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書法都是文人雅士所把玩的東西,而這些文人們大都是在官場上的,也可以說,古代遺留下來的書法作品,基本上都是官員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沒有文化,也不可能是官員,如果不是官員,也不可能流傳下來。當代書法也是一樣,前幾年很多網友都建議取消書協,實際上這只是一廂情願的事情,如果書協取消了,那些寫字的人怎麼能「流傳」他們的作品?
還有一個,就是名人書法,有人把書法分為兩類,一個是名人書法,另一個是書法名人,這個很有道理。所謂名人書法,就是人家本來是名人,他寫的字就叫名人書法;書法名人,本是先是寫字的,是書法家,他所寫的字就叫書法名人,前提條件是人家的書法就很好。前者是名氣大,後者是作品好。前者的附加值是「名人效應」,後者的附加值是「書法效應」。如果單純考察書法作品的好壞,那肯定是後者優先,但因為名人的名氣很大,他們寫的字的價值就在於名人的名氣上了。
對於「名人書法」和「書法名人」的書法作品來說,他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這肯定是有的。「名人書法」可以說是「通用糧票」,因為是名人,他們的效應範圍更廣,寫字的知道,不寫字的人也知道,因此,名人的書法作品誰都可以去買。而「書法名人」的知悉範圍更小一些,搞書法的人知道,不搞書法的人就不一定或者是不可能知道,從這個角度來講,書法名人的作品價值就要大於名人書法的。
近些年來,文學界的、演藝界的,甚至體育界、教育界、新聞界等等,大凡能提起毛筆的名人紛紛加入到書法的行列中來,諸如莫言、唐國強、趙本山、賈平凹等人都拿起毛筆來寫字,並且他們的市場還非常好,一時間對書法界帶來了嚴重的衝擊,書法名人們為此也是「提心弔膽」,甚至一些書法愛好者為此而憤憤不平,大罵那些名人進入到書法圈子中來攪局,為書法名人們打抱不平。
書法是國粹,誰來寫字本來無可厚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如果喜歡,如果有市場,都可以參與進來。但正因為它是國粹,搞書法是有條件限制的,你要懂得筆法,要知道字形,更要知道它是有法度的文化藝術活動。而一些名人加入進來,他們大都不會按照書法的規則進行,而是一種隨性的書寫,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因此就把書法的本質給破壞了,難怪書法名人都很生氣,也難怪書法愛好者破口大罵「名人書法家」們進來攪局。
作為國粹,哪類人的作品更具有收藏價值?這個也要分為兩種情況來看待。關於名人書法,既然很少具有書法的特質,那也就是說他們的作品只是名人的一個寫字效應,這與古代那些官員書法家的作品是有質的區別,因為古代官員書法家,他們雖然把書法當作是一種「遊戲」,但人家從來沒有放棄過「法度」,因此它們便流傳流傳下來了。
再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名人書法的收藏價值。假如你的祖上有一幅魯迅的書法作品,魯迅是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名氣非常大,你手上的這幅作品能做什麼?誰會要他的字呢?空間非常有限,李白、杜甫都有書法作品留世,他們是名人書法,但畢竟不是書法名人,作品中的法度和含金量太少,所以後世臨摹學習的人是很少的,只能說它是魯迅寫的字。當代一些名人書法的作品也是一樣,想要長期流傳下去成為後世學習臨摹的作品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書法名人的作品就會不一樣了,他們是多年專門學習書法,甚至是以書法為生的,當然這中間要去除那些靠關係成為書法名人的人,這就需要藏家認真鑑定書家的水平了。既然他們的作品具有「法度」,那流傳的可能性就要遠遠大於名人書法了,因為後世學習書法時,書法名人的作品將會成為一個範本了。甚至可以說,名人書法是一時的,書法名人是一世的。這個觀點你贊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