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學習差,撇除學習不用功等因素之外,究其原因,主要問題就在於記憶力低下。孩子記憶力低下,就會導致明明學會了知識點,可沒過多久,就幾乎都還給了老師的狀況。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和學好的信心,掉進學困生的行列。很多家長對此感到一籌莫展。
可光著急是沒有用的,想要重新樹立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好的信心,就有必要採用科學方法來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下面為大家介紹五種有助於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01 嘗試回憶法
不少記憶力差的孩子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把學習內容一遍遍地從頭到尾讀了五六遍,以為這就記住了,結果把書一合上,就什麼也記不住了。
這種記憶方法實際上是死記硬背法,單靠死記硬背記憶效果並不理想。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讓三個記憶水平相差無幾的學生甲、乙、丙在同等時間內複習剛學過的一段內容。甲同學把全部時間都用來讀;乙同學用一半時間讀,一半時間用來試背;丙同學用五分之一的時間讀,五分之四的時間用來試背。測試結果顯示,甲同學記住了三分之一,乙同學比甲同學多記了二分之一,丙同學比甲同學多記了一倍。
同等條件下卻產生如此大的記憶力差別,其玄機在於後兩位同學不是像甲同學那樣靠死記硬背,乙同學和丙同學的「試背」是一種及時反饋的「嘗試記憶法」。這種記憶方式可以促使孩子及時查漏補缺,提高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興奮度,幫助孩子更加專注,從而減輕孩子的記憶壓力,提升記憶效果。
也就是說,讀書時要把閱讀、思考和回憶這三者相結合,交替進行,從而加深記憶效果。
為了更好地提高這種記憶方法的效果,我們在引導孩子在應用這種記憶方法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家長要引導孩子採用複述、默寫等方式進行記憶,如果過程中有忘記的,可以打開書本看一看,再查漏補缺。二是要讓孩子重點回憶學習內容的難點和重點。三是要注意時間上的合理分配,一般建議孩子背誦與回憶的時間分配比例為1∶4。四是在孩子進行嘗試回憶之前,要規定好背誦的時間。嘗試回憶法能讓孩子通過一遍遍的記憶反饋,查漏補缺的方式,達到增強記憶力的目的,記憶力好必然能激發孩子對學好功課的信心。
02 歸類記憶法
歸類記憶法,顧名思義,就是把一些分散的、雜亂無章的學習內容進行歸類加工整理,形成有條理、有系統的知識模塊,這樣有利於加深記憶效果。
那麼,我們該如何教孩子將學習內容條理化,幫助提高記憶效率呢?以下這兩種方法不妨讓孩子試一試:
1、按照記憶對象的性質、大小、顏色、重量、材料、場所等不同的類別進行分類,以方便記憶。
2、在記憶相似的內容時,找出各自的特點,從而起到強化記憶的效果。
比如「戌、戍、戊、戎」這四個字很容易搞混,很多孩子在面對這幾個字時常常分不清楚,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讀音和形體差異,總結出一個順口溜:橫「戌」點「戍」「戊」中空,一橫一撇就是「戎」。這樣一來,不但能分清讀音,而且還能準確寫出每個字,達到較好的記憶效果。這種方法可以舉一反三加以運用。
03 艾賓浩斯記憶法
有不少孩子因為沒有及時的鞏固和複習,經常遺忘剛學會不久的知識,學習信心很受打擊。
要想解決這種容易遺忘知識的問題,實現孩子的長久記憶,我們或許可以這樣引導孩子:
1、科學安排複習時間
根據艾賓浩斯發現的遺忘規律,我們可以幫孩子對複習時間做一個調整,具體複習時間這樣安排:
第一次複習時間:學完知識過20分鐘後;第二次複習時間:距離上次1小時後;第三次複習時間:2小時之後;第四次複習時間:1天後;第五次複習時間:一周之後;……溫故而知新。這樣持續不斷地記憶,無論多難記憶的學習內容,都可以被牢牢地刻印在大腦中,很長時間都不會被遺忘,這樣學習效果自然會更好了。
2、「放電影」式回憶
聽了一天課,複習的時候,不要忙於對筆記、翻課本,最好集中精力在腦子裡先『放電影』,把老師講的內容先回憶一遍,看看記住了哪些,還有哪些不理解、沒記住,然後再去看筆記和課本,找出遺忘的地方。
3、經常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問題
家長經常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問題,不僅能活躍孩子的思維,還能幫孩子了解自己的學習薄弱環節,達到有針對性記憶的目的。
4、讓孩子對家長講述所學的內容
在孩子每學完一個單元課程後,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把所學的知識表述出來,比如,這個單元學了些什麼,有哪些主要內容,取得了什麼收穫等等。
通過這種方式,孩子不僅可以學會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還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家長可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順便向孩子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要求他們解答。通過這種方式,孩子不僅可以整理出自己的知識體系,還可發現學習上的不足之處,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04 多感官協同記憶法
我們知道,記憶分為「視覺符號記憶」及「運動記憶」等。而「視覺符號記憶」是指只用眼睛看的默記,這是一種遺忘速度較快的記憶方式。
而「運動記憶」是指讀、寫和運動性的記憶,並不限於軀幹和四肢的運動,也包括身體各部分肌肉的細微運動,這是一種遺忘速度較慢的記憶方式。
因此,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要充分調動他的視覺、聽覺、運動等大腦中樞的積極性,協同記憶,這對於提高記憶質量有著顯著效果。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在學習時要做到「五到」:心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
05 首尾記憶法
在背誦的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種現象:識記一篇較長的文章時,開頭和結尾總是記得很清楚,而中間部分卻常常被遺忘,這是什麼原因呢?
當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之後,為了降低這種記憶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抑制幹擾,提高整體的記憶效率,可以採用首尾記憶法。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按照下述方法進行:
1.抓住早和晚的黃金時間
早晨起來,不受前攝抑制的影響;晚上學習過後就睡覺,不受倒攝抑制的影響。這兩個「黃金時間」都不能錯過,家長可引導孩子利用這兩段黃金時間進行記憶訓練。
比如,讓孩子每天早上起床後背背英語單詞、誦讀古詩詞等,晚上臨睡前再鞏固一下。這樣,很多學習內容就可以輕鬆地被記住了。
2.學習內容要有穿插
在學習時,要經常交替學習內容,儘量使前後相鄰的學習內容截然不同,減少內容相近科目的相互之間的幹擾,消除幹擾記憶的抑制,提高記憶效果。
3.分隔記憶
在面對大量的或大段的學習內容時,我們還可以改變記憶順序,分割記憶,這樣就人為地製造出多個開頭和結尾,每記一次就換一個開頭和結尾,這樣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記憶效果。
按照上述記憶方式不斷訓練孩子,你會發現,充分地利用好首尾記憶法,可以讓孩子取得更加顯著的記憶效果。
實際上,可以提高孩子記憶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多,不過,如果能把以上幾種方法好好運用一下,已經能夠幫到孩子提高記憶效果啦。
當孩子在學習上有好記憶力加持的話,將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助於增強學習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