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管理層欲自吞「肥肉」 投資者憂國有資產流失

2020-12-14 第一財經

一家科研院所的負責人,先是將依託院所發展起來的企業,賣給關聯的國資上市公司,十年後,再欲以偏低的估值將已經做大的相關資產再度轉讓給自己控制的公司。

如果說當初的關聯交易還能以科研體制改革的名義得到默許,如今,涉嫌利益輸送的操作,必然要面對中小股民的「吸血」質疑。

3月16日,中聯重科(000157.SZ、01157.HK)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公開掛牌交易的方式出售全資子公司長沙中聯重科環衛機械有限公司(下稱「中聯環衛」)80%的股權。公告信息顯示,中聯重科管理層控制的公司有意參與該筆轉讓。

消息引來市場的質疑和反對之聲,在各股吧和投資論壇,不少投資者懷疑此舉涉嫌利益輸送,是管理層將培育多年的優質資產「私授」給自己控制的公司,同時,作為國有控股企業,應該警惕此類管理層「自肥」行為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儘管公司稱轉讓環衛資產的原因是「為進一步做強做大工程機械主業,集中有效資源發展優勢領域」,但這一轉讓計劃能否得到股東批准,目前看來充滿較大的不確定性。

關聯方欲拼盤

中聯重科3月16日的公告稱,公司於2012年3月15日召開的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出售子公司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擬通過在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方式出售全資子公司中聯環衛80%的股權。據測算,這一交易的轉讓價格將不低於27.8億元。

公告稱,公司股東方弘毅資本下屬的弘毅投資和公司管理層持股的長沙合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長沙合盛」)將作為意向受讓方參與本次交易競價。由於公司董事長詹純新先生持有長沙合盛30%的股權,執行董事劉權先生持有長沙合盛約4.6%的股權,非執行董事邱中偉先生擔任與弘毅投資相關的投資主體的管理層,如最終受讓方確定為弘毅投資和(或)長沙合盛,本次交易將構成弘毅投資和(或)長沙合盛與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

資料顯示,長沙合盛是一家由中聯重科管理層投資成立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尋明花,註冊資本3000萬元。詹純新持有長沙合盛30%的股權,張建國、劉權等15名管理層合計持有其49.4%的股權。這是一家2012年3月1日才成立的新公司,目前尚未開展任何業務。

記者查閱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目前尚未看到有關中聯環衛股權轉讓的信息,因此無法得知該項轉讓對受讓方的具體要求,也不知會有哪些意向受讓方。

而中聯環衛股權轉讓完全出乎市場意料。就在今年2月25日,中聯重科公告稱,公司將以現金形式出資人民幣21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環衛機械公司中聯環衛,公司將向這家新公司轉讓與環衛機械業務相關的資產。此舉一度讓市場解讀為是中聯重科加大環衛機械布局的重要一步,但從目前來看,這完全是一種誤讀,公司拿巨額現金成立新公司整合環衛資產的真實目的,就是為出售作準備。

記者在多家網站的股吧和投資論壇發現,批評此項轉讓的觀點認為,環衛機械板塊為公司的優質資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但這項擬定的交易估價過低,且最終可能由公司管理層及相關關聯方受讓,因此懷疑其中可能存在利益輸送。

中聯重科年報顯示,2011年環衛機械的營業收入約30億,比照披露的擬轉讓股權評估,相當於1.65倍市淨率(PB)和5.11倍市盈率(PE)。同類企業中,三一重工(600031.SH)的PB為5.4倍,PE為10.24倍。如果兩相比較,則發現這一估值明顯過低。

一塊「肥肉」

中聯環衛目前在國內市場佔有絕對領先優勢,更為重要的是,競爭對手並未進入這一領域,因此,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曾被視為是公司一大亮點,特別是在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增速減緩的情況下,這一板塊被寄予厚望。

環衛機械為中聯重科第三大主營業務板塊,排在混凝土機械和起重機械之後。年報顯示,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分部2010年度和2011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8.74億元和29.78億元,毛利潤分別約為5.92億元和9.17億元,其毛利率超過起重機械,營業收入增幅超過公司整體增速。

此前,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談及公司的千億計劃時曾提到,除了原有的混凝土機械和起重機械兩個百億事業部,至少還會培育環衛機械和土方機械兩個百億事業部。並強調,環衛機械的空間比起重機械的空間還要大,真正空間更大的是垃圾綜合處理,中聯重科在環衛機械這一塊的定位就是要成為垃圾處理一體化服務提供商。他還曾在2010年公司H股上市時提醒投資者,未來環保環衛機械將成為中聯重科的重點項目,這將是公司未來發展的亮點。

中聯環衛總經理方國浩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環衛機械公司)它將是中聯重科整個環境產業的雛形。」

為做大環保機械板塊,中聯重科環衛機械事業部在長沙高新區麓谷工業園徵土地興建環保工業園,公司曾為此對募集資金的使用進行了變更,由此可見其重視程度。

實際上,環衛機械的確面臨巨大的市場機遇。

資料顯示,我國除縣城之外的668個大中城市中,有2/3的城市處於垃圾包圍之中,1/4已經無垃圾填埋堆放場地。國務院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規定,到201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到203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和服務向小城鎮和鄉村延伸,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劃,「十二五」期間,中國環保產業的年增速將達到15%,預計垃圾處理裝備年增速將達到20%~30%。

因此,中聯重科選擇將具有明顯巨大市場前景且具獨特優勢的環衛機械出售,頗有些讓人費解。

中聯重科解釋,出售中聯環衛股權,是「為進一步做強做大工程機械主業,集中有效資源發展優勢領域,同時抓住環衛機械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中聯重科擬實施環衛機械板塊的重組」,理由是「環衛機械和工程機械分屬不同行業,產業跨度大且產業發展規律不同」。同時,「雖然環衛機械市場前景看好,但競爭也日趨激烈。目前本公司環衛機械主導產品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60%左右,進一步提升空間有限」。

對於上述解釋,有投資者表示不理解:如果將高市場佔有率稱為提升空間有限,那麼公司的工程機械產品拼命搶佔市場豈不是可以理解為自設瓶頸?

曾得益「體外培育」

回顧中聯重科環衛機械發展的軌跡不難發現,環衛板塊實際上自始至終在公司高層的心目中佔有至為重要的分量。

中聯重科的環衛機械板塊源頭是一家名為「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標實業有限公司」的公司(下稱「中標公司」)。

中標公司實際上是一家中聯重科的關聯企業,詹純新等長沙建機院(中聯重科原控股股東)高層及相關員工於1999年投資設立,其主導產品道路清掃車、高壓清洗車等,為國內最大的環衛機械製造企業。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聯重科隱瞞了中標公司的真實身份,藉助與長沙建機院和中聯重科的關聯交易及資金、技術、渠道等資源,逐漸發展壯大,一度成為中聯重科的第二大股東,儼然成了曲線MBO的重要棋子。

2003年8月19日,中聯重科公告,公司擬以1.27億元收購中標公司全部經營性資產和相關負債,包括民用改裝車輛生產領域的特許經營資格、專利技術、「中標」商標及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

2003年9月23日,在關聯股東長沙建機院沒有放棄投票權的情況下,中聯重科收購中標公司的方案在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事實上,詹純新等人既是長沙建機院的主要負責人,又是中標公司的主要股東,按照相關規定,該起收購已經構成關聯交易,關聯股東應迴避表決。

中聯重科通過收購中標公司,一舉進入環衛機械領域,取得了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與國內其他工程機械企業同行相比,可謂一枝獨秀。中標公司股東則通過轉讓股權,獲得了豐厚回報,後來中聯重科員工持股的長沙合盛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和長沙一方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成為公司股東,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即是投資中標公司的收益。

不難看出,從成立中標公司起,環衛機械就被中聯重科高層所看好,並始終有將其私有化做大的意願。

有投資者在評論中聯重科環衛機械板塊的發展時表示,環衛產業在公司內部經歷了一個輪迴:先是「吸血」體外培育,然後賣給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經過多年投入,將這一板塊做到了市場絕對領先的地位,此時管理層又準備接手回去。「對於上市公司來說,環衛機械的這個輪迴就是『吸血』成長史。」

不過,目前尚未看到有中聯重科的股東或機構買入者對中聯環衛股權轉讓一事表態,股吧和投資論壇應多是中小投資者的聲音。中聯重科則通過媒體發聲,稱此舉主要是為專一做好工程機械主業,轉讓中聯環衛股權不會對公司發展形成較大影響。部分研究機構也拋出報告,發表與公司類似的觀點。

最終中聯環衛走向如何,還值得觀望。

 

 

相關焦點

  • 中聯重科連環局:賣掉最優資產 被疑致國資流失
    最蹊蹺的是,3月16日,中聯重科宣布掛牌出售旗下最為優質的資產——長沙中聯環衛機械有限公司(下稱中聯環衛)80%的股份。此事一度被外界質疑為國有資產流失。中聯環衛對於中聯重科舉足輕重。目前,中聯環衛在國內環衛機械市場佔有絕對領先優勢。更為重要的是,競爭對手並未進入這一領域,因此在相當長時間內,中聯環衛都曾被視為是中聯重科一大亮點。
  • 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創新是國企混改的靈魂
    &nbsp&nbsp&nbsp&nbsp中聯重科前身是原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25年間,不斷進行體制、機制創新,通過自身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母公司改制、整體上市,最終形成了湖南省國資委、管理團隊和骨幹員工、戰略投資者、國際投資者及其他流通股東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產權結構,不同性質的資本融合為與市場緊密掛鈎的利益共同體。
  • 向文波微博影射中聯重科「私有化」?
    三一重工某高層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甚至認為,沒想到這則針對國企現象的言論引發中聯重科高層如此激烈的反彈,「中聯可能認為向文波是在影射自己,因為此前關於其私有化的質疑已不是秘密,今年中聯管理層再度想將環衛機械MBO。」這位高層還稱,中聯重科上述舉措有對私有化質疑「不打自招」之嫌。  向文波影射中聯重科「私有化」?
  • 12字原則:最優混改股權結構先行者——中聯重科
    ,來自於湖南省國資委下屬中聯重科股份公司的改革,能夠給予我們很多啟示。我們仔細研究2018年末中聯重科的股權結構,可以清晰的看到「一股領先+相對分散+激勵股份」的特點:上表來源於中聯重科股份公司2018年度報告,清晰的說明了這家公司前十位的股東結構。一股領先體現在哪裡?湖南省國資委作為國有法人股的代表,持有公司16.05%的股權,是單一第一大股東。
  • 福蓉科技IPO造富管理層 改制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電鰻快報》注意到,因間接持有公司股份,福蓉科技管理層財富將隨公司上市而暴漲,其中董事長持股比例最高。公司疑似員工持股平臺的志盈投資、和盈投資的多名合伙人,是否為公司員工尚無法判斷,是否存在公司員工之外的人員通過持股平臺分享國有資產存在較大的疑問。此外,在2015年12月福蓉科技改制中,彼時公司經銷商嘉駿華卻以與志盈投資、和盈投資、國有法人同樣的價格入股公司。
  • 中聯重科混合所有制三步跨越
    2000年  2000年10月,中聯重科登陸深交所,上市發行5000萬股A股,募集資金6.14億。在1.5億股總股本中,國有股49.83%,其他股東50.17%。2003年  經歷股改後的中聯重科實現了良好的股權治理結構,但是依然存在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狀態。
  • 中聯重科:重裝出海 天高地闊
    異域軼事  「小學生」上位記  在位於義大利米蘭的cifa公司董事長辦公室,如今也將中聯重科的企業文化「至誠無息、博厚悠遠」條幅掛上了牆壁。  自從2008年中聯重科收購cifa後,中聯重科的企業文化,就開始慢慢滲透進這家老牌的裝備企業。
  • 深圳華強集團改制涉嫌存在巨額國有資產流失
    [提要] 深圳華強發布公告稱,公司資產重組事項已經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並獲有條件通過。但據調查發現,部分管理層涉嫌在改制中「暗度陳倉」,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牢牢掌控了華強的控制權,造成巨額國有資產流失…[我來說兩句]   本報訊  10月10日,深圳華強發布公告稱,公司資產重組事項已經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並獲有條件通過。至此,深圳華強醞釀近一年的向大股東華強集團定向增發似乎塵埃落定。
  • 深圳華強涉嫌巨額國有資產流失 高層或"暗度陳倉"
    10月10日,深圳華強(000062,SZ)發布公告稱,公司資產重組事項已經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並獲有條件通過。至此,深圳華強醞釀近一年的向大股東華強集團定向增發似乎塵埃落定。
  • 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的財務比較分析
    今天我們找了兩家工程機械類的龍頭企業來做財務比較分析,一家是三一重工,一家是中聯重科。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都是機械製造業,產品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重合。這樣的兩家公司拿來做財務比較分析,相信會有所收穫。一、資產負債表項目分析首先來看兩家公司的資產情況。
  • 中聯重科啟動「農的傳人」全國職業農民「雙創」大賽
    中聯重科啟動「農的傳人」全國職業農民「雙創」大賽   3月10日,在2016全國農業機械及零部件展覽會上,「農的傳人」——全國職業農民「雙創」大賽在中聯重科啟動。
  • 中聯重科QAY2000在寧夏風電場成功首吊_中聯重科_汽車起重機 吊車...
    5月11日,被譽為「全球第一吊」的中聯重科QAY2000噸全地面起重機在寧夏完美實現風電項目首吊。據悉,這是QAY2000交付客戶後的首次施工,此次QAY2000成功首吊彰顯了中聯重科在全球吊裝領域的領先地位,實現了國產2000噸級起重機在風電領域的成功應用,對我國輪式起重機發展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中聯重科與連雲港市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1月16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政府與中聯重科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聯重科與連雲港市政府戰略框架合作協議的籤署,標誌著雙方在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上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協議主要包括中聯重科在連雲港市建設工程機械再製造中心、環保型商品混凝土攪拌站及瀝青攪拌站;建立工程機械相關專業的技術學校;培養工程機械機手、服務工程師;與連雲港市城管局合作,參與連雲港環衛建設等內容。
  • 中聯重科網上商城8月正式「開業」
    近日,中聯重科籌備「網店」的消息成為了業界熱點話題。據悉,中聯重科網上商城於8月正式上線。負責新商業模式拓展的全球市場部負責人史偉志介紹,中聯重科未來會考慮「兩條腿走路」,也正在推進與第三方網際網路電商的合作,不過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設自營平臺。
  • 中聯重科併購升降機龍頭企業Raxtar
    ,標誌著中聯重科致力打造全球施工升降機領域領導者邁出實質性步伐。  中聯重科副總裁何文進在籤約現場表示,在國際競爭形勢日益激烈的今天,中聯重科仍堅持既定的國際化戰略不變,成功併購全球著名升降機企業Raxtar公司,充分說明中聯重科對中國乃至國際工程機械市場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也證明了中聯重科在中國裝備「走出去」戰略中的擔當和責任。
  • 中聯重科塔機 再創吉尼斯紀錄
    原標題:中聯重科塔機 再創吉尼斯紀錄    7月26日下午,全球最大平頭塔機T3000定製交付儀式在中聯重科常德工業園隆重舉行,標誌著這顆塔機領域的「璀璨明星」正式閃耀全球。中聯重科公司副總裁、起重機公司總經理黃群女士,國家建築城建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曾舜安同參與交付儀式的嘉賓以及客戶代表等兩百餘人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據介紹,T3000是中聯重科繼成功研製出全球最大輪式起重機、最大履帶式起重機、最大全地面起重機、最大水平臂上迴轉自升塔式起重機之後,再一次挑戰世界科研新高度的精品力作,進一步完善了中聯重科起重機「家族」產品型譜。
  • 中聯重科4.0產品之升降機
    中聯重科BWM-3S施工升降機是中聯重科在2014年併購荷蘭Raxtar後,自主研發的新一代「BWM」系列升降機。在沿襲原有的安全可靠、注重性能的基礎上,產品以「人性化」為出發點,從整機到零部件、從工業化設計美學及人體工程學,再到產品高效益以及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應用等等方面,集智能操控、高效傳動、節能可靠、維護便利等優勢於一身,成為中聯重科在建築施工機械領域內「裡程碑」式的產品。
  • 中聯重科陷舉報門 曾與三一上演無間道版恩怨情仇_證券頻道_全景網
    中聯重科被曝虛構訂單誇大盈利     據香港明報報導,內地重型工業機械生產商中聯重科(1157)被匿名舉報財務造假,指其將部分未實際銷出甚至是不存在的訂單計入正常銷售額內
  • 中聯重科發明專利授權量進入全國十強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1月14日公布數據:中聯重科2015年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全國第八,是工程機械領域唯一一家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進入全國十強的企業。中聯重科自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以來,狠抓創新驅動,實現戰略轉型和產品轉型升級,由原來的工程機械領域擴展到了農用機械、環境產業三大領域,並開展了高質量的專利布局。
  • 中聯重科施工升降機全新升級亮相廣東
    9月12日,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械公司在廣州開展「魅力中聯 給力廣東」施工升降機專場推廣會,來自廣東省各地市的施工單位與租賃企業共計480餘人參會。外場展出的37臺優化升級的全新升降機與結構件,吸引了眾多客戶現場體驗產品技術與質量的品質魅力。不但所有展品在活動中被搶購一空,活動當天更是收到60餘臺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