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下午,英國格拉斯哥美術學院講師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301報告廳做了題為《數字藝術與當代首飾創作》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工藝美術系黨支部書記、助理教授王曉昕擔任學術主持,美術學院師生及相關社會人士約260人出席。
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
工藝美術系王曉昕(右)擔任學術主持
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在講座中
講座現場
在講座中,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首先用風趣語言介紹了自己一系列作品的靈感和概念。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喜歡用首飾的語言來重新詮釋他的生活,特別是對語言是通過何種方式來塑造人們對於物體和其背景的認識非常感興趣,因此他創作的靈感比較多的來源於人類自身(思維、身體、行為)與語言、文字、生活環境之間的某種關聯,而這種關聯又是源自於文本的敘事、結構及上下文背景。他最近的作品著眼於語言與環境是如何重疊的、城市和環境是如何影響和定義我們的,並開始結合圖像與文字,這些圖像源於他在城市周邊拍攝的照片和電影。
隨後,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將講座的重點引向數字藝術與當代首飾創作研究方面。他繼承了藝術與科學緊密結合的傳統,將電腦、軟體及3D印表機等新的媒介引入傳統的珠寶首飾設計領域,重新定義和詮釋了珠寶的概念。對於Jonathan Boyd而言,數位化製造技術(3D列印技術)並不是一種炫技的手段,而代表著一種與審美、概念乃至哲學相關聯的新的思考方式和呈現方式。
同時,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並不認為數字藝術可以安全取代(至少在現在)傳統的手工技藝,新的數字藝術(3D列印技術)與傳統的真空失蠟法鑄造工藝在他的手中變得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此,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特意展示了自己作品製作的奧秘,並將很多工藝的細節和相關參數與大家做了分享。
講座的最後,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分享了他作為設計師完成的2013年大英國協運動會獎牌的設計和製作過程。與一般的獎牌設計製作不同的是,這款獎牌囊括了數位技術(3D列印技術)的製作環節,並且全部製作流程都由格拉斯哥美術學院銀器與首飾系教師團隊在其學院內手工完成。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和他的同事們親手製作了1514枚獎牌,讓觀眾領略了歐洲的當代「工匠精神」。
講座結束後喬納森·博伊德(Jonathan Boyd)回答了在場師生的提問,並進行了親切的互動交流。
講座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和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屬藝術委員會共同主辦、賽樂普科技有限公司及獨角瑞獸(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協辦。(圖、文:工藝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