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所謂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長城之後,眼見長城之下屍骸無數,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屍骨。為了能忘記這些痛苦萬分的記憶,就熬製了能使人忘記記憶的孟婆湯。後來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動地,就免了她的輪迴之苦。讓她在奈何橋畔熬製孟婆湯,讓參與輪迴的陰魂們忘記前世的一切。
即所謂:「前世已了,今生善惡唯本心所念。」之意。這一說從元朝開始廣為流傳,到明清時期多見於文人筆記之中,亦是至今民間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在關於孟婆的諸多傳說中,倒是這個說法頗具某種現實主義色彩。
先秦時的兄弟姊妹排行,老大、老二、老三分別叫做伯、仲、叔,最小的孩子不論排行第幾,都叫做季。如果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長,卻並非嫡妻所生,而是妾或者媵(陪嫁)所生,就叫做「孟」,因此「孟姜」其實指的是「姜家庶出的大姐」。
據民間傳說,地府孟婆神兩位人選,第一位孟婆神就是秦朝哭倒長城的「孟姜女」。
據傳當初孟姜女萬裡尋夫,在她哭倒長城後,見到的是無數屍骸,她已分辨不出丈夫的屍骨了。那種陰陽永隔、撕心裂肺的悲痛,無情的折磨著失去夫君的孟姜女。
為了能夠忘記這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她竟然熬製出了一種能令人忘記前事的忘情湯。上天被她那聖潔的思夫之情所感動,免去了她的輪迴之苦,封她為地府的正神。在鬼魂轉世投生的最後一關奈何橋邊,用她親手熬製的忘情湯,令投往陽世的鬼魂忘記其前世今生。
因為孟姜女並不姓孟,「孟」是「庶長」的意思;「姜」才是她的姓氏。「孟姜女」實際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兒」;而且,孟姜女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一類人的通稱。跟據《毛傳》:「孟姜,齊之長女。」陳奐傳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孟姜」一般稱齊國國君之長女,亦通指世族婦女。也就是說,當時很多齊國公室的貴族婦女,都可稱「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