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先楚與解放海南島

2021-02-07 雞鳴書屋

來源:舊報刊剪輯 

解放海南島是黨中央、毛澤東的戰略決策。

1949年12月6日,兩廣戰役勝利結束。12月18日,依據毛澤東電令,第四野戰軍把攻打海南島的任務交給十二兵團的四十軍和十五兵團的四十三軍,並由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指揮。

毛澤東特別指出:渡海作戰與過去全軍所有作戰經驗不同,即必須注意潮水與風向,必須集中一次運載至少一個軍的全部兵力與三天以上的食物,於敵前登陸,建立穩固灘頭陣地,而不依靠後援。要在春夏之交解放海南島。

韓先楚時任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四十軍軍長。四十軍受領任務之後,迅即向指定地域開進。12月30日,軍指揮所進至海康,一一八師進至徐聞,一一九師進至北海,一二〇師進至安鋪。

在1950年初召開的兵團作戰會議上,關於是立足購買登陸艦進行渡海作戰,還是立足用木帆船(或改造機帆船)渡海作戰;關於渡海登陸作戰是全程採用小型偷渡登陸,還是先經過一兩次小型偷渡登陸,取得經驗後實施主力大規模渡海登陸一舉攻佔海南島;關於是在農曆穀雨前季風期主力部隊渡海作戰,還是6月渡海登陸作戰等問題上分歧明顯,爭論激烈。

會議最終確定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作戰方針,並決定渡海工具以改裝機帆船為主,同時購買登陸艇,並將戰役推遲到6月份。對此,韓先楚持有保留意見。他認為,作戰時間如果推遲到6月,戰備時間延長將會錯過東北風季風期,穀雨一過南風大起,逆風渡海,主力部隊渡海作戰就失去可能性,解放海南島的時間就要推遲到冬季才能進行。「就給敵人喘息的機會,敵人必然加強島上的防禦,還會加緊對我瓊崖縱隊的『清剿』,甚至勾結美帝國主義插手海南。那樣,招來的後患將是無窮無盡的。」

兵團作戰會議後,四十軍召開了黨委會。韓先楚在會上說:關於等待去香港、澳門購買登陸艦和6月份渡海登陸的時間不向下傳達。對部隊要強調加緊做好戰備工作,一切準備工作必須在3月份完成。渡海登陸時間只能提前,不能拖延。

戰前練兵

韓先楚把軍指揮所從海康搬到了海邊的草棚子裡,組織指揮部隊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海上大練兵。

當時四十軍指戰員中除少數人從山東進軍東北時曾渡過一次渤海外,絕大多數指戰員還是第一次見到海,不識水性,不明海情。多數人認為陸軍在海上無用武之地,「這回非革命到(海)底不可了」。根據軍黨委指示,部隊進行了解放海南島的動員教育。韓先楚堅定響亮地提出:「我們要把善於打硬仗的陸軍變成海軍陸戰隊,把『東北虎』變成『水蛟龍』!」

戰士們首先要克服暈船,學會駕船。大家在岸上蕩鞦韆、走浪橋;在海上練遊泳、搖櫓,學撐帆、掌舵,學識別潮汐、風向等,練習渡海登陸。

在練兵熱潮中部隊開展軍事民主,拜群眾為師。幹部戰士研究船上射擊要領,討論海上遭遇敵艦、敵機如何應對,夜間航海如何保持船速、隊形,以及搶灘登陸的技戰術等。有的還自製羅盤、指北針,改裝船用抽水機等。

韓先楚把常年在海上生活的老漁民、老船工請到他在海邊的草棚子指揮所裡當「顧問」,他還經常登門拜訪老漁民、海上商戶,開一些座談會。從這些老漁民、老船工那裡他了解到海南島北部沿海淺灘多、海港少、大型軍艦難靠岸等特點,以及沿海氣象、海情地誌等情況。他要軍機關幹部到城鎮報攤、書攤搜尋購買有關海洋氣象、地誌、海情等材料。連清朝海軍提督的「航海手冊」和「潮汐表」都不放過。

經過近三個月的高強度苦練和高難度演習,部隊培訓了水手近萬名、機帆船駕駛人員近千名。戰士們掌握了航海一般技術,不少人成為渡海搶灘能手。老船工、老漁民見了都為之驚嘆,他們伸出大拇指說:「毛主席的大軍真是神兵!神兵!」

戰前偵察工作

韓先楚在他指揮的大大小小的戰役戰鬥中,特別重視偵查情報。恰在此時,瓊崖縱隊參謀長符振中帶領兩名同志攜帶地圖和電報密碼偷渡海峽到雷州半島,向我軍介紹島上敵我情況及兵要地誌。

通過符振中的介紹,韓先楚了解到,島上敵陸軍有:第四軍,第三十二軍,第六十軍,第六十三軍,第六十四軍5個軍、20個師、73個團,另有瓊北、瓊南兩個要塞縱隊,總兵力10萬多人,編為一、二、三、四路軍,進行環島防禦和分區守備。重點防禦瓊州海峽正面及其兩側。

敵海軍有第三艦隊,共有艦艇50艘,除擔任環島巡邏外,主要用於封鎖海峽。敵空軍有第一、第三、第五、第二十,共4個大隊,有各型飛機40架,主要用於轟炸雷州半島及港口,以妨礙我海上訓練和船隻集結,襲擾我海陸運輸,破壞我戰役準備。國民黨軍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統一指揮島上海陸空軍,他號稱島上構築了「海陸空立體防禦」的「伯陵防線」,「固若金湯」。我瓊崖縱隊有一、三、五3個總隊(總隊相當於師),一個獨立團和部分地方武裝,共兩萬餘人;有三個整縣的大塊根據地和分散在各縣的小塊根據地、遊擊區。

為了進一步掌握海南島敵軍情況,四十軍和瓊崖縱隊直接連通了無線電。攻島部隊一一八師偵察連副連長耿文亭潛入島上偵察,查明了海口到臨高一線敵人防禦部署和工事設施的基本情況。一一九師派三五六團副團長宋憲孔帶領部分基層幹部進行「渡海試航」的抵近偵察,測定航行方位角、潮水流向、海水深度和航行時間等。4月上旬,在部隊主力大舉登陸前,軍部又派偵察科科長鄭需凡帶領偵察分隊在預定登陸的臨高海面進行偵察,並測量了水深、流速、風向,記錄了船速等。幾次偵察為渡海作戰提供了寶貴的準確資料。

徵集、改造船隻

關於是購買登陸艦進行渡海作戰,還是用木帆船(或改造機帆船)渡海作戰,韓先楚說:渡海作戰用什麼裝備、什麼工具要立足現實。應依靠現有物質條件以帆船為主組織實施渡海作戰。有的人提出去香港、澳門購買登陸艦,有登陸艦當然好,但是我覺得這辦法不現實。美英帝國主義歷來是支持國民黨軍的,他們怎麼可能賣登陸艦給我們呢?而且購買登陸艦費力很大,費時很長,這將拖延打海南島的時間。我們還是要發揚傳統,以劣勢裝備,用木船去渡海登陸,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把木帆船改造成機帆船,我們也要抓緊時間,想辦法多改造一些,能改裝多少算多少。

為了確保渡海作戰指揮、通信順暢,加強渡海船隻的護航能力、應對敵軍艦艇能力,韓先楚親自召集有關人員到徐聞縣邁陳墟港以四十軍武器車輛修理所和工兵營為主體組建機帆船修造廠。通過拆卸130多臺大型卡車發動機裝配到木帆船上改造成機帆兩用快速船。韓先楚經常去船廠了解情況,並同幹部戰士及船工一起鋸木、翻砂、鑄造螺旋槳。在訓練汽車司機駕駛機帆船的現場,他風趣地說:「在陸地上開車用輪子跑路,你們是英雄,在海上開船也要當英雄,可不能當狗熊啊……」

兩個多月內,修造廠共裝配了70多隻快速船。為檢驗快速船的性能,韓先楚親自帶領參謀人員乘快速機帆船在港內外海域試驗航行。他從中選取15隻大馬力快船,親自指導軍炮兵主任黃宇組織一批會做木工、鐵器的戰士和駕駛過艦艇的戰的重要屏障和前哨陣地,奪回400多艘船隻,摸索渡海作戰經驗。這次戰鬥全殲島上守敵。我由木船改造的「土炮艇」發揮威力,擊傷敵艦「海碩」號,擊退敵艦「海狗」號,勝利完成奪回船隻、打掉屏障、摸索經驗的任務。士,不分晝夜地反覆鑽研、試驗,將機帆船增強加固,在船上用木頭和沙袋構築環形火炮發射陣地,安裝75山炮、57戰防炮、機關炮和機槍等,造出了我軍第一批「土炮艇」。各師也改造了一批這樣的「炮艇」。他還組建護航炮艇大隊,由軍炮兵主任黃宇負責。

要渡海,首先要有足夠的船。部隊到達雷州半島前,國民黨軍在逃跑時把沿海大部分船隻和船工裹挾走了,剩下的多是一桅一篷的小漁船和航速慢、船身破爛的「大肚子」貨船。

為徵集船隻,軍、師、團都成立了「船隻徵集委員會」,在當地政府「支前委員會」和兩廣縱隊的大力幫助下,兩個多月共徵集了大、小帆船1000多隻,船工1400多名。

在徵船時,從潿洲島逃回來一個漁民,說島上有守敵700餘人,控制著從大陸擄去的400多艘雙桅雙篷大船。韓先楚立即讓副軍長解方去北海一一九師組織三五六團攻取潿洲島,打掉海南島守敵

兩次偷渡登陸

關於渡海登陸作戰是全程採用小型偷渡登陸,還是經過一兩次小型偷渡登陸取得經驗後實施主力大規模登陸一舉攻佔海南島,根據海南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的建議,最終確定了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作戰方針。韓先楚積極地組織指揮了兩次部隊偷渡登陸。

第一次偷渡登陸由一一八師參謀長苟在松、三五二團團長羅紹福、一營營長陳永康和政治教導員張仲先率領800多人的一個加強營實施。參加偷渡的還有瓊崖縱隊派來的偵察科科長郭壯強,師偵察科科長苗健宗、作戰科副科長彭錫彬等。3月5日,軍召開三五二團連以上幹部大會,作戰前動員。16時,偷渡部隊集結於徐聞縣燈樓角待命。軍、師領導親自到海邊送行,韓先楚將一面繡有「渡海先鋒營」的紅旗授予營長陳永康。

19時,部隊登船啟航,14隻帆船順風揚帆,破浪前行。800多名勇士沉著應對風力減弱、風力停息及敵海陸空火力封鎖,在瓊崖縱隊的接應下,於次日14點50分成功登陸,搶佔了灘頭陣地。3月7日到達瓊崖縱隊根據地豐猛村,取得了首戰勝利。十五兵團給三五二團一營記集體一等功,給全體人員每人記大功一次。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和十五兵團同時致電嘉獎瓊崖縱隊。

第二次偷渡由一一八師三五二團二、三營,三五三團二營和臨時組建的炮兵大隊組成一個加強團,共2990餘人,由一一八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和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共同指揮。

3月26日19時,加強團分乘72隻木帆船、9隻機帆船從燈樓角北東坡、孟寧、南港啟航。當時是東北風,西流水,船隊順風順流,航速很快。23時,風停浪靜,船隊停行,韓先楚電令部隊搖櫓划槳繼續前進。27日5時,船隊距離預定登陸點偏東約50公裡。岸上守敵向我船隊猛烈射擊。劉振華、馬白山果斷決定各營就地強行登陸,佔領了灘頭陣地,並掩護後續部隊登陸。敵機輪番臨空轟炸掃射,頓時岸邊、海上硝煙瀰漫,水浪沖天。

敵妄圖阻攔我後續部隊登陸。瓊崖縱隊第一總隊和渡海先鋒營三五二團一營組成接應部隊,於30日上午與第二批登陸部隊勝利會師,向五指山根據地轉進,到達根據地澄邁縣美厚鄉。

三五三團四連、五連兩船百餘人登陸後,遭敵一個加強營的猛烈攻擊,團宣傳股股長周美瑞率領戰士與敵血戰兩晝夜,斃敵200餘人,我只倖存13人。文化幹事張玉芝帶領戰士掩埋了烈士,乘夜退潮之際涉水突圍,在當地群眾掩護下進入根據地,與主力部隊會合。

臨高、澄邁兩縣黨組織和沿海群眾在登陸部隊戰鬥過的地方,積極尋找、聯絡、救助、掩護登陸部隊戰士。我登陸部隊與主力部隊失散的小分隊及傷員400餘人,都被安全送到根據地。

與此同時,四十三軍的五個營也先後兩次偷渡登陸成功。

兩批部隊偷渡登陸成功後,韓先楚堅決要求以主力部隊渡海登陸,一舉解放海南島。兵團和四野領導則認為繼續採取「添油戰術」,採取小股部隊偷渡登陸比較穩妥,等登陸艦購置之後再發起進攻。韓先楚認為主力部隊及時大舉渡海登陸最為有利。因為兩個軍的小股部隊分兩批四次偷渡登陸成功後,島上敵我力量對比已明顯有利於我。瓊崖縱隊和登陸部隊的總兵力已達兩萬餘人,接應主力渡海登陸的力量比較雄厚。如繼續分批登陸則會分散我主力,不能形成拳頭消滅敵人。而且,經過兩批偷渡登陸之後,守島敵軍已摸清我偷渡規律,已經做好對付我小股部隊偷渡登陸的準備,加強了海岸防禦,並已經組建摩託化部隊對我偷渡小股部隊實施堵截「圍剿」。我小股部隊偷渡登陸已失去優勢,偷渡登陸將更加困難。再則,前兩次小股部隊偷渡登陸的船只有去無回,長此以往,部隊登陸船隻問題也很難解決。守島敵軍有10多萬人,且有海空優勢,如我坐失先機,敵可能組織力量對我瓊崖縱隊和登陸部隊進行「圍剿」。我島上部隊長期堅持有嚴重困難。

3月31日深夜,韓先楚發了一份較長的電報向十五兵團、四野並中央軍委和毛澤東陳述意見。十五兵團司令鄧華到四十軍視察,聽取了軍領導的情況匯報,同意了韓先楚的意見。

渡海作戰

4月16日19時30分,韓先楚率領一一八師主力(缺三五二團、三五三團二營),一一九師全部和一二〇師三五八團(歸一一八師指揮),分乘240多艘大小船隻,由燈樓角、東場港、南嶺港出徵,發起海南島戰役。

「艦隊」分東西兩路成戰鬥隊形朝預定登陸點——博鋪港開進。

航行30餘海裡後,兩架敵機飛臨我艦隊上空,投下照明彈後離去。指揮船判斷敵已發現我船隊,即令各師加強戰鬥準備。船隊將要進入主流時突然風停,指揮所令各師掌握方向,搖櫓前進。通過主流時,敵艦向我船隊開炮射擊。敵機也飛臨我船隊上空轟炸掃射。有的船被擊中,篷破桅折。戰士們一面對敵機射擊,一面滅火,修船補漏。

指揮船的桅杆也被炸斷了,韓先楚站在指揮船的檯面上命令輪機手開動馬達。敵艦隊從我船隊後面向右翼迂迴,他又指揮炮兵主任黃宇率「土炮艇隊」迎戰,掩護船隊通過主流。令各師加強對空射擊,保持隊形,全力搖櫓划槳,以最大速度通過主流。

我「土炮艇隊」開足馬力向敵艦衝擊,並猛烈開火。敵旗艦指揮塔被我擊中,頓時濃煙滾滾,倉皇掉頭逃竄,其餘敵艦也驚恐地落荒而逃。一陣激戰之後,我船隊駛進了主流,東北風又徐徐吹來,船隊繼續搖櫓划槳,保持戰鬥隊形迅速通過主流。

4月17日2時30分,我船隊逼近海岸,接近我預定登陸點——臨高角。

臨高角距臨高縣城約7公裡,是距海口以西約200公里海岸線上的制高點。它是守敵海岸防禦的要害陣地,也是我軍必爭要地。

為掩護、接應我主力部隊登陸,瓊崖縱隊一總隊和先期偷渡登陸的三五二團、三五三團二營都按照預定的圍點、打援、奪取要點的部署,準時投入戰鬥。接應部隊果斷穿插,出其不意突然發起攻擊,把繳獲的六門野炮對準臨高城守敵及敵灘頭陣地和海上敵艦猛烈轟擊,有力地策應了搶灘登陸作戰。

4月17日3時,我軍先頭船隊分別在新林、臨高角一線突破了守敵一三一師兩個團的防禦陣地,強行搶灘登陸。登陸時先頭部隊尚未完全攻下灘頭陣地,韓先楚已跳下了船,同戰士們一起蹚著齊胸的海水撲向灘頭。警衛營長一再勸阻也阻攔不了他。三五五團政委夏其昌見韓先楚登上了灘頭,便命令三營副營長楊立明護衛韓先楚的安全。到6時,四十軍全軍登陸完畢。


韓先楚命令炮兵主任黃宇率領「土炮艇隊」掩護空船返航接應四十三軍後續部隊渡海。

陸上作戰

4月18日午夜,我軍正準備圍攻臨高城,卻發現敵一個師只剩下師部及一個團守城。韓先楚和四十軍副軍長解方分析:我軍登陸後未遇敵人大部隊攔阻反擊,敵軍主力在哪裡?四十三軍登陸部隊在何處?情況怎麼樣?四十軍如何行動?主攻指向哪裡?

他們經過嚴密思索後判斷,敵軍可能首先集中其主力於東線海口方向,以阻止和圍攻我四十三軍登陸部隊的兩個團,得逞後再轉向西線,對我實施各個擊破。基於此判斷,他們改變計劃,迅速向東發展,爭取與四十三軍登陸部隊靠攏,以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殲滅敵人。隨後立即向部隊下達戰鬥命令,同時報兵團、四野,兵團當即電復批准。

韓先楚當機改變原來部署,以瓊崖縱隊一總隊和三五二團監視和相機圍殲臨高城守敵;一一八師一部進至美臺市阻擊可能來援之敵,師主力及三五八團攻殲美臺地區之敵;一一九師奔襲加來市敵第六十四軍軍部。此時,在才芳嶺、玉包港、雷公島一線登陸的我四十三軍各部正向黃竹、美亭市一線挺進。

4月19日,敵軍調集了第二五二、第一五一、第一五三、第一六三、暫十三師和軍官教導師等共約五個半師的兵力,分別從海口、嘉積市乘汽車向澄邁地區馳援,企圖趁我立足未穩,與我決戰。

20日拂曉,軍部收到十五兵團緊急指示:我四十三軍三個半團和一二八師師部在黃竹、美亭地區包圍了敵二五二師師部及其七五五、七五四團。敵五個半師來增援,在加嶺、那利、潭城、風門嶺、平頂山、茅草山一帶高地對四十三軍三個半團形成了反包圍,我軍遭敵內外夾擊、腹背受敵,處境十分艱險……

韓先楚、解方當即決定以七個團的兵力從澄邁分兩路鉗擊圍攻四十三軍之敵。一一八師及三五八團向美亭市進擊;一一九師向美亭市以東進擊,三五六團向瓊山以南地區發動進攻,斷敵退路。各部隊不顧三天三夜沒休息的極度疲勞及敵機的瘋狂轟炸掃射,以最快速度向美亭戰場出擊。四十軍主力於17時趕到美亭市東西一線,包圍側擊敵人。敵我雙方包圍、反包圍,內線外線犬牙交錯。這是解放海南島戰役中除海上較量外,兩軍主力展開的罕見、複雜、緊張、激烈的真正決戰。

21日7時許,一一九師在美亭以東發現敵人開始向海口方向撤退,即與四十三軍立即轉入追擊。8時,一一八師與四十三軍的一二七師佔領海口市,俘敵600餘人,繳獲汽車40餘輛。國民黨軍步兵學校教導師一團1000餘人由少將李湘武、何素凡及團長謝瑞麟率領,22日在瓊山縣起義。

敵機動部隊被我打垮,與我決戰部隊又敗北,4月22日下午,海南島防衛司令薛嶽下令全線敗退。第一路軍撤到萬寧、樂會;第二路軍撤到陵水、保亭;第三路軍撤到北黎、八所;第四路軍集結於榆林、三亞。薛嶽於22日18時乘飛機逃往臺灣。

4月23日,除一二七師兩個團守備海口外,四十軍與四十三軍一二八師經文昌、嘉積、樂會、萬寧、陵水向榆林追擊。國民黨軍第一六三師四八九團團長李一榮和副團長羅榮彬、李乾元23日率部在涼山塔市區投誠。

敵軍敗逃丟棄了不少汽車,韓先楚命令利用收繳的汽車裝備快速部隊,「追奔逐北」。

4月24日,四十軍部隊乘坐集中繳獲的汽車和臨時動員的社會車輛40多臺,組成快速部隊由海口沿東部環島公路向南展開追擊。同時,15隻「土炮艇」由海口沿海島西側向北黎港截擊逃敵,但因風浪太大航行受阻,未達目的。瓊崖縱隊一總隊和三五二團二營從中路經那大向榆林追擊逃敵。海南島保安第一師第四團團長林薈才24日率600餘人投誠,保安第三師第一團副團長率380餘人於25日起義。

4月25日7時,三五七團追到黃竹市與南逃敵之六十二軍一五一師師部及兩個團遭遇,激戰一個半小時,俘敵中將副軍長兼師長羅懋功以下800餘人。三五五團到達嘉積市與一二八師會師後繼續向萬寧追擊。我快速部隊在26日13時到達龍滾以北,與大股逃敵接觸,戰鬥不到1個小時,俘敵2000多名。為迅速抓住向烏場港撤退之敵,快速部隊繼續向萬寧追擊,遭敵抵抗,前進受阻。27日3時,三五五團從萬寧城西的柳園繞過,協同快速部隊將敵擊退。快速部隊追到白沙和烏場港海岸,與逃敵和四艘敵艦展開激戰,不到一小時重傷敵艦一艘,輕傷敵艦兩艘,俘敵3300餘人。

4月28日,一一九師主力與快速部隊及瓊崖縱隊一部在萬寧會師。24時,我部繼續向榆林、三亞追擊。一一九師主力於30日佔領榆林和三亞港口,會同一二八師肅清殘敵,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海南島最南端的「天涯海角」。至此,海南島戰役勝利結束。5月1日全島解放。

後來,不少人認為,海南島的及時解放,對於祖國的安全,特別是祖國南部的安全和順利開展國家經濟建設以及其他建設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於我志願軍勝利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作戰也有著重大的意義。時間越久,對這一英明的戰略決策感受就越深刻。

來源:《百年潮》2020年07期,作者姚科貴(韓先楚秘書,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原政治委員,少將軍銜)



聲明:「雞鳴」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留言提示,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虎膽悍將韓先楚,力排眾議,成為解放海南的大功臣
    解放海南島解放海南島戰役,在韓先楚將軍的軍事生涯中,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情。在1950年1月10日我軍當時便定下在春夏兩季進行解放海南島戰役。不過由於金門戰役的失利,這讓我軍認為到渡海登島作戰的艱巨性,為此便決定將2、3月份發動的戰役,推遲到6月份。
  • 電視劇《解放海南島》分集劇情介紹
    經中央軍委命令:我軍對海南島之敵發起全面攻擊。韓先楚軍長指揮四十軍部隊冒著敵人的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向敵人的灘頭陣地衝擊。龍金書副軍長率兩個團掩護四十三軍主力奮勇前進。經過幾天激戰,兩支部隊先後登陸成功,隨後向敵縱深推進。薛嶽調兵遣將,準備趁我登陸部隊立足未穩之際,形成對我四十三軍的「反包圍」態勢,一場惡戰在即。關鍵時刻,韓先楚率四十軍主力趕到,反將敵人包圍,全殲薛嶽主力。
  • 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1949年12月11日,解放軍把一面鮮豔的紅旗插上友誼關城樓,廣西全境解放。隨後四野12兵團40軍和15兵團43軍進駐廣東,準備解放海南島。當時大陸大部分省份已經解放,蔣介石退守臺灣,海南島與臺灣島互為犄角,都是懸於海外,是蔣介石最為看重反攻大陸的基地之一。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力主早打,一舉將薛嶽趕了出去!
    (薛嶽) 1949年12月18日,第四野戰軍決定由十二兵團四十軍和十五兵團四十三軍解放海南島的報告,送到了毛澤東處。毛澤東不是不想解放海南島,而是在考慮如何才能一戰成功,避免輕率進攻而蒙受巨大損失。一個多月前,金門之戰的失利,仍歷歷在目,教訓十分深刻。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上將冒著生命危險登島,才有了今天的南海局勢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嶼,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南部就是廣闊的中國南海。海南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在我國的能源運輸通道上,海南島的存在,對於保衛和拱衛中國南疆,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在1950年,海南島解放的歷程也是十分艱難。
  • 解放軍五十八天解放有立體防禦的海南島
    1949年12月,復出的國民黨名將薛嶽到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時,海南島上陸海空三軍種類齊全 ,擁有地面部隊五個軍18個師11萬餘人,海軍第三艦隊的軍艦50餘艘,空軍四個大隊各類戰機45架,甚至還包括部分裝甲兵和海軍陸戰旅的第四團,兩者均是反登陸作戰的有力部隊,總體而言,海南島守敵在那個年代確實可以稱為「立體防禦」。
  • 上將韓先楚:先定海南,再戰朝鮮,臨終大呼「臺灣,臺灣」
    為此,他置個人生死和軍事榮辱於度外,越級上書,多次向中央軍委建議:早日發動海南島戰役。在韓先楚的一再堅持下,中央軍委最終同意提前發起解放海南島的戰役。4月16日,海南島戰役開始。5月1日,海南島全境解放。6月25日,韓戰爆發;6月27日,美軍隔斷臺灣海峽。
  • 旋風司令韓先楚,三日打跑薛嶽解放海南,臨終喃喃:臺灣,臺灣
    ——韓先楚1986年,開國上將韓先楚病逝,臺灣並未解放,臨終前,他一直喊著"臺灣,臺灣&韓先楚一生之中從無敗績,最讓後人津津樂道的,當屬海南一戰。1950年1月10日,中央在訪問莫斯科之時就已經定下在春夏兩季打下海南的決心。但三野的登陸金門島和登步島兩次的失利,讓海南島戰役一再拖延,本來定於2、3月發起的戰役,一度推後到了6月份。
  • 韓先楚一生立下三大奇功,僅此一項就讓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
    1955年我軍授銜時,有著旋風司令之稱的韓先楚本應授予中將軍銜,但在偉人的特別批示下,晉升成了上將,對於他的晉升,所有人都表示信服。生於湖北黃安的韓先楚,先後經歷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從戰士一步步成長為一代戰將,身經百戰、戰功赫赫。在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東北的順利解放,國軍調集全副美式裝備的25師直逼我軍指揮部。韓先楚率領所在的4縱一面阻擊敵人,一面掩護軍區機關轉移。
  • 韓先楚和鄧華誰更擅長用兵?先看兩個戰例!
    韓先楚韓先楚和鄧華誰更擅長用兵?57名開國上將裡面,鄧華排名第7位,韓先楚排名第11位,兩人排名都很靠前。當然這個上將排名的依據不只是軍事能力方面,還有職務資歷等多方面因素。就軍事能力而言,永宣認為鄧華和韓先楚都能排進前五名。那麼他們兩人比較起來誰更優秀呢?永宣舉例來探討探討。解放海南島時,攻島總指揮是時任15兵團司令員的鄧華,時任12兵團第二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的韓先楚是協助他的,職務方面鄧華高一些。
  • 「旋風司令」韓先楚立三大奇功,僅一項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
    在1955年的授銜時,我軍給那些對革命有著功勞的將領做出了相應的授銜,其中有著「旋風司令」之稱的韓先楚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其實,韓先楚本來是應該授予中將軍銜的,但由於他一生立下三大奇功,僅此一項就讓偉人特批:韓有功,中晉上。而這樣的授銜結果,也讓人們不得不信服。
  • 韓先楚:毛主席特批的上將,折服許世友的旋風將軍,遺言收復臺灣
    韓先楚「旋風將軍」的美名也更加廣為流傳。韓先楚和戰友們一起率軍入關,策馬華北,鏖戰平津,揮師衡寶,大戰白崇禧,勇渡瓊州海峽,解放海南島。為共和國政權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勳,其本人也成功躋身解放軍偉大將星行列。
  • 四野猛將擬授開國中將,毛澤東毛主席建議:解放海南大功應授上將
    韓先楚上將簡介  一、四野悍將韓先楚  毛主席特別提點的這名將軍就是這四野悍將韓先楚。  1913年韓先楚,出生於湖北省紅安(黃安)縣,17歲便參加紅軍遊擊隊。  由於英勇善戰,韓先楚將軍很快就從普通士兵成長為將校,名震中外。他率部木船渡海,解放海南島,堪稱軍史傳奇。
  • 開國上將押上身家力諫中央打下海南島,彌留之際還在高喊:臺灣
    不少戰士認為,要是在「解放全中國」的臨門一腳時,窩囊的犧牲在海上,就太可惜了。還有戰士說怪話:今天咱吃魚,明天魚吃咱。據說,他的軍參謀長寧賢文為逃避渡海作戰居然故意將自己的腳砸傷。韓先楚雖猛,但絕不打無準備之仗。
  • 韓先楚膽子大,彭德懷脾氣大,膽子大就敢違抗脾氣大的命令
    正所謂,有勇無謀是莽夫,有勇有謀是將軍,韓先楚就是這樣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為新中國的革命解放事業做出了非常多的傑出貢獻,參與和指揮過很多場艱難戰役,為國家鞠躬盡瘁。除此之外,他在軍中也有很強大的影響力,連彭德懷都對他無可奈何,被江青咬牙切齒地說:「軍隊有兩霸,一是許世友,二是韓先楚。」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恭敬的稱為「旋風司令」,杜聿明撤出東北時曾說:韓先楚的旋風部隊最難對付。韓先楚和李雲龍原型之一的鐘偉將軍被人稱為「四野兩大好戰分子」。
  • 毛澤東親自部署解放海南島
    毛澤東親自部署解放海南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6.20 星期三     1949年10月17日,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解放廣州後的第三天,毛澤東即致電林彪:「……使十五兵團易於攻取海南島
  • 韓先楚揚威異域 這位美軍敗將後來特意去了一趟他的家鄉 說了6個字
    韓先楚揚威異域,這位美軍敗將後來特意去了一趟他的家鄉,說了6個字坐落在大別山南麓的湖北省紅安縣,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心臟。在這片神奇的熱土上,走出了223名共和國將軍,為中國革命勝利和軍隊建設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工作,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韓先楚將軍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韓先楚,1913年2月出生於湖北紅安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兩歲喪母,在當童養媳的姐姐身邊長大,8歲時回到父親身邊,給人家放牛打短工。
  • 薛嶽在瓊州海峽打造海陸空立體防線,為何還是沒守住海南島
    海南島上的駐軍,號稱10萬人,包括陳濟棠的3個師和餘漢謀的3個軍,但均是殘兵敗將,戰鬥力有限,士氣低落,完全不能和士氣高漲的解放軍40軍,43軍相提並論。而且這10萬人,駐守偌大的海南島,兵力根本不夠用,用解放軍40軍軍長韓先楚的話來說:海南島的海岸線大約1584公裡長,這麼長的海岸線,敵人10萬人設防,那麼平均一公裡只有60人,另外,敵人也很難判斷出我軍在何時登陸。這樣,敵人只能分兵把守,這對我軍突然偷襲登陸是十分有利的。
  • 紀念海南島解放70周年 海南5市縣書法聯展舉行
    紀念海南島解放70周年5市縣書法聯展舉行海南日報臨城10月26日電(記者張文君 特約記者劉彬宇)為紀念海南島解放70周年,10月26日上午,由海南省書法家協會聯合臨高、萬寧據了解,今年是海南島解放70周年,舉辦書法聯展目的在於以藝術形式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展現海南解放7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新時代海南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營造正能量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