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時間,跨越13722公裡,驅車2800餘公裡,跨越四個省市地區,途中面對的是中國西南以及西北不同的氣候、海拔、時差,並要根據採訪對象、天氣情況,隨時調整拍攝計劃……很少能有這樣一支「詩畫浙江」主題宣傳片,會馬不停蹄、穿行萬裡,通過一位位外省朋友的故事還原,向你敘述一個溫暖的浙江。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攜手浙報集團共同打造的詩畫浙江「飛越大花園」尋找「浙裡家人」公益旅行活動正在進行時。主辦方將從浙江省對口幫扶的新疆阿克蘇、青海海西州、四川阿壩州、貴州黔東南州四地,各徵集十名懷揣著對浙江有美好夢想的人,助力他們圓夢。近期,這支以「尋找『浙裡家人』」為題,由浙報集團旅遊全媒體中心的採編、視頻團隊打造的短片,也替所有好客的浙江人,向遠方的朋友發出了第一份邀請函。
2分46秒訴說四地故事
他們對浙江有這樣的期待
今年6月初,錢報記者兵分四路,趕往新疆阿克蘇、青海海西州、四川阿壩州、貴州黔東南州,從當地挖掘並記錄下8段與浙江息息相關的人物(或組織)故事;6月下旬,完成初始視頻腳本的視頻團隊正式出發,根據錢報記者採寫的一手資料,用18天的時間拍攝了當地人8種不同的「浙江夢」。現在,這支僅2分46秒卻集文字與攝影之力的視頻終於登陸浙江24小時APP、騰訊視頻等平臺,向觀眾訴說新疆阿克蘇、青海海西州、四川阿壩州、貴州黔東南四個地方與浙江之間的情誼和故事。
青海海西州的農民老代曾在浙江人的幫助下,通過種植藜麥實現了脫貧,日子也過得紅火起來。「我連甘肅都沒去過,真想去浙江看看青山綠水!」
貴州的黔東南州苗族自治州臺江縣民族中學的學生邰秀蘭,從小「失依」,但在浙江老師的幫助下,她健康自信地成長著,每一個幫助過她的人,都在她心裡留下了溫暖,這個暑假,她很想來浙江看望他們。
青海德令哈一中有一個「杭州班」,孩子們在浙江援青教師的指導下屢出佳績。在剛結束的中考中,「杭州班」的高中上線率達到了100%。「想考浙大,去浙江讀書。」這是勤奮好學的「杭州班」孩子的願望。
在拍攝途中,視頻團隊也受到了當地朋友的熱情招待。「阿壩州金川縣的懸崖養蜂人郭發光聽說攝製組是浙江過來拍視頻的,割了蜜讓大家嘗。去之前我們攝製人員都以為懸崖養蜂只是在山路邊放一些蜂箱,沒想到真的是掛在幾十米高的山壁上的,我們拍到了郭發光爬懸崖採蜜的全過程;德令哈一中杭州班的孩子們也很可愛,因為剛好趕上畢業典禮,他們特別給攝製組的工作人員演唱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因為那是他們的班歌……」視頻團隊的領隊、監製洪亮介紹。
一天奮戰超17個小時
高原上邊吸氧邊拍攝
此次奔赴四地的拍攝團隊共有四人,一位攝像、一位導演、一位製片再加上一位領隊兼監製,接到任務後,他們在6月21日出發,7月8日正式結束拍攝,返回杭州製作成片。這18天時間裡,四人幾乎全程都在趕路和拍攝,一天休息的時間都沒空出來。
時間緊迫的原因很簡單——跨省拍攝任務,各個目的地之間本來就相距甚遠;其次是交通情況不佳,比如四川的阿壩州、貴州的黔東南,山路、隧道較多需限速行駛,再加上雨季的雨水影響,行車路途上花費的時間很多。所以,為了保證採訪和拍攝時間,攝製組基本都是早上8點出發,晚上完全天黑入夜、實在不能拍攝了才回到酒店。
強度大,是洪亮向錢報記者介紹拍攝過程時嘴裡經常蹦出的高頻詞。「最長的一次拍攝,一天超過了17個小時。」
在阿克蘇的庫車縣,因為時差的關係,為了拍維族姑娘阿地拉的生活,拍攝組早上9點不到開始拍攝,一直拍完凌晨2點阿地拉帶大家跳完篝火舞之後才結束,除了午飯差不多沒歇下過,這場是全程中拍攝時間最長的;而在海西州,拍攝人員乘坐的飛機抵達州府德令哈之後,導演村上和攝像小邱馬上出現了高反現象,表示「感覺有點喘不上氣」,這段插曲還引發了團隊的一陣緊張。不過幸運的是,兩人很快也適應了環境連夜又去藥店買了十幾支氧氣罐——第二天拍攝的時候,村上和小邱就在現場拍一段,然後去吸一口氧……