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宋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宋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
宋代,詞的發展達到了頂峰,詞代表了當時文學的最高藝術水平。在兩宋時期,湧現了數不勝數的詞人,如赫赫有名的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也有低調到極點的詞人,如史達祖、周密等。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位詞人是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的後裔,他長相奇醜,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鐵,眉目聳拔,人稱「賀鬼頭」,正所謂「人不可貌相」,這樣一位相貌醜陋的詞人卻寫出了最一流的詩詞,還入選了《宋詞三百首》,他就是——賀鑄,那首詞就是《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全詞如下: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除此以外,還有另一個版本,全詞如下: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她邁著輕盈的腳步,卻沒有越過橫塘路,我傷心地目送著她像塵土一樣飄去。在這錦繡年華,我和誰共度今生呢?我想念她,我幻想過她在月下橋邊的院子裡,幻想她在花窗朱門中,但我知道那只是我的猜測,她究竟在哪?也許只有春風知道她的音信。
天上飄著的彩雲盡情地舒展著,城郊處,落日將大地染成了金黃色,我拿起五色筆想要將眼前景色描繪出來,也拿起筆寫下了斷腸的詩詞。我的愁情有多深,恐怕沒有人知道。它就像一望無垠的野草一樣,像滿城飛舞的柳絮一樣,像梅子黃時的連綿細雨一樣,斬不斷、揮不去。
這首詞是詞人晚年隱居蘇州時所作。詞人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表現出了詞人難以排解的「閒愁」。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這三句是詞人化用曹植《洛神賦》中的詩句「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而來,生動傳神地寫出了佳人的神態,「目送」二字表明了詞人對佳人的關切和喜愛。
「錦瑟華年誰與度」,詞人以反問的手法表現佳人走後自己內心的惆悵、寂寞之感。「月橋花院,瑣窗朱戶」,這兩句運用想像的藝術手法,通過詞人對佳人蹤跡的想像,表現出對佳人的思念。「只有春知處」,這一句暗示了詞人與佳人分別後已經久久沒有聯繫,更增加了詞人內心的寂寞感。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這兩句通過環境描寫、動作描寫等,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渲染了孤獨寂寞的氛圍,為下文「閒愁」進行鋪墊。「試問閒愁都幾許?」,這一句點明了全詞主旨,感情基調至此明了起來。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詞人連用比喻,將抽象的憂愁具體化,化深奧為淺顯,顯示出了詞人高超的藝術水平,將詞人內心的憂愁抒發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