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又稱「楹聯」,其意思是懸掛或雕刻在廳堂、樓閣等門口的對聯,這樣的對聯形式都比較「正規」化,大多都是參悟人生道理、表達個人思想的對聯。與詩詞相比,對聯有較高的靈活性,但也能言簡意賅地說出發人深思的哲理。
自古以來留下了不少傳世之作,流傳至今的經典對聯也是不勝枚舉,其中不乏名人所作或所喜愛的對聯,讀起來朗朗上口,品起來極富哲理,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法,甚至作為「座右銘」指引著一個人的一生。
曾國藩是我們熟悉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樣一位「大人物」,他的一生僅用傳奇來形容不足矣表達,他滿腹經綸的才學、力挽狂瀾的能力,都與他睿智的思想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曾國藩的三幅經典對聯,是怎樣說透了人生大智慧。
一、曾國藩的一生
曾國藩出生在普通的農耕家庭,沒有顯赫的門楣,完全靠自已的學識一步步走到官場要職,在他任職期間攻滅太平天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是近代建設的先驅者。
要知道,幾千年的封建思想都已經根深蒂固,想要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僅要有學識,更要有膽識,而曾國藩正是二者兼備之人。
當曾國藩力挽狂瀾進行改建時,避免不了一些頑固派的阻撓,卻絲毫沒有動搖他的信念,正是這樣的信念成就了他輝煌的一生。
近代文學家朱孔彰在《中興將帥別傳》中對其評價:有百折不撓之志,宏濟艱難,雖曰成功者天,抑亦人謀也。……孫叔豹之言曰:「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謂為三不朽。」公獨兼之。至天津之役,攘垢忍尤,以安邦國,老成至計,謀出萬全,可謂至忠矣。
功成名就的身後往往都會有自已的人生信條,曾國藩也是如此,他十年七遷,連躍十級,運氣是一方面,更多的則是他洞若觀火的睿智。
晚清王朝腐敗衰落,曾國藩一言指出「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士大夫習於憂容苟安」,如此大智慧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幅對聯,決定曾國藩的人生走向,讓我們來看看是哪三幅。
二、第一聯的為官之道
「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這是曾國藩48歲時所寫的一幅對聯,訴說著他的為官之道。
「養活一團春意思」,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精心的栽培下,養育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春天,而更深層次的含義則是勸導自已要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
這裡面的「春意思」是用借喻的手法來形容一個人的心境。我們都知道,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物,難免會隨著身邊的事物有所起伏,事情順利則開心、遇到困難則沮喪,這是一個人的正常反應。
但經歷同樣事情的人卻有不同的結果,其主要原因就是看用如何的心態去面對。保持良好的心態就會用理智、清醒的頭腦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做徒勞的抱怨。
「撐起兩根窮骨頭」,表面上看是有些輕賤之意,而其實曾國藩是自嘲的方式在提醒人們,做人要有骨氣、傲氣,即使在挫折中也要有執念、有信仰、有原則。
回想曾國藩在圍剿太平天國時,歷時十數載,其中有很多敗跡,不管是朝堂上還是百姓中都會面對很多流言蜚語,質疑其能力,但他始終堅守如一,最終取得圍剿的勝利。在當時的環境下,如果他沒有保持「春天」一般的心態,擁有倔強的「骨頭」,也許他的仕途也就走到了盡頭。
所以,曾國藩這幅對聯就是在告訴人們,在遇事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讓自已有一顆蓬勃的心,才是使自已前進的源動力;做人要有骨氣、志向,用一顆強大的內心做支撐,才能戰無不勝。
三、第二聯的處世哲學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這幅聯直接道出了曾國藩的處世哲學。曾國藩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三十餘載,可以說是看盡了世態炎涼,而他身處晚清腐敗衰落時期,卻依舊出淤泥而不染,腳踏實地,潔己奉公,這幅聯有著重要的處世意義。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裡面的「大處」意指全局,「著眼」則是指做人要有格局,「大處著眼」就是要擁有洞悉全局的能力,才能運籌帷幄,做命運的主載而不是隨波逐流。
「小處著手」,意指細節決定人生態度,從一些細枝末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性。比如在生活中經常接觸人與事,事情的發生經常會根據「細節」而改變結局的走向。注重細節的人往往心思縝密,一點點的積累經驗,最終厚積薄發。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這句聯是很好理解的。人是群居動物,在社交中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有的人誇誇其談,有的人則緘默不語,往往話少的人都會做到心中有數,這就是明白言多必有失的道理。
獨居是一種無人傾訴的孤獨,有時候會產生寂寞難耐的感覺,這時候就需要學會「守心」,保持心靜才會心明。曾國藩這是在勸誡人們即使獨處也要守得住清靜,把握自我的根本才不會迷失,更不會做錯事。
曾國藩在辦理「天津教案」時,考量當時局勢,沒有與法國開戰,深知其中和戰利害,自引其咎,背負罵名。如果沒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的心態,恐怕以他當時的高齡就一命嗚呼了。
四、第三聯的人生感悟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這幅聯是曾國藩的「家訓」。曾國藩出生在耕讀家庭,飽嘗過生活的艱辛,他靠自已的努力坐上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他的子孫自然也是享受不盡的榮華。
但在曾國藩的家訓中,他卻是告誡子孫「家儉則興,人勤則健」,學會節儉,不鋪張浪費;人也要勤勞,多勞動就會身體強健。曾國藩是通過自身的感悟在引導子女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態度。
「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這句是對上句的引申,節儉能夠使家境殷實,勤勞擁有健康身體,直白了說,錢有了、身體有了,自然就談不上「貧賤」之說。
正因為有如此的「家訓」,曾國藩為自已和子孫留下了極佳的口碑。在他死後,朝廷聞訊,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諡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這是各個朝代都少有的殊榮。
小結
曾國藩一生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無疑是一個勝利者,而他的人生走向與這三幅經典對聯有著直接的關係,其中說透的人生大智慧簡單、質樸,即使在當代也是非常實用的人生格言。
現在生活節奏緊張,網絡發達,信息便利,使越來越多的人懶散而迷途,經常找不到自已的人生方向,如果能夠參悟到曾國藩這三幅對聯中的精髓,做一個積極向上而又充滿陽光的人,那麼你的人生必定也是精彩繽紛的。
參考資料:《中興將帥別傳》《清史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