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音悅
劉振球老師是著作等身的作曲家,也是一位誨人不倦的恩師;是平易近人的學者與長者,更是湖湘民族音樂的一面旗幟。他的作品囊括了歌劇、音樂劇、舞劇、交響樂、民族器樂、影視音樂、歌曲等幾乎所有音樂門類,這一部部、一首首作品,生動演繹著湖湘文化、中華文化的瑰麗璀璨,成為留給世人豐厚且珍貴的文化財富,也將長遠地影響和啟迪後人。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對事業的忘我奉獻,頑強戰勝病魔的精神,也正是湖湘文化中「憂樂精神」的寫照。
記得2015年初,根據省委宣傳部的指示,湖南歌舞劇院準備創作一部有深刻主題與內涵意義的原創民樂作品《國韻湘音》,希望劉振球老師能擔任指導。這時,劉老師已與病魔鬥爭了兩年,但他義不容辭地答應了,還表示要親自創作其中的部分篇章。我與編劇龔旭東老師等多次到他家,他在病榻上和我們探討這部作品的立意和創作。經過近一年的籌備,我們奏響了這部時代民樂強音,首演、巡演後出版,《國韻湘音》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音像項目。
我還記得,劉老師帶我們一起去湘江邊撿石頭,用於《國韻湘音》中《長島人歌變奏曲》。藝術家們在江邊用各自撿到的石頭敲擊玩兒起來,劉老師竟高興得像個孩子。一起去的還有瀟影廠大導演夏儒今老師。夏導是一枚睿智幽默又熱心的老頑童,他倆是多年好友 ,夏導「球哥球哥」喊得親熱。自此,一群老中青藝術家朋友常相約看望劉老師,暢談,樂聚,美其名曰「好恰團」。大家談藝術談美食,劉老師食有禁忌,有時著急地看我們大快朵頤,夏導亦逗他:「球哥,想恰么子我來幫你恰!你倒是快點好唦!」可惜樂觀可親的夏導2018年竟突發絕症先期而去,令人唏噓惋惜。
2016年,長沙音樂廳舉辦華彩民樂「張音悅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之前我曾希望劉老師寫一首二胡與樂隊作品,他病後便未敢提及。沒想到他得知後欣然應允,說:「好啊,只是莫催我哦,我慢慢寫!我在京劇團工作幾年,戲劇對我的創作影響甚大,寫首二胡、京胡與樂隊的作品吧!就叫《至愛》。」音樂會中,這是最後的壓軸曲目,也是劉老師創作的最後一部大型作品。排練和演出時他都堅持親臨,謝幕時也高興地上臺向大家致意。對於他來說,沒什麼比能繼續創作更為開心的事了。
2017年,省民族樂團創排國家藝術基金作品多媒體民樂劇《九歌》,主創組又多次去劉老師家,請他擔任音樂總監。他推薦作曲家劉青,囑咐她全力以赴為湖湘民樂助力。劉振球老師幾次拖著病體來參加研討,觀看指導排練。臨近首演,因摔傷站不起來,他硬是坐著輪椅來觀看演出。看完後興奮地和大家溝通,為這部好作品的面世、為樂團的進步欣慰和高興,又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見。《九歌》劇目進行了巡演,列入省委宣傳部重點劇目,受到了全國民樂界的廣泛關注和讚譽。
2020年年初,省演藝集團、歌舞劇院領導和同事去看望他,他說真想好起來啊,他還一直有個心願,希望舉辦作品音樂會呢。疫情期間,他亦是非常頑強和堅定。7月,我再到他家中看望,他雖已有些行動遲緩,但氣色甚好,還笑著說:「來啦,呵呵,我們來拍個照吧。」沒想到只過幾天,他病情突然惡化!此見竟是永別!敬愛的劉老師永遠告別了他最摯愛的音樂,告別了他掛戀的人世間!
德之如高山兮,振弦則為樂也;漫歌於四海兮,靜聆美之湘音。高山景行,劉老師,我們永遠懷念您!
【來源:華聲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