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與一生都在求死的太宰治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網上曾流傳過一陣子日本文人的段子,關於太宰治的段子是這樣寫的:太宰治是芥川龍之介的腦殘粉,他後來還被公開了當年寫滿芥川龍之介名字的黑歷史筆記本,腦粉到拼命都想拿下芥川賞,卻被評審川端康成表示:「太宰治作為人類有很大缺陷。」太宰治一怒之下寫了恐嚇信給川端:「養小鳥、唱歌和跳舞就比較高尚嗎?我捅死你!」

雖然不乏臆測,但這個小故事的確談到了三位日本文壇頂尖作家的寫作風格與性格特點:以《羅生門》等作品成為文壇巨擘的芥川龍之介;喜歡寫物哀、以充滿意蘊的風物與人寫生命的悲涼的新感覺派作家川端康成,以及留下無數名言如「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等等,因為自殺的次數太多,幾乎都把自殺這事「盤」出光澤的、頹喪了一生的太宰治。

太宰治被喻為「昭和文學不滅的金字塔」,他的作品在其謝世70多年後仍保持著熱度,太宰治代表作《人間失格》每年在日本可以賣出10萬餘部。最近,西西弗書店聯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新版本的《人間失格》,該版《人間失格》收錄了太宰治中後期最具代表的中短篇小說,包含3個最具代表的中篇《人間失格》《斜陽》《潘多拉之匣》,四個最具聲明的短篇《櫻桃》《維庸之妻》《快跑,梅洛斯!》《女生徒》,1個日文版未完之作《GOOD BYE》。

該版為日本文學翻譯家竺家榮翻譯,代序《我要向山舉目》對太宰治進行了解讀,旅日作家毛丹青也加入寫新版序。在編排方面,新版《人間失格》梳理了太宰治的生平和創作分期,通過時間軸的形式在內頁中表現,以倒敘的形式,從1948年創作的《人間失格》追溯到1939年獲得川端康成等人高度評價的《女生徒》。全書分為四個篇章,分別表現1948年太宰治的失格自殺;1947年愛情抗爭;1946年的青春希望;1940-1939年的生命嚮往。

1、

太宰治一生都在求死。

1929年,他服用安眠藥首次自殺未遂;1930年,太宰治結識了銀座酒吧女田部阿茲彌,二人投海自殺,田部身死,太宰治因服用的藥物未達到致死的劑量而自殺未遂;1935年,太宰治去往鎌倉山上吊自殺,繩子斷裂;1937年,太宰治與沒有正式結婚的妻子小山初代去谷山溫泉殉情,方式仍是採取服安眠藥投水,雙雙被救活;1939年,太宰治給妻子留下一封道歉式的遺書,與讀者山崎富榮在雨中沿著玉川上水走了200米左右跳河自殺,終於給自己的人生畫上句號。

很多學者分析太宰治自殺的心理時認為,他的選擇或許和「童年創傷」有關係,太宰治出生於青森縣北津輕郡的貴族家庭,母親體弱多病,排行第十的太宰治未獲得多少父親的蔭蔽,且自幼由姑母和保姆照顧。這種與家庭的疏離感所造成的敏感和脆弱或許要為他之後的人生選擇負一部分責任,但是絕不是全部的緣由。

如《菊與刀》的《洗清名聲》一章中寫到的:「日本人很容易因為失敗、受辱和被排斥而受傷,這使他們動不動就折磨自己。日本的小說一遍又一遍地描寫的是:有教養的日本人一會兒憂鬱得要死,一會兒又憤怒得要命,常常為此而迷失自己。故事的主人公厭煩一切——厭煩生活圈子,厭煩家庭,厭煩城市,厭煩國家。但是,這厭煩並不是由於理想可望不可即,也不是源於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對立。他們的厭煩是一種特殊的厭倦,是一個太容易受傷的民族的病態表現。」

在《菊與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的看來,日本人厭世情緒的爆發就像是一團有毒氣體的飄散,「分析環境或主人公的生涯,以釐清那團陰雲,是沒必要的。它說來就來,說去就去。人們很容易受到它的攻擊。在日本人看來,他們的陰鬱沒有任何明確的由頭。他們可能會抓住某個事件,作為由頭;但是,這一事件往往留給人一種古怪的印象,即,它不過是一種象徵而已。」

這種獨特的「恥感文化」和被內化為一種毫無緣由、幾乎是純粹的感傷和厭世情緒讓自殺變得非常容易。理解這一點,是閱讀太宰治,乃至所有以自縊、投河、服藥、剖腹等方式選擇自殺的作家,如北村透谷、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有島武郎的作品的一個基本的前提。當放棄掉我們帶著自己民族文化成見或者一種預設的道德立場去判斷日本作家的自殺,並放棄掉我們被培養的那一套審視一個日本作家的出生、家庭、彼時的社會背景等等以為他的自殺尋找任何可作為動機的蛛絲馬跡,他們的選擇才更顯示出其本質性的意義、甚至顯示出某種近乎純粹的美感。

在太宰治的許多作品中,他的個人印記都非常明晰,如最具代表性的《人間失格》中的主人公大庭葉藏,與太宰治的一生就極其相似:二者都體弱多病,患有肺病,一度需要休學靜養;二人都內心陰暗、認為一切都了無生趣卻要努力扮演一個活潑有趣的人;二人都曾愛上有夫之婦並投河自殺,並以自殺輔助罪被捕,以及被送到精神病院、妻子出軌,多次自殺失敗等等。這種相似性讓《人間失格》幾乎成為太宰治的一份自傳,這也是這個作品被頻繁提及的原因。

2、

如果把《人間失格》看作是太宰治將自己一生的經歷與選擇的和盤託出,我們會發現這就是中國古話說的:「天命不由,惟人所召」。即便再不被家庭接受和理解,憑藉著聰明和近乎機敏的偽裝自己的本領,大庭葉藏也是可以過一種很體面的生活的。而他一生的全部努力就是一手毀壞自己的人生:揮霍無度,結識妓女和狐朋狗友,夜夜爛醉如泥。

而把他的自殺歸咎於具體的原因,如家庭原因或妻子出軌,則似乎是捨本逐末,這樣反而會讓太宰治一次次的「犧牲」落入庸俗化的圈套,這些情節性的內容在太宰治的小說中其實更像是他搭的舞臺,而濃墨重彩上演的卻是他囈語一般的對自我的厭棄和對一切的懷疑。

如他寫的:「不合法的事物,反倒帶給我小小的樂趣。不,應該說讓我心曠神怡。世上稱之為合法的事物反倒更為可怕,那複雜的構造更是不可理喻。」「我對何為人的營生全然不了解,我為自身和世間人們的幸福觀念不一致深感不安……我甚至認定自己背負著十個痛苦。」

太宰治也在書中清晰地寫道「在那一瞬間,我未來的墮落之路因此而決定了」,那個瞬間就是他看到梵谷的自畫像的瞬間,太宰治借大庭葉藏的口吻寫:「越是懼怕別人的人,反而越是更加渴望親眼看到可怕的妖怪;越是神經質的、膽怯的人,越是企盼暴風雨來得更加猛烈。啊,這樣一群畫家受到了人類這種妖怪的傷害和恐嚇,最終相信了幻影,他們並沒有使用滑稽的畫法來遮遮掩掩,而是盡力將自己所看到的如實再現出來。」《人間失格》中有許多太宰治對於自己的認定,如「見不得陽光的人」「罪犯意識」,他在每一個時刻,在讀書時、在人群中、在女人「絮絮叨叨地說起自己的身世」時,太宰治只感覺到「好寂寞」。

雖然絕大多數的讀者都不曾有過太宰治那種精神上無法適應一切、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世界的敵意和生而為人的困頓和悲涼處境,但《人間失格》仍寫出了某種普遍意義:生活永遠像小小的齧齒動物啃噬著我們的尊嚴,我們是如此不堪一擊。

3、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之外最出名的作品還有《斜陽》與《維庸之妻》以及為他賦予浪漫色彩的《櫻桃》。後二者的主線仍就是文人的酗酒、濫情、毀滅自己的生活,女人艱難地操持起生活,但是因為篇幅短、意象明晰、象徵性強烈而顯得更緊湊可讀。

在新版《人間失格》的線下分享會中,史航說:「《櫻桃》寫夫婦倆吵架,太宰治寫人都是無意義的軀體,生產著垃圾和汙垢的感覺。丈夫不願意在家待了,卷著本書,到了酒館裡面點了一大盤櫻桃,他吃櫻桃想起來我沒怎麼給家裡買過櫻桃,家裡的孩子也沒怎麼吃過櫻桃。一個人吃著告訴自己一件事:大人比孩子重要。這裡面有焦慮產生的各種情緒,由情緒最後產生的是一縷遷就,遷就產生歪理。好像一杯酒打翻了,滴在地上,好像很無序,但被辜負。」

《菊與刀》中曾寫日本人抱有「對自己的名聲的情義」為了保護這種尊嚴感,他們常偏執到選擇最極端的手段去維護,不同於中國人的「誰要是和污衊自己的人斤斤計較,誰才是沒有器量的小人」,日本人面對可能給自己的性格造成汙點的事情,則常常是以極度的忍耐克制甚至以死來明志。在太宰治的小說中有一種明顯的拉扯,現實中的太宰治是如此敏感和珍視自己的尊嚴,如三島由紀夫在文章《太陽與鐵》中寫道:

我當著太宰治的面這樣說道:「我不喜歡太宰先生的文學作品。」

這瞬間,太宰忽地凝視著我,微微地動了動身子,那種表情仿佛別人捅了一下子似的,但又立即稍稍傾斜向龜井那邊,自言自語般地說:

「你儘管這樣說,可你還是來了,所以還是喜歡的呀。對不對,還是喜歡的呀!」這樣,我的有關太宰的記憶突然中斷了。這與我很不好意思地就此匆匆告辭也有關吧。不過,太宰的臉從那戰後的黑暗深處突然呈現在我的眼前,爾後又完全消失了。

太宰治的反應非常凸顯他的個人風格,如《人間失格》的大庭葉藏一般,太宰治完全沒有招架任何質疑,乃至任何人生中難以避免的尷尬處境的能力,他的神經纖弱得像一縷遊絲。而正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在小說中寫了一大批不爭氣到極點的男人:賣掉妻子的腰帶買酒、討好有夫之婦來騙錢、拿著家裡最後一點錢闊綽地點了一盤櫻桃……看到這些人物時幾乎能想到太宰治在撕破臉皮一般寫下這些自我放逐的人物後又在黑暗深處瑟瑟發抖的樣子。

而《斜陽》是少有的,稍微有些體面和餘裕的故事。雖然在黑粉三島由紀夫的描述裡《斜陽》的發表和有關《斜陽》的一次小規模聚會「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確實令人感動的、哀婉動人的,領域方面,大夥又充滿了自己是代表著時代病的自負,隱約灰暗的、抒情的…….也就是說,確實是太宰式的情調」。

《斜陽》裡反覆出現的象徵著死亡的蛇,母女兩個人相依為命是一年四季默默觀察著窗外的花、鳥與月色,太宰治的大多數作品由於強烈地指向內心,其實是並沒有必要去細究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的,而《斜陽》可能有其例外性,《斜陽》故事的發生和整個的情感氛圍都與戰後荒蕪的環境裡貴族的衰退和沒落相關。如果之前的作品是太宰治作為個人的怨艾,《斜陽》中沒落的卻是整個貴族人群,也因其對於時代情緒的貼合與作為小說極為精巧的情韻的建構而受到歡迎。

相關焦點

  •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人間失格的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先生評價:「我討厭此人那鄉巴佬的洋趣味,跟女人玩情死的小說家,風貌必須長得更為嚴肅一點。」以及更直接的「我不喜歡太宰治。」其實這種文化一直都存在,一直在循環,最有代表性的二戰後的日本,整個國家都沉浸在一種失敗所帶來的巨大悲傷裡,國民的情緒極其消極,由太宰治,坂口安吾為代表的無賴派在這一時期格外受歡迎,誕生了非常的優秀的作品。1948年太宰治發表的《人間失格》便是無賴派的扛鼎之作。
  •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感到抱歉
    說起人間失格這四字,大家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由太宰治在接近70年前所創作的長篇小說。在小說開首,就以一句「一直以來,我過著羞恥的生活」作為開頭,撼動著無數讀者的心房。《人間失格》這部小說,就像是作者太宰治的自傳一樣,描繪他一生經歷的苦難,也帶出了二戰後人文價值崩潰和日本人心靈的空虛。
  • 人間失格:太宰治與存在主義
    在《被嫌棄松子的一生》中字幕組將這句話翻譯,以「生而為人,對不起」、「生而在世,我很抱歉」、「活著,真對不起。」等幾個版本為大眾所熟知,並被想當然的認為是出自他的名作《人間失格》。《被嫌棄松子的一生》太宰治對生而為人的愧疚、失望帶有一種被 強加 的宿命感,幾年前第一次讀《人間失格》時最深刻的是下面這段話,太宰治所憂患的人間失格就是「人之不能為人」,是personal和person(也就是他說的「人的複數」)的衝突:所謂「世人」,到底是什麼?
  • 《人間失格》太宰治:孤獨是一種罪,我只有窮盡一生滿足他人期望
    ——《人間失格》太宰治《人間失格》這本書一直是佔據各大圖書網站暢銷榜前十的書籍。《人間失格》又叫《喪失為人的資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絕筆小說,曾一度作為禁書禁止銷售。後來隨著「喪文化」的流行,成為了現象級的暢銷書。
  • 《人間失格》:太宰治「人生六篇」首次集結
    太宰治「人生六篇」首次集結,區別於市場版本    本版《人間失格》嚴格選錄了太宰治根據自己短暫一生的經歷而寫作的6部小說。這是中文版《人間失格》首次將這些篇目集結在一本書中出版。要想真正看懂太宰治的內心,了解他一次次選擇死亡的原因,一定要看全這6部作品:太宰治的人生自敘《人間失格》、太宰治對一生難忘的罪惡的回憶《小丑之花》、太宰治對世間絕望的告白《狂言之神》、太宰治寄給自己的信《虛構之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名句的原出處《二十世紀旗手》、太宰治的文學遺言《櫻桃》    《人間失格》最美手繪封面,隨書附贈紀念書籤
  • 活著是為了赴死,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說:「生而為人,對不起」
    這是太宰治在《人間失格》的開頭所寫的。《人間失格》是日本國民大作家太宰治的作品,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一個作家,被人記住的卻是一生的自殺事跡活著是為了赴死《人間失格》的主角——葉藏與作者本人一樣,從小體弱多病,懦弱敏感,內心充滿了對人的恐懼。
  • 《人間失格》太宰治的遺作,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太宰治推薦太宰治的這本《人間失格》之間,先為大家普及一些知識。其實你看完整本書會發現,沒有「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經典的話,原話出自太宰治好友寺內壽太郎,只是被太宰治引用於《二十世紀騎手》副標題而已。
  • 人間失格,我所理解的太宰治
    我在日本京都的書店看到了很多熟悉的作品,唯獨當我看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的時候,我停下了腳步,雙手忍不住將它小心翼翼的取下捧在手裡,結帳的時候,店員仔細的給我包了書,又問了一遍是否需要再包一下,我受寵若驚連連說不用了,已經包的很好了。
  • 太宰治與他的《人間失格》
    在《人間失格》的開頭寫道:「我這一生,儘是可恥之事。」在《斜陽》中,直治的遺書中說:「以往活過來,已是竭盡全力了。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這是太宰治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
  • 太宰治《人間失格》簡析
    ——太宰治近年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一度火熱,而讀者閱讀本書也會被其中撲面而來的頹廢、墮落所感染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享年38歲,留下了《人間失格》等作品。太宰治多次自殺未遂,一生被疾病和內心的痛苦所折磨,《人間失格》《Godbye》是其38歲時投水自盡前寫的最後的文字
  • 與其念其生,不如念其死——透過《人間失格》來看太宰治的一生
    但凡《人間失格》讀不下去的,或者讀過之後,只看到了無病呻吟式的消極與頹廢,那一定是對這部作品的背後了解太少,尤其是作者太宰治的生活經歷。太宰治只是作者的筆名,其原名津島修治,1909年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家族人口眾多,上面有5個哥哥,4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後來因病去世)。
  • 【名著選讀】太宰治《人間失格》
    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表該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著名小說家太宰治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作品,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
  • 讀書推薦:《人間失格》太宰治被自己嫌棄的一生
    讀書推薦:《人間失格》太宰治被自己嫌棄的一生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來給大家一本詼諧真實的小說《人間失格》。如果不太了解日本作家的讀者可能對這本書不是很熟悉,本書是日本知名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也是一本自傳體的小說,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太宰治,日本無賴派大師,在日本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並列為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宰治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思想消沉、幻滅,不滿現實的人生,幾度自殺未果。
  • 小慄旬主演電影版《人間失格》 太宰治人間失格十句經典語錄
    小慄旬將出演電影版《人間失格》,在其中飾演太宰治這一角色。 近期,日媒報導,小慄旬將出演電影版《人間失格》,在其中飾演太宰治這一角色。影片主要講述太宰治是如初創作出《人間失格》這本書的。據了解,為了能更好的扮演太宰治這一角色,小慄旬正在瘋狂減重,以突顯太宰治的頹,廢,喪。
  • 太宰治《人間失格》:「無賴派」文學的絕響
    「無論身逢亂世還是太平年間,最大的兵荒馬亂到底都是幻滅。」不自殺、不發瘋、不絕望,繼續與生活作鬥爭,未免太痛苦;如果能當個利己主義者,自以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從未懷疑過自己,那倒也輕鬆了——但這二者太宰治和《人間失格》的主人公大庭葉藏都做不到。
  • 小慄旬人間失格什麼時候上映?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自殺原因
    小慄旬主演人間失格近日有消息稱小慄旬將主演電影《人間失格》,該電影由太宰治的同名小說改編,其實《人間失格》這部小說已經被多次翻拍,不過此次小慄旬主演還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小慄旬算是日本男星中十分受中國粉絲歡迎的一位了,而《人間失格》原作是太宰治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以他的生活為基礎創作的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一位作家「充滿了可恥的一生」,極致的頹廢與幻滅。
  • 動漫寶藏男孩安利:人間失格——太宰治
    在一開始這個動漫並不被人們深知,但是在他耳熟能詳的眾多作品中,《人間失格》的高評分脫穎而出,又加上眾多親友的口傳與推薦,對「小說燈籠」抱有諸如「不為人知的浪漫與詼諧」,「無盡深淵前最後的寧靜」,「時代洪流中少有的感性與渴望」一類的妄想云云,也僅僅是因為無聊,甚至於無知,斷然稱不上是研究,抱著試探 ,消磨時光的心理,我翻開了這本書。
  • 太宰治是如何《人間失格》的?
    #「出生在這個世界,我很抱歉」,「富士和月見草很相配」,「不要絕望,再次告辭」,「只有人才有的東西那就是——秘密」,這些句子有些耳熟呢,這些都是作家太宰治作品中的句子。太宰治的作品《人間失格》至今仍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有魅力的話語吧!歷史是奔流不息的大河,其中閃耀的一滴被稱為秘話。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為何一生都在尋死?
    今日好書推薦:《人間失格》#豆瓣評分:8.3知乎評分:8.7《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這部遺作,也因此在太宰的作品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認為是作家一生遭遇與心路歷程的映射。史鐵生曾說過:「寫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這話用在太宰治身上可謂恰如其分,縱觀他的各部作品中那諸多角色,不啻為他自己的無數分身。
  • 日本無賴派大師《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
    這是太宰治《人間失格》中的一段話。太宰治,戰後日本文學新興流派無賴派的代表作家,二戰結束到自殺辭世,短短三年時間裡,他創作了《惜別》《斜陽》《人間失格》等作品。1948年6月13日深夜,太宰治與他的粉絲女讀者尤其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享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