代和熊貓時代。直到今天,趙半狄放棄繪畫的決定依然讓很多人倍感遺憾。他的跨界藝術挑戰了時代與大眾之間的關係,卻一直是褒貶不一。趙半狄當初為何放棄繪畫選擇了其熊貓時代?
  • 趙半狄 藝術家?投機分子?
    趙半狄稱,這座孤老院將成為中國孩子愛心和想像力的完美體現。本報記者 喬雪陽 河南鄭州攝影報導昨日下午3點,趙半狄在「熊貓孤老院」活動結束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這位在眾人眼中一向以熊貓為噱頭的藝術家,究竟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這份執著,又如何評價自己的這種藝術呢?
  • 鳳凰藝術 | 趙半狄的小窩:在審美中選擇逃離現實的維度
    前瑞士駐華大使烏利·希克(Uli Sigg)參觀趙半狄的小窩 圖片來源:趙半狄在海外居住的趙半狄在6月底回國後,在上海接受了近幾年,趙半狄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成都郊外的山泉鎮等空間裡舉辦各式各樣的派對,讓他享有「派對之王」的聲譽。而這個「小窩」中的派對也自有其奢侈的一面:它的存在讓人們在此聚集並分享了彼此有限的時間。
  • 趙半狄在展廳搭建了一所「小窩」,昊美術館呈現「雙展」
    在他看來,「鑰匙連接著各個時代的關鍵詞:安全,空間,希望,權力,金錢……它重得就像懸在城市空氣中的銀灰色的雨水,輕得就如達摩克利斯之劍」。另一邊,何採柔的作品《等它飄到我面前, 我會想起》是以三間白色的空間重複展示出一種焦慮——等待。
  • 「派對之王」趙半狄要捐給尤倫斯一件奇異之作
    提起趙半狄,你會想到什麼?著名藝術家、中國先鋒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當代藝術市場上身價最高的藝術家之一。2007年,趙半狄將熊貓符號裁剪為各式服裝,演繹了中國社會乞丐、民工、網紅、法官、白領、三陪等中國社會各階層鮮活角色,他通過熊貓這個符號介入了社會,觀眾也得以通過這個符號進入到他的藝術作品之中。
  • 「繪畫天才」趙半狄:遠離時髦的當代藝術
    野餐,被趙半狄稱為新的開始,然而這個開始卻不像外界所猜測的那麼有儀式感。2017年10月,趙半狄以1992年創作的油畫《小張》參展古根海姆美術館中國藝術家群展「世界劇場」展覽,在從紐約回北京的飛機上,他湧現了在美術館舉辦野餐行為藝術的想法。    「世界劇場」結束前的閉館日,趙半狄邀請朋友以及在前一天遇到的四位看展觀眾,在古根海姆美術館圓廳進行了一場野餐。
  • 趙半狄:他和熊貓形影不離)(圖)
    徐佳和趙半狄 繪圖 李媛  許多有幸看過「熊貓人」趙半狄1999年之前作品的人都評價:「畫得絕不比劉小東差。」歸國後,趙半狄的《熊貓時裝秀》近日又在上海香格納畫廊部分演出,他並不厭惡媒體鋪天蓋地的罵聲,他要強調的是「我一直在改變,但做的作品所有的人都能看懂。」  趙半狄出沒於公開場合時通常與那隻絨布玩具熊貓形影不離,10年來不離不棄,時不時站在熊貓的角度用熊貓的語言和人對話,私底下他卻是個真實得不喜歡「裝」的人。
  • 藝術家趙半狄的熊貓時裝品牌被封殺
    >趙半狄的熊貓時裝秀  新浪收藏訊 12月17日,藝術家趙半狄發了這樣一條微博:「因巴黎時裝秀,我的品牌今天被高院封殺  「一個具有國際衝擊力的時裝品牌夭折了」  為了解此事更多的細節,新浪收藏電話連線了趙半狄,他介紹說,他要申請註冊的品牌叫「半狄熊貓(BandiPanda)」,但在工商局申請商標的時候未予註冊,他們的理由是:因為2009年趙半狄巴黎時裝秀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爭議,相關公眾會容易將申請商標與該時裝秀相聯繫,從而使該時裝秀可能產生的消極、負面影響擴散至申請商標標誌本身
  • 從熊貓到派對,趙半狄的三十年
    資料圖片    南都訊 記者黃茜 實習生薛秦騫 發自北京 幾天前,藝術家趙半狄工作室,一張3米×4米的大畫從後窗「破牆而出」。這張剛剛完成的新作《中國Party》,將亮相於8月5日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啟幕的趙半狄個展。    告別「熊貓」之後,「Party」(派對)成了趙半狄藝術的關鍵詞。「現實就是一個大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