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西安4月12日電(李志強、實習生米彩虹)4月11日-12日,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召開。經過專家評審和投票,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成功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位於陝西省鳳翔縣城西北的柳林鎮血池村,東南距秦雍城大遺址12公裡。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寶雞市考古研究所於 2016年起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結合曆經數年對此處總面積達470萬平方米大型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共確認相關遺蹟單位3200餘處。發掘出土各類文物年代跨越東周至秦漢。該遺址為首次發現的由壇、壝、場、道路、建築、祭祀坑等各類遺蹟組合而成的「畤」文化遺存。在發掘出土的器物中,主要有陶質建築材料和幾何回形紋方磚,玉器,青銅車馬器以及兵器等。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儘管如《史記》、《漢書》等文獻多有記述,但作為功能結構趨於完整的「畤」文化遺存卻屬首次發現。血池遺址不僅是正史記載之佐證,填充了整個秦都雍城遺址唯缺郊外畤祭遺存的空白,也成為自東周諸侯國到秦漢大一統國家祭祀最重要的物質重現。
據了解,陝西省本次參與終評的另一處考古發現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進行西安漢唐昆明池水系考古項目。昆明池是漢武帝在上林苑中開挖的大型池沼,延續到唐代,宋時逐漸淪為農田。2012至2016年度,考古隊對漢唐昆明池區域進行了考古勘探與試掘。本階段的考古工作第一次從考古學上確定了與文獻記載基本相符的昆明池池岸及進出水系統、第一次從考古學上確定了攸關漢唐都城糧食安全與社會穩定的漕渠渠首及部分渠線,二者共同構成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漢唐水利工程考古,清晰的揭示出漢唐最強盛時代水利工程、中國古代都城附近最大人工水體的宏偉面貌。同時,第一次從考古學上確定周鎬京的東界、南界,為八十年來周代都城考古的突破性成果;第一次從考古學上確定了滈水的位置和走向,確定其為周代大型人工溝渠,是周人理水、周代水利工程的重大發現。此外,在昆明池東發現的大型遺址,是六十年來陝西省內第一個聚落範圍明確的客省莊二期至商代早期文化遺址,是客省莊二期文化、陝西夏時期、商時期文化研究的突破性成果。
附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按照時代早晚排序)
1、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
2、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
3、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
4、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址
5、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
6、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
7、浙江慈谿上林湖後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窯址
8、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
9、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
10、湖南桂陽桐木嶺礦冶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