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綜合測評」錄取模式,即高考成績佔60%,入學測試成績佔30%,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佔10%。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631綜合評價考試的測試方式包括機考、筆試、體測、附加測試(自願選擇)。港中大(深圳)的綜合評價並不僅僅是考察考生的學科知識,而是通過既貼近生活應用,亦需「腦洞大開」的創新題型,考核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理解分析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中英文寫作能力。上午的機考主要測試考生的數學能力和人文素養,對文理分科省份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所有考生均適用。根據部分考生回憶,數理邏輯重點考察了基礎知識點在複雜問題上的靈活應用,人文歷史題目中更有「哪些帝國超過了100年」,「哪些植物是從陸上絲綢之路傳來中國的」等新穎題目;中文寫作請考生以把手伸入涼水中再伸入熱水中,和把手直接伸入溫水中的不同感受為題來寫一篇作文,側重考察學生思考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創造性地從不同角度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英文寫作題貼近生活,要求學生給自己的外國朋友推薦一部喜歡的中文電影。為了選拔具有較好學科特長的優秀考生,學校在本次測試中設置了附加測試環節,含蓋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側重考察學生的邏輯完整性和學術潛質。為了讓所有考生能結合本人學科強項或選科情況進行選擇,此次附加測試共設了5種題目組合,考生可選擇其中的任意一種組合作答。不參加附加測試的考生,其他科目成績以及綜合評價入學測試總成績不會受影響。
校長徐揚生教授通過視頻鼓勵考生
考生普遍認為,考題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不會和高中所學知識脫節。同時,對個人的文化素養、對日常生活的思考感悟和獨立思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能夠真正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而且可以利用到平時課外的積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認為,學生的寫作能力非常重要,從寫作中,能看出一個人是否有足夠的思辨能力,除了考察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的思想性,港中大(深圳)看重的是學生是否對自己、對社會、對世界、對生活有獨立的主見,有足夠的思考。徐揚生校長鼓勵一名報考港中大(深圳)的同學時,語重心長地說,「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意思是說心裡想去的地方,穿著布鞋也可以到達,生命是一條逆流的河,即使乘一支蘆葦也可以航行到遠方。」
為奮力拼搏的學子們加油助力,徐揚生校長特地贈送給參加綜合評價考試的每一位考生一本自己撰寫的散文集《擺渡人》,並題贈寄語——「收斂身心,啟迪智慧,廣開善悟,松而不懈」。書中,徐揚生教授通過講述自己或者他人的小故事來傳達一些思考與感悟,並從中提煉人生哲理與教育意義。
採用新型的更大類的招生模式 學科專業覆蓋更加全面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採用新型的大類招生方式:僅設置三個招生試驗班——理科試驗班、經濟管理試驗班、人文科學試驗班。三個試驗班覆蓋大學全部的17個本科熱門招生專業。考生按照文理科或選考科目填報理科試驗班或經濟管理試驗班或人文科學試驗班的高考志願。報考經濟管理試驗班或人文科學試驗班的學生,入學後,在深入了解各學院各專業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大一結束時在所屬學院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報考理科試驗班的學生,需要在深入了解相應各學院各專業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先在兩周內選擇學院,所有學生修讀完成學院一年級的學院課程後,大一結束時在所屬學院內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這樣的大類招生模式,為考生提供了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學院和專業的機會,而且不再受具體專業的招生名額的限制。
五大學院17個國際認可度高、內地適應性強的熱門本科專業隨意選
據悉,2020年,港中大(深圳)除了在廣東、浙江、上海、山東、福建、江蘇六個省(市)實行「綜合評價」招生以外,還在全國25個省市(包括上述六個省市)投放普通類統招提前批次招生計劃,共招收近1300人。2020年學校共有五大學院17個國際認可度高、內地適應性強的熱門本科招生專業供考生選擇,分別是:金融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包含環球商務管理、環球供應鏈與物流管理兩個專業方向)、經濟學(包含經濟科學、應用經濟學兩個專業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統計學(包含統計科學、數據科學、金融統計三個專業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包含理論數學、應用數學、金融數學三個專業方向);應用心理學、翻譯、英語(包含國際企業文傳、法律事務、語言技術三個專業方向);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工程;金融工程(包含量化金融和金融科技兩個專業方向)。
副校長朱世平教授在考試現場和家長交流
推動教育公平 助力優秀學生站上更高人生舞臺
為鼓勵優秀學生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攻讀本科學士學位課程,大學設立了新生入學獎助學金:全額入學獎學金(人民幣12萬元/學年);全免學費入學獎學金(人民幣9.5萬元/學年);半免學費入學獎學金(人民幣4.75萬元/學年);「勵耘」入學獎學金(人民幣3萬元/學年)。新生入學獎助學金還可與已經評選結束的博文獎學金(人民幣3/5萬元/學年)兼得,學生所獲的各項入學獎助學金總額不得超過12萬元/學年。
大學今年繼續開設「諾貝爾班」,培養有志於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的優秀本科生。「諾貝爾班」將配備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中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國家科學院或工程院等世界知名教授領銜的導師團隊,制定因材施教的培養方案,以及與海外著名高校聯合實行本碩博研究型培養的模式。諾班同學大一結束時任選專業,並參與導師指導下的研究項目。學校鼓勵諾班同學參加國際頂級學術會議,資助其去國際名校學習或參與研究項目。
凡高考成績優異或有五大學科競賽國家二等獎及以上的學生,以及在我校綜合評價選擇性附加測試中成績達A類的考生均可申請「諾班」面試。「諾班」的學生可獲得優越獎學金,用於支持學費、日常學習生活及參與國際等級學術會議、海外學習或研究項目。
本科畢業生培養質量優異 吸引更多優秀學子
截至目前,我校已培養了三屆本科畢業生,四屆碩士畢業生,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位於國內知名高校就業率前列。其中,超過80%的學生選擇海外名校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選擇升學的畢業生中超過60%攻讀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卡耐基梅隆大學等世界大學排名前五十大學的碩士/博士學位。選擇就業的畢業生獲得了包括騰訊、華為、微軟中國、百度、京東、聯合利華、寶潔、可口可樂、安永、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等全球知名企業的工作機會,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很多考生的家長表示,學校中西合璧的教學模式和良好的英文環境可以讓孩子在國際化的氛圍下成長曆練。同時,家長們紛紛表示,前幾屆本科畢業生的升學與就業去向十分優異,使他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概況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大學以創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己任,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
經過六年多的發展,大學學科建設已逐步完善,現有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和數據科學學院五個學院,開設17個本科專業和18個研究生專業。醫學院和深圳音樂學院已經開始籌建。
大學注重國際交流和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截至2019年底,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開展交流與合作的世界知名大學的數量已超過100所,遍布世界29個國家和地區,各類國際合作項目超過170個。在校學生中具有境外學習經歷的比例超過60%,在國內高校中名列前茅。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國際水準的師資隊伍,截至2019年底,大學已引進世界知名教授350多位,目前引進的教師100%具有在國際一流高校執教或研究工作經驗,是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富有創新精神和教書育人熱忱的優秀教師。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以來,以創新驅動為指引,以粵港澳大灣區需求為導向,研究領域契合了國家戰略發展需求,涵蓋了地方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包括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數據與數據科學、信號與信息處理、類腦研究、生物醫藥、生物信息、先進材料、新型電子元器件、智能電網、新型網絡、金融物流等。
2019年,大學已經連續四年成為廣東省內院校中錄取分數最高的大學,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生源質量持續提升,贏得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度和美譽度,大學的招生分數進一步升高,錄取生源質量持續在高位中穩步提升,理科平均分超過各地一本線137分,文科平均分超過各地一本線85分,絕大多數省市的文科最低錄取分排位在各省市考生前1%以內,理科在前1.5%以內。
截至目前,大學已培養了三屆本科畢業生,四屆碩士畢業生。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位於國內知名高校就業率前列。其中,超過80%的學生選擇海外名校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選擇升學的畢業生中超過60%的畢業生攻讀QS世界大學排名前五十大學的碩士/博士學位。選擇就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北京、上海、 杭州等地。
梧桐樹下聽鳳鳴,神仙湖畔論古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立定腳跟,砥礪前行,繼續追求卓越的教學與研究水平,為中國培養國際化的創新型領袖人才,致力於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一流學府。
中國教育在線 林劍 通訊員 馬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