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年味,賞木版年畫│圖集

2020-11-27 騰訊網

2020武漢【尋年味,賞木版年畫│圖集】2020年1月16日,晴川閣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推出的《記憶中的年味——老河口木版年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欣賞尋找記憶中的年味。民間年畫、門神畫,俗稱「喜畫」,舊時人們盛行在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具有三百年歷史的湖北老河口木版年畫傳承不絕,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北方的楊柳青木版年畫遙相輝映。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有第四代傳人陳義文老人經典之作,同時還有老人的孫子第五代傳承人陳洪斌先生新作與市民見面。(記者高勇 攝影報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好玩│體驗木版年畫拓印,品古琴悠悠
    那麼,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做做木版年畫如何?聽聽古琴名曲可好?圖/《慶餘年》官微截圖、《鶴唳華亭》官微截圖 ◆ 活動招募│木版年畫拓印體驗每當春節臨近,老北京胡同裡常有賣年畫的悠長叫賣聲。若有人要買,他就將包著年畫卷的葦簾展開,露出鮮豔奪目的年畫來。此外,還有街上臨時搭起的畫棚,也有些小販因陋就簡,在小巷裡拉起一條條小繩,將年畫用木夾夾上,供人們挑選。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徵,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
  • 漳州木版年畫的回歸:有鄉愁也有年味
    (新春見聞)漳州木版年畫的回歸:有鄉愁也有年味  中新網漳州2月15日電 題:漳州木版年畫的回歸:有鄉愁也有年味  作者 林春茵 張金川 何凌霄  在中國傳統的春節習俗中,年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郵賞年畫:巴風蜀味
    重慶梁平和四川綿竹,是兩處傳統木版年畫的繁盛之地。兩地年畫的藝術風格,一個粗獷野俗、渾厚凝重,一個鮮豔明快、對比和諧,彰顯濃鬱的「巴風」與「蜀味」。綿竹年畫,因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我國西南地區。其製作工藝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
  • 山西新絳:賞木版年畫過大年
    2月12日,在運城市新絳縣一家年畫公司,一名木版年畫傳承人(中)為遊客展示絳州木版年畫印製技藝。 當日,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多家年畫社舉辦的「賞木版年畫過大年」絳州木版年畫展開展,許多遊客和市民前來觀賞,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開封木版年畫遇東北秧歌,鼠年年味槓槓的
    1月13日上午,「全國研學基地共建合作啟動儀式暨開封木版年畫探源及傳承交流展」在吉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隆重啟幕。吉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任李善華、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任任曉林出席啟動儀式並致辭。啟動儀式結束後,首批參與活動的百餘名少年兒童共同參觀了具有濃鬱中原地方特色的開封木版年畫展和魯迅先生藏開封木版年畫精品展長卷,零距離感受了木版年畫古老的藝術魅力。
  • 行走在木版上的「年味」——木版年畫
    這是中國第一部以年畫為題材的電視劇,根據長篇小說《畫年》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1936年的山東濰縣楊家埠,由著名導演郭林執導,姜超、沈傲君,張桐等一線影星聯袂主演。劇情描繪了清末至抗日戰爭期間,濰坊楊家埠的楊達天、韓慶海、朱智仁這三位木版年畫畫店老闆的風雨人生,真實再現了特殊歷史環境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艱難發展歷。
  • 春節尋年味,看痴迷木版年畫的民間老藝人如何守護消失的年俗
    ——吳百鎖老人為觀眾義務印製年畫送祝福,作為絳州木版年畫的傳承者,吳百鎖已63歲,一直在致力於推廣傳統文化,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木版年畫。今年是鼠年,吳百鎖新刻制了年畫《老鼠拉金瓜》,寓意子孫滿家,人丁興旺。本期深閱讀,讓我們跟隨吳百鎖來追尋記憶裡的年味,了解木版年畫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帶有年味的嶺南民間藝術,佛山木版年畫
    年畫的起源貼門神,最初從秦漢時期作為一種純粹的年節裝飾藝術形式,最初是畫雞於戶、虎於門,後來逐漸發展為神荼鬱壘的門神形象。後至唐代,因唐太宗門神形象變成秦叔寶和尉遲恭。宋元時期,隨著中國雕版印刷技術的發展,年畫由門神演變成為木版年畫,改善了每逢年節門神畫供不應求的現象。明末清初,木版年畫漸趨全盛,出現了馳名中外的"三大民間木刻年畫"。清朝中晚期,各地的年畫還遠銷南洋乃至歐洲。
  • 桃花塢木版年畫:看得見的「姑蘇」年味
    桃花塢自唐宋命名以來,其名字本身就帶上了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美學,而產生於此的桃花塢木版年畫也因江南的潺潺流水和根植於此地的藝術特色更具傳統色彩。為鼓勵「新創作、新傳播、新應用」,推進以年畫為代表的傳統工藝更好更快地融入現代生活、走進千家萬戶,「行走的年畫地圖」主題採風團隊於1月7日來到蘇州市,對桃花塢木版年畫進行為期兩天的採風考察。
  • 門上春秋 │ 開封木版年畫
    開封—中國木版年畫的發源地早在宋代的《東京夢華錄》裡就有記載宋代成熟的雕版印刷和紙張的應用成就了中國最早的木版年畫在開封的出現60歲退休開始歷時六年的艱苦勞作硬是用自己年邁的雙手握著一把把刻刀將30多年來從上海、北京及王樹村處收集年畫史料近300幅省內外木版年畫資料千餘張,全部複製完成保存和傳承木版年畫藝術的精神在深深地激勵著所有人
  • 碭山木版年畫:守正創新 雕刻「年味」
    黃興橋在雕刻碭山木版年畫印版(11月2日攝)。今年63歲的黃興橋,從事木版年畫創作30多年,是目前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碭山年畫唯一一位省級傳承人。碭山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在板材、染料以及畫面造型、構圖等方面均展現出濃鬱的地方特色。碭山年畫製作工藝考究,選材要求尤為嚴格,要用百年以上當地特產的酥梨老梨木雕刻,其紋理細膩,雕刻出的線條粗實醇厚、立體感強,並且不易開裂變形、耐腐蝕。
  • 有關於木版年畫藝術
    ,為我們的年味增加了不少色彩。木版年畫的真正發展應該是在宋代,因為宋代出現的雕版技術為木版年畫的製作提供了技術條件,促使了年畫的不斷發展。而隨著木版年畫的廣為流傳,其功能和內容也不斷豐富。到了清代,木版年畫發展到高峰時期。內容題材也由最初單一的闢邪驅鬼逐漸增加了吉祥如意,年年有餘,多子多壽,迎春納福等。對新一年的憧憬和對來年莊稼豐收的美好期盼。可以看出古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吉豫「年俗之旅」 暨「開封木版年畫交流展」即將開幕
    1月13日,吉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將聯合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共同開啟「我的年集之旅」——年俗文化研學體驗活動,舉辦「開封木版年畫探源及傳承交流展」。將河南非遺文化項目「木版年畫」引入我省,在引導我省少年兒童感受不同地域特色年俗文化的同時,共促兩地研學基地優勢資源共享,推動兩省傳統文化交流、傳承與發展。
  • 「德勝祥」木版年畫有著濃濃年味的市級「非遺」
    李傳清向記者展示他收藏的年畫。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胡瑞琪 文/圖本報訊 1月8日,正陽縣陡溝鎮「德勝祥」木版年畫的第四代傳人李傳清正在家裡整理年畫。「快過年了,十裡八鄉走親訪友的人們到了陡溝鎮都會來我家看看,買幾張木版年畫掛在屋子裡,以示吉祥。你看這是《秦瓊》、《五子登科》、《三星福祿壽》……」李傳清向記者介紹。李傳清,家族世代從事雕版印刷年畫。他從13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木版年畫技藝,至今已有60多年。
  • 【最年味】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前世今生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興於明初,盛於清代的乾嘉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楊家埠屬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寒亭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一個村,楊家埠木版年畫就誕生在這個村子裡。楊家埠人由川遷魯之前,在宋代四川的梓潼縣,楊氏先人就從事佛經雕刻,這樣就有了現在的楊家埠木版年畫。
  • 尋跡鳶都②:走近楊家埠木版年畫 精雕細琢展非遺魅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春杉 濰坊報導年畫是中國特有的民間美術形式,也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隨著時代的進步,手工木版年畫逐漸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由大眾網·海報新聞和濰坊廣濰一汽奔騰4S店主辦的「悅享奔騰,尋跡鳶都,一汽奔騰尋找濰坊文化符號」活動帶您走進楊家埠,一起探尋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歷史。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於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興於明初,盛於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製作工藝別具特色,是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齊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
  • 絳州木版年畫傳承人吳百鎖木版年畫落幕
    2019年9月13日,太原美術館開展「喜迎中秋節·大家同歡樂」文化惠民活動,特邀絳州木版年畫傳承人吳百鎖現場印製木版年畫,免費贈送市民。為廣大市民送上節日祝福。該活動已經於14日結束。絳州木版年畫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已捆綁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沒有福建人能拒絕漳州木版年畫:木版上的芳華,記憶裡的年味
    而木版年畫是畫藝、雕版手藝、造紙工藝綜合應用的產物。 年畫事業的興盛,是與過去農民、牧民和市民的需要分不開的。由於這種需要,所以在各地出現了許多畫店,有些紙店、刻字店也兼營印刷,不僅印年畫,也印神像、祖軸、紙馬和商業仿單等。這些店鋪有大有小,多是集中在各地經濟和手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於是,逐漸地形成了若干年畫出版的中心。
  • 國家級非遺灘頭木版年畫的傳承
    【新春走基層·品品年俗文化味】1月28日,湖南省隆回縣灘頭鎮南長安街一棟古老的民房裡,尹冬香正在認真地印製灘頭木版年畫,《福》《壽》題材的年畫色彩豔麗、形象飽滿,富有濃鬱的民俗寓意。灘頭木版年畫形成於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年43歲的尹冬香,是灘頭木版年畫的省級傳承人。8歲開始,尹冬香就跟著父母在灘頭鎮的香粉紙廠學做香粉紙。16歲時,尹冬香開始在高臘梅作坊做幫工,正式接觸灘頭木版年畫印製技藝。
  • 濰坊寒亭區:傳統木版年畫帶你重溫年味
    每逢新春佳節,年畫銷售便熱鬧起來,作為中國三大木版年畫之一的寒亭楊家埠,也迎來了一年當中年畫銷售最火爆的時候。在寒亭區楊家埠和興永畫店,工作人員正在加緊趕製一批來自濟南的訂單。作為濰坊本地最具特色的民俗工藝品之一,楊家埠年畫因為種類豐富,製作精細而深受市場歡迎,在楊乃東的店裡,記者正好遇到從濰城區特意前來購買年畫的顧客王先生。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個濰坊人,楊家埠年畫在濰坊市至全國都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民俗工藝品,馬上過春節了,他特意來挑幾張年畫,回去帶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