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坐》上市,賈平凹的紅樓夢,有菩薩氣,但屬於閉著眼創作

2020-10-04 馬慶雲

文/馬慶雲

9月份,賈平凹老先生的長篇小說《暫坐》出版上市。老編應該屬於第一批讀者。賈老在中國小說界影響廣大,更是有多部小說改編成為電影和電視劇內容。中國小說一直是中國影視劇的核心力量,因此,知名作家最新出版的長篇小說作品,自然也會受到大量影視公司的青睞。不過,賈老的這部《暫坐》,似乎並不適合進行任何影視化的改編。「暫坐」,獨屬於賈平凹語言藝術風格體系當中的一部分,剝離賈老語言藝術體系只看《暫坐》故事,則毫無味道可言。


《暫坐》剛上市的時候,有營銷方拿這部長篇和賈老的《廢都》相提並論。大抵是因為賈老的《廢都》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賣的非常火且非常廣。兩部長篇,都是寫西京故事,又都有著一個知名作家的身影,並且有知名作家和女性的某些「眾所周知」的內容。不過,從藝術成就上來講,《廢都》似乎遠遠不如《暫坐》,前者還是讀書人的一種精神意淫,而後者,已經是一種佛學境界上的眾生打量。


對於《暫坐》這部長篇,更像是賈平凹老先生的《紅樓夢》,而這部長篇的氣質,則是佛的,通篇都帶著菩薩氣。《紅樓夢》的終極,也引向悲劇,引向佛的氣質。賈老馬上就要七十歲了,依舊堅持創作,筆調當中,那種中青年作家的現實主義的,已經開始慢慢退居二線,取而代之的,則是老年作家的一種平和,對所述事情的一種波瀾不驚。當我們聽老者講故事的時候,都是這樣的體驗,歲月會磨礪人的稜角,讓大家最終都走向平淡。《暫坐》當中,賈老就是這種平淡,對任何所述事情的平淡,而這種平淡,又以菩薩氣的方式呈現。


說《暫坐》是菩薩氣的,並非是因為這部長篇小說當中,講到了女主人公們要請活佛來的內容,也並非是男主人公對於佛學的一些看法體悟,而是這部小說當中,整個的語言藝術調性是佛學的,是菩薩氣的。這是一部極具賈平凹風格的小說,隨意翻開一頁,便能讀出賈老的這種氣質。這是修佛入性之後的創作必然。可以說,《暫坐》當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句話,都是這種氣質的。誠如賈老在《暫坐》後記當中所言,看似是自己在寫人物,實際上是這些人物再寫自己。


賈老這種濃鬱的菩薩氣,在201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山本》當中,便有呈現。《山本》這部小說,敘事內容不是當下的,而是民國的,是軍閥、土匪大混戰的。即使在這種兵荒馬亂當中,女主人公氣質上,整部小說的語言藝術體系上,也都是佛學的,菩薩氣的。尤其在敘事語言的藝術層面上,賈老的文字非常有佛學的嚼頭。這種佛學,已經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宗教學,而是讀書人最終雜糅百家形成的一種釋然普度的狀態。裡邊當然有悲憫,但更多的,已經超越悲憫,成為一種眾生自有關係的散淡感。


基於敘事語言和文風氣質,《暫坐》秉持了賈老《山本》以來的菩薩氣,是難能可貴的精品之作。拋開這些,只談故事,《暫坐》則是一部過分稀鬆平常的作品。在這部長篇小說當中,賈老講得不過是西京城內的幾個女性,她們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怎樣的生活,最終又走向了何處。以影視化的思考角度來論,這個故事太散淡,沒有戲劇點,缺乏對讀者觀眾的刺痛感,甚至於掛載現實的能力極差。

我們甚至於可以說賈老這部《暫坐》是閉著眼創作,是對現實的失語等等。賈老的小說,歷來都有一種對現實欲言又止的狀態,甚至於包括賈老頗具現實特點的長篇小說《高興》。可能,賈平凹老師也知道自己這部《暫坐》和現實主義的隔離,所以,在《暫坐》的後記當中,賈老說自己這部長篇,是超現實主義的。


現代闡釋學告訴我們,對一部作品的理解程度,主要取決於閱讀者自身的「先結構」,即所謂的「先見」、「先知」、「先有」等等。賈老以近七十歲高齡創作的長篇小說《暫坐》,當屬於老年人對於世界的打望,沒有稜角,甚至於缺少溫度,都是一種老年人的散淡必然。當我們步入這個歲數的時候,再重新看賈老的《暫坐》,可能味道就會更濃烈了。很多時候,沒有味道,才是最好的味道。《暫坐》當然是缺少現實主義溫度的,是閉著眼睛的,甚至於是對當下一定程度上失語的,但《暫坐》又是菩薩氣的,是賈平凹自己的。

相關焦點

  • 賈平凹新作《暫坐》全面上市
    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高凱)記者15日從作家出版社獲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賈平凹新作《暫坐》當日全面上市。賈平凹新作《暫坐》全面上市 作家出版社供圖《暫坐》是賈平凹創作的第17部長篇小說,是其繼1993年出版的《廢都》之後出版的第二部都市題材的長篇小說,也是賈平凹首部真正意義上的都市女性視角小說。
  • 前有《廢都》,後有《暫坐》,賈平凹為何會創作這兩部小說?
    一個作者想要寫好小說,只能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原型出發,賈平凹也不能例外。作為一個純文學作家,賈平凹創作《廢都》和《暫坐》,都逃不開他自己在現實婚姻生活中的經歷。生活的圈子不一樣,經歷的事也和在創作《商州》時不同了,於是《廢都》就這樣誕生了。至於他為什麼二十多年後還要寫《暫坐》,還是因為他當年和老婆鬧離婚時帶來的一些感情,沒有說完。話說老賈和前妻鬧離婚時,曾在一個茶館裡「暫坐」,認識小說原型中的茶館老闆娘。如今事隔多年,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還是感覺有許多的話要說。
  • 前有《廢都》,後有《暫坐》,賈平凹為何會創作這兩本小說?
    很多人都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前有《廢都》,後有《暫坐》,賈平凹作品為何「尺度」都這麼大?其實賈平凹在創作《廢都》和《暫坐》和他自己的現實生活中的婚姻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在後來賈平凹憑藉《商州》一書漸漸有了名氣,身邊也多了一些精神上的紅顏知己,經歷了離婚以後賈平凹將自己的情感全部都寄托在《廢都》之中,於是廢都就這樣被創作出來了。至於二十年後賈平凹為什麼又推出了《暫坐》,可能是因為當時賈平凹鬧離婚的時候。曾在一個茶館裡「暫坐」認識了茶館的老闆娘,於是就有了小說中茶館老闆娘海若。
  • 賈平凹新書《暫坐》: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暫坐」
    「暫坐茶莊」——《暫坐》中的「大觀園」《暫坐》的主人公海若是「暫坐茶莊」的老闆,這可以說是全城最高檔的茶莊吧,這城裡最好的茶品都在這裡,她在兒子上小學時便離了婚,後將兒子送去國外上學,但她的兒子卻不學無術,甚至變得紙醉金迷。
  • 賈平凹新書《暫坐》: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暫坐」
    「暫坐」這個茶莊就像是紅樓夢裡的大觀園一樣,來往者非富即貴,俏麗多姿,雖然這些人在愛情裡都帶著傷,但是在屬於她們自己的生活裡,她們同樣也是完美的。當問起賈平凹為何想要寫《暫坐》這樣一部與自己從前風格不相同的小說時
  • 金瓶梅廢都,紅樓夢暫坐,身份特殊的賈平凹,在小說裡暗藏了秘密
    那邊,女處長狀告莊之蝶,為了勝訴,讓自己的小姑子獻身法官……《暫坐》則避開了紛亂複雜的性話題,更多地講述一群女人之間的生活瑣事。主人公海若,離異,是「暫坐」茶莊的女老闆,茶莊裡多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其中12個有著共同的特點,不想結婚或者已經離婚,海若送她們美人一塊玉,她們便戲謔地自稱「十二塊玉」。這群女人,或是生意人,或是文化人,或是信佛的居士,或是同性戀。
  • 賈平凹《暫坐》來了,堪稱《廢都》升華版,堪比《紅樓夢》
    對於這一點他的確感到困擾,可他並沒有怕旁人說他就是莊之蝶,也沒有試圖為此過多辯解,多年來他只是在文學創作的海洋中遊蕩,意圖像莊之蝶一樣完結自己的封筆作。最近,賈平凹就出版了一本書叫《暫坐》,聽說風評很好很統一,沒有那麼多針尖對芒刺了,有的是已知世事的通達。賈平凹將自己的這本書稱為「人生中的最後一部長篇」,我想他的心一定極累了。
  • 《暫坐》:賈平凹第17部長篇小說,情節和《廢都》有幾分相似
    儘管他們仍然有機會成為這些單身女性的入幕之賓,可是他們再也沒有能力左右對方的生活。按照賈平凹的話來說:這些男人,不過是她們生命中的「暫坐」,既非她們生命的永恆,更不可能成為她們的依託。《暫坐》中的男性比起過去的男性,已然變得十分軟弱,在愛情當中他們是被動的。他們在兩性情感中大多不負責任,甚至會出現個別軟飯王。離開女性就不能獨立生活,分手後還會上門乞求。
  • 賈平凹《暫坐》:「西京十玉」的眾生百態,看似獨立卻難掩孤寂
    ---------賈平凹《暫坐》賈平凹1952年,出生於陝西丹鳳農村家庭, 小時候家裡特別窮,連飯都吃不飽,更不要說看書了。賈平凹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一次走了30多公裡路去縣城姨娘家玩。在姨娘家,他看到兩本非常漂亮的書,特別喜歡,臨走時偷偷塞懷裡拿走了。
  • 賈平凹《暫坐》:披著風花雪月的外衣,講著《紅樓夢》的內裡
    她和賈平凹是老鄉,她長得漂亮身材火辣。她把當幼師賺來的所有工資都用在了穿衣打扮上。她說:我是鄉下人,必須表現得像城裡人,別的改變不了,穿得像城裡人也可以呀!她叫辛起。沒有人知道,這個漂亮又自卑的女孩,十五歲就從陝西一個偏僻的鄉村到西安城打工。
  • 前有《廢都》,後有《暫坐》,賈平凹作為名家,為何總愛寫「性」?
    一個作者想要寫好小說,只能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原型出發,賈平凹也不能例外。作為一個純文學作家,賈平凹創作《廢都》和《暫坐》,都逃不開他自己在現實婚姻生活中的經歷。生活的圈子不一樣,經歷的事也和在創作《商州》時不同了,於是《廢都》就這樣誕生了。 至於他為什麼二十多年後還要寫《暫坐》,還是因為他當年和老婆鬧離婚時帶來的一些感情,沒有說完。話說老賈和前妻鬧離婚時,曾在一個茶館裡「暫坐」,認識小說原型中的茶館老闆娘。
  • 賈平凹《暫坐》,繼《廢都》新作,講述現代都市女性的紅樓餘韻
    《暫坐》:「在我70歲前,《暫坐》可能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在他將近七旬的年紀,把曾經居住在西安近五十年的觀察和感悟一股腦的寫進了這部《暫坐》裡。不同於《廢都》和《高興》中描寫的女性形象,《暫坐》則是把對象鎖定在都市女性。在我查閱資料的時候,看到了關於這部新作的討論,文中稱賈平凹似乎要像《紅樓夢》致敬,因為小說中對女性細節的刻畫,還有很多城市女性需要面對的話題,比如婚姻,獨立,城市生活等。
  • 賈平凹《暫坐》:欲望世界狂歡的女子,在道德與情慾中掙扎
    在1993年出版,結果沒過多久就被封禁了,因為文中有不少露骨的描寫。人們開始對作品內容大肆抨擊,指責和謾罵賈平凹。一氣之下的賈平凹躲進了山裡,消失的那段時間,流言四起。直到2003年《廢都》再版,也沒敢多印,按照賈平凹的意思一切低調,甚至也沒什麼宣傳。結果這次成為了爆款,在當時幾乎人手一本。
  • 賈平凹再出佳作《暫坐》,描寫當代女人的脆弱,致敬《紅樓夢》
    《暫坐》,可以說是賈平凹在寫作生涯裡,真正意義上以都市女性的視角寫就的小說,有點向經典小說《紅樓夢》致敬的意思。這本《暫坐《暫坐》是賈平凹70之前最後一部小說,也是他這些年來花時間花心力最多的小說,值得一讀。這部小說是賈平凹繼《廢都》之後,以都市為題材的小說,賈平凹寫了兩年多,前後改了四次。
  • 獨家專訪|賈平凹暢談新作《暫坐》: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暫坐」
    《當代》今年第三期推出賈平凹長篇小說《暫坐》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有評論家認為,這是繼《浮躁》之後最能傳遞時代精神、最能表達現代人生活和情緒、最能揭示人生真相、最能代表賈平凹文學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一部長篇佳作,無論是小說的主題思想還是藝術手法都有很大的創新和突破,達到了賈平凹小說創作的一個新高度。
  • 賈平凹都市題材小說《暫坐》以「西京」為背景,致敬經典的老樹新花
    作品戲仿或者說致敬了《紅樓夢》,其故事環境(大觀園與茶館)、人物關係(十二金釵)、生命哲學(佛道與神秘主義)、語言敘事(明清式白話)有意無意間與《紅樓夢》構成一定程度上的同構性。;作品中從頭到尾始終籠罩在西京上空的霧霾,也承擔了如同《紅樓夢》「白茫茫大雪真乾淨」的隱喻意味。
  • 賈平凹都市題材小說《暫坐》以「西京」為背景,致敬經典的老樹新花
    作品戲仿或者說致敬了《紅樓夢》,其故事環境(大觀園與茶館)、人物關係(十二金釵)、生命哲學(佛道與神秘主義)、語言敘事(明清式白話)有意無意間與《紅樓夢》構成一定程度上的同構性。;作品中從頭到尾始終籠罩在西京上空的霧霾,也承擔了如同《紅樓夢》「白茫茫大雪真乾淨」的隱喻意味。
  • 賈平凹《暫坐》:十幾個都市女性的「紅樓」群像
    《紅樓夢》對賈平凹的影響特別深刻,因而,賈平凹對女性的描寫和刻畫情有獨鍾,這一點無論是在1993年出版的《廢都》中,還是最新出版的《暫坐》中,都表現得特別明顯。而這兩部長篇小說,也成為賈平凹的代表作。《暫坐
  • 賈平凹《暫坐》:新一代「廢都人」的愛恨情仇故事
    二、相樣的舞臺——西京城,上演著不同的情節《暫坐》與《廢都》的共同點是,都是寫的西京城裡發生的事,在同一個舞臺上,上演著不同活劇。《暫坐》中寫的那個茶樓的原型,就是賈平凹家附近的一座茶樓,他也經常去喝茶,後來這座茶座關了。《暫坐》與《廢都》,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出場人物中都有一個男性文人和一群女人,以及他們之間的情感糾纏。
  • 現代版紅樓夢,賈平凹新作《暫坐》:用女人的故事,提示人性真相
    《暫坐》是賈平凹所有的作品中,創作最慢的一部。與以往作品不同,這次《暫坐》將目光鎖定了都市單身女性,寫盡離婚、單身女人們的貪慾世界,箇中滋味,只有細品。9月份《暫坐》面世後,「凹迷」紛紛入手。有專家看完後評論:「這是賈平凹繼《浮躁》之後,最能傳遞時代精神,最能表達現代人生活和情緒,最能揭示人生真相,最能代表賈平凹文學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一部長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