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首屆山西十大公益人物頒獎會在太原舉行,馮黎明、成龍燦、沈菊芳、張彥青、劉建成、田先進、王建強、孟彩媚、楊斌青、薛志鵬十人榮獲「山西最美公益人」稱號。今日開始,山西晚報將逐一講述十位最美公益人常年累月投身公益傾力付出、無私奉獻的動人故事,傾聽他們利他忘我、心懷大愛、為國為民的信念和情懷。在向他們表達深深謝意與敬意的同時,在全社會營造公益氛圍,彰顯公益力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從1996年第一次獻血至今,她堅持無償獻血24年;從1998年開始做志願服務,她堅持了22年;200多張獻血證、累計捐獻全血及血小板238次、累計捐獻全血量1800毫升、機採血小板458個治療單位、志願服務42000多個小時……她是山西省女性無償獻血者中年齡最大、獻血量最多、志願服務時間最長的志願者,她叫沈菊芳。
近日,談起和獻血志願服務結緣,今年64歲的沈菊芳向山西晚報記者娓娓道來。
沈菊芳(右)正在接受山西晚報記者採訪。
A 這些年她騎壞4輛自行車、磨壞30餘雙鞋發放了百萬份無償獻血宣傳資料
每天早晨7點,沈菊芳都會騎著自行車到太原市血液中心做志願服務,十多年如一日。紅色的志願者馬甲、車把上插著一把印有「無償獻血,仁愛永恆」的紅色小旗、車筐裡塞著整齊的獻血宣傳小冊子,這些就是她的出門必備三件套。從并州東街的家到迎澤西大街的太原市血液中心,沈菊芳最少要騎行一個半小時,每當遇到紅綠燈或是停靠在公交車站時,她都會停下來向路人發放獻血資料、介紹獻血知識。
有一次,沈菊芳騎自行車去往太原市血液中心途中,聽見身後一個小姑娘在喊:「阿姨,阿姨!」由於當時車流聲大,她沒有意識到小姑娘叫的是自己。當她繼續往前走的同時,小姑娘用響亮的聲音喊了一聲——「志願者阿姨!」沈菊芳這才意識到,趕緊跳下自行車靠了路邊。
原來,這個小姑娘有意去獻血,但對獻血知識不太了解,看到沈菊芳身穿獻血志願馬甲,就追著她來問。獻血的流程是什麼、需要注意什麼、提前應該做什麼準備,沈菊芳一一進行了解答。臨走前,沈菊芳還細心地加了小姑娘的微信。經過沈菊芳耐心細緻地講解,小姑娘第二天就跑到太原市血液中心,並成為一名固定的獻血志願者。在小姑娘的帶動下,她身邊的好幾個朋友也參與到了無償獻血中。
沈菊芳說,類似這樣的情況,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她騎自行車宣傳的路途中發生。前段時間,一個小夥子在電視上看到沈菊芳無償獻血的事跡後,專門到太原市血液中心找她,交談之後小夥子才下定決心,加入到了獻血者的行列。
據粗略統計,這些年沈菊芳從家往返太原市血液中心的行程達5萬餘公裡,騎壞了4輛自行車,磨壞了30餘雙鞋子,發放了百萬份無償獻血宣傳資料。
沈菊芳(右)為獻血者提供服務。
B 她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並帶動了更多人加入到獻血者隊伍中
按照現行的《太原市獻血條例》,提倡18周歲至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55歲前沒有獻血反應的可以延至60歲。
今年64歲的沈菊芳早已超出最高獻血年齡,但因為對無償獻血事業的熱愛,她選擇了繼續從事志願服務,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並帶動了更多人加入到獻血者隊伍中。
1998年起,全國開始倡導無償獻血,在基層街辦工作的沈菊芳就承擔了在社區招募服務獻血者的工作,從那時起,她就和獻血志願服務打上了交道。直到2008年退休後,沈菊芳正式加入到獻血志願服務的隊伍中,成為太原市血液中心的一名志願服務者,哪裡有需要,她就出現在哪裡。
「沈大姐,麻煩幫我倒杯水!」「哎,馬上就來!」在採訪中,不時有獻血者跟沈菊芳說話,她立刻起身為獻血者提供幫助。沈菊芳麻利地一隻手端著放有8杯葡萄糖水的託盤,一隻手另外平託兩杯,穿梭在水房和採集室之間。遞上水的同時,她總會自然地輕聲提醒對方一些注意事項,拿毯子蓋在獻血者的胳膊上,並且輕柔地給對方活動手指。
長時間的志願服務,讓沈菊芳練就了一項特殊本領。每天,她總是早早來到太原市血液中心二樓的機採服務大廳,結合自己長期的獻血經歷與感受,職業性地掃視著每一位獻血者。她說,只要看一眼獻血者,就能知道他們急需什麼幫助。
「臉上表情自然、從容的人,肯定是常來獻血的;那些左顧右盼、神色有點緊張的,第一次來獻血,首先要幫他們消除顧慮。」沈菊芳頗為專業地說,對第一次獻血的人,她會耐心講解無償獻血的相關知識,幫對方緩解緊張情緒。
遇到第一次獻血擔心疼痛的人,沈菊芳會用大拇指輕掐對方手背一下問:「疼嗎?」「不疼。」「獻血時沒有我掐你這麼疼。」在這種氛圍中,一袋袋血液被採集,之後她會叮囑獻血者什麼時候需要喝水、什麼時候需要吃些點心等。
對於不了解無償獻血的人,沈菊芳會耐心介紹,解決疑問;等獻完血後,她會及時遞上一杯水或者毛巾,她說:「來獻血或者諮詢的人,什麼性格的都有,無論他們獻與不獻,既然來了,就說明他們有一份愛心,我一定會耐心地為他們好好服務。」她用親身經歷和感受現身說法宣傳無償獻血知識,成為太原市無償獻血最具說服力的宣傳「活教材」。
太原市血液中心機採服務科副科長白宇說:「由於血小板採集時間較長,人們很容易出現焦慮和牴觸的心理,為了讓獻血者緩解緊張不舒服的感覺,沈大姐經常用自己的錢買些糖給獻血者,還把她平常獻血的感受、總結出的經驗和別人分享,讓他們能放鬆下來。」
除了每年的大年三十休息一天外,沈菊芳幾乎一整年都不捨得休息,一心撲在血液中心的志願服務和其他各項志願活動中。
太原市血液中心採血室護士馬丹丹說:「看著沈大姐十幾年如一日,每天都來做志願服務,我們特別感動,她這種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
這麼多年的堅持,幾乎把自己的所有時間都用在了志願服務上,到底是什麼在支撐著她?面對山西晚報記者的疑問,沈菊芳笑笑說,「有好多人說我傻,可是當我看到被我幫助的獻血者露出了笑容,當我想到又有一位患者的生命因為我們獻出的血液而得以挽救,我就覺得我的『傻』是值得的,是有價值的,而且我會一直『傻』下去!」
C 「我和所有獻血者獻的血能使生命延續,特別值得驕傲」
「今年多大了?帶身份證沒有?最近有沒有感冒、吃藥?吃早飯了嗎?沒有可以先在那邊吃點早餐,咱們這個餐點是免費的,在旁邊這個房間登記體檢,合格就可以獻血啦……」在太原市血液中心二樓前臺,沈菊芳熱情地和人打著招呼,在人群當中來回穿梭、耐心介紹著。
從事街辦工作前,沈菊芳曾是一名醫護工作者。她說,那時在醫院經常會遇到各種亟需用血的突發狀況,臨床用血的緊張給醫生挽救病人的生命帶來了很大困擾,每每缺血的時候醫護人員總是會心頭一緊,深深地為病人擔憂。
1996年,沈菊芳第一次參與無償獻血,從此便成為一名定期獻血者。從起初的只捐獻全血到後來開始捐獻血小板,如今機採血小板捐獻14天的間隔期一到,只要身體允許她就捐獻一次血小板,就這樣,沈菊芳無償獻血堅持了24年。
「好多人不了解獻血知識,對獻血這個事會害怕甚至誤解,當初家人尤其是母親特別反對我獻血。」沈菊芳說,最初她都是瞞著家人偷偷獻血,獻血證藏在辦公室不敢帶回家。直到2007年的一天,沈菊芳的弟弟帶著孩子來她的辦公室說事情,在一旁玩耍的孩子發現抽屜裡有好幾個紅色的小本,就裝起來帶回家玩,正好被老人看到,一翻竟發現全都是沈菊芳的無償獻血證。
按照老人的傳統想法,「血是養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抽血。」面對母親的質問,沈菊芳耐心解釋,說獻血非但對身體沒壞處,還有不少好處。「好多人都獻血了,不信我推你去獻血屋看看。」見老人還不放心,沈菊芳便帶母親到就近的獻血屋「實地考察」。
老人看到獻血屋裡既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獻血之後身體也沒什麼異樣,仔仔細細問了個遍,這才鬆了口氣。如今,在沈菊芳的帶動影響下,她的哥哥、妹妹、弟弟、弟媳、侄女,家裡好多人加入了無償獻血的隊伍。除此之外,她還經常穿上紅馬甲,走上街頭,深入社區、企業、機關、院校,宣傳無償獻血知識。
200多張獻血證、六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首批「全國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全國造血幹細胞宣傳」五星級志願者、山西感動百姓愛心大使、十大新聞人物,十佳志願者,優秀志願者,太原市身邊助人為樂好人……沈菊芳獲得了幾十項榮譽,她最看重的還是關於志願者的榮譽稱號。
「一個人獻百次血,不如通過宣傳讓百人參加無償獻血,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沈菊芳說,「我和所有獻血者獻的血能使生命延續,特別值得驕傲。雖然不知道救了誰,但我們卻知道為了誰。」就像每一次平靜地將自己殷紅的血液汩汩地捐獻出來一樣,沈菊芳樸實的話語令山西晚報記者一次次動容,而她平靜坦然的笑容,更像溫暖的光,照進了大家的心裡。
「我最大的收穫
是幫助他人快樂了自己」
山西晚報:堅持這麼多年做公益,您付出了很多,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沈菊芳: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我感覺幫助他人快樂了自己。
為啥我要這麼說?每天我騎車宣傳無償獻血讓自己有了好的身體,更主要的是通過宣傳讓更多的人來獻血了,挽救了他人生命,對患者來說能延續生命,對自己來說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欣慰。
山西晚報:您做公益中,是什麼讓您堅持不懈?
沈菊芳:我最早曾是一名醫護工作者,在醫院裡能看到產婦,還有車禍病人等,他們需要血液來挽救生命。患者需要血液,尤其是缺血的時候。我也深知無償獻血宣傳的意義,只要多一個人來獻血,就能多挽救一條生命。我的父母打小也教育我,多付出、多奉獻、多幫助他人,少索取,所以,我一直堅持了下來。
山西晚報:在您的公益路上,講一件讓自己特別得意的事情。
沈菊芳:大約五六年前,有一天早晨我騎車去太原市血液中心,途經迎澤大街時,聽到身後一個小姑娘喊「志願者阿姨」。當時,我就告訴她,我不僅宣傳無償獻血,自己也一直在獻血。原來,小姑娘想獻血,但又對獻血的知識不了解。我就問了她身高、體重、平時的身體健康狀況等。通過小姑娘的回答,我明確告訴她,她是適合獻血的。我還提醒她,獻血前一天的晚上飲食要清淡,不能吃花生、瓜子、方便麵、肉、雞蛋等油膩的東西。那個周末,我在血液中心看到了這位可愛的姑娘,後來她也成為了一名固定的獻血志願者。
山西晚報:獲得「山西最美公益人」,您希望對大家說些什麼?
沈菊芳:我希望對廣大的獻血者說,咱們現在身體都健康,身體健康的情況下獻血是利人利己的事情。我希望能夠呼籲更多的人參加無償獻血,保證臨床血液充足,讓患者生命繼續延續,繼續發光,讓每個家庭都充滿歡樂。
頒獎詞
她是義無反顧的無償獻血者,又是無償獻血的堅定志願者。灑一腔熱血,注入生命之河,捧滿心愛意,營造美好生活。有人說她傻,但她傻得可愛,傻得其所。
獲獎感言
我是沈菊芳,來自太原市紅十字血液中心,是一名固定無償獻血者,更是一名無償獻血志願服務者。首先感謝大家對我的認可,能夠獲得這份榮譽我非常激動。
這個獎不僅是頒發給我個人的,而是頒發給無償獻血事業的。從事公益事業並不是為了任何榮耀或是財富,而是為了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人類的精神財富。20多年來,我走著同一條去往血液中心的路,看到的卻是不同的風景,那麼我的自行車,還有無償獻血志願服務小旗也成了路人回眸的美景。我從不期待得到什麼,但我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從一名無償獻血者成為現在的最美公益人,服務獻血者是我一生中平凡而有意義的事。
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我都毅然出發,因為即使在這樣的特殊天氣,仍然有獻血者不約而至。
「沈大姐今天沒來嗎?」
常常會聽到獻血者這樣問道。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和獻血者習慣有我,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就是我存在的價值。我想做的很多,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做的卻一點點減少。從一開始就沒有回報的工作,我堅持了20多年,有人說我是傻子,我欣然接受,只有「傻」才能更真、更久、更善。早晨到了血液中心,我首先要到採血室給每位獻血者端上一杯杯熱水,一一問候獻血者們需要什麼幫助,或是拿毛毯,或是調座椅,或是找充電器等,也就是這一溫暖的傳遞,觸動了那蒲公英的種子,這愛心的種子播撒到了每位獻血者心中,溫暖著你我他的靈魂。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香撲鼻來。今天獲得這份榮譽,我堅信那蒲公英的種子發芽了。在這裡,我想說的是,不是因為我個人心存善念而得到此殊榮,而是無償獻血事業是高尚的,參加無償獻血活動是大愛無私的,故而成就了最美公益人的我。
最後,我想說,不要走在我的後面,因為我不會引路;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為我可能不跟隨。請您與我同行,一起做最美公益人。
個人簡介
沈菊芳獲評「山西最美公益人」。山西晚報記者鍾清攝
沈菊芳,女,64歲,從太原市迎澤區橋東街道統計站退休,全國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山西省道德模範。
沈菊芳從1996年開始參加無償獻血,1998年做志願服務至今,深入街道社區、機關廠礦企業、大中院校,行程約10萬公裡,一直堅持無償獻血和志願服務宣傳招募,成為無償獻血志願者、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和特殊血小板捐獻志願者。累計捐獻全血及血小板238次,累計捐獻全血量1800毫升,機採血小板458個治療單位,志願服務42000多個小時,為貧困人員捐款6萬餘元、收集捐贈衣被36000餘件。
退休後,沈菊芳把全部時間奉獻給了無償獻血公益事業,每天早晨7點,她就騎上插有「無償獻血、仁愛永恆」宣傳旗子的自行車,穿著印有「無償獻血志願者」字樣的服裝,車筐內備有無償獻血宣傳冊,從家到太原市血液中心,雙程3個小時的時間,沿著迎澤大街來到血液中心做志願服務、宣傳和招募,從未間斷。
記者手記
最難忘她蹣跚的腳步和堅定的眼神
我和沈菊芳大姐接觸的短短幾天裡,最難忘的是她因勞累略顯蹣跚的腳步和她做志願服務時熱情堅定的眼神。
在太原市血液中心二樓的服務大廳和獻血室間,沈菊芳來回穿梭,不停地給獻血者遞上熱水,微笑著寬慰對方,貼心地在獻血者胳膊上搭上毛毯,熱情接待諮詢者。一天時間裡,她只有在中午吃飯時可以坐下來稍稍歇一會兒。很少有人知道,她因車禍落下了腿疼的毛病,走路多了就特別難受,但她每天仍然腳步不停。
「其實也沒啥,多走幾步路沒事的,我能做的也不多。」沈菊芳說,這麼多年來好多人說她傻,可是當她看到被她幫助的獻血者露出了笑容,當她想到又有一位患者的生命因為她和志願者們獻出的血液而得以挽救,就覺得這種「傻」是值得的、有價值的。
據粗略統計,這些年來,沈菊芳從家往返太原市血液中心做無償獻血志願服務,行程達5萬餘公裡,騎壞4輛自行車,磨壞30餘雙鞋子,發放百萬份無償獻血宣傳資料,志願服務42000多個小時。一個個令人驚嘆的數字背後,是她熱忱的心,也是她無私的愛。
採寫: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婉 馬繼玲
實習生 高藝璇
攝影: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鍾清
視頻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亮
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閆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