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種情結,在心理學層次分析,其實都是精神疾病

2021-01-10 蜜桃心理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弗洛姆

01 首卷語

在每個人的成長中,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大家天生都是一張白紙,無論是學識還是心理建設都需要後期的學習。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有一些人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會變了一種心境,甚至會心理變態。

雖然在如今的社會人們並不認為心理障礙是一種疾病,但是卻紛紛遠離心理變態之人,覺得他們都是惡魔一樣的存在。

中世紀的歐洲就會對很多病人進行凌辱和虐待,在他們的認知裡,當身體感受到疼痛的時候就是病魔遠離之時。

雖然當代醫學對心理變態尚無定論,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下面這幾種異常的愛好其實都屬於精神疾病。

02戀足癖情結

在《瘋癲老人日記》中有一段就是描寫戀足癖的。在卯木先生晚年的時候,對自己兒媳婦的腳產生了好感。通過撫摸和親吻她的腳來消解自己的欲望。

即使到了病情最嚴重的時候,也要把兒媳婦的腳做成拓印放到墓前,目的是可以讓這雙腳一直陪著自己。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提出過,「在這種癖好中,有很多是先天的心理傾向造成的,各種類型的大型戀物癖事例表明,我們儘管不能將戀足癖嚴格稱為返祖現象,但至少能看到它有一定的遺傳基礎」

從這點足以看出,戀足癖和戀物癖的發生並不是偶然現象,如果在兒童或者少年時期受到了環境的影響,在反覆操作中就變成了一種愛好,當看到這樣的物品的時候本能的就會做出一些反應。

因此正確的性生物學知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育不當會造成各種問題,從而促成了性變態的發生。

03戀母情結

大多數的孩子和母親的關係是非常親近的,當母親懷抱孩子的時候,會認為自己和孩子是一體的。

就像《鋼琴教師》中的個一個片段,男孩聽到了女教師的琴聲,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靈魂上的契合就是「戀母情結」。

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契合的感覺會漸漸的被淡忘,當它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的時候又會被喚醒。這種「戀母情結」又被稱為俄狄浦斯情結。在孩童時期他們已經不自覺的開始尋找性發展對象了。

因為小時候接觸不到外界,所以他們可以選擇的只有自己的父母。這種情結其實是一般人身上存在的原始感覺,但是大部分對此是非常排斥的。畢竟在倫理道德的層面上來說,這是一種侮辱。

如果一個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失了父愛,那麼她們長大之後會對男性有兩種不同的態度。有的會極度渴望,有的則會極度的憎恨。這和環境的影響和母親的管教都有很大的關係。

04冰戀情結

冰戀的一種是「戀屍癖」。是指和屍體之間產生的感情,他們喜歡女生像屍體一樣,在性愛中不動也不要出聲。

冰戀被稱為是施虐現象的最高層次。有傳言稱人在將死之時會感受到一種極度的快感,有的女性為了得到這種快感,會甘願做冰戀中的犧牲品。

這類人往往不能和人建立親密的情感聯繫,他們極度的孤獨和自卑,缺乏安全感。他們缺乏和異性交流的社會技巧。正因為這種正常的性行為模式得不到保障,所以會讓異常行為不斷加強。

就像性窒息死亡一樣,在缺氧的同時會體驗到強烈的皮膚上的快感。

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處是非常渴望得到愛的,但是他們不知道要愛誰,怎樣愛,只能在這種極端的方法中找到自己的感受。

05Sodomasochism(性虐情結)

這個詞翻譯過來就是「性虐待狂」。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現象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施虐,一種則是被動受虐。

早在中世紀的時候,法國侯爵撒德就喜歡對女性實施虐待,並且在自己的著作中大量描寫了施虐的細節,可以說是非常變態的。後來有人就把這種行為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了,被稱為「撒德現象」。

一位行為主義理論者說過「性變態是被偶然的喚起與各種不恰當的刺激相結合,並通過想像反覆強化的結果」。

其實在人類的行為中,有些人是喜歡咬人和抓扯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獲得快感,這種輕微的戀童癖是普遍存在的。

在對性虐待者的研究中,就出現了47,XXY和47,XYY等異常核型。

後記:

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來看,上面這四種都是精神疾病的表現,和環境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有這幾種癖好,就要酌情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了。

作者|陶庸子

編輯|陶庸子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丨全面解讀精神分析理論體系之精神層次
    心理學丨全面解讀精神分析理論體系之精神層次精神分析理論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石,它的影響遠不是局限於臨床心理學領域,對於整個心理科學乃至西方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均有深遠的影響,它的影響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提並論
  • 解析夢境,你知道心理學大牛弗洛伊德創立的的精神分析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心理學這一名詞越來越多地進入到大眾的視線中,人們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心理健康不同於身體健康,出現的問題並不是器質性的病變,而是思想的偏差。小到情緒失控,大到思維紊亂,心理疾病並非是無關緊要的輕微問題,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榮格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1907年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正式在維也納見面,交談長達13小時,此後開始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曾被弗洛伊德任命為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他更強調人的精神的崇高抱負,反對弗洛伊德的自然主義傾向,而且弗洛伊德如父親般的權威也讓榮格無法忍受,最後終於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1961年6月6日逝於瑞士
  • 斯德哥爾摩情結分析
    十年後得出結論,這是心理疾病,命名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有時也叫「人質情結」。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質資料庫顯示,大約27%的人質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症狀。據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情結。其實,《太平廣記》裡有一個類似的成語叫做「為虎作倀」, 被老虎害死的人不但不恨老虎,反而會幫助它去害人,老虎死後哀嚎痛哭。
  •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為何我們存在著自卑情結
    或許正是這一緣故,當1902年弗洛伊德著手建立小組織——「星期三心理學會」後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請加入,成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1910年,在弗洛伊德的推薦下,他成為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第一任主席。後來發現與弗洛伊德的學說理念不和,1911 年,公開反對弗洛伊德的泛性論而兩人關係破裂,於是阿德勒創立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攜他的追隨者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會。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上)-精神分析學派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1875年—1961年),瑞士心理學家,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提出「情結「的概念。《夢的解析》全面地體現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是精神分析的奠基作。同時也被看作是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最重要的經典之作,包含許多對文學、神話、教育等領域有啟示性的觀點,引導了整個20世紀的人類文明。這部著作不僅解析了夢,更重要的是解釋了心理疾病的發病原理,解釋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各種心理行為,這對醫學有深遠的影響。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榮格分析心理學:情結之源
    我們在分享俄狄浦斯情結的一期文章中,提到了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情結一詞便來源於榮格的觀點,並被廣泛使用,比如自卑情結、劣勢情結、優勢情結等等。 這裡提到的「情結」可以說是神經症性的或類似神經症的表現。比如自卑情結,這樣的人通常會覺得自己不那麼有價值,不重要,自己都不喜歡自己,感覺自己不如別人;總是在意他人的評價。
  • 心理學學科人物介紹:精神分析派開山祖師 弗洛伊德
    精神過程本身都是無意識的,有意識的精神過程不過是一些孤立的動作和整個精神生活的局部。夢的本質是潛意識願望的曲折表達,是被壓抑的潛意識欲望偽裝的、象徵性地滿足。奧地利維也納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創立了精神分析學派,它的理論基礎主要來源於治療精神病的臨床實踐經驗。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弗洛伊德在用催眠方法治療病人時發現,在催眠的狀態下,病人的想法與現實的大不一樣,而且常常有悖於高尚的倫理道德。
  • 心理學:真正層次高的女人,都有這五大特質,你有嗎?
    女人的層次高不是完全體現在金錢上,更多是體現在她的性格與行為,一個真正層次高的女人,因為所看到世界不同,所以都具有這五種福氣,看看你有嗎?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陰暗面,而有良知的人敢於正視到隱藏在內心的惡魔,從而能發現和制約它們的良知、理性和善意,這是她們的智慧之處。正如此次網紅毆打孕婦早產,其母竟然可以在一旁觀看而不加阻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任由女兒心裏面的惡發氣,而不加以克制,從而喪失天良,從而暴露其女低下的層次。
  • 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譽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
    其中,既展現出他成為精神分析之父的完整歷程,也揭示他矛盾而傳奇的多彩人生以及他隱秘的內心世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知名醫師、精神分析學家,猶太人,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被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他提出「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力比多」、「心理防衛機制」等概念。
  • 心理諮詢師進階之精神分析學習 弗洛伊德的意識層次理論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中舉過很多口誤的例子,其中一個是這樣的:在一次會議的開幕式上,主持人致辭:「先生們,會議應到代表符合法定人數,我宣布,閉會。」會場上轟堂大笑。弗洛伊德認為,這位主持人對會議不感興趣,想早點脫身,因此才出現這樣的口誤,而這處口誤其實就是潛意識的表達。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2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理論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C2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榮格對人類的前途並不悲觀,他相信人是成長的,相信人類能夠把握自己,朝向平衡、完整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和諧、寧靜的心理狀態,尋找到生命的意義
  • 心理學:一個人精神層次越低,越容易犯這四個錯誤
    精神層次的高低其實與個人內在世界有關。內在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小宇宙,當我們在自我的世界下得功夫越深,我們的內在更為充實飽滿。相反,如果我們任其隨波逐流,不精心打造自己內在世界,我們精神層次也會越來越低,也就更容易犯這四個錯誤:1、處處愛跟別人比較精神層次代表一個人內在的知趣與品味。真正精神豐富的人,把精力更多關注在自我成長上面。
  • 心理學:精神分析療法
    在心理學流派中,精神分析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對整個20世紀西方文化都有劃時代的意義。當然,精神分析也是一個十分具有魅力與張力的心理學技術。它會為你打開一扇精彩的大門,領略到有關人性的精彩或奇異的風景。說到精神分析,不得不說弗洛伊德。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
    ,這是大部分人對心理學家的好奇與誤會,帶著一點讓人對自己進行分析的意味。心理學家不是神棍,不可能看一眼就信口雌黃,神神叨叨,說出你內心的想法。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歷程的科學,對人心理的認識需要進行測量分析。本文所要講述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比較符合大眾對心理學的認識。精神分析產生於19世紀末,創始人是奧地利醫生弗洛伊德。
  • 從心理學看邪教的需求層次陷阱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有意識行為都是具有明確目標的需求行為,也就是說支配我們有意識行為舉止,總是跟自己心理目標需求有關。而根據著名心理學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又把人類的需求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心理諮詢師進階之精神分析學習 精神分析簡論 精神分析是什麼
    一、精神分析與現代心理學:精神分析是什麼?我相信很多心理學專業的人也很難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最常聽到的是精神分析流派這個詞。如果說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的話,那麼精神分析只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沒有哪門科學象心理學一樣是如此的碎片化,沒有一個統一的完整的理論體系,也因此,甚至很多科學家都不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及原型
    這與神經興奮系統有關,神經興奮系統由神經元細胞和一些機制組成,它完全不被意識所控制,無論我們是清醒的,還是在睡夢中,它一直在運轉著,從未停止。 而這個系統也是我們情緒的基礎。當我們焦慮、恐懼、興奮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一些荷爾蒙。所有的系統本身都是天然生成的,完全是無意識的,這就是神經興奮系統。
  • 心理學:一個人精神層次越高,越容易有這三大表現,你有嗎?
    什麼樣的人算是精神層次高,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精神層次高的人, 是有自己的世界,他可以不需要依賴外人,也可以擁有自己獨立風景線,精神層次高的人,大都有這三個表現:心理學:有自己追求1、有自己的追求精神層次高的人大多有有自己的追求,這種追求可以說來自他們對生命深邃的了解,也是對自我價值與意義的追求,他們不希望生命過於太平庸。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介紹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介紹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